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证治全书


  清毒保目汤柴胡(一钱) 蝉蜕(十二个,去头足) 当归 桔梗(各八分) 连翘 防风 荆芥穗 赤芍上加灯心五十寸,水煎,温服。

  拨翳汤(见前外障。)

  卷一 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

  治目大要

  其证泪多,隐涩难开,睛珠碍痛。初得时宜翻转眼皮,用棉裹钗脚,拔出眯物来。日久多生云翳,不可忽误。

  一、天丝风扬入目,宜急治之。用京墨磨浓,以新笔蘸涂目内,闭目少时,以手张开,其丝自成一块,用绵轻轻惹下则愈。如未出再涂。

  又方,石菖蒲捶碎,右目寒左鼻,左目塞右鼻,即出,屡效。

  一、烟渣入目,切勿用汤洗,愈洗愈痛,甚至瞎眼,宜用乱头发或综缨,缓缓揉之即愈。

  一、尘屑入目,急吐口津于石瓶上,以人指甲磨浓,骨簪点眼内,少顷,一抹即出。

  一、麦芒入目,用石菖蒲捶碎塞鼻,百发百中。

  一、沙眯目,用鸡胆汁点之。

  附辟瞽仙方人龙(即男孩子口内吐出食虫,将银簪破开,河水洗刮令净,阴干末) 海螵蛸(水煎七次为末)

  上二味等分,研极细末点,盲者复明,古今第一方也。

  (是书照原来初稿发刊,工既竣,校阅目录体裁,各卷参差,未能画一,因急欲行世,以广伦声济人之素心,其改定翻刻,请俟异月。)

  笠雪主人识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山根,(一名下极,即俗所谓鼻梁是也。)足阳明胃脉交山根。

  面王,(在鼻头,相家曰准头,亦曰明堂。)足阳明胃脉起面王,筋亦结面王旁。

  鼻孔,(即面王两旁,一名鼻隧。)手阳明大肠脉挟鼻孔,手太阳小肠脉抵鼻孔,足太阳膀胱筋结鼻孔。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生鼻柱,属督脉经。鼻为肺窍,故又属肺。色紫肿硬,时觉木痛,多由郁火壅结。初宜服千则例溃后治法。

  千金漏芦汤漏芦(一两) 枳壳(一两,麸炒) 朴硝(一两) 大黄(一两五钱) 生甘草(一两) 麻黄(一两) 黄芩(一两) 白蔹(一两) 连翘(一两,去心) 升麻(一两)

  上共研末 每用三钱,水一钟,薄荷叶一钱煎五分温服,以取便利为度。

  仙方活命饮(通用一。)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一名 肉、痔痈。)

  生鼻孔内,如肉赘下垂,色紫微硬,撑塞鼻孔,气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戒酒腥暴怒。

  加味泻白散桑白皮(生) 地骨皮(各三钱) 生甘草(八分) 桔梗 辛夷(各二钱) 黄芩 陈皮 木通(各一钱五分)

  上水煎,食远服。一方加山栀仁生研一钱。

  黄白散轻粉 杏仁(去皮尖) 白矾 雄黄(各一钱) 麝香(少许)

  上五味,用乳钵先研杏仁如泥,后入雄、矾、麝香同研极细,瓷器收贮。患者于卧时用箸头蘸米粒许,点 肉上,一日卧点一次,半月效。

  千金 肉方(存验。)

  瓜蒂 华阴细辛(等分)

  上为末,绵裹少许塞鼻中。一方加枯矾、雄黄等分,麝香少许。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一名酒 鼻。)

  鼻准及鼻两边红赤,系阳明血热,好酒者多得此病,肺受热郁所致,亦或血热遇寒,污浊凝陈酒一杯,调五灵脂末二钱,热服。气弱者,加黄 酒炒三、五钱。如不好酒者,肺风致病,不用五灵脂,加防风、荆芥。外俱用硫黄膏,临卧洗面净涂。

  硫黄膏硫黄 白芷 天花粉 水粉(各五分) 全蝎(一枚) 芫青(七个去头、足、翅) 蝉蜕(五个)

  上为细末,用麻油一酒杯,黄蜡一钱许,熬匀离火,方入前药末,和匀。每于临卧时洗面净,以少许涂面,勿近眼。数日间肿处自平,赤鼻亦消,如退风刺,一夕见效。

  硫黄散(存验。)

  硫黄 轻粉(各一钱) 杏仁(五分)

  上为末,用蜜酒调。于卧时涂上,次早洗去,效。或用津唾调搽更妙。

  附 石殿撰鼻 方(存验。)

