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千金》方
疗血瘕。
生干地黄(一两) 乌贼骨(二两)
上为细末,空心,温酒调二钱匕服。
卷之二十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凌霄花散
治血瘕、血块及产后秽露不尽,儿枕急痛,应干积聚疼痛,渐成劳瘦,悉皆治之。
凌霄花(一分) 牡丹皮 山栀子仁 赤芍药 紫河车 血竭 没药 砂 地骨皮 五加皮 甘草(各二两) 红娘子(十一个) 桃仁 红花 桂心 延胡索 当归(各一两)
上为细末,温酒调一钱服。
卷之二十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葛氏方
疗腹中瘕痛。
桂心为末,温酒调二钱。
产后血瘕腹痛及喉痹热塞,本人呼血瘕为儿枕。产后即起,痛不可忍。铁秤锤 令通赤,淬酒中,候温饮之。用斧亦得。
卷之二十 产后血瘕方论第十二
蓬莪术散
治产后血海气虚,腹脏疼痛,心胸注闷。每遇红脉行,或多或少及有块积者。蓬莪术散,(出《博济》)。
莪术 桃仁(去皮尖,麸炒) 大黄(湿纸煨) 当归(炒,各一两) 桂心 川芎 木香牡丹皮 延胡索(炒)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细末,温酒调一钱,空心,临卧服。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虚烦当附于此)
论曰:余血奔心,盖是分解了,不便与童子小便并 心下;及卧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根据方疗之,无不痊可。
疗产后余血不尽奔冲心,烦闷腹痛。
川芎 生干地黄 枳壳 芍药(等分)
上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广济》方
疗血气烦闷方。
生藕汁饮二升甚效;竹沥亦得。(《千金》同)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集验》方
疗产后血气烦方。(《千金》同)
生地黄汁 清酒(各一升)
上相和,煎一沸,分为二服。
疗产后七日内,宿血不散,时时冲心迷闷。
荷叶(六分) 延胡索(八分) 地黄汁(二合)
上水二升,煮二味,取八合,下延胡索,空心三服。忌肉食一日。
疗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冷气欲绝。
羊血一盏顿服。如不定,更服立效。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经效》方
疗产后气虚,冷搏于血,血气结滞,上冲心腹胀满。
当归 桂心 川芎 吴茱萸 橘皮 生姜(各二两) 芍药(三两)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心服。
治产后余血奔心。
上用陈白梅捶碎,浓煎汤吃。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金黄散
治产后恶血冲心,时发躁,金黄散。(出《博济》)
延胡索(一两) 蒲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为细末,乌梅煎汤,冷调下一钱。
卷之二十 产后余血奔心烦闷方论第十三
没药丸
治产后心胸烦躁,恶血不快。没药丸。(出《博济》)
没药(研) 蛮姜 延胡索 干漆(炒) 当归 桂心 牛膝 牡丹皮 干姜(等分)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煎曲汤下十丸至十五丸。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薤白汤
治产后胸中烦热,逆气方。
薤白 半夏 甘草 人参(各二两) 栝蒌根(三两) 麦门冬(半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热甚,即加知母一两。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竹根汤
治产后虚烦方。
甘竹根细切,一斗五升,水二斗,煮取七升,去滓;内小麦二升,大枣二十枚,复煮麦熟三、四沸;内甘草一两,麦门冬一升,汤成去滓,服五合。不瘥更服,取瘥。短气亦服之。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人参当归汤
治产后烦闷不安方。
人参 当归 麦门冬 桂心 干地黄(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粳米(一升) 淡竹叶(三升) 芍药(四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竹叶及米,取八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若烦闷不安者,当取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甚良。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甘竹茹汤
