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玉尺


  又有失于调摄。或过于攻伐而成。与男子治法。稍有不同。故方亦专治妇人。薛己曰。无热虚劳。有内外真寒。有内外真热。有内真热而外假寒。有内真寒而外假热者。若饮食难化。大便不实。饮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外真寒之症也。宜用附子理中汤以回阳。八味丸以壮火。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胸腹痞胀。饮食喜冷。

  手足烦热。面赤呕吐。不畏风寒。此内外真热之症也。宜用黄连解毒汤以消阳。六味丸以壮水。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

  胸腹痞胀。饮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黄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热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汤、六味丸。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吞酸嗳气。胸腹痞满。手足逆冷。面赤呕吐。畏见风寒。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亦用理中汤、八味丸。当求其属而治之。(属谓心肾也)经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热药治之。则旧疾未去。新病复生矣。夫所谓属者。犹主也。谓心肾也。求其属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肾也。火之源者。阳气之根。

  即心也。水之主者。阴气之根。即肾是也。非谓火为心。源为肝。水为肾。主为肺也。又曰。有热虚劳。乃壮火食气。

  虚火煎熬真阴之所致也。王太仆云。如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止。是无火也。

  当治其心。如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心盛则生热。

  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内。窃谓此症。若由肝脾血虚。用四物参术。肝脾郁怒。小柴胡合四物。

  脾胃气虚。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肝经风热。加味小柴胡汤。心经血虚。天王补心丹。肺经气虚。人参补肺汤。肝经血虚。加味四物汤。大抵午前热属气分。用清心莲子饮。午后热属血分。四物加参、术、丹皮。热从左起。肝火也。实则四物加龙胆、山栀。虚则四物加参、术、黄 。热从脐下起。阴火也。四物加参、术、知、柏、酒拌炒黑。又五味、麦冬、肉桂。不应。急用加减八味丸。不时而热。或无定处。或从脚心起。此无根虚火也。加减八味丸。

  及十全大补汤加麦冬、五味。武之望曰。瘵骨蒸者。此主脉之病也。夫肾主骨。骨至于蒸。真阴竭矣。阳何以附。曰骨蒸者。由积热附于骨而然也。又曰。传尸 。复连无辜。皆由脾胃亏损所致。其形羸瘦。腹胀泄痢。肢体无力。传于肾则盗汗不止。腰膝冷痛。梦鬼交侵。小便赤黄。传于心则心神忡悸。喜怒不时。颊唇赤色。乍热乍寒。传于肺则肺满短气。咳嗽吐痰。皮肤甲错。传于肾则两目昏暗。胁下妨痛。闭户忿怒。五脏既病。则难治疗。

  室女劳瘵 寇宗 曰。人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气血者。若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男则神色消散。女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水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传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切不可用青蒿、虻虫等。凉血行血之药。薛己曰。经云。五谷入胃。其糟粕精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荣气者。泌其精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养五脏六腑。

  若服苦寒之剂。复伤胃气。必致不起。

  蓐劳症治 薛己曰。产后蓐劳。当扶养正气为主。六君子汤加当归。若脾肺气虚而咳嗽口干。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若因中气虚而口干头晕。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肝经血虚而肢体作痛。四物加参术。肝肾虚弱而自汗盗汗。寒热往来。六味丸加五味。脾虚血弱。肚腹作痛。月水不调。八珍汤倍白术。脾虚血燥。皮肤瘙痒。加味逍遥散。大抵此症。多因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以致诸经疲惫而作。当补脾胃。饮食一进。精气生化。诸脏有所倚赖。其病自愈。仍参虚损发热方论主治。

  积聚 瘕症治 薛己曰。妇人食 。由形气弱。须先调补脾胃为主。而佐以消导。若形气充实。当先疏导。而佐以补脾胃。若气壅血滞而不行。宜用乌药、蓬术、肉桂、当归、桃仁、青皮、木香等分为末。每二钱。热酒调下。名乌药散。散而行之。如脾气虚而血不行。宜用四君芎归。补而行之。若气郁而血不行。宜用归脾汤。解而行之。若肝脾血燥而不行。宜加味逍遥散。清而行之。大抵食积痞块之 为有形。盖邪气胜则实。真气夺则虚。当养正辟邪。而积自除矣。又或问。 一也。何以知是血 。曰血外之 。昏闷烦躁。迷妄惊狂。痰呕汗多。骨热肢冷。其蓄在下焦者。必脐下急结。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也。又曰。子和云。遗溺闭癃。阴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若血痼。月事不行。行后小腹有块。或时移动。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疝瘕。

