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皂角(无虫蛀者,刮去皮弦,酥炙黄色,去子,净一两六钱) 白矾(一两二钱,生用)

  黑牵牛(一斤,取头末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至百丸,空心用温酒送下。看病轻重,轻者五日十日愈,重者半月一月愈,久服永无瘫痪之疾。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证同前。

  上用木瓜一个,切下顶,作罐儿,去穣,用生白矾半夏曲等分为细末,填在木瓜内,却用原顶盖定,用麻缕扎缚,于饭甑上炊熟捣烂研,以宿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

  橘皮(用真洞庭陈者,温水浸去穣白,取红一斤) 甘草(四两) 盐(四两)

  上用水五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白汤点服。

  一方 用橘红四两,甘草炙一两为细末,汤点服,治痰极有验。世医但知用半夏南星枳实茯苓之类,何足语此。玉王 史均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上用半夏南星各四两,生姜半斤,共捣作饼,以楮叶包缚,却于草中如罨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四两,同为细末,以生姜汁煮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胸膈间久年顽痰为害,积成痰气,面目青白色,无时浮肿,全不进食,逼身疼痛,夜间上壅,不得睡卧,寒热往来,手足疼痛,不能转侧。用南星半夏,黑锡灵砂,不计服数,坠之则不下,取之则不出,此是痰母坚滞,宜服此药,须臾利下顽痰如鱼冻,如未利再服,决然洞利,可除终身之疾。

  大乌梅(取肉,三两) 巴豆(五枚,去壳皮膜)

  上用水二碗,于瓦石器内,将乌梅慢火煮烂,候水稍干,入巴豆在内,将竹篦搅干,直候如干糊方住火,摊冷研烂就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五丸二十一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宽中化痰,止呕解醒,醉后雅宜,随意服之。

  陈皮 缩砂(各四两) 红豆(一两六钱) 甘草(炙,二两四钱) 生姜(一斤) 丁香(一钱) 槟榔(一两) 白豆蔻仁(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用少许,细嚼咽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半夏(三两,捣为末) 皂角(六两,三两去黑皮,酥炙令黄,捣为末,三两去皮子,捣碎,以酒一升 取汁,去滓煎成膏,将半夏末以膏和作饼,以青蒿盖出青衣,如造曲法,捣罗为细末) 旋复花(一两) 木香 槟榔(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五饮停蓄胸膈,呼吸之间,痛引两胁,胀满气促,胸腹结为症癖,支满胸胁,抢心疼痛,饮食不下,反胃吐逆,九种心疼,积年宿食不消,久疟久痢,遁尸疰忤,癫痫厥运,心气不足,忧愁思虑,妇人腹中诸病,悉能治之。久服尤妙,且不伤脏气。

  荜茇 丁香(不见火) 缩砂仁 蝎梢 胡椒 木香(不见火) 乌梅肉 青皮 巴豆(去皮膜,各等分)

  上将青皮巴豆,以浆水同浸一宿,次日滤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水淹乌梅肉,蒸一炊久,细研为膏,入药末和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临睡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留饮宿食,腹胁胀满,吞酸呕逆。

  桂心(三分) 木香 肉豆蔻 浓朴(去粗肉,姜炙) 丹砂(研) 麝香(以上各半两) 乳香(另研,一两)槟榔(二两) 半夏(一两半,生姜汁捣作饼,曝干)

  上为细末和匀,生姜汁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食后用橘皮煎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留饮,顺气消宿食。

  生姜(半斤,洗切曝干,和盐二两腌一宿,炒过,入陈曲末一两,同炒令干)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半夏(碾为末,以生姜汁同捣作饼,曝干) 草豆蔻(大者三枚,不去皮,以上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如茶点服。觉脾胃寒,加附子半两,炮去皮脐,半夏一两,汤泡去滑,切片焙。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逆,此药温胃,可思饮食。

  青皮(去白,焙) 草豆蔻(各半两) 前胡 枇杷叶(拭去毛,炙黄) 半夏(汤泡)

  茯苓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鸣。

  槟榔 桂心(各三分) 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面炒微黄) 半夏(汤泡) 赤茯苓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解宿酒呕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半两) 砂仁 葛花 檀香 茯苓 官桂 藿香(以上各一两) 陈皮 干葛 良姜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饮。如人头痛背疼,饮食呕恶,皆痰饮之证。

  天南星(切作十片,汤浸七次) 半夏(汤浸七次)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一两) 赤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通口服如过饮酒,先进一服,后再一服。或次日夜醒又一服,永无痰饮。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膈痰结实,胁膈不利,喘嗽呕逆。

  丹砂(研,半两) 犀角(镑) 羚羊角(镑) 茯神(去木) 牛黄(研) 龙脑(研,以上一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嚼细,用人参荆芥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膈痰结实,满闷喘逆。

  铅白霜 白矾(熬令汁枯) 水银 铅(与水银结砂子) 粉霜(以上各半两) 天南星(炮上各研为细末和匀,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后用薄荷汤送下,小儿丸如麻子大。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热痰,凉心肺,利胁膈,解热毒,补元气。

