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奇效良方
奇效良方
拣人参(一两)
上 咀,作一服,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温冷,不拘时服,滓再煎服,神效。
卷之十
附子回阳散
治阴毒伤寒,面青四逆,及脐腹 痛,身体如冰,并一切卒暴冷气。
上用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脐,捣为细末,每服三钱匕,取生姜自然汁半盏,冷酒搅匀,共一盏,调服,更以冷清酒一盏送下,相次更进一服,良久脐下如火,遍身和暖为度。
卷之十
回生神膏
治男女阴毒伤寒外接法。
牡蛎( 粉) 干姜(炮,各一钱)
上为细末,男病用女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卵上,得汗出愈;女病用男唾调手内,擦热紧掩二乳上,得汗出愈。卵与乳,男女之根蒂,坎离之分也。阴证大小便不通,及诸杂证阴候大小便不通者,并宜此外治法,数日不通为急,非急者勿用。
卷之十
葱饼熨法
治气虚阳脱,体冷无脉,气息欲绝,不省人事,及伤寒阴厥,百药不效者。
上用葱一束,以索缠如饼 大,去根叶,唯存白长二寸许,先以火烧,一面令通热,勿至灼人,乃以热处着病患脐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葱饼热气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饼,遇一饼坏不可熨,即易一饼。候病醒,手足温,有汗乃瘥,更服四逆汤,以温其中。昔曾有患伤寒,冥冥不知人,四肢坚冷如石,药不可入,用此遂瘥。一方用酽醋拌麸炒热,注布袋中蒸熨,比上法尤佳。
卷之十
霹雳散
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是也。
上用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作一服,蜜水调下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卷之十
大羌活汤
解利两感神方。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以是知内外两感,腑脏俱病,欲表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既不能一治,故云两感者不治,然所禀有虚实,所感有浅深,虚而感之深者必死,实而感之浅者尤或可治,治之而不救者有矣,未有不治而获生者也。予尝用此,间有生者,十得二三,故立此方,以待好生君子用之。
羌活 独活 防己 防风 黄芩 黄连 苍术(制) 白术 甘草(炒) 川芎 细辛(各上 咀,每服秤半两,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四解之亦可,病愈则止。若有余证,并根据仲景随经法。
卷之十
神效沃雪汤
治伤寒阴阳二证未辨,时行疫疠,恶气相传,服之如汤沃雪,此药功苍术(坚者,炮刮去皮) 干姜(炮制) 甘草(炙,各六两) 浓朴(去皮,姜汁制)
防风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滓热服之,不拘时服,少顷取生姜葱作羹或粥投之,避风坐卧,身体微润即愈。如疫气正相传染,清晨进一服为佳,常服每用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服。
卷之十
桔梗枳壳汤
治结胸,心下痛欲死者。
桔梗(炒) 枳壳(麸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不用生姜亦可。痰多加半夏生姜,有热加黄芩。
卷之十
治伤寒阳证结胸,死无可药者
上用蚯蚓十五条,活者擂烂,蜜半盏,冷水半碗,灌服,若无蜜,砂糖亦妙。
卷之十
茵陈蒿大黄汤
治伤寒发黄,面目悉黄,小便赤,宜服。
茵陈蒿 山栀仁 柴胡 黄柏(蜜炙) 龙胆草(各半两) 黄芩(去黑心) 升麻 大黄(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早晚食后温服。
卷之十
茅根汤
治伤寒发黄,遍身如金色者。
茅根(洗锉) 山栀仁 茵陈蒿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豆豉三七粒,同煎至一盏,去滓,早晚食远温服。
卷之十
茵陈五苓散
治伤寒温湿热病,感冒后发为黄胆,小便黑赤,烦渴发热,不得安宁。此盖汗下太早,服药不对,证因感湿热病,以致遍身发黄,予当用茵陈五苓散治之,甚效。
上用生料五苓散一两,加入茵陈半两,车前子一钱,木通一钱半,柴胡一钱半,酒证,加干葛二钱,作 咀并前药和匀,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碗,灯草五十茎,同煎八分,去滓,食前服,滓再煎,连进数服,小便清利为愈。
卷之十
百合知母汤
