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类萃


  二气丹

  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吐或泻。

  硝石 硫黄(各一两)为末,银石器内,微火炒黄色,碾细,糯米为丸,每服三四十丸,新汲水下。

  龙涎散

  治中暑,迷闷不醒人事,及泄泻藿乱,解暑毒,消烦渴。

  飞罗面(一两) 五味(二两) 乌梅(二两,去核) 甘草(一两五钱,半生半熟) 白矾(一两,生)为末,水丸,弹子大。大人一丸,小儿半丸,新汲水下。一方有诃子一两。

  香朴饮

  治大小伏热,吐泻,虚烦口渴。

  人参 茯苓 甘草 紫苏叶 木瓜 泽泻 香薷 半夏曲 白扁豆(炒) 陈皮 乌梅 浓朴(各等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十味香薷饮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术 浓朴(制) 木瓜 扁豆(炒研) 茯苓 甘草 黄 (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太甚,熏蒸炽人,肢体困倦,精神短少,不思饮食,身热而烦,小便赤数,大便溏泻,口渴自汗。

  人参 苍术(炒) 干葛 黄 陈皮 当归 白术(炒) 麦芽(炒) 泽泻 青皮 神曲(炒) 黄柏(酒炒)升麻 甘草(炙) 五味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母子同服。

  六和汤

  驱暑和中,调心脾,定吐泻。

  香薷 藿香 茯苓 人参 半夏 浓朴 木瓜 扁豆(各七分) 砂仁 杏仁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饮

  治夏月一切暑症。

  香薷(二钱) 浓朴(一钱) 扁豆(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水煎。

  二香散

  治夏月一切外感。

  香薷 藿香 浓朴 扁豆 黄连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桔梗 紫苏 茯苓 苍术 白芷(各等分) 甘草(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解毒汤

  治中暑危急,及热毒下血。

  香薷(一钱) 浓朴 扁豆 黄连 山栀 黄柏 黄芩(各七分)水煎。

  中卷

  中恶诸方

  破棺散

  治魇卒死,一切暴绝横死,心头微温者并效。

  半夏(一味,汤泡去滑)为细末,每用豆许,芦管吹入鼻中。

  朱雄散

  治中恶。或暮夜登厕,或出郊野,或入空房,或游戏人所不到之处,忽见鬼物,鼻口吸着毒瓦斯,蓦然倒地,四肢厥冷,两手握拳,口鼻血出,性命逡巡,须臾不救,此症与尸厥相同。如心腹暖,切不可移动,将人围绕,打鼓焚香,候醒方可移归,移场则不可救矣。

  大朱砂 大雄黄(各一钱) 麝香(一分)为末,新汲水调下。

  八毒赤丸

  治男妇小儿染着神鬼,谓之鬼疰。(服此神效。)雄黄 矾石 朱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芦(各五钱) 巴豆(一钱,制) 蜈蚣(二条,炙)为丸,蜜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冷水下。桃柳枝汤更好。

  斩鬼丹

  治儿鬼魇,及男妇与鬼魅交通。此方神效。

  虎头骨 朱砂 雄黄 雌黄 鬼 皂角 芜荑 鬼箭 藜芦(各一钱)为末,蜜丸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膊上。又用一丸,当门户烧之,一切鬼邪不入。

  镇心丸

  治心气虚弱,夜多梦魇。

  辰砂 防风 官桂 细辛 当归 铁粉 防己 茯苓 茯神 雄黄 桔梗 菖蒲 远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一两) 紫石英(二两) 银屑(如无,银箔代之)为末,蜜丸,朱砂为衣。圆眼、灯心汤下。

  辟邪膏

  治中恶。症候如痫,服之立醒。

  降真香 白胶香(别研) 沉香 虎头骨(酥炙) 鬼 (去毛) 龙胆草(去芦) 人参 白茯苓 雄黄(各五钱) 麝香(一钱)为末,入雄麝为丸,芡实大。乳香汤化下。用二丸绛囊,令儿 带吉。

  辟瘟丹

  却瘟疫,辟邪气。官舍、空房夏月烧。甚妙。

  苍术(茅山者) 川芎 黄连 白术 羌活 草乌 细辛 防风 独活 白芷 本 香附 当归 荆芥 天麻干姜 牙皂 甘松 山柰 麻黄 芍药 官桂 甘草(各等分)为末,枣肉为丸,弹子大,晒干收贮。

  加雄黄、柏树果子(加倍用。)名辟邪丹。夏月除湿驱蚊。

  雄朱丹

  一女十岁,无恙。忽得疾,嗜食善饥,悲哭,自不知其所为,似祟似颠,面青或赤,因恼怒动心肝之火故也。此方效。

  龙胆草(七钱) 黄连 黄芩(酒炒) 大黄(煨) 山栀 防风 羌活 当归(各五钱) 川芎(四钱) 胆星(三钱) 酸枣仁(五钱炒) 青黛(三钱) 石膏(一两 ) 雄黄(七钱,为衣)为末,糊丸,麻子大。薄荷、灯心汤下。

