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延寿丹

  用白茯苓十斤。净锅内煮一夜。晒一日。去皮切片。调真蜂蜜二斤。蒸三炷香。晒干再加蜂蜜。

  再蒸再晒。如是三次。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四十丸。温汤送下。久服大补。殊效。

  地黄膏

  真怀庆大生地黄一斤。酒洗令净。加麦门冬去心四两。贮砂锅内。入水。熬干一半。倾入瓷罐内。又入水。又熬。如是三次。将汁滤去渣。用文武火慢慢熬至三碗。入蜜四两。又熬至膏。入瓷罐内封固。入土埋。去火毒。取出。每服二三匙。空心白汤点服。能补肾水真阴。

  填髓固精。生血乌发。

  枸杞膏

  甘枸杞子一斤。放砂罐内。入水煎十余沸。用细绢罗滤过。将渣挤出汁净。如前再入水熬滤取汁。三次。去渣不用。将汁再滤入砂罐内。慢火再熬成膏。入瓷器内。不可泄气。不论男妇。早晚用酒调服。能生精补元气。益荣卫。生血悦颜色。大补诸虚百损。延年益寿。

  一论此膏能镇玉池。存精固漏。通二十四道血脉。锁三十六道骨节。主一身之毛窍。贴之血脉流畅。龟健不衰。精髓充盈。养精聚神。壮阳助气。固下元。气透三关。乃通行之道。

  老人贴之。夜不小便。大人精不泄。补益虚损。延年益寿。至珍至宝。又治男子下元虚冷。小肠疝气。痞疾。单腹胀满。并一切腰腿骨节疼痛。半身不遂。贴三日神效。妇人子宫久冷。

  赤白带下。久不坐胎。产后战肠风。贴之三日神效。

  千金封脐膏

   内阁秘传。

  天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大鳖子 大附子 蛇床子 麦门冬 紫梢花 杏仁 远志牛膝 肉苁蓉 官桂 肉豆蔻 菟丝子 虎骨 鹿茸(各二钱)

  上为末。入油一斤四两。文武火熬黑色。去渣澄清。入黄丹半斤。水飞过松香四两。熬用槐柳条搅。滴水不散为度。再下硫黄、雄黄、朱砂、赤石脂、龙骨各三钱。为末入内。除此不用见火。将药微冷定。再下腽肭脐一付。阿芙蓉、蟾酥各三钱。麝香一钱。不见火。阳起石、沉木香各三钱。俱不见火。上为细末。入内。待药冷。下黄蜡六钱。贮瓷器盛之。

  封口。放水中浸三日。去火毒。取出。摊缎子上。或红绢上亦可。贴之六十日。方无力再换。

  又方。加乳香、没药、母丁香。此方其效如神。

  太和丸

   饮食劳役。所关非细。饮食失节。损伤脾胃。劳役过度。耗散元气。脾胃损伤。元气衰竭。乃成内伤。诸病难治。保合太和。预防无虑。大补诸症。专进饮食。清痰降火。解郁消滞。养气健脾。王道之剂。不问老幼男女通治。

  白术(去油土炒四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怀山药(二两) 莲肉(去心皮二两) 当归身(酒炒四两) 白芍药(酒炒二两) 陈皮(一两) 川黄连(姜炒一两) 山楂(去子一两) 枳实(面炒一两) 半夏(汤泡切片姜炒一两) 神曲(炒一两) 香附(用童便炒一两) 木香(五钱)

  龙眼肉(一两) 炙甘草(五钱) 人参(五钱) 白豆蔻(去壳五钱) 嫩黄 (蜜水炒用一两)

  上为细末。荷叶如掌大者。煎汤下。陈仓米半钟煮稀粥。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临卧米汤送下。年幼壮者去参、 。

  坎离丸

   治灯窗读书辛苦。学问易忘。精神昏倦。妙不可言。思虑房欲。人为所累。

  思虑过度。心血耗散。房欲失节。肾水枯瘁。肾水一虚。心火即炽。酿成劳瘵。杂症难治。防其未然。坎离既济。补髓添精。调荣养卫。聪耳明目。定神安志。滋阴降火。百病皆治。日诵千言。不忘所记。

  龙骨(火 五钱) 远志(甘草水泡去骨一两) 白茯神(去皮末一两) 石菖蒲(去毛五钱)

  龟甲(炙酥五钱) 酸枣仁(炒一两) 当归身(酒洗一两) 人参(五钱) 麦门冬(水洗去心用一两) 天门冬(水净去心一两) 生地黄(酒洗二两) 熟地黄(酒蒸二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一两) 川黄柏(去皮酒炒一两) 五味子(一两) 柏子仁(一两) 山药(一两) 甘枸杞子(一两) 知母(去毛酒炒一两)

