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妇人良方集要
妇人良方集要
脾胃气虚,风寒所伤,用补中益气,加桑皮、杏仁、桔梗。
盖肺属辛金,生於己土,嗽久不愈者,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而腠理不密以致外邪复感;或因肺气虚不能生水,以致阴次上炎所致,治法当壮土金生肾水为善,诸脏腑嗽。
附治验
妊娠气喘痰甚,诸药不效,素有带下,始於目下浮,两月馀,其面亦然此气虚而有痰饮也。用六味丸料,数剂而愈。
妊妇嗽则便自出,此肺气不足,肾气亏损,不能司摄,用补中益气汤以培土金六味丸加五味,以生肾气而愈。
妊妇咳嗽,其痰上涌,日五六碗许,诸药不应,予以为此水泛为痰,用六味丸料及四君子汤各一剂稍愈,数剂而安。
妊妇因怒,痰嗽吐痰,两胁作痛,此肝火伤肺金,以小柴胡汤,加山栀、枳壳、白术茯苓,治之而愈。但欲作呕,此肝侮脾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而痊。
桔梗散:治风寒陔嗽,喘急不食。天门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钱、桑白皮、桔梗炒、紫苏各五分、麻黄去节三分、贝母、人叁、甘草炒,上姜水煎。
马兜铃散:治陔嗽气喘。马兜铃、苦梗、人叁、甘草、贝母各五分、陈皮去白、紫苏、桑白皮、大腹皮黑豆水浸洗各一钱、五味子五分,上姜水煎。
百合散:治咳嗽胸膈烦闷。川百合、紫苑、麦门冬、苦梗、桑白皮各五分、甘草三分、竹茹二分,右姜水煎。
治妊娠伤寒,涎多陔嗽。、知母、杏仁、天门冬、桑白皮各五分、用姜水煎服。
旋覆花 ,感冒喘嗽,胸满痰盛。
华盖散,治症同上,或项背拘急,鼻塞头眩,时发塞热。
叁苏饮加杏仁、五味子,治症同上。
第一五九章,妊娠吐血衄血方论
妊娠吐血,繇七情脆腑所伤,气逆於上,致血上溢不止,心闷甚者多死或坠胎也,宜用局方必胜散。
愚按
前症若 经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栀,生地,次用前药合四物,後用加味逍遥散。
肝经风热,防风子芩丸。
心经有热,朱砂安神丸。
心气不足,补心汤。
思虑伤心,妙香散。
胃经有火,犀角地黄汤。
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
郁结伤脾,加味归脾汤。
肺经有火,黄芩清肺饮。
因气郁滞,紫苏饮子。
气不摄血,用补中益气汤。
肾经虚火,加味六味丸。
附治验
一妊娠因怒吐血,两胁胀痛,小便淋涩,此怒而血蓄於上,随火出也用小柴胡合四物,四剂血止,用六君子安胎饮,调理而安。
紫苏饮:治妊娠失调,胎气不安,上攻作痛,或逆气失血。
若肝脾气血虚而有火不安,宜兼消遥散。若脾气虚弱而不安,宜用四君、芎、归。
第一六0章,妊娠子烦方论
论曰:「妊娠苦烦闷者,以四月受少阴君火以养精,六月受少阳相火以黄气。
若母心惊胆寒,多有是症。」
产宝云:「是心肺虚热,或痰积於胸,若三月而烦者,但热而已,若痰饮而烦者吐涎恶食,大凡停痰积饮,寒热相搏,吐甚则胎动不安。」
愚按
前症若因内热,用竹叶汤。
气滞,用紫苏饮。
痰滞,用二陈、白术、黄芩、枳壳。
气郁,用分气饮,加川芎。
脾胃虚弱,用六君紫苏、山栀。
附治验
一妊妇烦热,吐痰恶食,恶心头晕,此乃脾虚风痰为患。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以补元气, 风邪,数剂渐愈。惟头晕末痊,乃用补中益气汤加姜荆子以升补阳气而愈。
竹叶汤:治子烦、防风、实芩炒、麦们冬各一钱、白茯苓二钱,上竹叶数片。
水煎服。
人叁散:治热乘心脾,烦热乾渴。人叁、麦门冬、赤茯苓、地骨皮、乾葛、黄芩炒、犀角镑各一钱、甘草五分,右水煎。
竹茹汤:治妊娠烦躁,或胎不安,淡竹茹一两,水煎服之。
益母丸:知母炒为末,枣肉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叁煎汤下。
附方
分气饮:治脾胃虚弱,气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气喘嗽,饮食少思。陈皮、茯苓半夏炒、桔梗炒、大腹皮、紫苏梗、枳壳麸炒、白术炒、山栀、甘草,右姜水煎栀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姜水煎服。
第一六一章,妊娠烦躁口乾方论
足太阴脾之经,其气通於口,手少阴心之经,其气通於舌。
