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
香白芷 赤茯苓(去皮) 白术 干木瓜 人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不拘时热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膈刺痛不已,及脾胃虚冷,呕吐泄泻,膀胱小肠血气,并皆治之。
缩砂仁(去壳) 苍术(米泔水浸二宿) 茯苓(去皮) 草果(去皮煨) 川芎 肉豆蔻 茴制,炒) 陈皮(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入盐少许,煎至一盅,空心热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心脾引痛,中脘气滞,停积痰饮,胸膈胀满,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并皆香附子(炒,去毛) 肉桂(去皮) 赤芍药 天台乌药 良姜(炒,各二钱) 甘草(炙,上作一服,用水二钱,入盐少许,煎至一盅,空心热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一切气留滞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以致痞闷、噎塞不通、大便虚秘。
木香(不见火) 丁皮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 大腹皮 大腹子(炮) 桑白皮 草去皮毛) 藿香(去土) 紫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去核,灯心十茎,煎至一盅,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七情之气,郁结于中,心腹绞痛,不可忍者。
人参(去芦) 肉桂(去皮) 甘草(炙,各二钱) 半夏(汤泡七次,焙干,半两)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专能顺气化痰。治传尸骨蒸,诸虚劳瘵,卒暴心痛,鬼魅瘴疟,赤白下痢,证,并皆治之。
沉香 麝香 诃黎勒(煨,去核) 丁香 青皮 安息香(别研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香附子(炒,去毛) 荜茇 白术 白檀香 犀角 朱砂(研飞,各二两) 薰陆香(别研) 龙脑(研)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
上件研为极细末,和匀,用安息香膏并炼蜜和剂,每一两作五丸,不拘时用温水化下一丸,或温酒化服,或生姜汤磨化服亦可。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 癖气块,冷气攻刺,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人血气,并皆治之。
茴香(炒)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莪术(炮) 川芎 甘草(炙,各一两) 生姜(四半两) 胡椒 阿上为细末,用阿魏和面糊丸,如鸡头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丸。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妇人血气刺痛,醋汤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喘促短气。又治脾胃留饮,噫醋吞酸沉香(四两半) 缩砂仁(十二两) 甘草(炙,三十两) 香附子(去毛,一百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不拘时。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胁引痛,不可俯仰。
檀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丁香(并,不见火) 藿香(各一钱半) 玄胡索(炒) 片子姜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一盅,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疝气连小腹,痛甚不已,诊其脉沉紧,是肾经有积冷所致。
益智仁 干姜(炮) 茴香(炒) 甘草(炙,各二钱) 乌头(炮,去皮,三钱) 青皮(去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入盐少许,煎一盅,空心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体虚气中,脉息大弱,饮食不进。
干姜(炮,一钱) 益智仁(四钱) 青皮(去白,三钱) 川乌(生,去皮脐,一钱半) 附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前服。入木香一钱煎亦可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气不宣流,或成疮疖,并闪挫腰胁,气滞疼痛,并皆治之。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用蛤粉炒,去粉,各二两) 延胡索(炒) 白牵牛(炒) 陈皮(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饮酒者,煎南木香汤调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心脾气痛。
延胡索 五灵脂 草果 没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热酒调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五脏不和,三焦气壅,心胸痞闷,咽塞不通,腹胁膨胀,呕吐不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肿,大便秘涩,小便不通,忧思太过,郁结不散,走注疼痛,香港脚肿痛,并皆治之。
紫苏草 青皮(去白) 当归(洗) 芍药 乌药 茯苓(去皮) 桔梗 半夏(汤洗)
川芎腹皮 槟榔 枳壳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时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胁疼,气促喘急,心下胀满,饮食不思紫苏 五味子(去梗) 桑白皮(炙) 陈皮(去白) 桔梗(去芦) 草果仁 大腹皮茯苓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一盅,入盐少许,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气滞不匀,胸膈胀满,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噎塞,呕吐恶心,并皆丁香 檀香 木香 白豆蔻(各二两) 藿香叶 甘草(炙,各八两) 缩砂(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一字,沸汤调服,不拘时。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宜服。
香附子(二钱)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桔梗 莪术 官桂 藿香 益智仁 半夏(汤洗七次)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此七情所为也。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饮呕逆恶心,并皆治之。
