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
亭苈丸
治食乳冲脾,咳嗽伤风面赤,痰盛身热,喘嗽急促,化痰宽气进食。
葶苈子(隔纸略炒)防己黑牵牛(略炒)杏仁(去皮尖、双仁者、同干面炒黄、别捣、各一两)上为末,研入杏膏拌匀,取蒸枣肉和,再捣为剂,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生姜汤下,乳食后、或临夜服,量大小加减。
麻黄汤
见第五十三问。
甘桔汤
见第十一问,又名甘号散,煎服治乳嗽。
泻白散
见第八问。
白饼子
见第十四问。
麦煎散
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语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余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头疼并治。一方无地骨皮、赤芍药、滑石、知母,有钩藤、桔梗、川芎亦可。
滑石(半两)地骨皮(半两)赤芍药(半两)石膏(半两)白茯苓(半两)杏仁(半两)知母(半两)甘草(半两)葶苈子(半两)人参(半两)麻黄(去节、一两)有热加大黄。
上为末,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牙儿感冒风冷,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用麦子煎汤调下。
九宝饮
治小儿嗽,是肺脏感寒,须是表散了,却服嗽药。
麻黄(去节、一两)薄荷(一两)大腹皮(一两)紫苏(一两)陈皮(一两)杏仁(一两)肉桂(半两)桑白皮(炙、半两)枳壳(半两)甘草(二钱)上咀,生姜乌梅煎,冷症去薄荷,热症去肉桂。
华盖散
治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目昏眩,痰气不利,呀呷有声。
麻黄(去节、半两)苏子(炒、半两)桑皮(蜜炙、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半两)赤茯苓(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五分,去滓,食后服。
细辛五味子汤
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喘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咳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痛引胸胁,不问新久,并宜服之。
细辛(去苗、一两)半夏(汤泡、一两)乌梅(去核、一两)甘草(炙、一两)罂粟壳(去蒂盖、炒、一两半)五味子(三两)桑白皮(炒、二两)上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片,煎六分服。
抱龙丸
见第五十一问。
金星丸
见第四十问。
百部丸
治小儿肺寒壅,咳嗽微喘有痰。幼幼方加甘草二钱半。
百部麻黄(去节、各一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入)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仲阳加松子仁五十粒炒焙,更加胡桃肉极妙。
生犀散
治咳嗽,解时气痰逆喘满,心忪忡惊悸、风热。
杏仁(二钱、炒)桔梗(二钱)茯苓(一钱)前胡(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夏(一钱)五味子(一钱)甘草(一钱)上咀,生姜薄荷煎服。有热加羌活,或加麻黄细辛。
天麻定喘饮
治小儿喘嗽惊风。
天麻(一两)防风(一两)羌活(一两)甘草(一两)人参(半两)桔梗(一两)白术(一两)川芎(一两)半夏曲(一两)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麦门冬十四个,煎至七分,食后服。有热去白术,加芍药枳壳。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恶寒体热,水停心下,干呕发热,咳嗽喘急。又主肺胀胸满,鼻塞清涕,咳逆上气,喘鸣怕寒。仲景曰:治表不解,心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嗽,或渴、或利、或小便不通、或噎,小腹喘满。
麻黄(去节、一两)赤芍药(三钱)半夏(炮、三钱)细辛(半两)干姜(三钱)甘草(炙、三钱)桂枝(去皮、三钱)五味子(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弹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半钱炮。若小便不利者去麻黄、加茯苓一两。如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半两,去皮尖。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一两半。
柴胡散
