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集验方


  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夫肺者五脏之华盖也,处于胸中,主于气,候于皮毛。劳伤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内感于肺也,则汗出恶风,咳嗽短气,鼻塞项强,胸胁胀满,久久不瘥遂成前证,轻则为痿,甚则成痈。其候应乳上下隐隐而痛者肺痈也,若肉微起者肺痈也。初起皆可救,若日久唾脓臭败者,不可治也。但诊其脉,微紧而数者,未有脓也;若紧甚而数者,已有脓也。若脓如粳米粥及呕脓不止,其脉浮大而面色赤者,皆难治;若脓自止,其脉短而涩,面色黄白者,皆可治。何以言之。盖脉浮大面赤,此心火克肺金也,故难治。若脉短涩及面白者,此肺气未损也,故可治。治当补肺泻火,止嗽定喘为佳。若不得卧者,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及桔梗薏苡黄 汤之类调之。全在保肺,活法施治,庶可全生也。

  升麻汤治肺痈疽,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气作腥臭。

  川升麻 苦梗 薏苡仁 地榆 黄芩(去心) 赤芍药 牡丹皮(去心) 生甘草(各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两,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渣温服,日三服。

  桔梗汤治男子妇人咳而胸膈隐痛,两脚肿满,咽干口燥,烦闷多渴,时出浊唾腥臭,名曰肺痈,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桔梗 贝母 当归(酒浸) 栝蒌仁 橘壳(麸炒) 薏苡仁(微炒) 桑白皮 甘草节 防己(去粗皮,各一两) 百合(蒸) 黄 (各一两半) 北五味子 甜葶苈 地骨皮 知母 杏仁(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咳者加百药煎,热加黄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黄少许,小便涩甚加木通车前子煎,躁烦加白茅根煎,咳而疼甚加人参白芷煎。

  葶苈散治肺痈咳嗽气急,睡卧不安,心胸胀满。

  甜葶苈子(二两半,隔纸炒赤色) 百合(炒) 白附子 北五味子(炒) 甘草节 罗参款冬花 百药煎(各一两) 大朱砂(五钱,另研) 紫菀(去木,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下。

  补肺散治肺痈已吐出脓血,以此润护。

  真钟乳粉(一两) 白滑石(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米饮调下。

  理肺膏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诃子(去核) 百药煎 五味子(微炒) 条参(去芦) 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各五钱)

  上为末,用白茅根净洗称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两再熬匀,候调和煎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温水吞下。

  五香白术散宽中和气,滋益脾土生肺金,进美饮食。

  沉香 木香 明乳香 丁香 藿香叶(各半两) 白术 罗参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药扁豆 桔梗 缩砂 白豆蔻 粉草 莲肉(各一两)

  上为末,苏盐汤调,空心服,枣汤亦可。有汗,加浮麦煎汤下。

  排脓散治肺痈吐脓后,宜服此排脓补肺。

  嫩黄 川白芷 北五味子(炒) 人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蜜汤调服。

  四顺汤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七沸,去渣,不拘时稍冷服。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儿量减。

  治肺痈方上用薏苡米为末,糯米饮调下,或入粥内煮吃亦可。一方用水煎服,当下脓血便愈。

  卷下

  诸疳疮论

  夫疳疮有数种,有血疳、风疳、牙疳、下疳之类。血疳者,乃脏中虚怯,邪热相侵,外乘分肉之间,发于肌肤之上。初如紫芥,破时血出,遍身行处成疮,气血损伤,破肉虚痒,久不愈或成疳 。风疳者,乃足阳明胃经或受风邪热毒,客于然谷之间,注在承山之侧。初生如疥癣,破时黄水浸淫成疮,风湿相搏,毒瓦斯聚攻,渐生遍体。或生小儿耳边,黄水疮亦谓之疳疮。牙疳者,皆由幼年好食甘甜煎爆辛热之物,以致阳明胃经蕴积邪热,上牙齿之间,或在牙根之内发成肿痛,或成腐肉败血来侵,溃烂牙槽,臭秽难近,以致牙齿脱落,日久不愈遂成大患。下疳者,乃男子玉茎生疮,此病皆由所欲不遂,或交接不洁,以致邪毒浸渍,发成疮毒,日久不愈或成便毒,或损烂阳物,甚不可轻,易多致不救。以上诸疳,治法不同,具方于下。

  应效散治气 疳蚀疮,多年不效者。

  地骨皮(不以多少,冬月自取,只要皮阴干)

  上杵为细末,每用纸捻蘸 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又名托里散。

  博金散治下疳蚀,臭烂肿痛。

  白矾(与密陀僧同为末,相和于沙锅内,火上炮汗尽) 密陀僧(以上各五钱) 白垩(二钱) 黄丹 轻粉(以上各一钱) 乳香(五分) 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先须另用槐枝、葱白、盐、甘草熬汤淋 洗一二时,挹干,掺上项药。每用药先须洗浴,然后掺药,甚者三五次瘥。

