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附方

  槐花酒

  治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及 痛者。并治之。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钟。煎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又治湿热疮疥。肠风。痔漏诸疮作痛。尤效

  附方

  黄连消毒饮

  (即黄连消毒散方见第一卷)

  附方

  紫金锭

  (一名神仙追毒丸又名太乙丹)

  治一切痈疽。

  五味子(焙三两) 山慈菇(焙二两) 麝香(三钱别研入) 红牙大戟(焙一两半) 续随子(去壳去油一两)

  上除续随子麝香外。三味为细末。却入研药令匀。用糯米煮浓饮为丸。分为四十锭。每锭。各根据后项汤使服。如治一切药毒蛊毒瘴气吃死牛马驼骡等肉。毒发恶疮。痈疽发背。无名疔肿。及蛇犬恶虫所伤。汤荡火烧急。喉闭缠喉风。诸般头风。牙疼。用凉水磨搽。并治四时瘟疫。感冒风寒。暑热闷乱。及自缢溺水鬼迷惊死未经隔宿。心头微温。并用凉水磨灌。良久复苏。男子妇人急中颠邪鬼气狂乱。及打扑伤损。中风中气。口眼 邪。牙关紧急。

  语言謇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疼痛。行履艰辛。应是风气。并用热酒磨服。小儿急慢惊风。八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并用蜜水磨服。并搽有效。诸般疟疾。不问新久。发日用桃柳枝煎汤磨服。

  附方

  玉真散

  治破伤风。重者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并蛇犬所伤。(又名定风散)

  天南星 防风(各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更搽患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亦愈。

  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用嗽口水洗净搽之。神效

  附方

  夺命丹

  (又名蟾蜍丸)

  治疔疮发背及恶证不痛。或麻木。或呕吐。重者昏愦。服此。不起发者即发。不痛者即痛甚者即止。昏愦者即苏。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有回天之功。乃恶证中至宝也。

  蟾酥(干者酒化) 轻粉(各五分) 白矾(枯) 铜绿 寒水石( ) 乳香 没药 麝香(各一钱) 朱砂(二钱) 蜗牛(二十个另研无亦效)

  上研细末。将蜗牛研烂。入药末捣匀。丸如绿豆大。如丸不就。入酒糊些少。每服一二用生葱白三五寸。病者自嚼烂。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包药在内。热酒连葱送下。如人行五七里。汗出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附方

  茯苓丸

  茯苓(一两) 半夏(二两) 枳壳(五钱) 风化朴硝(一两)

  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姜汤下。

  附方

  控涎丹

  甘遂(去心) 大戟 真白芥子(各等分)

  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临卧姜汤下。

  附方

  制甘草法

  (详见外科精要)

  治悬痈肿痛。或发寒热。不问肿溃。神效。其法大甘草每一两切三寸许。开涧水一碗浸慢火炙干。仍投前水浸透。再炙再浸。以碗水干为度。锉细。以无灰酒一碗。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附方

  五苓散

  泽泻(一钱二分) 肉桂(五分) 白术 猪苓 赤茯苓(各一钱)

  作一贴。水煎服。

  附方

  忍冬酒

  (一名金银花一名鹭鸶藤详见外科精要)

  忍冬藤(生者四五两如干者只用一两捣) 大甘草节(一两生用)

  二味入瓷器内。以水二碗。慢火煎至一碗。再入无灰酒一碗。再煎十余沸。去渣饮之。

  查敷患处。

  附方

  回阳玉龙膏

  治痈肿。坚硬不痛。肉色不变。久而不溃。或溃而不敛。或筋挛骨痛。及一切冷症。

  草乌(三两炒) 南星(一两煨) 军姜(二两煨) 白芷(一两) 肉桂(半两) 赤芍药(一为末。葱汤调搽。

  附方

  蛇床子散

  治风癣疥癞瘙痒。脓水淋漓。

  蛇床子 独活 苦参 防风 荆芥穗(各一两) 枯矾 铜绿(各五钱)

  为末。麻油调搽。

  附方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传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陈皮(去白)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青皮 天门冬(去心) 五味子(捣炒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附方

  如圣柘黄丸

  治肺痈。咳而腥臭。或唾脓瘀。不问脓盛否。并效。肺家虽有方。惟此功效甚捷。

  柘黄(一两为末) 百齿霜(即梳垢二钱)

  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饮下。柘黄乃柘树所生。色黄。状如灵芝。江南最多。北

  附方

  万金散

  治痈疽恶核肿痛。发背等疮。不问已溃未溃。

  栝蒌(一棵全) 没药 乳香(各一钱研) 甘草节(二钱)

