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九龙控涎散赤脚蜈蚣(一条去头足尾酒涂炙) 荆芥穗(炒) 白矾( 各一钱) 滴乳石(另研) 天竺黄(炙研各一钱) 甘草(炙一钱半) 肥绿豆(一百粒半生半炒) 雄黄(另研二钱) 腊茶叶(二钱五分)
上件共为细末。每服五分。量其大小用之。人参薄荷汤调下。
卷四 附小儿目闭不开目直视目仰视目睛动目札诸症验方
目晴动
目者肝胆。属风木二经。兼为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目睛为之 动。经曰。曲直动摇。风之象也。宜用四物益其血。加柴胡山栀清其肝。阴血内荣。则虚风自息矣。
卷四 附小儿目闭不开目直视目仰视目睛动目札诸症验方
目札
按目札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札也。此恙有四。两目连札。或色赤。或时拭眉。此胆经风热。欲作肝疳也。用四味肥儿丸加龙胆草而瘥。有雀目眼札。服煮肝饮。
兼四味肥儿丸。而明目不札也。有发搐目札。属肝胆经风热。先用柴胡清肝散治。兼六味地黄丸补其肾而愈。因受惊眼札或搐。先用加味小柴胡汤。加芜荑黄连以清肝热。兼六味地黄丸以滋肾生肝而痊。
四味肥儿丸(治呕吐不食。腹胀成疳。或作泻不止。或食积脾疳。目生云翳。口舌生疮。
牙龈腐烂。发热瘦怯。遍身生疮。又治小便澄白。腹大青筋。一切疳症。)
黄连(炒) 芜荑 神曲 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成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白滚汤送下。
柴胡清肝饮(治肝胆三焦。风热怒气。或乍寒乍热。往来寒热。发热。或头发疮毒等。并治之。)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 人参 川芎(各一钱) 栀仁(炒一钱) 连翘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卷四 附小儿目闭不开目直视目仰视目睛动目札诸症验方
割攀睛肉手法
按 肉之症。或大小 间生出者。乃活肉也。若用点药服药不能退者。必至侵遮黑睛。恐碍瞳神。须用割法施治为妙。或未侵及黑珠者。亦无伤也。只宜点服丸散。缓以退之。不可轻易钩割。慎之慎之。
凡割之际。先用明矾不拘多少。热水泡化。以新羊毛笔蘸矾水于 肉上。其肉始能皱起。然后易于下手。先用锋利之针。穿入肉中。上下露针挑起。横于上下眼胞担定。方用锄刀从中锄至近黑珠边。微微轻浮搜拨下切。不可碍动黑珠要紧。复又从针处搜拨白睛。至大小眼 尽处。或用刀割。或用小花剪剪断亦可。不可碍动大小 头红肉一块。此乃眼窍。通于心之血英也。若一出血。则必伤之。多至成漏。
为害非浅。如 肉白者。不烙无妨。如割 肉有出血者。用绵纸揉软。蘸水湿拭之即止。
凡割眼如 肉红者不烙。有变成鸡冠蚬肉者。亦宜割之。割后要戒色欲恼怒。冲风冒日。辛苦劳碌。静养三七日可也。禁食鱼腥煎炒酒面鸡鹅驴马猪头犬肉。葱蒜韭芥胡椒辛辣等物。割后宜服清热活血疏风煎剂十余帖始妙。
图 针烙钩割刀样图
卷五
运气原证
按《内经》:原气所乘,风燥火侵,或水衰金弱,木侮所胜,民病目昏,大要有四:一曰风热。经曰:少阴司天之政,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往复之作,民病聋瞑,此风热参布目昏也。二曰热。经云:少阴在泉,热淫所胜,病目瞑,治以咸寒,此热胜目昏也。三曰风。经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复则大风暴发,目视KT KT ,此风胜目昏也。四曰燥。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目 伤,治以苦热是也。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