治百合伤寒,已经汗后,病患饮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复不能卧,欲行复不能行,有寒如无寒,有热如无热,饮食或美不美,如强健人而卧不能行,口苦小便赤,药入口即吐利。此因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此疾,名百合病,宜服。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一两)
上先将百合擘碎,用新汲水二盏,浸一宿,当有白沫出,去却沫水了,却用新汲水二盏,煮百合取汁一盏,去渣盛于净器中。又将知母亦用新汲水二盏,煮取一盏,去渣后,将百合知母汁相和同煎,取一盏,不拘时分合作二服。
卷之十
百合散
治伤寒百合病,一月不解,变如渴疾,宜服。
百合 栝蒌根(各一两) 牡蛎( 为粉) 麦门冬(去心,焙) 山栀仁(各三分) 甘草(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
治伤寒百合病,腹中满痛,宜服此方
上用百合一两,炒令黄色,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汤调下。
卷之十
雄黄丸
治伤寒狐惑,微烦,默默欲卧,毒瓦斯上攻,咽干声嗄,下蚀湿 ,或便脓血。
雄黄(研) 当归(炒,各三分) 芦荟(研) 麝香(研,各一分) 槟榔(半两)
上捣研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前温粥饮下,日三服
卷之十
诃黎勒丸
治伤寒后,脓血痢,下部疼痛。
诃黎勒(炮,去核)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 当归(焙) 木香 白芷(各三分)
上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再服。
卷之十
黄连丸
治伤寒热病后,热毒下痢脓血。
黄连(炒,三分) 乌梅肉(炒,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入少蜡,和捣五六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之十
阿黎勒饮
治伤寒后,气不和,自利无度。
阿黎勒(四枚,二生二煨,去核) 草豆蔻(四枚,二生二煨,去皮)
上 咀,每服二钱匕,浆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空心温服。
卷之十
燥肠丸
治伤寒汗下后,大小便自利,腹中痛者。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一两) 龙骨 吴茱萸 诃黎勒(去核) 米壳(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痢止勿服。
卷之十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体虚元脏积冷,气刺腰痛,转动艰难。
原蚕蛾(半斤) 糯米(半升)
上二味同炒,令米色焦,在后捣罗为末,每用半两,以米醋调如稀糊,入铫子内,煎搅匀稠,乘热摊于蜡纸上,贴痛处,以帛缠缚,冷即易之。
卷之十
杜仲酒
治伤寒后体虚,元脏挟风冷,腰膝疼痛,行履不得。
杜仲(去粗皮,炙,二两) 独活(半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牛膝(各一两) 仙灵脾(三分)
上细锉,用生绢袋盛,以酒五升浸,密封头,经七日后开,每日取三二合温服,日三服,未瘥再浸服。
卷之十
二沥汤
治伤寒失音不语。
竹沥 荆沥 梨汁(各二合)
上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卷之十
人参汤
治伤寒后虚羸少力,呕哕气逆。
人参(二分) 白茯苓(去皮,二分) 麦门冬(去心,焙) 黄 (各一两) 半夏(汤洗七上 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十
牡蛎散
治伤寒后虚损,心多怔悸,夜梦泄精。
牡蛎(烧为粉) 桂心 白芍药 鹿茸(酥炙) 龙骨(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渣,食前温服。
卷之十
羚羊角丸
治伤寒夜梦精泄不禁,身体枯燥,瘦脊骨立者。
羚羊角屑 犀角屑 石龙芮 韭子(炒) 龙骨 朱砂(细研,水飞) 鹿茸(酒浸,炙)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卷之十
葳蕤汤
风温之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其形状不仁,嘿嘿但欲眠,下之者则小便难,发其汗者必谵语,加烧针者则耳聋难言,但吐下之则遗失便利,如此病者宜葳蕤 白薇 麻黄 独活 杏仁 川芎 青木香 甘草(各一两) 石膏(三两)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一分。《短剧方》云:葳蕤汤治冬温,春月中风伤寒,则发头脑疼痛,咽喉干,舌强肉疼,心胸痞满,腰背强。
