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大抵妇人体虚。风邪客于皮肤则成白疹。寒湿客于肌肉。郁热而为赤疹。色虽有异。治同。 凡人汗出不可露卧及浴。经曰。汗出见湿。乃生痤 。雷公云。遍身风疹。酒调生柏一人每至秋冬。遍身发红点如瘢。作痒。此寒气收敛腠理。阳气不得发越。怫郁内作也人参败毒散解散表邪。再以补中益气汤实表益气。彼以为热毒。自用凉药。愈盛。复请。仍用前汤加茯苓、半夏、羌活四剂,更用补中益气汤而愈。(此凭症也。)

  河间曰。疮肿因内热外虚。风湿所乘。盖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气虚则腠理开。为风乘。脾气湿而内热。则生疮也。肿者。由寒热毒瓦斯客于经络。使血涩壅结成肿。 风邪内作者。则无头无根。 血气相抟作者。则有头有根。 赤核肿则风热流会。 疮以痛为实。痒为虚。虚非为寒。乃热之微甚也。

  麦饭石膏治诸般痈疽神效。

  麦饭石膏不拘多少。炭火 至红。以好米醋淬之。如此 淬十数次。研为末。重罗去粗取细末。入乳钵。数人更递研五七日。如面极细为妙。 白蔹(研为细末) 鹿角(不用自蜕者。须择带脑顶骨全者。却是生取之角。截作二三寸长。炭火烧令烟尽。研罗如末。再入乳钵。更递研令极细。)

  上用麦饭石膏细末二两。白蔹末二两。鹿角灰四两。最要研得极细。方有效。粗则反致。细则大能止痛。收口排脓(精粗之异如此。)和合量药末多寡。用经年好米醋入银石器内。

  熬令鱼眼沸。却旋。又入药末。用竹篾子不住手搅。熬一二时久。令稀稠得所。提出以瓷器盛之。候冷。以纸盖覆。勿令着尘。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以故帛挹干。鹅翎蘸膏涂敷四围。凡有赤处尽涂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钱大。未溃能令内消。已溃则排脓如湍水。逐日疮口收敛。疮久肌肉腐烂。筋骨出露。用旧布片涂药贴疮。但内膜不穿。亦能取安。洗疮勿可手触嫩肉。亦不可口气吹着。合药亦忌腋气之人。及月经有孕妇人见之。再可熬好米醋一大碗。收瓷器内。候逐日用药于疮上。久则药干。以鹅翎点醋拂湿其药。勿令绷也。初则一日一洗一换药。十日后。两日一换。 古方云。麦饭石颜色黄白类麦饭。曾作磨者尤佳。按麦饭石不可作磨。状如麦饭团生粒点。如无此石。可以旧面家磨近齿处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也。或溪中寻白石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如鹅卵。略如握聚一古之吕西华秘传此方。虽在至亲。亦不可得。裴员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

  守死不传。君子责其存心虽隘。尚可恕也。近世医者。每见已效之方。设为诡诈之术。使人勿复用之。其罪不容诛矣。常有赵尹来宰龙泉。速于赴任。单骑兼程。到任未几。鼻衄大作。日出血数升。有医教服藕汁地黄膏。赵曰。往年因劳感热而骤得此。寻叩名医。服药愈。临分袂时。医者属云。疾若再作。不可轻信医者服生地黄藕汁。冰冷脾胃。无复可疗。因此半月间易数医无效。前医遂密制藕汁地黄膏进之。即愈。赵问。蒙惠药。与吾初衄时所服之药。气味相似。得非方同乎。医曰。即日前所献藕汁地黄膏也。赵惊叹曰。医乃诡谋以误我耶。早信此方。不受苦许久。

  补遗

  痈疖一百四十八

  些小痈疖。方结未成。不可贴膏药。取生鹿角尖于砂盆内。同老米醋浓磨。以鹅翎涂拂疖之四围。当中留一口。遇干再涂。一二日即内消。

  又方 用吴茱萸微炒为细末。鸡子清调涂病处。神效。

  些小痈疖。疼痛发热时。用生粉草节。不炙不焙。只日晒干。无日。于焙笼盖上微火焙研为细末。热酒调服一二钱。连追数服。痛热皆止。 微觉恶寒。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瘾疹。以硝石三两。暖水一升。和令硝。待冷。取故青布沓三重于赤处方员。湿布拓之。热则频易。立瘥。

  补遗

  发背及诸痈毒一百四十九

  黑铅一片。甘草三两。微炙。锉。用酒一斗。置瓷瓶中。然后熔铅投酒中。却出酒。另以瓶盛。取出铅根据前熔投。如此者九度。并甘草去之。只用酒令病患饮醉寝则愈。

  又方 甘草三两。生捣为末。大麦面九面大盘中搅和令匀。取上好酥少许。别捻入药。

  。百沸水搜作饼。方员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细片及故纸隔令通气。冷则换之。已成脓自出。未成脓便内消。

