寿世保元


  推气散

  片姜黄 枳壳(麸炒各一钱) 桂心(少许) 甘草(炙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食远服。一方。加广陈皮一钱五分。半夏姜炒一钱。

  一论左右胁俱痛。肝火盛而木气实也。

  柴胡归芎汤

  柴胡 川芎 白芍 青皮(去穣) 枳壳(麸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 香附子 当归龙胆草 木香 砂仁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温服。

  一论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之气。泻肝火之要药也。

  当归龙荟丸

  当归 龙胆草 山栀子 黄连 大黄(酒浸纸裹煨) 芦荟 青黛(各五钱) 木香(三钱五分) 麝香(另研五分) 加柴胡五钱。青皮去穣醋炒一两。

  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

  一论劳伤身热胁痛者。脉必虚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川芎、白芍、青皮、木香、砂仁、小茴香、枳壳。去白术、升麻。

  一论左胁下有块。作痛不移者。是死血也。活血汤。(方见腹痛)根据本方加青皮。去白芍一论男子房劳兼怒。风府胀闷。两胁胀痛。此色欲损肾。怒气伤肝。六味地黄丸料加柴胡、当归。一剂而安。(方见补益)

  一妇人口苦胁胀。此肝火也。用小柴胡汤加黄连、栀子。稍愈。更以四君子汤加当归、白芍、柴胡。调理脾胃而瘥。

  卷五

  臂痛

  臂为风寒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及乳妇从臂枕儿。伤于风寒而致臂痛。悉根据本方对症用之。

  一论有因湿痰横行经络而作臂痛者。

  二术汤

  苍术(米泔浸一钱半) 白术(去芦) 南星 陈皮 白茯苓(去皮) 香附 酒芩 羌活威灵仙 半夏 甘草(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水煎服。

  一论臂痛因于寒者。五积散。(方见中寒)

  一论臂痛因于气者。乌药顺气散。(方见中风)

  一论臂痛因于湿者。

  蠲痹汤

  当归 赤芍 黄 羌活 姜黄 防风 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生姜五片。煎服。

  一论臂冷痛。起手甚艰。或一臂痛。或两臂俱痛者。

  五积交加散

  (□主簿传效) 五积散合人参败毒散。加木瓜、姜、枣煎服。未效再加牛膝。可服乌药顺气散。加羌活、木瓜。

  一论凡臂软无力。不任重者。乃肝经气虚。风邪客滞于荣卫之间。使血气不能周养四肢故有此症。肝主项背与臂膊。肾主腰胯与脚膝。其二脏若偏虚。则随其所主而病焉。今此症乃肝气偏虚。宜补肝肾。六味丸主之。

  一男子年六十余。素善饮。两臂作痛。恪服祛风治痹之药。更加麻木。发热体软。痰涌腿膝拘痛。口斜语涩。头目晕重。口角流涎。身如虫行。搔起白屑。始信谓余曰。何也。余曰臂麻体软。脾无用也。痰涎自出。脾不能摄也。口斜语涩。脾气伤也。头目晕重。脾气不能升也。痒起白屑。脾气不能营也。遂用补中益气加神曲、半夏、茯苓。三十余剂。诸症悉退。

  又用参、术煎膏。治之而愈。

  卷五

  肩背痛

  一论脉洪大促紧者。肩背痛。沉而滑者。痰痛也。

  豁痰汤

  半夏(制) 栀子(炒) 陈皮 海桐皮 枳壳(各八分) 桔梗 赤芍 苍术(制) 香附(各七分) 茯苓(去皮六分) 川芎 姜黄(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如痛甚。头剂加朴硝二钱。

  一论肩背痛。不可回顾者。太阳气郁而不行也。以风药散之。脊痛腰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也。以

  羌活胜湿汤

  本(二钱) 防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川芎(一钱) 蔓荆子(六分) 甘草(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身痛腰沉。经中有湿寒。加防己一钱。轻者炮附子。重者炮川乌各五分。

  一论背心一点痛者。痰气之所聚也。

  参合汤

  陈皮 半夏(制) 茯苓(去皮) 乌药 枳壳(麸炒) 僵蚕(炒) 川芎 白芷 麻黄桔梗 干姜 紫苏 香附 苍术 甘草 羌活(各等分)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风热乘肺。肩背强直作痛。

  提肩散

  防风 羌活 本 川芎 白芍(炒各七分)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各五分) 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煎服。湿。加苍术、防己、薏苡仁各五分。气虚。加人参。汗多加黄 蜜炒一钱。血虚。加芎、归、地黄。