  天台乌药(三钱) 铜绿(三钱) 樟脑(三钱) 大枫子(三两)

  上为细末,将大枫子仁去壳捣如泥,入瓷罐内隔水重汤煮三柱香,取出炸油和药,搽鼻患处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面鼻起碎红疙瘩,形如黍屑,破出白粉汁,宜用硫黄膏,洗面后涂之,数日愈。

  硫黄膏(见前鼻 。)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生鼻孔内,肿胀痛引脑门,寒热交作,甚则唇腮俱浮肿,须速治,宜服夺命汤,夺命丹。更以夺命丹研细,吹鼻内。

  夺命汤 夺命丹(俱见发无定处疔疮内。)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生鼻窍内,状如粟米,初觉干燥疼痛,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乃肺经壅热上攻。内用黄芩汤清之,外用辰砂定痛散搽鼻内,如干燥者,以麻油频润之。

  黄芩汤黄芩(二钱,酒炒) 桑皮(三钱,生) 栀子(一钱五分,连皮酒炒) 桔梗 赤芍 连翘(各一钱) 薄荷(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上水煎,食后服。

  辰砂定痛散辰砂(五分,末) 石膏(一两, ) 胡黄连(五钱) 冰片(二分)

  上共研极细末,生地汁调搽鼻中,或麻油调亦可。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多生小儿鼻翅两旁,色紫斑烂,脓汁浸淫,痒而不痛,乃肺经风热。内服泽泻散,外搽青蛤散即愈。

  泽泻散泽泻 郁金 生山栀仁 生甘草(各一钱)

  上水煎,或为末,开水调服。

  青蛤散蛤粉 石膏(各一两) 黄柏(生末) 轻粉(各五钱) 青黛(三钱)

  上共研细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涂疮上。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当别寒热:涕臭属热,胆移热于脑,风寒伏郁所致,用奇授藿香丸;涕清不臭,觉腥者,属虚寒,用八味地黄丸加川芎、升麻、苍耳子。所以用肾药者,脑属肾也。又有虚晕脑痛不出水者,即控脑痧,有虫食脑中,用天萝散,外以桃叶作枕,枕之自愈。

  奇授藿香丸藿香连枝叶(八两)

  上研细末,雄鸡胆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后苍耳子汤下,或清酒送下。

  天萝散丝瓜藤(近根处者,烧存性)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酒送下。

  八味地黄丸(通用四十五。)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阴虚火动,气逆于肝,血随鼻出,不甚不足虑,甚而久者与吐血无异。治宜凉血行血,用黄芩、白芨各二两,水丸,服之神效。如不甚,只用外治,一用水纸搭鼻冲,责其火在胃也;一用凉水拊后颈,责其火在膀胱也;一用线扎中指,左衄扎左,右衄扎右,左右皆衄,左右皆扎,责其火在心胞络也。皆治鼻衄捷法。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鼻窍常塞,不闻香臭,用铁锁在石上磨取末,猪脂调,绵裹塞鼻内。又方,用干姜为末,蜜调塞鼻。

  卷二 鼻部证治(计十一证)

  筋脉

  鼻毛一昼夜忽长一、二尺,渐粗圆如绳,摘去更生,痛不可忍,因食猪羊血过多所致。

  用砂、乳香饭丸,早晚水下十粒,自落。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耳中,(肾气通耳,耳中病,责在肾。)手太阳小肠、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脉俱入耳中。

  耳前,足阳明胃脉上耳前,筋结耳前。足少阳胆脉、手少阳三焦脉俱走耳前。三焦脉从耳前属目。

  耳后,手太阳小肠筋、足太阳膀胱筋俱走耳后完骨。足阳明胃脉之支、足少阳胆脉、手少阳三焦脉俱过耳后。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一名耳后毒。)

  发在耳后,宜别阴阳治之。患色白者,按阴疽例治;患色红者,按阳痈例治。如发耳垂后,名耳根毒,辨治亦然。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耳孔内时出脓,曰脓耳。赤肿溃烂流脓,曰停耳。脓湿结块塞耳暴聋,曰耵耳。皆内火攻冲泻肝汤加柴胡。外俱用红棉散。

  一、有耳忽大痛,如有虫在内奔走,或血水流出,或痛不可忍者,用蛇蜕烧灰存性,研细末,鹅翎管吹之立愈。

  红棉散海螵蛸 枯矾(各三钱) 干燕脂(一钱五分,烧存性) 麝香(五分)

  上共研细末,瓷器收贮听用。每少许吹入耳内,或掺溃烂处俱效。

  脓耳方(存验。)

  菖蒲根(水洗净)