  乌金散治疳 恶疮。

  麝香 蟾酥(以上各一字) 粉霜 砂 轻粉(以上各一钱) 铜绿 砒霜 白干姜 草乌头 天南星 舶上硫黄(以上各五钱)

  上为细末,纸捻 之,或汤浸蒸饼和为锭子, 疮口内,上以膏贴之。

  截疳散治年深疳 疮,大效。

  密陀僧 白蔹 白芨 黄丹(以上各一两) 黄连(半两) 轻粉(一钱) 脑子 麝香(以上各五分)

  上前四味为细末,后四味另研极细和匀为散。每用或掺或 疮口中,以膏贴之。

  麝香轻粉散治血疳疮,阴蚀疮,耳疳疮,一切恶疮皆治。

  麝香 轻粉(各五分) 乳香 没药 白矾(飞过,各一两)

  上为细末,量疮干贴。

  七宝槟榔散治下元玉茎上或阴头上有疳疮,渐至蚀透,久不愈者。

  槟榔 雄黄 轻粉 密陀僧 黄连 黄柏 朴硝(各等分)

  上为细末和匀,先以葱白浆水洗净,软帛挹干,如疮湿干掺,如干小油调涂。

  玉粉散治下阴疮疼不止。

  滑石 密陀僧 寒水石(煨,各半两) 腻粉 麝香(各少许)

  上为细末,油调敷或干贴患处。

  甘石散治下部疳疮。

  炉甘石 密陀僧(各一钱半) 轻粉(一分) 龙骨(五分) 麝香(少许) 橡斗子(烧灰存性,三钱。)

  上为细末,先用荆芥、杜仲、川椒煎汤,放温浴洗罢,然后用药一捻干贴。

  金银花散治下疳疮。

  金银花 荆芥 朴硝 蛇床子 甘松 白芷 槟榔(各一两)

  上 咀,每用五钱,水五碗,加葱白二根,同煎数沸,盆盛水,先熏后洗却上药。

  治下疳疮孩儿茶上研为细末,先洗净,干则小油调敷,湿则干掺之,神效。

  如圣膏治风疳癣,或痒或痛,经年不可,一切恶疮并宜治之。

  清油(半斤) 巴豆(三钱,去皮) 当归(五钱) 轻粉(一钱) 黄蜡(三两)

  上先将油慢火熬,次下巴豆、当归,熬黑色,滤去不用,入轻粉黄蜡,量疮搽之。

  青金膏治走马牙疳、蚀损腐烂者。

  人言(一钱) 轻粉(半钱) 粉霜(半钱) 青黛(一钱)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小油调,新笔写在纸上荫干,每用少许在疳蚀处,白纸封之。

  鸦HT 散专治疳疮。

  老鸦头(一个,烧灰) 轻粉(五分) 黄丹(五分) 枯矾(五分)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洗净后搽药,妙。

  乳香荜茇散专治牙痛骨槽风。

  天麻 防风 细辛 红豆(各一钱) 荆芥穗 乳香 没药 官桂(各半钱) 当归 薄荷叶(各二钱) 川乌 盆硝(各一钱) 麝香(少许) 荜茇(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或半钱,口含水,鼻嗅之,任左右。

  牢牙散治牙断绽肉,牙疳肿疼,牙齿动摇欲落,牙黄口臭。

  升麻(四钱) 羊胫骨灰 羌活(各一两) 草龙胆(一两半,酒制)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牙断疼处,噙良久,有涎吐去。

  麝胆散治走马牙疳危恶候。

  麝香(少许) 胆矾(一钱) 铜绿(半两) 白矾(生用,一分)

  上为细末研匀,上擦牙蚀处。

  三矾散治牙根急疳。

  青矾 黄矾(各半两) 白矾(枯,一分)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研匀,每用些少敷于疮上,有涎吐之。

  青金散治走马牙疳,蚀损唇舌,肉腐牙落臭烂,其效如神。

  铜绿,砒(各等分,制)

  上研细,每用些少敷于患处。

  卷下

  附骨疽论

  夫附骨疽者,谓其毒瓦斯深沉,附着于骨也。此证多由忧愁之时露卧,为寒冷之气折之,使风热之气不能发散,以致伏结附骨成疽。其痛而不能转,初按之应骨,皮肉微急,洪洪如肥状者,是也。但痛无时,乍寒乍热而无汗者,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而溃也。又有缓疽石疽,与附骨疽亦相类矣。所异者,盖缓疽石疽皆寒气所作,深伏于骨髓之间,有肿与皮肉相似,若疼而坚硬如石,故谓之石疽。缓疽其热缓慢,积日不溃,久乃赤紫黯色,皮肉俱烂,故名曰缓疽。此二者其治,初觉便宜补虚托里温热之剂,以取消矣。若附骨疽,其治亦同,宜服漏芦汤、五香连翘散疏下之,次用内消升麻汤、 溃膏药贴之,令其浮浅则能愈矣。