  先以栝蒌、甘草用无灰酒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入乳、没不拘时服。

  附方

  皮丸

  治痔久而不愈。或作漏。

  皮(一两炙) 槐花(微炒) 艾叶(炒) 枳壳(炒) 白芍药 地榆 川芎 当归(酒洗)

  矾( ) 黄 (盐水炒) 贯众(各半两) 头发(三钱烧存性) 猪后悬蹄甲(十枚炙) 盈尺皂角(一挺去弦醋炙)

  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若气血虚。或肿痛。先投他药。

  待气血稍复。肿痛已去。方可服此。此乃收后之剂。)

  附方

  苦参丸

  治一切疮毒。 痛作渴。或烦躁。苦参不拘多少。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钱温酒下。

  附方

  秦艽苍术汤

  治肠风痔漏。大小便秘涩。

  黄柏(酒拌) 泽泻 归尾(酒拌) 防风(各一钱) 皂角仁(烧存性) 秦艽 苍术(米泔浸炒) 桃仁(各钱半) 槟榔(五分) 大黄(炒量入)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附方

  卷柏散

  治脏毒便血。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黄如丝上有黄点焙干) 黄 (盐水浸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空心米饮调下。

  附方

  寒水石散

  治痔发热作痛。

  寒水石 朴硝(各等分)

  为末。温水调服。

  附方

  内托羌活汤

  (见臀痈条)

  附方

  白芷升麻汤

  治臀痈肿痛。右手脉大。未成脓者。

  白芷(一钱半) 升麻 桔梗(各一钱) 生黄芩(三钱) 红花 甘草(炙各五分) 酒黄芩作一服。水一钟。酒半钟。煎至八分。食后服。

  附方

  内托黄柴胡汤

  (见附骨痈条)

  附方

  内托升麻汤

  治妇人乳中结核。或肿痛。并效。久而不消者。宜以托里药为主。间服此药。

  栝蒌仁(三钱) 升麻 连翘 青皮 甘草节(各二钱)

  作一服。水煎服。若数剂不消。宜以托里。

  附方

  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疮疹。发于头面或胸膈之际。及一切疮毒。并效。

  升麻 桔梗 葛根 玄参 牛蒡子 麻黄 甘草(各一钱半) 连翘(二钱)

  作一帖。水姜煎。食远服。

  附方

  黄人参汤

  治溃疡。虚热无睡。少食。或秽气所触作痛。

  人参 白术(炒) 归身(酒拌) 麦门冬(去心) 苍术(米泔浸各一钱) 甘草(炙) 陈皮升麻 神曲(炒各五分) 黄 (盐水拌炒二钱) 黄柏(酒炒三分) 五味子(九粒捣碎)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雄黄解毒散

  治一切痈肿毒烂。毒势甚者。先用此药二三次。后用猪蹄汤。

  雄黄(一两) 白矾(四两) 寒水石( 一两)

  用滚水二三碗。乘热入前药末一两洗患处。以太乙膏或神异膏贴之。

  附方

  玉粉散

  治一切疳疮。

  轻粉 银朱 滑石 寒水石 孩儿茶(各二钱) 片脑(二分)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干搽亦可。若肿硬不消。以防风、荆芥、牛膝、甘草、滑石、各五钱。用水三碗。煎二碗。乘热熏洗。

  附方

  千两金丸

  治喉风喉闭。及一切急症肿塞。立效真起死回生之药也。

  蚵 草 铜青 大黄 牙硝(各五钱)

  上为末。以白梅肉烂研一处。捣匀。每一两作五丸。以新棉裹噙化咽。津涎吐出。

  附方

  破关丹

  治乳蛾、喉闭、缠喉风等症。

  硼砂末(五钱) 霜梅肉(一两)

  捣烂为丸如芡实大。噙化咽下。内服荆防败毒散。重者服防风通圣散

  附方

  如圣黑丸子

  治风寒袭于经络。肿痛或不痛。或打扑跌坠。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肿毒。及风湿四肢疼痛。或手足缓弱。行步不前。并妇人血风劳损。

  白芨 当归(各四钱) 白蔹(一两六钱) 南星(焙三钱) 百草霜 芍药(各一两) 牛膝(焙六钱) 川乌(炮二钱) 赤小豆(一两六钱) 骨碎补(焙八钱)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酒下。风疾更煨葱一茎。温酒下。孕妇勿用

  附方

  如圣丸

  治癞风(即大麻风。苏州敛院使方甚效。)