  上捣取汁,先用棉碇卷干耳内脓,然后将菖蒲汁灌入荡洗,数次即愈。

  耵耳方(存验。)

  地龙粪 釜底墨 生猪脂上共捣匀,葱汁和,捏如枣核,绵裹塞耳,润则换。

  归芍地黄丸(通用三七十。)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三证皆生耳窍内,耳痔形如樱桃,亦有形如羊奶者;耳菌形如蘑菇,头大蒂小,耳梃形如枣皮破,偶一触犯,痛引脑巅。内俱用加味逍遥散,甚者,龙胆泻肝汤。外用鸡矢白炒研敷之,或黄白散点之,渐渐消化。又方,以火酒滴入,仰之半时,即可钳出。

  加味逍遥散(通用十六。)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黄白散(见前鼻部鼻痔。)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急服夺命汤,外用蟾酥、雄黄等分为末,水和浓,滴入耳内。

  夺命汤(见发无定处疔疮。)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耳内不脓不肿,只作干痛,或作痒,或出水,或经年不愈,或交接便发,此皆肝肾二家虚火为病,加减八味丸主之。

  加减八味丸(通用四十六。)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 然,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或睡外,止于窍中, 有声。格外入之者,为其内声所混,听之不清,服摄阴煎;脾胃弱者,兼服补中益气汤。

  一、有因怒而鸣者,乃三焦气逆,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山栀仁主之。

  摄阴煎活磁石(一两) 地黄 首乌 龟版 鳖甲(各五钱) 山茱萸肉 白芍 山药(各二钱)

  五味子(一钱五分)

  上水煎二次,去渣,食前温服。治元阴虚损、高年逆上之气,屡有奇效。如为丸,将方内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小柴胡汤(通用十四。)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暴聋者,猝然闭塞无闻,肾气虚脱则有之,亦或三焦气逆、气郁而然者。其证必哄哄 ,胀闷烦热,四物汤加柴胡、山栀。中气弱者,加减归脾汤。亦或肝胆风热上攻而然者,其证必兼头痛,小柴胡汤加川芎、归身、山栀仁。亦或因损伤、挖伤、雷炮震伤,患 耳溃脓不止等证而聋者,则宜用开通之法。如肾亏精脱,或年衰,或病后,或劳倦过度,或大恐气结,渐至耳聋者,须大培根本,用八珍汤、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之类。然多难愈。

  开通法一、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砂,将酒含口中。取活磁石一块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导气古法也。

  一、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二物合捣,绵裹塞耳中,再易,甚效。

  一、用大蒜一瓣,中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入蒜内慢火炮极熟,用新棉包定,塞耳中,三次效。

  一、用全蝎四十九枚,以生姜浓片如数,铺锅内,置蝎于其上,轻烙姜片至黄色,取蝎去毒愈。

  四物汤(通用二十三。)

  小柴胡汤(通用十四。)

  补中益气汤(通用三十。)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生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色红如刀裂之状,时流黄水,乃胆脾湿热,用穿粉散搽之即愈。

  轻粉(隔纸微炒研) 穿山甲(炙) 铅粉 黄丹(各三钱,飞用)

  上共研细末,香油调搽。

  附方(存验。)

  胡黄连上一味,研细末,麻油调搽。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耳窍中时流鲜血,肝肾火升所致。用地芩饮,或六味地黄汤加山栀仁、赤苓,外用蒲黄炒黑研末,掺入即止。

  地芩饮生地黄(一两) 黄芩(二钱,酒炒)

  上加青荷叶五钱,水煎去渣,微温服。

  六味地黄汤(通用四十三。)

  卷二 耳部证治(计十四证)

  筋脉

  凡虫偶入耳中,以生姜搽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入耳内,虫即出。或用米醋滴入,其虫不出亦死,用细芦管入耳吸之,虫随出。

  一、蜈蚣入耳,用香鸡肉置耳边,猪肉炙香亦可。

  一、飞蛾入耳,用鸡管极气吹之,或击铜器于耳边。

  一、蚁入耳,用韭汁灌。

  一、蜒蚰入耳,用盐撒耳内即化水,或以苦酒注之。

  一、蚂蝗入耳,取田中泥一盆枕耳,闻气即出。

  一、磕头虫(其虫按其后,即磕头有声。)入耳,灌以生油即出,不可杀之。

  一、蚤虱入耳,用菖蒲末炒熟,袋盛枕之。

  一、蛆虫入耳,用杏仁捣烂取油滴入,不出即死。

  一、水银入耳,用金银着耳边即出。

  一、水入耳中,用薄荷汁滴入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