见第五十问。
柴胡石膏汤
见第五十二问。
天麻防风丸
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咳嗽痰涎不利。及风温邪热,并宜服之。
天麻(一钱)防风(一钱)人参(一钱)辰砂(一钱)雄黄(一钱)甘草(一钱、炙)麝香(一分)全蝎(半两、炒)僵蚕(炒、半两)牛黄(一分)一方有胆南星、无麝香。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至二丸,薄荷汤下,不拘时。
惺惺散
见第五十问。
化风丹
见第十九问。
金沸草散
治伤风痰盛,头目昏痛,颈项强急,往来寒热,肢体烦疼,胸膈满痛,咳嗽喘逆,涕唾稠粘。及时行寒疫,壮热恶风。
荆芥穗(四两)前胡(去芦、三两)麻黄(去节、三两)旋复花(三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制、一两)赤芍药(一两)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有寒邪、则汗出恶风,加杏仁、北五味。
又方名加减金沸草散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疼,筋脉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疼为异耳。
前胡(三两)旋复花(三两)荆芥穗(四两)赤茯苓(一两)细辛(一两)甘草(炙、一两)半夏(洗净、姜汁浸制、切、一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一片,枣二个,煎六分,去滓热服,未愈再服。
三拗汤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疼目眩,四肢拘急,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一方加荆芥、桔梗,嗽甚加五味子、细辛、各减半。又方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汤,治喘嗽尤妙,加减在乎活法,有热加前胡,伤风加荆芥,有痰加半夏。
和解汤
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邪,壮热烦躁,鼻塞多涕,惊悸自汗,肢体疼痛。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之。
羌活(一两)防风(一两)川芎(一两)人参(一两)干葛(半两)升麻(半两)甘草(半两)芍药(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片,枣一个,煎至六分,不拘时服。无汗加麻黄。咳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卷之六] 百内嗽第五十五问
此名乳嗽,实难调理,亦恶症也。当审虚实而施治焉,实者散之,虚者补之。其症气粗痰盛,口疮眼热,发散后,可利之,比金丸等药主之,散其实也。其症呕吐后惊悸,困倦自汗,当用补肺散、益黄散、天麻散、补其虚也。大抵治惊嗽琥珀散主之。天麻丸乃要药也,用天麻、蝉蜕、僵蚕、人参、川芎、甘草、硼砂、天竺黄、牛胆南星、白附子、坯、雄黄、末之,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治未满百咳嗽不止,远胜诸药。
补肺散
(又名阿胶散)治小儿久患咳嗽,气急有痰,恶心可服。
阿胶(炒、一两半)鼠粘子(一两)马兜铃(半两)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盒)甘草(半两)上咀,三岁一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比金丸
见第十九问。
天麻散
治婴儿咳嗽有痰,气壅面红。
天麻(三钱)朱砂(一钱)麝香(一字)南星(水浸、春秋五日、冬七日、夏三日、半两)上为末,每服一字,用杏仁汤调下。人参汤亦可。
琥珀散
见第十五问。
天麻丸
治小儿未满百咳嗽不止,名曰乳嗽。
天麻(一两)蝉蜕(一两)僵蚕(一两)人参(一两)川芎(一两半)甘草(二两)硼砂(半两)辰砂(一两)天竺黄(一两)胆星(二钱)白附子(一两)坯(一两)雄黄(一两)金箔(五片)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卷之六] 喘急第五十六问
议曰:小儿有因惊暴触心,肺气虚发喘者,有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有感风咳嗽肺虚发喘者,有因食咸酸伤肺气发虚痰作喘者,有食热物毒物,冒触三焦,肺肝气逆作喘者。喘与气急、同出而异名,但别其轻重耳。痰火两端,喘即口开,隘于胸臆,息短促急,心神迷闷,其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者,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主之,佐以天麻定喘饮乃效。其伤寒肺气壅盛发喘者,是表不解,以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辨其冷热而施治焉。其感风咳嗽,肺虚发喘者,则三拗汤加减治之。其食咸酸而喘者,以生腐,有热治之以凉肺定喘之剂。又有哮喘者,以许叔微十六般哮喘之法治之,无不愈。又有汗下之后而喘急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喘甚者加葶苈子。又有葶苈丸宽气进食,千金射干汤,治咳逆喘急大效。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治小儿因惊,发喘逆、触心肺,暴急张口,虚烦神困。