  中卷

  中火酒毒论

  夏末秋初之时,婴儿患泻痢,皆因吮母热乳,或生冷冻饮料食停积,失于调理而成斯疾。夏月泻痢,无非热症。用药消导,分利阴阳,泻痢自止。一等愚人,用火酒加赤砂糖空心饮之,间有大者能饮,果系生冷停积,得效者有之。庶不知火酒经宿,其毒浮聚,结花于上,酒壶一下,其毒迳入壶中。儿饮之者,身体僵仆,手足螈 ,与惊痫无二,但身体四肢俱柔软如绵,面青,口鼻中有酒气者,此症也。宜审曾吃火酒否,可置避风暖处,先用益元散凉水调下,次用四苓散加干葛、黄连徐徐调理。有过二三日方得转阳言语者,可谓再生,作惊医治,百无一生。

  余目击种种,故述之。

  益元散(见泄泻门) 琥珀抱龙丸(见前惊门,黄连甘草汤下)

  四苓解毒汤

  治中火酒毒,兼治热泄痢疾。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 干葛(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灯心二十寸,水煎,候冷,频频当水灌之。热甚,加香薷 柴胡 黄芩 木通;痰甚,加贝母 麦冬 花粉 黄芩。

  中卷

  伤寒论

  伤寒遵仲景之法,药症精明,诸医罕及。至陶节庵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间杂症叠兴,非有真传不足语此。夫小儿伤寒与大人无异,所兼者惊积而已。其煎剂,视儿大小,比大人少减耳。大人诊脉,视症显而易明;小儿之症,隐而难见。况兼惊、积、变蒸混杂难明。果的是伤寒,亦不可大汗下。何也?小儿肠胃脆薄、肌肤娇嫩、一经汗下,恐变生痘痧之症,则难于调治矣。慎之!慎之!又当辨虎口三关,纹色红紫,色盛便是此症。大者,诊人迎脉,盛于气口一倍,乃真感冒之症也。须察天时,识表裹,辨阴阳,审汗下,临时视症。用药十分斟酌,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医乃人之司命可不谨欤。又有时行瘟疫,大小传染,卒皆相似。治法又与伤寒不同一例而治。须明天时,识岁运,随寒温,看是何经受病,随经而治之。药以清凉解热毒为主。

  麻黄汤

  治寒伤荣。

  麻黄(三钱) 杏仁(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葱头一个,水煎,热服取汗。

  桂枝汤

  治风伤卫。

  桂枝(二钱) 白芍(一钱) 甘草(七分)生姜三片,水煎。

  三拗汤

  治风寒无汗,气急痰喘。

  麻黄(二钱) 杏仁(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四拗汤

  本方加石膏(三钱) 治症同前。

  参苏饮

  治四时感冒,时行瘟疫,及伤风咳嗽并效。

  紫苏(一钱) 陈皮(七分) 半夏(五分)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壳 前胡 人参 干葛(各七分) 木香(三分)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取汗。痰喘气急,加杏仁、桑皮、麻黄。

  十神汤

  治症同前。

  麻黄 紫苏 干葛 川芎 甘草 升麻 赤芍 陈皮 白芷 香附(各等分)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

  芎芷香苏散

  治四时伤寒,头痛,发热,恶寒。

  紫苏 香附 陈皮 甘草 白芷 川芎 麻黄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热服。

  九味羌活汤

  治四时伤寒。春分后,代麻黄汤用。

  苍术(炒) 防风 羌活(各一钱) 白芷 甘草 川芎 生地 黄芩 细辛生姜三片,葱一根,水煎。取汗加麻黄、杏仁、石膏。

  升麻葛根汤

  治时行瘟疫,头痛,发热及痧痘之症。已发未发疑似之间,并宜服。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五分) 白芍(八分) 甘草(五分)姜三片,水煎。

  防风通圣散

  此方古人治伤寒,随症加减,心得不传之妙,后学宜玩味之。

  防风 川芎 麻黄 薄荷 当归 连翘 芒硝 黄芩 桔梗 石膏 滑石 甘草 荆芥 白术 山栀 大黄(便秘加倍)姜三片,水煎。随症加减,其功效无穷。自利去大黄、芒硝;自汗,去麻黄。

  人参败毒散

  治伤寒头疼,壮热恶寒,及时行疫症。

  柴胡 前胡 川芎 人参 甘草 桔梗 羌活 独活 茯苓 枳壳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

  小柴胡汤

  治伤寒?六日,潮热似疟,心胸痞满。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 半夏 人参 甘草(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大柴胡汤

