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大全良方


  上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疗妊娠挟热下痢,冷热不调。(《千金翼》同)

  黄连(一升) 黄柏(一升) 栀子仁(二十枚)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浸三时久,煮十沸,顿服。呕者,加橘皮一两,生姜二两。亦治丈夫常痢。

  一方治中暑挟热下痢。无栀子仁,用姜钱、羊脂煎服。

  卷之十五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肘后方》方

  疗妊娠下痢赤白如鱼脑,腹中绞痛。

  阿胶(炒) 黄柏 地榆 当归(各一两) 川芎 酸榴皮(各三分)

  上为细末,葱白、粥饮调二钱。

  疗妊娠下痢,腹痛不食。

  薤白(切,一合) 当归(炒) 地榆(各一两) 甘草(半两) 糯米(一合)

  上为散,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三服。

  疗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糯米(一合) 当归(炒) 黄 (各一两)

  上细切,和停。以水二盏,煮取一盏二分,去滓,温分四服。

  治妊娠临产下痢。

  上栀子不以多少,烧存性,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空心,熟水调服。甚者连进四、五服即止。

  治妊娠脏腑气素弱,频并下痢,时时腹痛,渐觉羸瘦,面色萎黄,不美饮食。

  浓朴(两半) 白术 川芎 白芍药 当归(炒) 熟地黄(各一两) 干姜 人参(各半两) 诃子(三分) 甘草(一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枣三枚,煎至六分,温服。

  卷之十五 妊娠下痢赤白及黄水方论第二

  《三因方》方

  疗妊娠下痢赤白,绞刺疼痛。(出《三因方》)

  乌鸡子(一枚,就头上开一穴,倾去清,只留黄) 黄丹(一钱,入鸡子壳内,打令均,以浓纸裹黄泥固济,煨,取干为细末)

  上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一服愈者是男,二服愈者是女。

  卷之十五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论曰:夫妊娠大小便不通者,由脏腑气实而生于热者。随停之处,则成病也。若热结于大肠,则大便不通;结于小肠,则小便不通;若大小肠俱为热所结,故烦满而大小便皆不通也。

  卷之十五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甘遂散

  《短剧》疗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瘥,宜服甘遂散下之。

  太山赤皮甘遂(二两)

  上一味为末,以白蜜二合,和服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得微下者,日一服,下之后还将猪苓散。不得下,日二服,渐加至半钱,以微利为度。《经心录》同。

  卷之十五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猪苓散

  疗妊娠小便涩痛,兼疗胎水。

  猪苓(五两,去皮)

  上为末,白汤调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夜二。不瘥,宜转下之,服前药。

  卷之十五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葵子汤

  《古今录验》疗妊娠得病六、七日以上,身热入脏,大小便不利,安胎除热。葵子汤。

  葵子(二升) 滑石(四两,碎)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尽服。须臾当下便愈。

  又方:葵子(一合) 川朴硝(二两)

  上研,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治妊娠大小便不通,心腹胀满妨闷,不欲饮食,手足烦热。

  槟榔 赤茯苓 大腹皮 木通 郁李仁(去皮尖) 北五味(各一两) 桑寄生 甘草 苦梗(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

  治妊娠大小便不通,热闭心膈,腹胁妨闷,妨害饮食。

  大黄 木通 槟榔(各一两) 枳壳(三分) 大腹子(三枚) 诃梨勒(四个,去核,半生半煨)

  上为末,以童便一盏,葱白二寸,同煎至六分,调下二钱。

  卷之十五 妊娠大小便不通方论第三

  当归散

  治胎前诸疾。或因怒,中气充子脏,或充脬脉,腹急肚胀,腰腹时疼,不思饮食,四肢浮肿,气急时喘,大便忽难,小便忽涩,产门忽肿。

  当归(一两) 赤茯苓 枳壳 白芍药 川芎(各二两) 川白姜(炮) 木香(煨) 粉草(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无时温服。如禀受气弱及南人,枳壳减半;如气实及北人,于内加分量服之。或连日大便秘涩,加蜜同煎。