  大鹅梨(二十枚,去皮核,用净布绞取汁) 皂角(不蛀者十挺,去黑皮子,浆水二升,取浓汁) 薄荷(半斤,研汁) 蜜(半斤) 生地黄(半斤,研取汁,同上五味慢火熬膏,和后膝(酒浸) 半夏(汤泡) 木香(以上各一两) 槟榔(煨,二橘皮(去白) 桔梗(炒) 羌活 白术 山芋(以上各三分) 甘草(炙,上除前五味熬膏,余药捣为细末,同前膏拌和,杵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后用荆芥汤送下,日二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热,咽膈不利,头目昏痛。

  麝香(另研,一分) 丹砂(另研,一两) 龙脑(另研,一钱) 麦门冬(去心,三分) 木香 丁香 犀角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人参 藿香(去梗) 天南星(羊胆制) 防风(去叉) 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嚼破,用荆芥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心胁痰热,头目旋痛,饮食不下。

  旋复花 甘草(炙,各半两) 枳壳(去穣,麸炒) 石膏(细研,各二两)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 柴胡(去苗) 人参(以上各一两) 犀角屑 防风(去叉) 黄芩(以上各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热痰,利胁膈,止烦渴。

  凝水石( 研,一两) 铅白霜(另研) 马牙硝(另研) 雄黄(另研,以上各一钱)

  白矾(枯,研)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龙脑(少许)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钱,不拘时水调下,小儿风热痰涎,用砂糖水调下半钱。此药大凉,不可多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热,安神志,除头痛眩晕,心忪恍惚,胁膈烦闷,涕唾稠粘,咳嗽咽皂角子仁(炒) 天竺黄(另研) 半夏(汤浸洗七次,生姜二两,去皮,同捣作饼,炙微黄) 白矾(明者枯过,另研,以上各四两) 龙脑(另研,半两) 辰砂(水飞,研,二两)

  上将皂角仁半夏为末,与诸药研匀,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二十片为衣,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风热,止咳嗽,清头目,利咽膈,消痰降气。

  每用半夏一两,以龙脑半钱,研极细,展在半夏上,仍用水飞朱砂研末,于半夏再为衣干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胁膈痰饮冷气,口中清水自出,胁急胀满,不欲饮食,此由胃气虚冷。

  高良姜 赤茯苓 半夏(汤泡) 橘皮(汤浸,去白) 桂心(以上各三分) 诃黎勒(用皮,一两)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香,二两) 细辛(三分) 人参 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以致呕吐痰沫,或有酸水,不思饮食。

  丁香 茯苓(去皮) 木香(以上各二两) 干姜(炮,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

  半夏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一方无肉桂。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冷痰壅盛,胁膈不利,胃寒脾气弱,呕吐痰涎。

  木香(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 半夏(汤泡七次,各二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红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胃冷有痰。

  附子(生,去皮脐) 半夏(生用,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加木香少许煎尤佳。一方去半夏用南星,名南附汤。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痰厥。

  半夏(八两) 防风(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一方用南星

  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厥也。

  半夏(不拘多少,汤洗七次,切作片子)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卷之三十二

  喘门(附论)

  诸喘为热。夫火热为阳,主乎急数,而火动于上,喘急乃作。若夏热甚,则息数气粗,喘之属热无疑矣。经云,诸逆冲上,皆属相火者此也。盖肺主气为阳,阳气流行,通荣脏腑,故肺为五脏之华盖,喜清虚不欲窒涩,若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与气之有余者,则发咳呕而喘急也。《圣济方》云:呼随阳出气,于是升,吸随阴入气,于是降。一升一降,阴阳乃和,苟有乖和,则气上不行,升而不降,痞塞膈中,气道奔迫,喘息有声也。又风寒暑湿,邪气相干,肺张满而喘者,或喜怒之气,伤于五气,郁而生痰作喘者,或肺肾俱虚,由体弱不能摄养一身之痰而喘者,或脾湿肿满,水气乘呻而喘者,或本脏虚风邪所干,于肺叶气壅遏而上冲者,岂可一概而论之?《内经·灵枢》诸篇,所论诸喘,而名不同,所感各异。若言喘喝,与言喘息,言喘迫,言喘致,言喘呕,言上气者,虽名不同,而病之皆出于肺。《内经》又云:卧则喘者,水气之客。《经脉篇》云: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痹论篇》云:腰痹者,中气喘争。《大奇篇》云:肺之喘而两怯满。《至真大要篇》论太阴司天为客胜,则首面 肿,呼吸喘气。《阳明篇》云:谓邪入六腑,身热喘呼,不得卧也,此各藏所感之异乎?仲景云:发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喘而不休者,此为不治。其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厥者死。又有妇人喘急,为病尤亟。因产后所下过多,荣气暴竭,卫气无根据,独聚于肺,故发喘也,此名孤阳绝阴,为难治。治法:外感者以祛散之,气之内郁者以调顺为先,肾虚者宜以温补,痰盛者当以疏导,有阴血虚少而上喘者,宜以滋阴养荣之剂。所论前证,临期用药,在乎消息,治之无不愈矣。

  卷之三十二 喘门(附论)

  喘急通治方

  治肺气上喘,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又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人参(去芦) 麻黄(去节) 阿胶(蛤粉炒) 半夏曲 五味子 罂粟壳(去蒂,蜜炙) 甘草(以上各一钱) 桑白皮(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