经云:肾足少阴之脉,动则病生,目KT KT 如无所见。又云:少阴病目KTKT无所见者,阴内夺,故目KT KT 无所见也,此盖房劳目昏也。左肾阴虚,右肾阳虚。刘河间曰:目HT 不明,热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人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知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肠胃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为病之重轻。故知热郁于目,则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如隔帘视物之象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于目亢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泪泣气液眯之,以其至近,故虽微而亦见如黑花也。楼全善曰:诚哉!河间斯言也,目盲耳聋,鼻不闻臭,舌不知味,手足不能运用者,皆由玄府闭塞,而神气出入升降之道路不通故也。故先贤治目昏花,如羊肝丸用羊肝引黄连等药入肝,解肝中诸郁。盖肝主目,肝中郁解,则目之玄府通利而明矣。故黄连之类,解郁热也;椒目之类解湿热也;茺蔚之类,解气郁也;芎归之类,解血郁也;木贼之类,解积郁也;羌活之类解经郁也;磁石之类,解头目郁。坠邪气使下降也,蔓菁下气通中,理亦同也。凡此诸剂皆治气血郁结目昏之法,而河间之言,信不诬矣。至于东垣、丹溪治目昏,用参 补血气亦能明矣。又必有说通之。盖目主气,血盛则玄府得通利,出入升降而明,虚则玄府不能出入升降而昏,此则必用参 四物汤等剂,助气血营运而明也。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
瞻视昏渺有多端,血少神劳与损元,若是人年过五十,要明须是觅仙丹,曾经病目后,昏渺各寻缘。
此症谓目内外无症候,但自视昏渺蒙 不清也。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若人年五十以外而昏者,虽治不复光明,其时犹月之过望,天真日衰,自然目光渐衰,不知一元还返之初,虽妙药难回,故曰不复愈矣。此章专言平人之昏视,非若因目病昏渺之比,各有缘故,须当分别。凡目病外障而昏者,由障遮之故,欲成内障而昏者细视瞳内,必有气色。若有障治愈后而昏渺者,因障遮久,滞涩其气,故光隐耗,当培其本而光自发。有因目病渐发渐生,痛损经络,血液涩少,故光华亏耗而昏。有因目病失治,其中寒热过伤,及开导针烙炮熨失当,而因损伤其血气,耗其精华而昏者。以上皆宜培养根本,乘其初时而治之,久则气脉定,虽治不愈。若目因痛暗而昏者,此因气滞火壅,络不和畅而光涩,譬之烟不得透彻,故火乃不明。如目暴痛,愈后尚昏者,血未充足,气未和畅也宜慎养以免后患。若目病久愈,而昏渺不醒者,必因六欲七情五味四气瞻视哭泣等故,有伤目中气血精液脉络也,宜早调治。若人未五十,目又无痛赤内障之病,及斫丧精元之因,凡人年在精强而多丧失其真元,或苦思劳形纵味,久患头风,月复月而年复年,渐渐昏渺者,明目地黄丸 治肾虚目暗不明。
熟地黄(焙干,四两) 生地黄(酒洗) 山药 泽泻 山茱萸 (去核酒洗) 牡丹皮(酒洗)
蒸晒干) 当归身(酒洗) 五味子(烘干,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淡盐汤送下。忌萝卜。
精生气,气生神,故肾精一虚,则阳光独治,阳光独治,则壮火食气,无以生神,令人主,以制阳光。故用生熟地黄、山萸、五味、当归、丹皮、泽泻乃山药者,所以益脾而培万物之母孙思邈龟鹿二仙膏 此膏最治虚损,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等症,久服大补精髓,益鹿角(二斤) 龟板(一斤) 枸杞子(六两) 人参(三两)
上将鹿角截碎,龟板打碎,长流水浸三日,刮去垢,入砂锅,用河水,慢火鱼眼沸,桑添滚水,不可添冷水,至三日,取出晒干,碾为末,另用河水将初服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无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经曰:精生气,气生神。是以精损极,则无以生气,以致瘦削致目昏不明。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故能伏息而寿。其角与板,又二物可比,也,补阴补阳,无偏治之失,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由是精日生而曰二仙。
三仁五子丸 治肝肾不足,体弱眼昏,内障生花,不计近远。
柏子仁 肉苁蓉(酒浸制) 车前(酒浸炒) 苡仁 酸枣仁(去壳炒) 枸杞子(酒蒸,焙干) 当归(酒洗,炒) 覆盆子(酒蒸焙干) 白茯苓(乳拌蒸,晒干,各二干,一两) 熟地黄(三两,酒水煮烂浓捣膏)
上除沉香末,熟地膏另入,余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青盐汤地黄丸(一名菊花丸) 治用力劳心,肝虚风热攻眼,赤肿羞明,渐生翳膜,兼肝肾风毒视伤血,血主肝,故勤书则伤肝而目昏,肝伤则木生风而热气上凑,目矣。