若脏腑不调,气血不和,以致内热乘於心脾,津液消烁,故心烦口乾也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用益母丸。
愚按
前症若胃经实火,用竹叶石膏汤。
若胃经虚热,用人叁黄 散。
若胃经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若肺经虚热,用紫苏饮。
若肝经火动,用加味逍遥散。
若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
若肾经火动,加味地黄丸。
附治验
一妊妇烦热,兼咽间作痛,用知 散,加山栀,以清肺经而愈。後内热咳嗽小便遗,用补中益气,加麦门、山栀,以补肺气,滋肾水而痊。
知母散:治烦躁闷乱口乾。知母、麦门冬、黄 炒、子芩炒、赤茯苓各一钱、甘草。右水煎,入竹沥一合,更煎二沸而服。人叁黄 散治身热烦躁囗乾。、人叁、黄 炒、葛根、秦艽、赤茯苓麦门冬各一钱、甘草五分,右姜三片,竹叶二七片,水煎。
补遗,人叁白术散,黄 六一汤,皆良。
附方
竹叶石膏汤:石膏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草、人叁各一钱、麦门冬、竹叶各五分,右姜水煎服。
第一六二章,妊娠中风方论
论曰:「四时八方之气,为风也,常以冬至之日候之,若从其乡来者,长养万物否则名为虚邪,贼害万物,体虚中之,客於皮肤,则顽痹不仁,人於筋胝则挛急 僻。若兼湿热,则弛纵痿软。若入脏腑,气随所伤经络,而为诸病。
妊娠中之,必须早治,庶免堕胎之患。」
愚按
病机机要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躁,是亦养血也。治注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虽有汗下之形,而有中脏中腑之分。
中腑者,多看四肢,则脉浮恶寒,拘急不仁。中脏者,多看九窍,则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 便秘。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表 已和,宜治在经当以大药养之,此中风之要法,妊扫患之,亦当以此法治之,而佐以安胎之药。
防风散:治妊娠中风,卒倒口噤肢强,或痰气上升。防风、桑寄生、葛根各五分家菊花、细辛、防己、秦艽、羚羊角镑、当归、桂心、茯神、甘草各三分上水煎,入竹沥半合服。
白术酒:治妊娠中风,囗噤不语。白术一两、独活一两、黑豆一合炒右酒煎分四服,灌之,得汗即愈。
补遗,治妊娠中风,排风汤,续命汤,叁苏汤,加羌活,风引汤,皆可选用。
第一六三章,妊 风痉方论
论曰:「妊娠体虚受风,而伤足太阳经,遇风寒相搏,则囗噤背强,甚则腰反张名之曰痉。须臾自醒,良久复作,又名子俌、子冒,当审察其因而治之。」
愚按
前症若心肝风热,用钩藤汤。
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
肝脾郁怒,加抹归脾汤。
气逆痰滞,紫苏饮。
肝火风热,钩藤散。
脾虚痰滞,二陈、姜汁、竹沥。
若兼症相杂,当叁照子烦门
附治验
妊妇出汁囗噤,腰背反张,时作时止,此怒动肝火也,用加味消遥散渐愈又用钩藤、散而止,更以四君,加钩藤、山栀、柴胡而安。
妊妇因怒,忽仆地良久而苏,吐痰发搐,口噤项强,用羚羊角散愈更用钩藤散始痊,又用归脾汤而安。
羚羊角散:治妊娠冒闷,角弓反张,名曰子俌风痉。羚羊角镑、独活、酸枣仁炒、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风、当归酒浸、川芎、杏仁去皮尖、茯神去木各五分、木香、甘草炙各二分,上姜水煎。
第一六四章,妊娠瘛 方论
窃谓 者,筋胀急而缩也。 者,筋服缓而伸也。一缩一伸,手足相引,搐搦不已大抵与婴孩发搐相似,谓之 也。
此症多属风,盖风主摇动。
骆龙吉云:「心主脉,肝主筋,心属火,肝属木,火主热,木主风,风火相炽则为承 也。
治法若因风热,用钩藤汤,加柴胡、山栀、黄芩、白术,以平肝木,降心火,养气血。
若风痰上涌,加竹沥、南星、半夏。
若风邪急搐,加全蝎强蚕。
亏损气血,用八珍汤,加钩藤、山栀为主。
若无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者,肝气绝也,皆不治。
附治验
一妊妇四肢不能伸,服 风 血之剂,遗屎痰甚,四肢抽搐,余谓肝火血燥用八珍汤,加炒黑黄芩为主,佐以钩藤汤而安。後因怒,前症复作,小便下血寒热少寐,饮食少思,用钩藤散,加山栀、柴胡而血止 用加味消遥散寒热退而得寐,用六君子汤加芍药、钩藤,饮食进而渐安。