  初虞世治妊娠大便秘涩方。

  枳壳(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炙,一两)

  上为细末,沸汤点服一、二钱,空心,日三。

  又治虚羸大便秘方。

  枳壳(制) 阿胶(炒,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和剂杵二、三千下,丸如梧子大。别研滑石末为衣,温水下二十丸。半日来未通,再服三十丸,止于五十丸。

  又方:车前子(一两) 大黄(半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蜜汤调下。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论曰:夫妊娠小便不通者,由小肠有热,热入于脬,内热结甚者,故令小便不通也。若小便不通,则心胁、小腹气涩而喘急也。陈无择云:凡妊娠胎满逼脬,多致小便不利者。或心肾气不足,不能使脬冷,清浊相干,为诸淋病;或胞系了戾,小便不通,名曰转胞。又胎满尿出不知时,名曰遗尿,治之各有方。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古今录验》方

  疗妊娠卒不得小便。

  杏仁(二十个,去皮尖,熬令变色)

  上一味,捣丸如大豆,灯心煎汤,吞七粒,立得利。

  又方:以滑石末,水和泥脐下。

  又方:用车前草汁调滑石末,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杏仁丸

  治妊娠卒然小便不利方。杏仁丸。

  滑石末 杏仁(等分)

  上先捣杏仁令烂,次入滑石末,以软饭捣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治妊娠小便不通,脐下妨闷,心神烦乱。

  葵子(研) 榆白皮(切,各一两) 葱白(七茎)

  上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分三服。

  又方 用紫菀去苗为末,井花水调下二钱。(一方用紫草)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苦参丸

  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

  当归 贝母(去心,炒) 苦参(各三两) 滑石(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小豆大,以米饮下二十丸,不拘时。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葵子散

  治妊娠小便不利,身重恶寒,起则眩晕及水肿者。王子亨云:妊娠小便不通,特避寒药。

  又名茯苓汤。(《千金翼、要》同)

  葵子(五两) 赤茯苓(三两)

  上二味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小水利则愈。一方无茯苓,有榆白皮一两。

  卷之十五 妊娠小便不通方论第四

  八味丸

  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以脬系了戾不得溺,故致此病,名转脬。

  但利小便则愈,以此药有茯苓故也。(此药虽局中有卖,除非自合方有效)

  熟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去核,各四两) 附子(炮) 桂心(各二两) 牡丹皮(去心) 茯苓(去皮) 泽泻(各三两)

  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

  卷之十五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论曰:夫淋者,由肾虚膀胱热也。肾虚不能制水,则小便数也。膀胱热,则小便行涩而数不宣。妊娠之人胞系于肾,肾间虚热而成淋,疾甚者心烦闷乱,故谓之子淋也。

  卷之十五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地肤大黄汤

  《短剧》疗妊娠患子淋,宜下。地肤大黄汤。

  川大黄 地肤草(各三两) 知母 黄芩 猪苓 赤芍药 通草 川升麻 枳实 甘草(各二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卷之十五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经心录》方

  疗妊娠患子淋,小便数,出少或热,疼痛及足烦。

  地肤草(三两)

  上细切,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三服。文仲,《短剧》同。

  卷之十五 妊娠子淋方论第五

  黄芩汤

  疗妊娠患淋,小便涩、不利,小腹、水道热痛。黄芩汤。

  冬葵子(一升) 芍药(二两) 黄芩 赤茯苓 车前子(各三两)

  上 咀,以水七升,煎至二升,温分三服。

  疗妊娠数月,小便淋沥疼痛,心烦闷乱,不思食。

  瞿麦穗 赤茯苓 桑白皮 木通 葵子(各一两) 黄芩 芍药 枳壳 车前子(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

  疗妊娠子淋,小便涩痛。

  冬葵子 滑石 木通(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服。

  猪苓散疗妊娠子淋,小便涩痛。《子母秘录》疗妊娠胎水。(方见本卷第三论)