  乳疾形症 陈实功曰。初起红赤肿痛。身微寒热。无头眩口干微疼者顺。已成。 肿发热疼痛。有时一囊结肿。

  不侵别囊者轻。已溃。脓黄而稠。肿消痛渐止。四边作痒生肌者顺。溃后。脓水自止。肿痛自消。新肉易生。疮口自合者顺。初起一乳通痞大痛。不红。寒热。心烦呕吐。不食者逆。已成。不热不红。坚硬如石。口干不眠。胸痞食少者逆。

  已溃不脓。正头腐烂。肿势愈高。疼痛愈盛。流血者死。溃后肉色紫黑。痛苦连心。 气日深。形体日削者死。初起发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发热无寒。恶心呕吐。口干作渴。胸膈不利者。宜清之。忧郁伤肝。

  思虑伤脾。结肿坚硬微痛者。宜疏肝行气。已成 肿发热。疼痛有时已。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脓已成而胀痛者。宜急开之。如脾胃虚弱。更兼补托。溃而不敛。脓水清稀。肿不消。痛不止。大补气血。结核不知疼痛。久而渐大。破后流污水。宜养血清肝。张介宾曰。产后乳自出。乃阳明胃气不固。当分有火无火。而泄不止。由气虚也。十全大补汤。

  若阳明血热而溢者。保阴煎。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者。加减一阴煎。乳多胀痛而溢者。用温帛熨而散之。

  卷六 妇女杂病

  治妇女杂病方

  补中益气汤 治形神劳倦。或饮食失节。以致脾胃虚损。清气下陷。发热头痛。四肢倦怠。心烦肌瘦。日渐羸弱。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炙草(五分) 当归 陈皮(各七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本方加生地、花粉。名加味补中益气汤。

  补肺汤 治劳嗽。五脏亏损。晡热发热。自汗盗汗。唾痰喘逆。

  人参 黄 紫菀 五味子(各五分) 熟地 桑皮(各一钱)

  入蜜少许。食后服。

  滋阴百补丸 治妇人劳伤气血。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 羸无力。

  香附(一片,用酒醋盐童便各浸一分焙) 益母草(半斤) 当归(六两,酒洗) 熟地(姜汁炒) 川芎 白术(各四两) 白芍(三两) 延胡索 人参 茯苓(各二两) 炙草(一两)

  蜜丸。空心下五六十丸。

  附子理中汤 治真阳不足。饮食难化。大便不实。肠鸣腹痛。饮食畏寒。手足逆冷。

  人参 白术 炙草 干姜 附子等分。每咀片四钱。加姜十片煎。

  十全大补汤 治妇人冷劳最妙。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黄 肉桂(各二钱)

  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眼痛。寒热如疟。又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肢体羸瘦。渐成骨蒸。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茯苓 柴胡(各一钱) 炙草(五分)

  加姜三片、薄荷少许。一方无薄荷。加麦冬二十粒。如热甚。加丹皮、山栀。骨蒸。加知母、地骨皮。咳嗽。加五味子、紫菀。吐痰。加半夏、贝母、栝蒌仁。饮食不消。加山楂、神曲。发渴。加麦冬、花粉。胸中作热。加黄连、山栀。心慌。加远志、枣仁。吐血。加阿胶、生地、丹皮。自汗。加黄 、枣仁。久泻。加炒黑干姜。遍身痛。加羌活、防风、川芎。以利关节。手足颤掉。加防风、荆芥、薄荷。气恼胸膈痞闷。加枳实、青皮、香附。怒气伤肝。眼目昏花。

  加龙胆、黄连、山栀。小腹痛。加香附、延胡索。经闭不通。加桃仁、红花、苏木。左腹血块。加三棱、蓬术、桃仁、红花。右腹气块。加木香、槟榔。

  白茯苓散 治产后蓐劳。头目四肢疼痛。寒热如疟。

  茯苓(一两) 四物汤(各五钱) 黄 (炙) 人参 肉桂(各五钱)

  先以水三盏。煮猪腰一对。姜三枣三。至二盏。煎药。

  黄 丸 治蓐劳寒热进退。头目眩痛。骨节酸疼。气力羸乏。

  黄 鳖甲 当归(各一两) 川芎 白芍 肉桂 川断 肉苁蓉 柏子仁 牛膝 沉香 枳壳(各七钱半) 五味熟地(各五钱)

  蜜丸。

  人参鳖甲散 治动作劳伤蓐劳。

  鳖甲 黄 (各一两) 牛膝(七钱半) 人参 茯苓 当归 白芍 麦冬 熟地 桃仁 桂心 甘草 桑寄生(各五钱) 川断(二钱半)