  一治肩背痛。汗出。小便数而少。风热乘肺。肺气郁甚也。当泻风热则愈。以

  迎气防风汤

  防风 羌活 陈皮 人参 甘草(各五分) 本 青皮(各三分) 白豆蔻 黄柏(各二分) 升麻(四分) 柴胡 黄 (蜜水炒各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食后温服。如面白脱色气短者。不可服。

  一论体虚人。背上恶风。或夏月怕脱衣。及妇人产后。被冷风吹入经络。故常冷痛。或手足冷入骨者。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又治湿气。

  御寒膏

  用生姜八两。取自然汁。入牛膝三两。乳香、没药末各一钱五分。铜勺内煎化。就移在滚水内。须以柳条搅令成膏。又入花椒末少许。再搅匀。用皮纸将纸作壳子。视痛处阔狭贴患处用鞋烘热熨之。候五七日脱下。或起小痕。不妨。

  卷五

  痛风

  夫痛风者。皆因气体虚弱。调理失宜。受风寒暑湿之毒。而四肢之内。肉色不变。其病昼静夜剧。其痛如割者。为寒多。肿满如剜者。为湿多。或汗出入水。遂成斯疾。久而不愈。令人骨节蹉跌。股胫消瘦者。为难疗矣。予考痛风。脉理多端。有旦定而夜甚。脉弦而紧者。

  是痛风也。脉沉而伏。中气也。不可一例而治。临症当审辨矣。经曰。痹者。谓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故曰痛痹。筋骨掣痛也。曰着痹。着而不行也。曰行痹。走而不定也。曰周痹。周身疼痛也。皆邪气有余之候耳。

  一论痛风。腰背手足肢节疼痛。乃血虚气弱。经络枯涩。寒滞而然也。午后夜甚者。血弱阴

  参五秦艽汤

  当归(三钱) 赤芍(酒炒七分) 苍术(童便浸一钱) 生地黄(酒浸一钱) 萆 (一钱)

  黑狗脊(去毛根二钱) 川芎(七分) 羌活(一钱五分) 秦艽(去芦一钱五分) 川独活(一钱)

  五加皮(二钱) 黄连(姜汁炒一钱) 黄柏(酒炒一钱) 红花(酒洗八分) 黄芩(酒炒一钱五分)黄 (酒炒二钱) 人参(二钱) 牛膝(去芦酒浸一钱五分) 杜仲(每一两用茴香一钱盐一钱水二钟拌炒此用二钱) 生甘草(二分)

  上锉。桃枝七根。每长一寸半。灯心七根。水煎。临服入童便、好酒各一盏。空心温服渣再煎服。忌酒面鲤鱼湿热羊鹅。

  如天将作雨。阴晦时日。而预先觉痛甚者。加防风、天麻、升麻。午后夜甚者。血弱阴虚。加升麻五分。牡丹皮一钱。早上午前甚者。气滞阳弱。加连翘、沉香、竹沥、乳汁。痛甚者。倍羌活、红花、酒炒黄芩。凉血则痛止。此症乃筋与骨症患者乃外淫侵入日久。及年近衰者。不善养而得。盖筋属肝血。骨属肾水。内损所致耳。

  一论湿热作痛。不拘上下用之。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二物皆有雄壮之性。亦简易之方也。加牛膝则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燎之热者。

  二妙散

  苍术(米泔浸) 黄柏(乳汁浸透)

  上为末。每服三钱。用酒调下。痛甚。加生姜汁。热服。

  一论血脉凝滞。筋络拘挛。肢节疼痛。行步艰难。活血理气。第一品也。

  舒筋散

  元胡索(炒) 当归 辣桂(各等分)

  上为丸。每服二钱。用酒调下。

  十全大补汤

   治劳倦遍身疼痛。加半夏姜制。倍佳。

  一妇人年七十余。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遍身作痒如虫行。口干目赤。头晕痰涌。胸膈不利。小便短赤。夜间殊甚。用六味地黄丸料。加山栀、柴胡。水煎服。

  一论瘀血湿痰。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作痛也。肢节沉重者。是湿痰。晚间病重者。是瘀血也。

  赶痛汤

  乳香 没药 地龙(酒炒) 香附(童便浸) 桃仁 红花 甘草节 牛膝(酒浸) 当归羌活 五灵脂(酒淘去土)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寒湿之气。痹滞关节。麻木疼痛。

  续断丸

  黄 (一两) 人参(七钱) 白茯苓(一两) 山茱萸肉(一两) 薏苡仁(一两) 续断(一两)

  防风(七钱) 桂心(一两) 山药(一两) 白术(七钱) 熟地黄(二两) 牡丹皮(一两) 麦门冬(一两) 石斛(一两) 鹿角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一论人手足不能屈伸。周身疼痛。

  消风饮

   临川徐培鸿试验。

  陈皮 白术(去芦) 当归(酒洗)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 防己 独活 木瓜 (四分)秦各三分) 防风(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不拘时服。气虚。加人参八分。