  贯众汤治附骨痈生股上伏肉间,淋渫方。

  贯众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叶(刷去毛,炙) 荆芥(去梗) 蜀椒(去目合口者,各一上捣筛,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渣淋渫,蘸布帛拓之。

  当归散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当归(半两) 甘草(一两) 山栀子(十二枚) 木鳖子(一枚,去皮)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冷酒调服。

  内托柴胡黄 汤治附骨痈。

  黄 (二钱) 柴胡(一钱) 羌活(五分) 连翘(一钱三分) 官桂(三分) 黄柏(二分)

  生地黄(一分) 土瓜根(一钱,酒制) 当归尾(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盏,酒一盏,同煎至一盏,去渣热服。宿食消尽,服一服而食。昔贾德茂,男,年十岁,丁未四月十一日,于左腿近膝股内出附骨痈,不辨肉色,漫肿,皮泽木硬,疮势甚大。其左脚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阴肝经之分,少侵足太阴脾经之分。其脉左三部细而弦,按之缓而微有力。一方无黄柏。

  内托黄 酒煎汤治附骨痈。

  黄 当归尾(各二钱) 柴胡(一钱半) 升麻(七分) 连翘 肉桂 鼠粘子(炒,各一钱) 黄柏 甘草(炙,各五分)

  上 咀,好糯米酒一盏半,水一大盏半,同煎至一大盏,去渣温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待少时以早饭服之,使不令大热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二十二日,蒲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痈于左腿外侧,足少阳胆经之分,微侵足阳明分,阔六七寸,长一尺,坚硬漫肿,不辨肉色,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与药一服立止,再日坚硬肿犀角汤治石痈热毒瓦斯盛,肿硬疼痛,口干烦闷。

  犀角(镑) 木香(各七钱半) 连翘 栀子仁 射干 当归(切焙) 升麻 赤芍药 玄参枳壳(麸炒) 甘草(生,各一两) 大黄(炒,二两)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漏芦汤治附骨疽。

  漏芦(去芦) 升麻 连翘 麻黄(去根节,各一两) 防己 木香 白蔹 沉香(各五钱)

  大黄(锉炒,一两半)

  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竹叶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钱搅匀,去渣空心温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应痛丸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苍术(去皮) 当归 黑牵牛 草乌头(炮各一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汤下。

  赤术丸治附骨疽,脓汁淋漓,久而不瘥,已破未破皆可用。

  赤术(一斤,泔浸去油用川椒葱白煮令黑色,焙干) 舶上茴香 破故纸(炒) 川楝子(锉炒) 茯苓 土茴香 川白芷 桃仁(去皮尖,炒,各一两)

  上为末,老人加黑附子,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或盐汤吞下。

  黑鲫膏治附骨疽,未破已破或脓出不尽者。

  上用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腹满,用线缚定,用水一盏,铜石器中煮水尽干焦为末。用猪油调敷,已破者干掺,少痛勿怪。

  卷下

  诸疮论

  夫诸疮者,谓诸般小疮也。其名证不同,此皆心肾不交,饮食不节,肠胃停留宿滞,风毒与血气相搏,凝滞于肌肉之间而发也。凡人体虚,感受风热湿毒之气,发为疮疡。痒痛肿,身热多汗,是为恶疮。若或生于手足间,相对如新茱萸,痒痛坼裂,搔破则黄水淋漓,有孔如 ,久而生虫,是为 疮。或初生如饭粒,渐大而有根,头破血流脓出,肉翻如花开之状,是为翻花疮。或初生甚小,先痒后痛,汁出浸淫,湿烂肌肉,延及遍身,名曰浸淫疮。或生于两耳鼻面,烂及下部诸窍,浸入筋络,月中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而生,是为月蚀疮。或毒瓦斯攻于手足指, 肉裹上指甲,疼痛出血。疮中有虫,是为甲蛆疮。或指头先肿, 热掣痛,然后于爪甲边结脓,甚者爪甲俱脱,是为代指。有人禀性畏漆,见漆则中毒,面痒而肿,搔之成疮,延及遍身,脓 痒痛,是为漆疮。盛暑之时腠理易开,风热毒气搏于皮肤,轻者状如撒粟,重者热汗浸渍,匝匝成疮,是为痱疮。或心神烦躁,遍身发疮,赤烂如火,名曰热疮。或身触风寒冷气,以致血涩不行,其疮顽滞不知痛痒,经久难疗,名曰冷疮。或身发疮肿,非痈非疽,非癣非疥状如恶疮,或瘥或剧,名曰无名疮。或头生白团,斑剥如癣,上有白皮,久则成痂,遂致满头生疮,中有孔有脓,细虫入里,不痛微痒,少长不瘥,名曰秃疮。若妇人玉门生疮久不愈,因而浸淫,名曰阴蚀疮。或冬月因寒,手足皲裂成疮,名曰冻疮。若刀斧所伤者,名曰金疮。烫火所伤者,名曰火疮也。以上诸疮名目不同,其治之方各具于后,临证之际宜详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