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
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若经后有赤白不止者。去生地、吴萸。加人参、杜仲各二两。
伏龙肝散 治崩中下赤白。或如豆汁。
伏龙肝(如弹子大七枚) 生姜(五两) 生地(锉四升)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二两)
水一斗。煮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四物坎离丸 治脾湿下流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紫黑臭腐。
生地(两半) 酒浸熟地(捣膏) 当归身(二两) 酒白芍(两半) 酒黄柏 知母(各一两) 槐子 侧柏叶(各一两同炒) 连翘(六钱)
蜜丸。
升阳举经汤 治饮食劳倦。暴崩不止。或下水浆。怠惰嗜卧。四肢困倦。及带下脱漏。
肉桂 川芎 红花(各五分) 细辛(六分) 人参 熟地(各一钱) 附子 独活 甘草(各钱半) 羌活本防风(各二钱) 白术 当归 黄 柴胡(各三钱) 桃仁(十枚)
咀片。分作四帖煎。夏月不用桂。
不换金正气散 治风冷血崩。
浓朴 陈皮 藿香 半夏 苍术(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三片) 枣(一枚)
升阳除湿汤 治湿盛血崩。
苍术(一分) 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各五分) 陈皮 甘草 麦芽(各三分) 姜 枣平补镇心丹 治血崩。
茯苓 茯神 五味 车前子 肉桂 麦冬(各两二钱半) 远志肉 山药 天冬 熟地(各两半) 枣仁(二钱半)
龙齿(二两半) 人参 朱砂(各五钱)
蜜丸。每三十丸。米饮下。
解毒四物汤 一名温清饮。治崩漏面黄腹痛。
四物汤(各一钱) 加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 生地(各一钱)
此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合剂也。
备金散 治血崩不止。
香附(四两) 归尾(两二钱) 五灵脂(炒一两)
每末三四五钱。空心醋汤调。
地黄丸 治足三阴亏损。经行数日不止。及带下无子。
熟地 山萸 芜荑仁 白芍(微炒) 代赭石(各一两) 僵蚕(炒) 炮干姜 浓朴(各三钱)
蜜丸。酒下。日三。
卷五 崩漏
附录前人效方
五灰散 治下血不止成血崩。
莲蓬壳 百草霜 黄绢 血余 棕皮(以上共烧存性) 山栀 蒲黄(炒) 血竭 京墨每细末一二钱。调服。
十灰散 治下血不止。
锦片 木贼 棕皮 柏叶 干漆 艾叶 当归 血余 鲫鱼鳞 鲤鱼鳞以上各烧存性。等分研末。入麝香少许。每末二钱。空心酒下。
十灰丸 治崩漏不止。
绵灰 黄绢灰 马尾灰 艾叶灰 藕节灰 莲房灰 油须灰 赤松皮灰 棕灰 蒲黄灰等分。醋煮米糊丸。每五七十丸至百丸。空心米饮下。
卷六
妇女杂病
妇女者阴之集。常与湿居者也。男子之为道也以精。妇女之为道也以血。精为阳。此其所以成男子也。血为阴。此其所以为妇女也。盖自十四冲任脉通而天癸至。血气之存。外循经络。内荣脏腑。不失其度。则月事以时下。而诸疾不生。如不然者。阴气浮溢。百想经心。内伤五脏。外损姿容。月水去留。前后互异。瘀血停滞。中道断绝。其间伤损。