  全蝎(酒洗) 连翘 天麻 防风(各一两半) 荆芥 川芎 白芷 当(酒洗) 黄柏 羌活 桔梗 大黄(煨) 滑石 石膏( ) 白术 麻黄 苦参 僵蚕(炒)

  蝉蜕 芍药 山栀 枳壳 细辛 皂角刺 大风子(肉各一两) 独活 人参 郁金 芒硝黄连(各五钱)

  共三十味为细末。用红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用六安茶煎汤送下。日进三半年全愈。小便尿如靛水黑色。此病之深者。只用此药二料。如眉毛须发。脱落日渐生者。

  切不可食羊肉、鹅、鸡、猪头、蹄、鲤鱼、生冷。如肯食淡。百日全愈。如疮破裂。只风子壳煎汤洗。春夏滑石、石膏根据方用。秋冬二味减半。遇春分、秋分服防风通圣散一贴。空心服。利三四次。以粥补之。

  附方

  四七汤

  半夏(五两) 紫苏(二两)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水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热服。

  附方

  玉烛散

  治便痈初起。肿痛发热。大小便秘。用此行散。

  川芎 当归(酒拌) 芍药 芒硝 生地黄(酒拌) 大黄(煨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神效活络丹

  官桂 羌活 麻黄(一半去节) 贯众 白花蛇(酒浸) 甘草(炙) 草豆蔻 天麻 白芷两头尖(去皮油浸微炒) 零陵香 黄连 熟地黄 黄芩 何首乌(酒浸) 大黄 木香(芍药 细辛(去土) 天竹叶(另研) 没药(另研) 朱砂(水飞另研) 乳香(另研) 丁香 白僵蚕(炒) 虎骨(酒炙) 玄参 龟板(酒炙) 人参 黑附子(炮去皮脐) 乌药 青皮 香附子茯苓 安息香(另研) 白豆蔻 白术 骨碎补 沉香(各一两) 威灵仙(酒浸) 全蝎(新者) 葛根 当归(各两半) 麝香 乌稍蛇(去皮骨酒浸) 乌犀屑(地龙去土) 松香脂(各五钱) 血竭(七钱半另研) 防风(二两半) 牛黄(二钱半另研) 金箔为衣 冰片(二钱半另上共五十二味。

  为末。炼蜜和杵千余杵。每药两半作十丸。如弹子。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细嚼。温酒漱下。临卧空心各一丸。随症上下。食前后服。头擂茶下。男妇卒暴中风。不省人事。 斜口噤。失音。涎盛。拘挛。临睡烂研一丸。好酒化下便睡觉。有汗将病患手背。随即舒拳。

  天明用人扶行。早饭日西再服一丸。可痊。产后暗风及破伤风。内外一切伤寒。人年四十以上。间二三日服一丸。永无风疾。

  一方无白花蛇、零陵香、黄连、黄芩、熟地黄、大黄、虎骨、龟板、乌药、安息香、青皮、白豆蔻、骨碎补、茯苓、白术、松香脂。多藿香。

  附方

  内托复煎散

  治疮疡肿 在外。其脉多浮。邪气胜。必侵内。

  地骨皮 黄芩(炒) 茯苓 人参 白芍药(炒) 黄 (盐水拌炒) 白术(炒) 肉桂 甘草(炙) 防己(酒拌) 当归(酒拌各一钱) 防风(二钱)

  先锉苍术一升。水五升煎。先去术入药再煎至二升。终日饮之。苍术渣外再煎服。

  附方

  托里消毒散

  治疽已攻发不消者。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有疮口宜。贴膏药。敛则不用。切忌早用生肌。又治时毒。表里俱解。肿肉不退。欲其作脓。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洗) 川芎 芍药(炒)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白芷金银花(各七分) 甘草(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疮在上下。分食前后服。

  附方

  托里散

  治疮。饮食少思。或不腐。或不收敛。

  人参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川芎 白术(炒) 茯苓 芍药(各一钱) 浓朴(姜制)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服。

  附方

  代针膏

  治脓熟不溃。

  乳香(二分) 巴豆(去壳炒焦) 碱 白丁香(细直者是各五分)

  为末。熟水调。点疮头上。常以碱水润之。勿令干。

  附方

  托里荣卫汤

  治疮外无 肿、内亦便利。乃邪在经络。用此调理。(见汗之则疮已条)

  附方

  定痛托里散

  治疮血虚疼痛圣药也。

  当归(酒拌) 白芍(炒) 川芎(各钱半) 乳香 没药 肉桂(各一钱) 栗壳(去蒂炒二水二钟。煎八分服。

  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