  卷之十五 妊娠遗尿方第六

  白薇散

  疗妊娠尿不知出时,胎满故也。宜服白薇散。

  白薇 芍药(各一两)

  上为细末,温酒调二钱。

  又方:白矾 牡蛎(等分)

  上为细末,温酒调二钱。(亦可治男子)

  又方:用鸡毛灰,末之,酒调方寸匕。(亦见第八卷第四论)

  卷之十五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论妊娠尿血者,由劳伤经络,有热在内,热乘于血,血得热则流溢、渗入脬,故令尿血也。

  卷之十五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千金》方

  疗妊娠卒下血及子淋方。(三方并出《外台》)

  葵子(一升,研)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卷之十五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艾叶酒

  又方艾叶酒生艾叶(一斤,研,冬用茎,干者亦得)

  上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卷之十五 妊娠尿血方论第七

  地黄酒

  又方地黄酒生地黄(一升,切)

  上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亦疗落身后血。

  续断汤 治妊娠下血及尿血。

  当归 生地黄(各一两) 续断(半两) 赤芍药(一分)

  上为末,空心,葱白煎汤调下二钱。

  疗妊娠尿血。熟地黄汤。

  阿胶 熟地黄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粥饮调二钱。

  卷之十五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产乳集》养子论附)

  《产宝》论曰:夫妊娠肿满,由脏气本弱,因产重虚,土不克水,血散入四肢,遂致腹胀,手足、面目皆浮肿,小便秘涩。陈无择云:凡妇人宿有风寒、冷湿,妊娠喜脚肿,俗呼为皱脚。亦有通身肿满,心腹急胀,名曰胎水。

  论曰:凡妊娠之人,无使气极。若心静气和,则胎气安稳;若中风寒邪气及有所触犯,则随邪而生病也。凡妊娠,经血壅闭以养胎。若忽然虚肿,乃胎中挟水,水血相搏。脾胃恶湿,主身之肌肉。湿渍气弱,则肌肉虚;水气流溢,故令身肿满也。然其由有自,或因泄泻下痢,脏腑虚滑,耗损脾胃;或因寒热疟疾,烦渴引饮太过,湿渍脾胃,皆能使头面或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则胎多损坏。及其临产日脚微肿,乃胞脏水少血多,水出于外,故现微肿,则易生也。宿有寒气,因寒冷所触,故能令腹胀肿满也。

  《产乳集》养子论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自脚面渐肿腿膝以来,行步艰辛,以至喘闷,饮食不美,似水气状。至于脚指间有黄水出者,谓之子气,直至分娩方消。此由妇人素有风气,或冲任经有血风,未可妄投汤药。亦恐大段甚者,虑将产之际费力,有不测之忧,故不可不治于未产之前也。古方论中少有言者。按《名医录》云:宋少主元徽与徐文伯微行学针法,文伯见一娠妇足肿不能行。少主脉之,此女形也。文伯诊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则胎黑色。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胎遂堕,男形而色黑。此妊娠足肿之说见于古者。今《巢氏病源》中,但有子烦之论,《千金》并《产宝》亦略言之。刘禹锡《续传广信方》以谓妊妇有水气而成胎,《太平圣惠》亦言之,皆非也。元丰中,淮南陈景初,名医也,独有方论治此病。方名初谓之香附散,李伯时易名曰天仙藤散也。

  卷之十五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天仙藤散方

  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不须要天台者,但得软白、香而辣者良)

  上等分,净秤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三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

  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石丞宅。

  卷之十五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茯苓散

  《产宝》疗妊娠身肿有水气,心腹胀满,小便少。茯苓散。

  茯苓(四两) 杏仁 槟榔(各三两) 旋复花 郁李仁(各一两)

  上为粗末,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通即瘥。

  卷之十五 妊娠胎水肿满方论第八

  崔氏方

  疗妊娠体肿有水气,心腹急满。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旋复花(二两) 杏仁 黄芩(各三两)

  上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千金》、《救急》、《古今录验》、《集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