  上忌铁器。精制。合为一处。石臼内捣成饼。晒干。磨为细末。炼蜜滴水成珠。每蜜一斤。

  加水一碗。调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清晨空心盐汤下。或酒亦可。节欲忌三月。

  长春不老仙丹

   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滋肾水。养心血。添精髓。壮筋骨。扶元阳润肌肤。聪耳明目。宁心益智。乌须黑发。固齿坚牙。延年益寿。壮阳种子。却病轻身。

  仙茅(酒浸洗四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二两) 白何首乌(同赤首乌制各四两) 川萆 (酒洗二两) 赤何首乌(米泔浸洗捶碎如枣核大入黑豆同蒸三日极黑) 补骨脂(酒炒二两) 黄精(酒蒸四两) 大怀生地黄(酒洗净掐断晒干二两) 大怀熟地黄(用生地黄酒浸洗碗盛放砂锅内蒸一日极黑掐断晒干二两) 巨胜子(二两) 怀山药(二两) 甘枸杞子(二两) 天门冬(水润去心二两) 麦门冬(水润去心二两) 白茯苓(去皮人乳浸晒三次二两) 辽五味子(二两)

  小茴香(盐酒炒二两) 覆盆子(二两)

  参(二两) 嫩鹿茸(酥炙二两) 怀牛膝(去芦酒洗二两) 柏子仁(二两) 青盐(二两) 川杜仲(去皮酒炒二两) 当归身(酒洗二两) 川巴戟(水泡去心一两) 菟丝子(酒洗净入砂锅酒煮烂捣成饼晒干二两) 肉苁蓉(酒洗二两) 川椒(去目微炒一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心二两)

  锁阳(炙酥三两) 阴虚火动。素有热者。加川黄柏酒炒二两。知母酒炒二两。紫河车一具。(用壮盛妇人首生男胎先将米泔水洗净次入长流水中再洗新瓦上慢火焙干)

  上忌铁器。精制。秤和一处。石臼内捣成饼。晒干。磨为细末。用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酒下。忌三白。如虚甚。用后八仙斑龙胶化为丸。乃补益妙方也。

  八仙斑龙胶

  人参 天门冬(去心) 怀生地黄(酒洗) 怀熟地黄(酒蒸) 麦门冬(去心) 怀牛膝(去芦用各五两) 甘枸杞子 白何首乌 赤何首乌(以上俱锉咀片各八两) 老鹿茸(燎去毛截二寸长劈两片水洗净二十两)

  上将药均入大砂锅内。熬汁五次。将渣滤净。再熬至五碗。则成胶矣。每服银茶匙二三匙。好酒调化。空心服。或酒化胶为前丸。尤佳。

  万病无忧酒

   常服能除百病。理风湿。乌髭须。清心明目。利腰肾。健腿膝。补精髓疗跌扑损伤筋骨。和五脏。平六腑。快脾胃。进饮食。补虚怯。养气血。

  当归(五钱) 川芎(五钱) 白芷(五钱) 白芍(一两) 防风(七钱五分) 羌活(二两)

  荆芥穗(五钱) 地骨皮(五钱) 牛膝(五钱) 杜仲(炒一两五钱) 木瓜(五钱) 大茴香(五钱)

  破故纸(一两) 五加皮(一两五钱) 威灵仙(一两) 钩藤(一两) 石楠藤(一两) 乌药(五钱) 紫金皮(一两五钱) 自然铜(火 ) 木香 乳香 没药 甘草(炙各五钱) 雄黑豆(二两)

  上共二十五味。调匀。用缯布为囊盛之。无灰酒一大坛。入药在内。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后。取酒温饮之。或晨昏午后。随量饮之。能去风活血。养神理气。其味佳。如饮一半。再加好酒浸饮妙。

  延寿瓮头春

   又名神仙延寿酒。周藩宗正西亭传仙方也。

  天门冬(去心一两) 破故纸(一两) 肉苁蓉(麸炒一两) 粉草(一两) 牛膝(去芦一两)

  杜仲(麸炒一两) 大附子(水煮五钱) 川椒(去目一两) 以上八味为末。入曲内同和糜。

  淫羊藿(一斤米泔水浸仙灵脾俗名) 羯羊脂(一斤拌淫羊藿同炒黑色) 当归(四两) 头红花(一斤捣烂晒干) 白芍(一两) 生地黄(二两) 苍术(米泔水浸炒四两) 熟地黄(二两)