  先煮猪腰一对。姜五枣三。取汁。入药末二钱。葱白三寸。乌梅一个。荆芥五穗。煎服。

  胡氏牡丹散 治产后虚羸。发热自汗。欲变蓐劳。

  当归 白芍 人参 五加皮 地骨皮(各五钱) 丹皮(三钱) 桂心 没药(各二钱)

  每末二钱。入开元钱一枚。麻油蘸之。煎服。煎不可搅。吃不可吹。

  柏子仁丸 治血虚有火成劳。

  柏子仁 牛膝 卷柏(各五钱) 泽兰 川断(各二两) 熟地(三两)

  炼蜜丸。

  泽兰汤 治同上。并与前方兼服。

  泽兰(三两) 当归 白芍(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粗末五钱。煎服。

  皂荚散 治黄瘕导方。

  川椒 皂荚(各一两) 细辛(两半)

  为末。以三角囊。大如指。长二寸。贮之。纳阴中。欲便则出之。便已复纳之。恶血出。洗以温汤。三日勿近男子。

  疗青瘕坐导方 照方治。

  戎盐(一升) 炙皂荚(五钱) 细辛(一两)

  治法照前方。但卧。瘕当下。青如葵汁。养之如产法。

  疗燥瘕方 照方治。

  大黄如鸡子许 干姜(二两) 黄连(三两) 浓朴(四两) 桂心 郁李仁(各一两) 虫(熬三枚) 鸡肫黄(炙一枚)

  每末三钱。清早酒服。瘕当下。养如产法。三月勿交。无子者当有。

  疗血瘕方 照方治。

  大黄 当归(各半两) 皂荚 山萸(各一两) 细辛 戎盐(各二钱半)

  猪脂丸如指大。每一丸。绵裹纳阴中。正坐良久。瘕当下。养如乳妇法。

  桃仁煎 治血瘕血积。经候不通。

  桃仁 大黄(各一两) 虻虫(炒五钱) 朴硝(另研一钱)

  醋二升半。煎取升半。下大黄、桃仁、虻虫。搅。煎至可丸。下硝搅匀。出之。丸梧子大。前一日不吃晚饭。五更温水下五丸。日午下如赤豆汁。或如鸡肝虾蟆衣状。未下再服。如鲜血来。即止。随以调补气血药补之。气虚血弱者忌用。

  疗脂瘕方 照方治。

  皂荚(七钱半) 矾石(烧二钱半) 五味 川椒 干姜 细辛(各五钱)

  为末。香脂和丸。大豆许。着男子阴头以合阴阳。不三行。其瘕即愈。

  导散方 治同上。

  皂荚(炙) 吴萸 当归(各一两) 川椒 干姜 大黄 戎盐(各二两) 细辛 矾石(烧) 五味(各二分)

  为末。以绢袋如指大。长三寸。盛满。纳阴中。坐卧随意。只勿走。小便时去之。别换新者。

  疗狐瘕方 照方治。

  取新死鼠一枚。裹新絮。涂黄土。穿地坎。足没鼠身。置其中。桑柴火灼其上一日一夜。出之。研为末。肉桂心末二钱半。酒服二方寸匕。病当下。甚者不过再服。

  疗蛇瘕方 照方治。

  大黄 黄芩 芒硝(各半两) 甘草(大如指者一尺炙) 乌贼鱼骨(二枚) 皂荚(酥炙六枚)

  水六升。煮数沸。去渣。下硝。适寒温服之。十日一剂。空腹服之。瘕当下。

  疗鳖瘕方 照方治。

  大黄(两半) 干姜 侧子(各五钱) 附子 人参(各三钱七分半) 虫(一寸匕) 桂心(一两二钱半) 细辛 (各七钱半) 白术(一两)

  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麝香丸 治妇人 癖冷气。兼疰气心腹痛不可忍。

  麝香(另研五钱) 阿魏(二钱半) 五灵脂 三棱(各七钱半) 桃仁(七钱) 芫花(醋炒) 槟榔(各一两)

  蓬术 桂心 没药 当归 木香(各五钱)

  饭丸。每十丸。淡醋汤下。不拘时。

  干漆散 治妇人疝瘕。久不消。令人黄瘦 羸。两胁妨闷。心腹疼痛。

  干漆(炒) 木香 芫花(醋炒) 赤芍 桂心 当归 琥珀(另研) 川芎(各半两) 大黄(炒二两) 牛膝(七钱半) 桃仁(一两) 麝香(二钱半)

  每末一钱。不拘时酒下。

  黑神丸 治疝瘕。

  神曲 茴香(各四两) 川椒 丁香(各五钱) 槟榔(四枚) 漆(六两,半生半用重汤煮半日令香)

  上除椒漆外。皆半生半炒为细末。用前生熟漆和丸弹子大。又用茴香末十二两。铺阴地荫干。候干。并茴香收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