不可俱论。圣惠方云。妇女所以别立方者。以其气血不调。胎妊产生崩伤多异之故。旨哉言乎。可见妇女之不同于男子。
妇女之病难治于男子数倍也。盖以男子之病。多由伤精。妇女之病。多由伤血。然而妇女之欲。每甚于丈夫。故感病亦每易于丈夫。又况嫉妒忧患。系恋爱憎。入之深。着之固。情不自抑。不知解脱。由阴凝之气。郁结专滞。一时不得离散。非若阳气之偶有所抑。毕竟易于发散。故其为病根深也。夫妇女之病。莫有如经。莫有如胎。莫有如产前后。莫有如崩中带下。此数大端。别自有论。此外有最易作而最难治者。一曰痨瘵。一曰积聚 瘕。一曰浮肿。其痨瘵之由。
复有数种。或因先天气血不足。乍寒乍热。不思饮食。 羸无力。宜滋阴百补丸。或吐衄。咳唾血。发热盗汗。痰嗽心惴。因虚劳而经水不调。宜滋阴地黄丸。甚或心肺俱损。血脉虚弱。皮聚毛落。亦因虚劳而致经水不调。宜滋血汤。其有先经水不调而致痨瘵者。则五心烦热。寒热如疟。或烦热潮热。盗汗痰嗽。宜逍遥散、加味逍遥散。至如室女思虑伤心。经闭成痨。则名干血痨。其候最难调治。只宜益阴血。制虚火。慎勿妄用通经破血之药。(要法俗人不知)宜柏子仁丸、泽兰汤。或因产后早犯房事。劳役过度。将理失宜。皆能致病。名曰产后痨。宜人参鳖甲散、胡氏牡丹散。又或血气既亏。为风冷所搏。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羸憔悴。饮食不消。又或风邪两感于肺。肺受微寒。喘嗽口干头昏。百节痛。又或风邪侵于营卫。流及脏腑。寒热如疟。盗汗。背膊烦闷。四肢沉重。名曰蓐痨。俗总谓之产后痨。宜黄 丸、白茯苓散。当与产后篇参看。积聚 瘕者。本男女皆有之病。而妇人患此。大约皆胞胎生产。月水往来。血脉精气不调。
及饮食不节。脾胃亏损。邪正相侵。积于腹中之所生。准绳谓推之不动为 。推之动为瘕是也。试详言之。 有二。一、血。由脏腑气虚。风冷相侵。或饮食失节。与血气相搏。适值月水往来。经络痞塞。恶血不除。结聚成块。渐至心腹。
两胁痛苦。害于饮食肌肤瘦羸。宜桃仁、五灵脂、生地、牛膝、大黄、甘草。二、食 。亦由月信往来食生冷之物。而脏腑虚弱不能消化。与脏气搏结。聚而成块。盘坚不移也。瘕有八。一、黄瘕。由经来或大小。产后血气未定。脏腑空虚。或当风便利。阴阳开合。关节四边。中于风湿。邪从下入于阴中。积留不去所成。其症寒热身重。淋露不食。左胁下有结气拒按。宜皂荚散。二、青瘕。由新产起行浣洗太早。阴阳虚。产门四边解散。子户未安。骨肉皆痛。手臂不举。
又犯风湿所成。其症苦寒。洒洒入腹。烦闷。结热不散。恶血不除。聚在两胁下。藏于背膂。其后月水不通。或反不禁。
宜青瘕坐导方。三、燥瘕。由月水未尽。或以夏暑。或以举重汗出。卒以恚怒。致月水与气相搏。反快凉饮。月水横流。
溢入他脏。有热。则成燥瘕。大如半杯。上下腹中痛。连两胁下。上引心而烦。喜呕吐。腰背重。足酸削。忽遗溺。月闭。宜疗燥瘕方。四、血瘕。由月事中止。饮食过度。五谷气盛。溢入他脏。或大饥寒。呼吸未调。而自劳动。血下未定。左右走肠胃间。留络不去。内有寒热。与月水合会而成。其症不可俯仰。横骨下有积气。坚如石。少腹急痛。背疼。
腰腹挛。阴中若生风冷。月水来止不常。宜疗血瘕方、桃仁煎。五、脂瘕。由月信初来。或生未盈月而交。胞门伤。子户失禁。关节散。脏腑津流。阴道 动。百脉四解。子精与血气相遇。不能成子而成脂瘕。其症少腹重。腰背如刺。四肢不举。卧不安。左右走腹中痛。时少气。头眩。身体解 。苦寒恶风。二便血。月事来止不常。宜疗脂瘕方、导散方。