  白茯苓(四两) 甘菊花(一两) 五加皮(四两) 地骨皮(四两) 以上十二味。锉咀片。绢袋盛贮铺缸内。缩砂蜜(五钱) 白豆蔻(五钱) 木香(五钱) 丁香(五钱) 以上四味。后用煮酒。为末用。

  上药共二十四味。共五斤四两。用糯米二斗淘净。浸一日夜。又淘一次。蒸作糜。取出候冷用细面末四斤。同天门冬等八味调匀。却将淫羊藿等十二味。贮于粗绢袋。置缸底。将前糜拍实于其上。然后投上品烧酒四十斤。封固七日。榨出澄清。方入坛。加砂仁等四味固封。

  重汤煮三炷香。埋土中三日。能出火毒。每日量饮数杯。一七日百窍通畅。浑身壮热。丹田微痒。痿阳立兴。切忌醉酒饱食行房。

  一论长春酒。大补气血。壮筋骨。和脾胃。宽胸膈。进饮食。祛痰涎。行滞气。消酒食除寒湿等症。

  长春酒方

   尚书刘三川传。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黄 官桂橘红 南星 半夏(姜炒) 苍术(米泔水浸) 浓朴(姜炒) 砂仁 草果仁 青皮(去穣)

  槟榔 丁香 木香 沉香 五味子 藿香 木瓜 石斛 杜仲 白蔻壳 薏苡仁枇杷叶 桑白皮(蜜炙) 神曲(炒) 麦芽(炒) 甘草(炙)

  上各件制了。净秤三钱。等分为二十包。每用一包。将生绢袋盛之。浸酒一斗。春七夏三。秋五冬十日。每日清晨一杯。甚为有效。

  卷四 补益

  呼吸静功妙诀

  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心肾相去八寸四分。此肾是内肾。脐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脉。以通元息之浮沉。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

  百骸之病自消矣。每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浓褥铺于榻上。盘脚跗坐。瞑目不视。以绵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坐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和柔。又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足开目。去耳塞。下榻行数步。偃卧榻上。少睡片时起来。啜粥半碗。不可作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根据法行之。两月之后。自见功效。

  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采天地之清。太上玉轴六字气诀。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瓦斯。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 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 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凡天地之气。目子至巳。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候口中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心送下。候 至腹中。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瓦斯。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乃损心气也。念毕。

  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气。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吸讫。即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亦不得闻吸声。如此吸者六次。即心之毒瓦斯渐散。又将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矣。再又根据此式念呼字。耳亦不得闻呼声。如此呼者六次。

  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次又念 字以泻肺毒。以吸而补肺元。亦须六次。次念嘘字。以泻肝毒。以吸而补肝元。嘻以泻胆毒。吸以补胆元。吹以泻肾毒。吸以补肾元。如此者并各六次。是谓小周。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三十六而六气遍。脏腑之毒瓦斯渐消。病根渐除。神气渐完矣。次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嘘嘻二字。各十八遍。仍每次以吸补之。总之三十六讫。是为中周。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为七十二也。次又再根据前呵呼 嘘嘻吹六字法。各为六次。并须呼以泻之。吸以补之。愈当精虔。不可怠废。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为大周。总之为一百单八次。是为百八诀也。午时属阴时。有病即对南方为之。南方属火。

  所以却阴毒也。然又不若子后巳前。面东之为阳时也。如早起床上面东。将六字各为六次。

  是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凡眼中诸症。惟此诀能去之。他症亦然。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乃漱炼咽液叩齿如初。如此者三。即通为九百次。无病不愈。孙真人云。天阴雾恶风猛寒。勿取气也。但闭之。

  扶桑至宝丹

   扶桑扶桑高拂云。海东日出气氤氲。沧海变田几亿载。此树移根今尚存结子如丹忽如漆。绿叶英英翠可扪。濯磨入鼎即灵药。芝木区区未许群。叶兮叶兮愿玉汝。

  绿阴里面有桃源。

  胡僧曰。蚕食吐丝。结成锦绣。人食生脂。延年除咎。盖嫩桑之叶。性本和平。不冷不热。

  生于效野之外。惧为蛇蝎所沿。须择家园中嫩而存树者。采数十斤。洗以长流之水。摘去其蒂。曝于日中。以干为度。复取巨胜子为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二次。约可百丸白开水下。三月之后。体生轸粟。此是药力所行。慎勿惊畏。旋则遍体光洁。如凝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