雄黄(一两、研)朱砂(一两、研)蝉蜕(一两)全蝎(一两、炒)白僵蚕(一两)天南星(一两)白附子(炮一两)轻粉(半两)上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茶清送下,食后服。
天麻定喘饮
见第五十四问。
天麻(一两)防风(一两)羌活(一两)甘草(炙、五钱)人参(五钱、去芦)桔梗(五钱)白术(五钱炒)川芎(五钱)半夏曲(五钱)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麦门冬十四粒,煎至七分,食后服。有热去白术,加芍药枳壳。
小青龙汤
见第五十四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伤寒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下后喘亦治。
麻黄(三两、去节、汤泡去黄汁、焙干秤)杏仁(二十五个、去皮尖)石膏(四两、研)甘草(一两、炙)上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三拗汤
见第五十四问。
总治十六般哮喘方(出本事方)阿胶(一两、碎、蛤粉炒成珠)马兜铃(一两)甘草(炙、一两)半夏(一两、姜汁浸三日、炒)杏仁(一两、去皮)人参(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随病有汤使,煎至七分,临卧食后服。汤使开后:心嗽面赤或汗流,加葛根煎。
肺嗽眼中泪出,加乌梅一个,糯米十四粒煎服。
脾嗽不思饮食,或恶心,入生姜二片煎。
胃嗽吐逆呕酸水,入蛤粉煎服。
胆嗽令人不睡,用药半钱,茶清调下。
肺嗽上气喘急,入桑白皮煎。
膈嗽出痰如圆块,入生姜自然汁调药咽下。
劳嗽入秦艽末同煎。
冷嗽天晚嗽甚,加葱白三寸同煎。
血嗽连频不住,加当归、枣子同煎。
暴嗽涕唾稠粘,入乌梅、生姜同煎。
产嗽背胛痛,加甘草三寸,黄蜡少许煎。
气嗽肚疼胀满,入青皮同煎。
哮嗽声如拽锯,入半夏二枚同煎。
肾嗽时复三两声,入黄、白饴糖煎。
以上十五般嗽疾,根据法煎服,无不效验。
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太阳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二两)黄芩(七钱半)黄连(七钱半)甘草(半两、炙)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加减服。喘甚加葶苈子。
葶苈丸
见第五十四问。
千金射干汤
治小儿咳嗽,喘息如水鸡声。
射干麻黄紫菀甘草生姜细辛阿胶(各半两)半夏(五个)桂心(五寸)大枣(二十个)上咀,水七升,煎取一升五合,去滓,入蜜五合,煎一沸,分温服,二合日三服。
[卷之六] 潮热第五十七问
仲阳云: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然发热,此欲发惊也,发来潮热,又似疟热,总曰潮热。盖发作有期,其热有三,荣热、卫热、瘴气热,两日一发,或三日一发,并用梨浆饮治之。王氏云:潮热乃是血气壅实,五脏生热,熏发于外,故令发热。伤寒论云:潮热者实热也,当利大便,大柴胡汤、承气汤、等剂治之。虚热者、地骨皮散主之,犀角饮、鳖甲饮、灵犀饮、秦艽饮、生犀散。圣济经用地骨皮饮、羌活饼等剂。
梨浆饮子
治潮热、荣热、卫热、瘴气热,两日一发,三日一发。积热、脾热、痞热、胃热、癖热、疟热、邪热、寒热,脾疟、鬼疟,夜发单疟独热。
青蒿(童便、浸一日、晒干)柴胡(去芦)人参(去芦)黄芩(炒)前胡(去芦)秦艽(去芦)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一岁半钱,二岁一钱。水一小盏,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黄、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大柴胡汤
见第二十九问。
大承气汤
见第二十九问。
地骨皮散
治虚热,亦治伤寒壮热。
知母(一两)柴胡(半两、去毛)甘草(半两、生)人参(半两、去芦)地骨皮(一两)茯苓(半两)半夏(汤泡七次、切片晒、三钱)上咀,姜水煎服,每用三钱。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全婴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犀角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