卷之十
柴胡石膏汤
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体疼,鼻塞咽干,心胸烦满,寒热往来,痰实咳嗽,涕唾稠粘。
柴胡 石膏( ) 赤芍药 前胡 干葛(各十五两) 升麻(二十五两) 黄芩 桑皮(各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豉十余粒,同煎七分,去滓热服,小儿分作三服,更量大小加减,不拘时服。
卷之十
茯神散
治伤寒后虚羸,心气乏力弱,惊悸多忘。
茯神 黄 菖蒲(各一两) 白芍药 人参(各半两) 远志(去心,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
龙齿丸
治伤寒后,伏热在心,心虚惊悸。
龙齿 人参 生干地黄 茯神(各一两) 远志(去心) 铁粉(细研,各半两) 黄连(去须) 马牙硝(细研) 防风(各三分) 麝香(细研,半分) 麦门冬(一两半,焙)
上为细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竹叶金银汤下,不拘时服
卷之十
柴胡汤
治伤寒后夹劳,五心烦热,背膊疼痛,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柴胡 赤茯苓 鳖甲(去裙袢,醋浸,炙) 黄 (各一两) 秦艽 地骨皮 黄芩(去黑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
鳖甲散
治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四肢无力,向晚增寒。
鳖甲(醋炙黄,去裙袢)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 肉苁蓉(酒浸,去皮炙干) 人参 黄 熟地黄 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 枳壳(去穣,麸炒) 杜仲(炙黄) 五味子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
治伤寒后虚羸,日夜汗出不止,心燥口干,咽喉不利。
黄雌鸡(一只,去肠肚,理如常法) 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切) 牡蛎(烧如粉) 麻黄根(各二两)
上先将鸡麻黄根,以水七大盏,煮取汁三大盏,去鸡麻黄根,后下肉苁蓉牡蛎,煎取一钱半,去滓分为三服,空心午前夜后临卧时服。
卷之十
大病瘥后多虚汗。
龙骨 牡蛎 麻黄根上等分为末,以粉身
卷之十
紫菀散
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
紫菀(洗,去苗土) 天门冬 贝母(煨微黄,各一两) 生干地黄 桔梗(各一两半)
百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盅半,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十
补肺散
治伤寒汗下后,喘咳不止,恐传肺痿。
人参(一两) 五味子 款冬花(各半两) 桑白皮(二两) 蛤蚧(一对)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沸汤一盏调服。
卷之十
韭根散
治伤寒后阴阳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韭根 栝蒌根(各二两) 青竹茹 干姜(炮,各半两)
上细锉和匀,分作八服,每服用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鼠粪末一字,搅令匀,不拘时服。《圣济方》捣筛五钱匕,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一名丰本汤。
治伤寒,妇人得病,虽瘥未满百日,不可与交合。为阴阳之病,必拘急,手足拳欲死,丈夫病名曰阴易,妇人病名曰阳易,速当汗之可痊,满四日不可疗,宜令服此药。其病体重,小腹急,热上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翳,膝胫拘急。
上以干姜四两为末,沸汤调连进服,以衣被覆出汗方解,手足伸而愈。
卷之十
二灰散
治伤寒阴阳易。
手足指甲(二十片,男病用女者,女病用男者) 中衣裆(一斤,男病用女者,女病用男者)
上并烧作灰,研令极细,分三服,不拘时候,用温酒调下,或米汤调服。
卷之十
六君子汤
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宜服此调理,助脾进食,辟邪气,大妙。
人参 白术 黄 白茯苓 山药 甘草(各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