六、狐瘕。由月来悲忧。或风雨雷电惊恐。且受湿。心神恍惚。四肢振寒。体倦神散。邪入阴里不去而成。其症少腹滞。
阴中肿。小便难。胸膈腰背痛。气盛善食。多所思。如有身状。宜疗狐瘕方。七、蛇瘕。由月新止。阴阳未平。饮污井之水。食不洁之物。误吞蛇鼠之精。留脏不去而成。其症长成蛇形。在脐上下。或左右胁。不得吐气。上蚀心肝。少腹热。膀胱引阴中痛。腰痛。两股胫间痛。时寒热。月水或多少。宜疗蛇瘕方。八、鳖瘕。由月水新至。其人作劳。适受风湿。恍惚觉悟。心尚未平。复见所好。心为之开。魂魄感动。五内消脱。或沐浴不以时出。而神不守。水气与邪气俱入至三焦中幕。玉门先闭。津液妄行。留络不去而成。其症形如小枰。小腹切痛。左右走。上下腹中痛。持之跃手。下引阴里痛。腰背亦痛。不可以息。月事不通。宜疗鳖瘕方。由此推之。又有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如臂。小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 者。又有僻匿在两胁间。时痛时止。名曰癖者。皆由阴阳乖。经络痞。饮食滞。邪冷搏而成也。俱宜麝香丸。又有脏腑虚弱。气血劳伤。风冷入腹。与血相结。留聚浮假而痛。推移则动。名曰疝瘕者。
乃由经产后胞中有恶血。复为邪结而成也。宜干漆散、黑神丸。又有所谓肠覃者。寒客大肠。与胃相搏。大肠为肺传送。
寒则浊气凝结。日久便生 肉。始如鸡卵。大如怀胎。按之坚。推之动。月则时下。此气病而血未病也。宜 露丸。
或二陈汤加香附。又有所谓石瘕者。寒客下焦。血气俱为所闭塞。日益大。亦如怀子。但不得推移。且多坠小腹。与肠覃相类而实异。宜见 丹。要之妇人积聚之病。虽屡多端。而究其实。皆血之所为。盖妇人多郁怒。郁怒则肝伤。而肝藏血者也。妇人多忧思。忧思则心伤。而心主血者也。心肝既伤。其血无所主则妄溢。不能藏则横行。迨至既溢既行。离其部分。或遇六淫。或感七情。血逐瘀滞。而随其所留脏腑。所入经络。于是而百疾作。有如前种种恶症矣。若夫月经偶闭。或产后恶露未尽。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便成瘀血。而此瘀在腹中。必至发热面黄。食少体瘦。然此但为瘀血而未成积聚等症者。不早图之。坚结成形。亦难免矣。妇女浮肿之病。有先断经而后致四肢浮肿。小便不通者。乃血化为水。古人谓之血分。宜椒仁丸、人参丸。亦有先因小便不通。而后身面浮肿。竟至经水不通者。乃水化为血。古人谓之水分。宜葶苈丸。其原皆由外伤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度。起居失宜。渐至脾胃受伤。失生发统摄之节。气与血俱乖而后然也。盖人身气血。本属相须。血者气之化。气者水之母。非气无以生血。非血无以养气。若经水不通。则血病。
血病而气亦病矣。血不通而化水者。实是气壅不能化血。遂变为水也。至薛氏云。月水不通。凝结于内。久而变为血瘕。
血水相搏。亦为水肿。夫血凝成瘕。因而致肿。亦属于水。此症之故。则以血水相搏。既凝之血。亦从乎水者矣。当细思之。总之血分者。不可以水治。水分者。不可以血治。理固然也。以上皆最易作。而最难治之病也。其有不易作。而实难治者。妇女阴中之疾是已。如阴户肿痛不闭。寒热。溺涩体倦。少食。宜补中益气汤加升、柴。量入茯苓、山栀。