半夏(汤泡五次) 茯苓(去皮,各二钱) 紫苏叶 浓朴(姜制,各二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远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诸气。
茯苓 人参(去芦) 木香(不见火) 青皮(去白) 丁香 沉香(不见火) 白术山药 砂仁 三棱 莪术 菖蒲 槟榔 橘皮 白豆蔻(各六钱) 官桂(一两) 萝卜子(炒二两) 香附子上为细末,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生姜汤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诸气痞结满闷。
桔梗(去芦) 枳壳(麸炒,各四钱) 甘草(炙,一钱二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进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气结不散,心胸痞痛,气逆上攻,分气逐水。
枳壳(麸炒) 木通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桑白皮(炒) 萝卜子(炒) 白牵牛(炒)
上为细末,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橘皮汤送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促短气,烦闷,胸膈噎心腹胀满,咳嗽,痰涎留饮,停积不消,并皆治之。
紫苏子(炒) 半夏(汤泡,各二钱半) 前胡(去芦) 甘草(炙) 浓朴(去皮,姜制,炒)
七分)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诸气刺痛,流入背膂及胁下,诸药不能治者。
木香 胡椒(各一钱) 全蝎(七枚) 巴豆(十个,去皮心,研)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生姜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蛤粉(各三分) 黄丹(一分),研为末,煎汤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心腹痞满,胁肋肿胀,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年高气弱,并可服之。
羌活(去芦) 宣木瓜 沉香 川芎 陈皮(各一钱半) 紫苏 白术 槟榔 木香 大腹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煎一盅,不拘时服,四磨汤亦可兼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滞于胸膈,窒于咽喉,胀痛于心下,噫气吞酸,不能饮食。
白豆蔻仁 荜澄茄 缩砂 丁香 木香 甘草(炒,各一分) 青皮 陈皮 桂心(各二上 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生姜三片,盐一捻,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一切气,胸膈痛闷,胁肋胀满,心腹疼痛,噫气吞酸,呕逆恶心,不思饮酒过伤,脾胃不和,并皆治之。
白豆蔻仁 缩砂 木香(不见火) 姜黄(各四两) 丁香(不见火,六两) 麝香(别研,上为极细末,入麝香末和匀,用甘草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不拘时细嚼津噫下。常服宽中顺气,消宿酒,进饮食,磨积滞,去症块。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三焦不和,气不升降,心胸痞闷,胁肋疼痛,疗因伤冷传化。
枳实(麸炒) 槟榔 半夏(汤浸) 莪术(各三两) 木香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赤蔻桂心 沉香 藿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后用生姜汤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气不升降,痰涎郁塞,饮食不化。
槟榔(面裹煨熟) 半夏(生姜汁制) 木香(各二两) 荆三棱(七钱半) 青皮 陈皮(各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一切气不升降,胁肋刺痛,胸膈痞塞。
沉香 槟榔(各二钱半) 人参 大腹皮(炒) 诃子(各半两) 白术 乌药 香附子(炒)
术(煨) 益智仁(各二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沸汤调服。一方加红花。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一切气滞,心腹满闷,胁肋膨胀,大小便结滞,不快利,哕逆酸臭,宿此名木香槟榔,元是子和之方。
治肾水阴不足,久服养阴发阳。
诸虚肿满流湿,又能润燥通肠。
破积通和血气,痰涎不利胸膛。
酒积食伤同治,泄泻腹胀膀胱。
手足四肢无力,饮食面色萎黄。
脾肺骨蒸劳嗽,更兼口舌生疮。
打扑内伤闪坠,驴踢马咬蛇伤。
与贩往来客旅,不服水土他乡。
诸般杂证同治,调理偏宜此方。
木香 槟榔 青皮 商枳壳(麸炒) 陈皮 莪术(煨) 黄连(各一两) 黄柏 香附(炒)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和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加至微利为度,食后生姜汤下,如不利,加丸数服,常服快气消食,通润大肠。一方无黑牵牛,一方有当归黄芩(各一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男子妇人一切气刺气闷,气胀食伤,及中毒积滞,两胁脐下四肢攻注,宿有气疾,心腹痞塞,呕吐不思饮食,伤风烦闷,鼻出清水,夜多盗汗,渐致瘦弱,肠滑水泻不止等疾,皆治之。
茴香(炒) 萝卜子(生) 莪术(湿纸裹煨) 桂心(各一两) 白芷(一两半) 陈皮(一两水浸一宿) 桔梗 牵牛(炒熟,取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六分,和滓稍热服,或入枣煎如汤,点服亦得。
妇气,不思饮食,瘦悴,并以一钱,枣半枚,水五分,煎四分,热服。
卷之十五 气门(附论)
气通治方
治一切滞气。
丹砂(研) 安息香(研) 麝香(研,各一分) 白芥子(三百六十粒,炒) 大戟末牵牛乳香(研) 没药(研上同研匀,用糯米饭和丸,如麻子大,临时随意汤使下。
一块气丸官桂 延胡索 莪术(炮) 姜黄 砂仁 枳实 枳壳 黑牵牛(取头末) 槟榔 大黄(醋煮)
子(醋浸) 荆三棱(沉香 木香(各四钱) 锡灰(四两)
大麦芽(四两,用江子炒熟,去江子) 萝卜子(一两,去油)
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善治诸般病疾,每服五七丸,各随后项汤使下。有孕妇人,不可服之,忌一切热物。妇人一切血气,当归酒下。血崩燕子泥汤下。小儿脱肛,艾汤下。小儿KT 脾,橘皮汤下。小儿惊风,一岁一丸,薄荷汤下。白痢,干姜汤下,小儿脾积,使君子猪胆芦荟汤下。赤痢,甘草汤下。一切吐逆,生姜汤下。心膈膨胀,新水下。下元冷,好酒下。风热闭塞,大小便不通, 花水豆粉调下。妇人红脉不通,红花当归酒下。
赤白带下,蔓荆子汤下。血昏当归酒下。产前产后,吴茱萸一两,重酒一升,煎至二沸下。
血块气血等,生姜橘皮煎汤,入醋少许下。常服者淡姜汤下。小女红脉不通,红花当归酒下。
男子小肠气,茴香汤下。咳嗽,乌梅汤下。腰疼,牵牛汤下。伤寒,葱白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