  治婴童感冒七八日,余邪内结,身热烦躁,潮热 语,大便不通,绕脐刺痛。

  柴胡(一钱五分) 枳壳 赤芍 黄芩(各七分) 半夏(五分) 甘草(二分) 大黄(二钱,便结加三钱)水煎,临起加大黄,再煎一沸服。

  白虎汤

  治伤寒汗后,邪热未除,热结在里,心胸烦渴,躁欲饮水。

  知母(三钱) 石膏(五钱) 甘草(一钱)水煎。

  白虎加苍术汤

  (本方加)苍术 治感寒湿两足酸疼。

  化斑汤

  (本方加)人参 治汗后七八日,不解及时行痧症。

  竹叶石膏汤

  (本方加)麦冬 人参 竹叶 治口渴心烦,余热不退。

  加味温胆汤

  治病后虚烦不眠,心惊胆怯。

  茯苓 半夏 橘红 枳实 麦冬 酸枣仁(炒) 人参 柴胡 甘草 桔梗浮小麦百粒,灯心二十寸,水煎。

  藿香正气散

  治伤寒头疼发热,四时疫症,及山岚瘴气,不服水土,霍乱吐泻。

  紫苏 藿香 浓朴 茯苓 陈皮 白芷 半夏 桔梗 大腹皮 白术(各等分) 甘草(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茵陈汤

  治病后变成黄胆,目黄如金,小便如血,心神烦躁。

  茵陈 山栀 木通 花粉 柴胡 秦艽(各一钱) 甘草(二分) 麦冬(一钱五分)淡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寸。

  木通琥珀汤

  治热病小便不通,或淋沥疼痛。

  木通(一钱五分) 生地 赤芍 赤茯 茅根(各一钱) 甘草(三分)水煎,临服入琥珀末五分服。

  葳蕤汤

  治病后邪热蕴于心经,昏昏默默,但眠不醒,难于汗下,此方主之。

  葳蕤仁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川芎(各一钱) 石膏(三钱) 甘草 青木香(各三分)水煎。便秘加大黄、芒硝。

  酸枣仁汤

  治汗吐下后,心烦少气,昼夜不眠。

  酸枣仁 麦冬(各一钱五分)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各一钱) 干姜(三分)圆眼肉五个,灯心二十寸,水煎。

  普济消毒丸

  治时行瘟疫,增寒体重,浑身壮热,舌燥口干,咽膈不利,头面浮肿,一切变易,功效如神。

  黄芩 黄连(各五钱) 人参 陈皮 玄参 柴胡 甘草 桔梗(各三钱) 连翘 马勃 牛蒡子(炒) 板蓝根(各一钱五分)姜三片,水煎。

  解毒犀角丸

  治热毒发斑,及时行痧痘,烦躁闷乱。

  犀角(镑) 黄芩 马牙硝 大青 山栀 牛黄(二钱) 天竺黄(三钱) 赤茯苓 甘草 黄连(各五钱) 麦冬(一两) 麝香(五分)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竹叶、灯心汤下。

  铁粉丸

  治时疫热毒大甚,心神恍惚,悲喜不常,发狂欲走。

  远志 丹参 茯神 升麻(各一两) 铁粉(八钱) 僵蚕(五钱) 马牙硝(一两五钱) 牛黄(二钱) 朱砂(三钱) 冰片(三分)为末,炼蜜为丸,金箔为衣,丸如圆眼大。凉水化下。

  鸡子饮

  治热病五六日不解,壮热发狂。

  鸡子清(一枚) 芒硝 寒水石(各三钱)为末,新汲水调芒硝、寒水石,次入鸡子清服。

  太乙顺气汤

  此汤代大承气、小承气、大陷胸、大柴胡汤之神方也。治伤寒热邪传里,无头痛,不恶寒,反恶热,口燥咽干,心腹痞胀,绕脐刺痛,舌卷囊缩,燥渴谵语;及邪热传入阳明,潮热自汗,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狂谵妄;或蓄血发黄,喘满结胸,大小便不通。悉皆下之,此方甚妥。

  大黄(一钱或三钱) 芒硝(一钱) 枳实 黄芩 浓朴 柴胡(一钱) 甘草 芍药(各七分)生姜三片,水煎。视症大小,虚实加减。小儿感冒宜下者,当遵此方甚效。

  化斑青黛饮

  治大小邪热传里,里实表虚,血热火盛,发为斑疹,烦躁闷乱,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并时行痧症并效。

  青黛 犀角 玄参 黄连 白芍 牡丹皮 生地 柴胡 甘草(各等分)水煎。口渴,加麦冬、花粉;便秘,加大黄、桃仁。

  黄连解毒汤

  大小感冒时疫,六七日不解,鼻衄不止。

  黄连 茅根 山栀 犀角 黄芩 沙参 桔梗 生地 甘草灯心二十寸,水煎。血甚,韭汁磨墨服。

  松烟饮

  治热病,鼻衄如泉不止。

  上号京墨(为末)每服一二钱。生地煎汤,入鸡子清,冷服,凉水调亦可。

  石苇汤

  治热病,小便热结不通。

  石苇 瞿麦(各一钱) 木通(七分) 冬葵子(半合,研) 黄芩(七分) 甘草(五分)灯心二十寸,水煎。用螺蛳加麝香,盐捣罨脐上。

  蜜导法

  大便秘结,气弱者用此,老人虚秘甚效。

  白蜜(四两,炼老入) 皂角末(少许)小儿,捻枣核大,湛猪胆用之。多用数个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