阴户不闭。小便淋沥。腹中一物。攻动腹痛。宜逍遥散加柴胡、山栀、车前。皆由肝脾有伤之故。尝考石室秘录曰。妇人羞隐之处。不便明言。然大约非寒即热。今拟一方。先用归、芍各三钱。川芎一钱。熟地五钱。甘草、柴胡、白芥子各一钱。黄芩、炮姜各三分。水煎服之后。较前平善。则是虚症。随用四物治之可也。未好。则是热痛作祟。方中加栀子三钱治之。必奏效。此诚可谓善于试之者矣。至若阴疮阴挺一切等症。详载杂病源流前阴条。参考可也。而妇女之疾。关系最钜者。则莫如乳。如乳炭岩、乳痈、乳吹等症。亦详杂病源流身形门。兹不赘。其有乳 者。女子十三四岁。经脉将行。
或一月二次。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多生于寡薄虚弱之人。每乳上止有一核。可治。若串成三四个。即难疗。宜服败毒散加生地。再服黄矾丸。通用逍遥调经汤。其有乳硬者。多因浓味湿热之痰。停蓄膈间。与滞乳相搏而成。又有滞乳。
因儿口气吹嘘而成。又有拗怒气激滞而生者。 石膏、栝蒌子、青皮、甘草节。皆神效药也,然此病。若早治之。立消。
有月经时悉是轻病者。到五六十岁无月经时。不可作轻易看也。其有未产而乳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产后乳汁自出者。
乃胃气虚。宜服补药止之。或治以漏芦散亦可。以上皆不易作而难治之病也。此外若妇女气盛于血。往往无子。且变生诸症。头晕膈满。有所必至。抑气散、异香四神丸。若血风体痛。寒热盗汗。颊赤口干。胸满痰嗽。月水不调。脐腹痛。
瘕癖成块。宜人参荆芥散。若风虚梦与鬼交。妄有所见。言语错乱。宜伏神汤。若经水不调。血气攻注。遂至腹胁疼痛。
积聚成块。宜神仙聚宝丹。若怒气伤肝。不能藏血。血失常经。以致肌肤手足间。俱有血线络隐然可见。宜橘归丸。则皆妇女之病所不可忽者。至于寻常杂病。与男子略同者。已详杂病源流中。故可无赘。惟此种种。乃妇女所独。因不惮条载而缕述之焉。
脉法 脉经曰。妇人疝瘕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者死。又曰。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半产而堕伤。浮则亡血。恶寒绝产。
虚劳原由症治 王肯堂曰。劳倦所伤。用补中益气汤调治。乃暴病也。失治而有发热潮热。盗汗咳嗽诸症出焉。
谓之虚劳。又复失治。而有皮聚毛落。饮食不为肌肤。骨髓中热。经闭不行诸症出焉。谓之瘵骨蒸热。至于传尸劳。别自一种。其原不起于劳倦。其流至于灭门。
鳌按。妇女虚劳。多半由于经血。即有由劳倦者。亦必内伤脾胃。及于冲任之故。不与男子虚劳一般。
大全曰。妇人冷劳。即无热虚劳也。由血气不足。脏腑虚寒。以致脐腹冷痛。手足时寒。月经失常。饮食不省。或时呕吐。恶寒发热。骨节酸疼。肌肤羸瘦。面色蒌黄也。妇人热劳。即有热虚劳也。由心肺壅热。伤于气血。以致心神烦躁。颊赤头疼。唇干眼涩。口舌生疮。神思困倦。四肢壮热。饮食无味。肢体酸疼。心忡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当审其所因。调补气血。其病自愈矣。又曰。妇人有瘵骨蒸热。多因经行胎产。或饮食起居七情。重伤肝脾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