熟地黄(一两半) 防风 川羌活 桂心 白菊花 没药 明朱砂(各五钱) 黄连 决明子(各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食后沸汤送下,每日三次。
洞见碧霄 此鹰 鼠睛三法,点目之说,似乎不经,然载医统,故录之,俟高明酌用。
用鹰眼一对,炙干为末,研令极细,以人乳汁再研,每以簪脚少挑,点于瞳仁上,日月的鹆眼,根据上法用,效,三日能见霄中之物。
又方点目能见毫末,纤微必现,用 鸟眼汁注目中,效。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
风轮好似黄金色,视亦昏蒙清不得,熏蒸湿热入睛瞳,清气每遭浊气逼,壮年不肯听医此症专言风轮黄亮,如金之色,而视亦昏渺,为湿热重,而浊气熏蒸清阳之气,升入轮中,故轮黄色也。好酒,恣食热燥腥腻之人,每有此病,与瞻视昏渺不同也。宜服:葛花解毒饮 此药清湿热,解酒毒,滋肾水,降心火,明目之剂也。
黄连(炒) 黑玄参 当归 龙胆草(炒) 茵陈 细甘草 葛花 熟地黄 茯苓 山栀仁连翘 车前子(各等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食远服。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
干干涩涩不爽快,渺渺蒸蒸不自在,奈因水少精液衰,莫待枯干光损坏。
此症谓目日觉干涩不爽利,而视昏花也。因劳瞻竭视,过虑多思,耽酒恣燥之人,不忌房事,致伤神水,目必有此症。如细细赤脉及不润泽等病生焉,合眼养光,久则得泪略润,开则明爽,可见水少之故。若不谨戒保养,甚则伤神水,而枯涩之病变生矣。惟急滋阴养水略带抑火,以培其本,本立则清纯之气和,而化生之水润。若误认为火症,妄用开烙针泄之治,则有紧缩细小之患。宜服:四物五子丸 治心肾不足,眼目昏暗。
熟地黄 当归(酒洗) 地肤子 白芍 菟丝子(酒煮烂,焙) 川芎 覆盆子 枸杞 车前子(酒蒸,量虚实加减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盐汤送下。
黄牛胆煎 治眼涩痛。
猪胆(汁) 黄牛胆(汁) 羊胆(汁) 鲤鱼胆(汁,各半合) 白蜜(二两) 胡黄连(研末) 青皮(研末)
川黄连(研末) 熊胆(各二钱半)
上将诸药末,与蜜并胆汁和匀,入瓷瓶内,以细纸封头牢系,坐饭甑中蒸,待饭熟为度用新净绵滤过。每以铜筋取如麻子大点于目 ,每日二三次。
一方治人至夜则目涩好睡,取鼠目一枚,烧为末,水和,频注目中,久则不睡,取目以囊盛久久佩之使不离身,亦不夜寐。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
坐起生花不必疑,君心仔细自寻思,外因竭视劳瞻故,内为荒淫酒色迷,元气弱,络力微,眼花头晕强支持,若能保养真元水,胜似千金访妙医。
此症内外别无他症,但其人动作少过,坐起少频,或久坐或久立久眠久视,便觉头眩目花昏运也。乃元气怯弱,阴精亏损,致水少液枯,脉络衰疲之咎,惟阴弱阳盛,水不胜火,每有此患。宜服:加减驻景丸 治肝肾气虚,视物KT KT ,血少气多,瞳仁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久服能安魂定魄,补血气虚耗。
车前子(略炒) 枸杞 五味子(各三两) 当归(去尾酒洗) 熟地黄(各三两) 川椒(去目)
楮实子(晒干无翳者不用,各一两) 菟丝子(水淘净酒煮焙干,半斤)
上为细末,蜜水煮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止痛散 治两额角痛,目睛痛,时见黑花,及目赤肿痛,脉弦,作内障也,得之于饥饱劳役。
栝蒌根(二两) 柴胡(一两半) 炙甘草(七钱半)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黄芩(四两,一半酒浸一半炒)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去滓,临睡热服。若小便不利,加茯苓、泽泻各五钱。
摩顶膏 治肝肾虚风上攻,瞻视生黑花,或如水浪。
空青(研) 青盐(研,各五钱) 槐子 白附子(炮) 木香(各一两) 牛酥(二两) 鹅脂(四两)
旱莲草(取自然汁,一升) 丹砂(研,二钱半) 龙脑(五分)
上为细末,先以旱莲草汁、牛酥、鹅脂入银器,或铜器锅中,熬至三五沸,再下诸药末煎减一半,即倾入瓷器内盛之,临卧用旧铧铁一片,重二三两,蘸药,于顶上摩二三十遍令入发窍中,次服驻景丸。忌铁锅。
卷五 运气原证
目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