  一论一切遍身骨节疼痛。或流注作痛。不可忍者。立见神效。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天麻 陈皮 甘草 赤芍 防风 生地黄 羌活 独活 南星 黄芩上锉。生姜煎服。

  一论风湿相搏。周身尽痛。以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本、苍术治之。如病去。勿再服以诸风药。损人元气。而益其病故也。

  一男子两胯痛不可忍者。临川徐扩吾试效。

  黄 (蜜炒一两) 参(二钱) 苍术(米泔制一钱五分) 当归身(酒洗一两五钱) 秦艽两) 牛膝(去芦酒洗一两) 独活(一两) 杜仲(酒炒一两五钱) 熟地黄(一两) 桑寄生(一两五钱) 官桂(二钱) 木瓜(五钱) 小茴香(盐酒炒五钱)

  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

  一论雷火针。

  苍术(五钱) 川芎(三钱) 硫黄(二钱半) 穿山甲(三钱炒) 蔓荆子(三钱) 皂角(三钱) 麝香(五分) 雄黄(二钱) 艾叶(三钱)

  上为末。纸卷如指大。以草纸七层贴患处。将药然起淬之。知痛则止。

  一论熨法。治诸风恶毒。冷痹麻木肿痛。或遍身骨痛。始觉肿痛。熨之无不即效。

  苍术(二两) 羌活(一两) 独活(五钱) 蛇床子(五钱) 蔓荆子(五钱) 穿山甲(五钱土炒) 雄黄(三钱) 硫黄(三钱) 麝香(三分)

  上为末。炒热。以绢包熨患处。一法。以醋拌炒作饼。用绢包。烧秤锤放饼上。熨之。

  一人每劳。肢体时痛。或用清痰理气之剂。反不劳常痛。加以导湿。臂痛漫肿。形体倦怠。

  内热盗汗。脉浮大。按之微细。此阳气虚寒。用补中益气加附子一钱。人参五钱。肿痛俱愈又以十全大补百余剂而愈。

  一人形体丰浓。筋骨软痛。痰盛作渴。喜饮冷水。或用愈风汤、天麻丸等药。痰热益盛服牛黄清心丸。更加肢体麻痹。余以为脾肾俱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八味丸。三月余而痊。

  寿跻七旬。

  一治白虎历节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

  虎胫骨(酥炙) 黑附子(炮制去皮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七日再服。

  卷五

  香港脚

  脉弦者风。濡弱者湿。洪数者热。迟涩者寒。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香港脚者。湿热在足而作气痛也。湿热分争。湿胜则令人憎寒。热胜则令人壮热。此其为症。

  亦有兼头痛者。颇类伤寒。惟其得病之始。本于香港脚为异耳。又不可以脚肿为拘。亦有痛而不肿者。名曰干香港脚。亦有缓纵不随者。名曰缓风。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亦有转筋挛急者。名曰风毒。此在医者体会而辨症耳。各有治法不同。大抵香港脚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恶塞。故孙真人曰。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香港脚之人。

  皆不得大补。亦不得大泻。是方也。木通、防己、槟榔。通剂也。可以去热。苍白二术。燥剂也。可以去湿。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气。犀角能利气中之血。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也。重用川芎。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也。重用犀角。若大便实者加桃仁。小便涩者加牛膝。有热。加芩、连。时热。加石膏。有痰。加竹沥。全在活法。切勿拘也。凡香港脚攻心喘急不止。呕吐不休。皆死。水犯火故也。一论专治香港脚。憎寒壮热者。此湿热在足而作气痛也。

  防己饮

  苍术(盐水炒) 白术 黄柏(酒炒) 防己 生地黄(酒炒) 川芎 槟榔 木通 犀角甘草梢上锉。水煎。空心服。

  一论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药导之。次用当归拈痛汤服愈。

  羌活导痰汤

  羌活 独活(各一钱) 防己(炒一钱) 当归(一钱) 大黄(酒煎一钱五分) 枳实(炒一钱)

  上锉。水煎服。

  一论湿热香港脚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并宜服

  当归拈痛汤

  羌活 茵陈(各一钱) 防风 猪苓 苦参 白术(去芦各五分) 葛根(四分) 黄芩(酒炒)泽泻 当归(酒洗) 知母(去毛) 人参 升麻 苍术(米泔浸炒各四分) 甘草(一钱)

  上锉。水煎。空心服。

  一论三阳经香港脚。流注脚踝上。 热赤肿。寒热如疟。自汗恶风。用人参败毒散各一钱方见感冒门。加苍术米泔炒。大黄酒蒸。各二钱。作一服。加生姜煎。空心服。皮肤搔痒赤疹加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