第一六五章,妊鬼胎方论
夫人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精神健旺,若荣卫虚损,精神衰弱,妖魅之猜乘之亦如怀妊之状,故曰鬼胎也。
愚按
前症因七情脾肺亏损,气血虚弱,行失常道,冲任乖违而致之者,乃元气不足病气有馀也。
若见经侯不调,就行调补,庶无是症。治法以补元气为主,而佐以雄黄丸之类行散之。
若脾经郁结气逆者,用加味归脾汤调补之。
若脾虚血不足者,用六君芎归培养之。
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遥散滋抑之。
肝脾郁怒者,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兼服。
肾肝虚弱者,用六味地黄丸。
附治验
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症之药不应。余诊视之曰「面青脉涩,寒热往来,肝经血病也。面黄腹大,少食体倦,脾经血病也。
此郁怒伤脾肝之症,非胎也。」上不信,仍用治胎散之类,不验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各二十馀剂,诸症稍愈,彼欲速效,别服通经丸,一服下血昏愦自汗恶寒,手足俱冷,呕吐不食,余用人叁炮姜,二剂渐愈,又用十全大补汤五十馀剂而安。
雄黄丸:治鬼胎瘀血腹痛。雄黄、鬼臼去毛、莽草、丹砂细研、巴豆去油皮、獭肝炙黄各半两、蜥蜴一枚炙黄、蜈蚣一条炙黄,右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温酒下,日二服,或下如蛇虫之类,其病乃除。
治鬼胎:及血气痛不可忍。斑蟊、延湖索,右为末,以温酒调下半钱以下秽物为度。
第一六六章,妊娠伤寒方论
夫时令严寒,体虚所伤,即成伤塞,轻者酒淅恶寒,翕翕发热,微陔鼻塞数日而愈,重者头疼体痛,寒热交作,久而不愈者,多致伤胎也。
愚按前症为害匪轻,当审经络表 而治之,不可轻忽。
加减四物汤:治妊妇腹痛,或月事不调,胎气不安,产後血块,或亡血过多或恶露不下。当归、川芎、白芍药炒、熟地黄各一两,右每服四五钱,水煎日二三服,下血,加艾叶、阿胶。虚热囗乾,加枯蒌根、麦门冬。兼血腹痛,加当归芍药。血崩血淋,加熟地、蒲黄。因热生风、加川芎、柴胡。头昏项强加柴胡、黄芩。
大便秘结,加大黄、桃仁。呕吐恶心,加白术、人叁。虚烦不眠,加竹叶、人叁。
烦躁大渴,加知母、石膏。水停吐逆,加猪苓、茯苓。虚烦伤寒加人叁、柴胡、防风。
阿胶散:治时气,先服此以安胎,却以主药问服。阿胶炙、白术炒、桑寄生、人叁、白茯苓,右为末,等分,每服一钱,用糯米饮调下,日三服。
前胡汤:治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石膏一分、前胡、甜竹茹、栀子炒、黄芩炒、大青、知母各五钱、上用葱白水煎服。
苏木汤:治伤寒时行,酒淅塞振,或兼哕者。赤芍药、橘红、黄芩炒、黄连、甘草、苏木各五分,上用水煎服,汗出即瘥,如胎不安,兼服阿胶汤。
黄龙汤:治妊妇塞热头疼,嘿嘿不食,胁痛呕痰,及产後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
疟,或经水适来,劳复热不解散。柴胡二钱、黄芩炒、人叁、甘草各一钱,用水煎服。
柴胡石膏汤:治头痛恶寒,身热拘急口乾。柴胡二钱、甘草一钱、石膏三钱,用姜水煎服,气虚加人叁。
枳实散:治伤寒四日至六日,腹胀少食,腰疼体重。枳实炒三钱、陈皮一钱麦门冬一钱半,用生姜葱白,水煎服。
旋覆花汤:治伤寒头目旋疼,壮热心躁。旋覆花、赤芍药、甘草各五分、前胡石膏各一钱、白术、人叁、麻黄去根节、黄芩各三分,上用姜水煎服。
麦门冬汤:治伤寒壮热,呕逆头疼,胎气不安。人叁、石膏各一钱半、前胡黄芩各五分、麦门冬、葛根各一钱,上姜枣竹茹一分,用水煎服。
栀子大青汤:治发斑变黑,尿便血。升麻、栀子、大青、杏仁、黄芩右用葱白三寸,水煎服。
白术汤:治伤寒烦热,头痛胎动,或时吐逆不食。白术、橘红、麦门冬、人叁、前胡赤茯苓、川芎、甘草、半夏各五分,右用生姜付茹一分,水煎服。
良方白术散:治伤寒。白术、黄芩炒各二钱,右用姜枣水煎服,若四肢厥逆阴症也,不可用。
芎苏散:治外感风寒,壮热头疼,心胸烦闷。紫苏叶、川芎、白术、白芍药麦门冬去心、陈皮、乾葛各五分、甘草炙三分,右用姜葱白,水煎。
叁苏饮、治证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