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方。
甘竹茹(一升)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一两) 黄芩(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千金》方
疗妇人产后短气欲绝,心中烦闷不解。必效方。
竹叶(切) 麦门冬 小麦(各一升) 甘草(一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四个)
上六味细切,以水一斗,煮竹叶、小麦,取八升去滓;内余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若虚悸,加人参二两;少气力,加粳米五合。
一方用竹皮,若胸中气逆,加半夏二两。忌如常法。(与竹根汤、淡竹茹汤大同小异)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赤小豆散
治产后烦闷,不能食,虚满方。
赤小豆三、七枚,烧作末,以冷水和,顿服之。
卷之二十 产后虚烦方第十四
蒲黄散
治产后烦闷。蒲黄散。
蒲黄,以东流水和,服方寸匕,极良。
寻常治诸虚烦热者,以竹叶石膏汤、温胆汤。殊不知产后与寻常不同,如石膏等药,不宜轻用,用之必死。
卷之二十一
产后口干痞闷方论第一
论曰:产后口干痞闷者何?答曰:产后荣卫大虚,血气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结聚于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干燥渴,心下痞闷。医者不识,认为胸膈壅滞,以药下之,万不得一。但服见现丸则愈。
卷之二十一 产后口干痞闷方论第一
见现丸方
姜黄 三棱 荜澄茄 陈皮 良姜 人参 莪术(等分)
上为细末,用萝卜浸,煮烂研细,将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用萝卜汤下三十丸。
评曰:产后口干痞闷,未必只因食面,或产母内积忧烦,外伤燥热,饮食甘辛,使口干痞闷,当随其所因调之可也。烦心宜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乌梅煎;若外伤燥热,看属何经,当随经为治,难以备举。饮食所伤,见现丸却能作效。
四物汤。(方见本卷第二论)
卷之二十一 产后血渴方第二
《产宝》方
疗产后大渴不止。
芦根(切,一升) 栝蒌 人参 甘草 茯苓(各三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生,四两)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顿服,四剂即瘥。忌菘菜。
卷之二十一 产后血渴方第二
《杨氏家藏方》黄芩散
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
黄芩 麦门冬(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无时。
卷之二十一 产后血渴方第二
栝蒌根汤
《集验》疗产后血渴。栝蒌根汤。
栝蒌根(四两) 麦门冬 人参(各三两) 生干地黄 甘草(各二两) 土瓜根(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产宝》无地黄、麦门冬,有牡蛎粉等分)
卷之二十一 产后血渴方第二
竹叶汤
《千金》疗产后虚渴,少气力。竹叶汤。
竹叶(三升) 甘草 人参 茯苓(各一两) 小麦(五合) 生姜 半夏(各三两) 麦门冬(五两) 大枣(十五枚)
上 咀,以水九升,先煮竹叶、小麦、生姜、枣,取七升,去滓;内药再煎取二升,去滓。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卷之二十一 产后血渴方第二
延胡散
《博济》疗产后血渴不止。延胡散。
延胡索 郁金 干葛 桂心 青皮 枳壳(制,等分)
上并以好醋浸一宿,焙干,杵为细末。每服一钱,冷橘皮汤调下,不过三服瘥。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产后疟疾附)
论曰:产后乍寒乍热者何?答曰:阴阳不和,败血不散,能令乍寒乍热。产后血气虚损,阴阳不和,阴胜则乍寒,阳胜则乍热,阴阳相乘,则或寒或热。若因产劳伤脏腑,血弱不得宣越,故令败血不散。入于肺则热,入于脾则寒。医人若误作疟疾治之则谬矣。阴阳不和,宜增损四物汤;败血不散,宜夺命丹。又问二者何以别之?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证者,阴阳不和也。增损四物汤不一,皆随病加减。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增损四物汤方
人参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姜(各一两) 甘草(四钱重)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钱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无时候。
评曰:乍寒乍热,荣卫不和,难以轻议。若其败血不散,岂止入脾、肺二脏耶?大抵一阴闭一阳,即作寒热。阴胜故寒,阳胜故热。只可云败血循经流入,闭诸阴则寒,闭诸阳则热。血气与卫气解则休,遇再会而复作。大调经散、五积散入醋煎佳。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大调经散
治产后血虚,恶露未消,气为败浊凝滞,荣卫不调,阴阳相乘,憎寒发热,或自汗,或肿满,皆气血未平之所为也。
大豆(一两半,炒,去皮) 茯神(一两) 真琥珀(一钱重)
上为细末,浓煎乌豆紫苏汤调下。
五积散(方见《局方》)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产宝》方
疗产后恶寒壮热,一夜三、五度,发恶语,口中生疮,时时干呕,困乏闷绝。
人参 独活 白藓皮 葛根 防风 青竹茹 远志(各六分) 茯神(八分) 白蔹(十分) 玄参(十二分) 竹沥(二升半)
上银一斤,水一斗五升,煎取七升,下诸药重煎,取三升,分温三服。忌鱼、酒、面等物。
产后乍寒乍热,心痛,月候不来如何?答曰:败血冲心,痛绕脐腹,面色无采,纵然得效,临时安痊,不过三、二日又发。服《局方》黑神散大效。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知母汤
治产后乍寒乍热,通身温壮,胸心烦闷方。
知母(三两) 芍药 黄芩(各二两) 桂心 甘草(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不用桂心,加生地黄。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郭稽中产后方论附
评曰:郭稽中云:产后乍寒乍热者,多是败血为害,或阴阳不和所作。若作疟疾治之误矣。如陈无择评曰:只可云败血循经流入,闭诸阳则热,闭诸阴则寒。血气与卫气解则休。
亦未尽善,亦有产后病疟而作寒热。有一日一发,或一日二、三发;或间日一发,或三、二日一发。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但寒但热者。亦有产前病疟,而产后未愈者,最难用药。如柴胡、常山、信砒等,断不可用。今有《经效》草果饮子、生熟饮子,用之有效,谩备检阅。如《易简方》四兽饮亦可用。(男六德补遗)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草果饮子
治妇人产后疟疾,寒热相半者,或多热者。宜草果饮子。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炮,去皮) 川芎 陈皮 白芷(各二钱) 青皮(去白) 良姜 紫苏(各一钱) 干葛(四钱)
上 咀,每服三钱重。水一大盏,姜三片,枣二个,同煎至七分,去滓。当发日,侵早连进三服,无有不安。
卷之二十一 产后乍寒乍热方论第三
生熟饮子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
肉豆蔻 草果仁 浓朴(生,去粗皮)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 生姜上八味等分,细锉和匀。一半生。一半用湿皮纸裹煨令香熟,去纸,与一半生者和匀。
每服秤五钱重,水二盏,煎至七分,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卷之二十一
产后蓐劳方论第四
夫产后蓐劳者,此由生产日浅,血气虚弱,饮食未平复;不满日月,气血虚羸,将养失所,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血气,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乏劳倦,乍卧乍起,颜容憔悴,食欲不消。风冷邪气而感于肺,肺感微寒,故咳嗽口干,遂觉头昏,百节疼痛。荣卫受于风邪,流注脏腑,须臾频发;时有盗汗,寒热如疟,背膊烦闷,四肢不举,沉重着床,此则蓐劳之候也。
又论曰:妇人因产理不顺,疲极筋力,忧劳心虑。致令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绞刺,名曰蓐劳。
卷之二十一 产后蓐劳方论第四
石子汤
疗产后虚羸喘乏,乍寒乍热如疟,四肢疼痛,面色萎黄。名为蓐劳。
猪肾(一双,去脂膜,四破) 香豉(一方无此,有知母) 葱白 粳米 当归 芍药(各二两)
上 咀,分为二剂,用水三升,煮取一小碗,去滓,分三服。(《广济方》无芍药,有人参)
卷之二十一 产后蓐劳方论第四
许仁则方
疗产后日浅久坐、视、听、言语多;或运用气力,遂觉头膊、肢节、皮肉痛,乍寒乍热,此为蓐劳。
猪肾(一双,去脂膜,四破) 当归 芍药 生姜(各二两) 葱白(切) 桂心(各一两)
上水八升,煮肾取六升,下药,煎取二升,分温为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