  补遗

  发背欲死一百五十

  取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敛小矣。即用膏养之。

  又方 取独头大蒜两头细捣。以麻油和研。浓敷疮上。干即易。 或以苎根烂捣敷之数

  补遗

  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一百五十一

  生商陆根捣烂搽之。燥则易。

  补遗

  乳硬欲结脓一百五十二

  以鹿角于臼内磨取白汁涂之。干又涂。不得近手。并令人嗍去黄水。一日许即散。

  补遗

  痈疖欲愈必痒又治肾脏湿痒一百五十三

  一人髀上生疖数日。疮口欲合。四边痒甚。以绵帛蘸汤熨洗。甚快。再痒再熨。觉倦。

  。洗熨最损人气血或至眩绝。于是取盐于四缘遍擦。觉疮内外清凉。更不复痒。如或痒甚则重擦。随其轻重。盐入疮内亦无害。

  补遗

  刀伤磕损血不止一百五十四

  一人磕损大指甲。离肉血淋。急取葱白煨烂。乘热缚定。痛与血随止。葱冷再易。

  一匠斧伤脚跟。乘急用泥塞。延后攻注。肿盛发寒热。遂令剔去旧土。使血再出。却用白敷之。不移时痛住血止。 又遇杀伤。气偶未绝。急令取葱白锅内炒熟。以敷伤处。继而呻吟。再易已无事矣。无葱白,用叶亦可。只要炒热为上。时易为佳。若伤多煨炮不及。

  但以干锅且烙且杵。令延出葱热用之妙。

  附方

  托里温中汤

  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消解,皮肤凉。心下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即呕。

  气短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发 愦。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陈皮 木香 羌活 干姜(炮各一钱)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附方

  六君子汤

  治一切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或作呕。或食不化。或膨胀。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姜制)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附方

  内疏黄连汤

  (一名黄连内疏汤)

  治疮疡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呕哕。心烦。脉沉实。此邪在脏也。急服以内除之。使邪不得犯经络。

  黄连 山栀子 当归(酒拌) 芍药 木香 槟榔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钱)

  连翘 大黄(炒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十宣散

  治疮疡。脉缓涩。身倦怠。恶寒。或脉弦。或紧细者。皆宜用之。散风寒。助阳气也。

  人参 当归(酒拌) 黄 (盐水拌炒各一钱) 甘草 白芷 川芎 桔梗(炒各一钱) 浓朴(姜汁制炒五分) 防风 肉桂(各三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服。

  附方

  小柴胡汤

  治瘰 。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发热。潮热。或饮食少思。

  半夏(姜制一钱) 柴胡(二钱) 黄芩(炒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防风通圣散

  治一切风热。积毒。疮肿。发热。便秘。表里俱实者。

  芍药(炒) 芒硝 滑石( ) 川芎 当归(酒拌) 桔梗 石膏( ) 荆芥 麻黄(各四半) 薄荷 大黄(煨) 山栀(炒) 白术(炒) 连翘 甘草(炙) 防风 黄芩(炒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服。

  附方

  荆防败毒散

  治一切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

  荆芥 防风 人参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枳壳 茯苓 川芎 甘草(各一钱) 即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黄连解毒汤

  治积热。疮疡 肿。作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口舌生疮。或疫毒发狂。

  黄芩 黄柏(炒) 黄连(炒) 山栀(各一钱半)

  作一剂。水二钟。煎七分。热服。

  附方

  四物汤

  治一切血虚。或发热之证。

  当归(酒拌) 川芎(各一钱) 芍药(炒) 生地(一钱)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加四君汤。即八物汤。又名八珍汤。治症详见于后。

  附方

  大黄牡丹汤

  大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芒硝(二两) 桃仁(五十个)

  每服五钱。水煎服。

  附方

  隔蒜灸法

  治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而散。盖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大蒜去皮。切三文铜钱浓。安疮头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若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及不发起。或阴疮。尤宜多灸。

  附方

  清凉饮

  治疮积热烦躁。饮冷 痛。脉实。大小便秘涩。

  大黄(炒) 赤芍 当归 甘草(各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十全大补汤

  治疮溃脓清。或不溃不敛。皆由元气虚弱。不能营运。服此生血气。壮脾胃。兼补诸虚溃疡发热。或恶寒。或作痛。或脓多。或自汗盗汗。及流注。瘰 。便毒。久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而不敛。若血气不足。结肿未成脓者。加枳壳、香附、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肉桂 地黄(酒蒸焙) 川芎 白芍(炒) 茯苓 白术(炒) 黄 (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八珍汤

  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饮食。退虚热。此气血虚乏大药也。

  当归(酒拌) 川芎 芍药(炒) 熟 (酒拌)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加味十全大补汤

  人参 肉桂 地黄 川芎 白芍药 茯苓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乌药 香附(各等分)

  姜枣水煎。空心温服。每剂一两。

  附方

  补中益气汤

  治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或劳倦身热。脉洪大无力。或头痛。或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 (炙一钱半) 甘草(炙) 人参 当归(酒拌) 白术(炒各一钱) 升麻 柴胡 陈皮(各三分)

  水二钟。姜二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服。

  附方

  圣愈汤

  治疮疡脓水出多。或金疮出血。心烦不安。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地黄(酒拌蒸半日) 生地黄(酒拌) 川芎 人参(各五钱) 当归(酒拌) 黄 (盐水浸炒各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人参养荣汤

  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痿黄。呼吸短气。饮食无味。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服之不变他病。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 陈皮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酒拌)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 (酒拌) 五味子(炒捣碎) 茯苓(各一钱半) 远志(去心炒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附方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不能统摄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茯神 白术 人参 黄 (蜜炙) 龙眼肉 酸枣仁(蒸各一钱) 木香(三分) 甘草(炙一分半)

  水一钟。姜一片。枣一枚。煎六分。食远并临卧服。

  附方

  远志酒

  远志(不拘多少泔浸洗去土捶去心)

  上为末。每三钱。用酒一盏调。迟少顷。澄清饮之。以滓敷患处。治女人乳痈尤效。

  附方

  黄建中汤

  黄 (蜜制) 肉桂(去皮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白芍每服一两。姜枣水煎服。

  附方

  内补黄汤

  黄 (炙) 麦门冬(各一两) 熟地黄 人参 茯苓 甘草(炙七分) 白芍 川芎 官桂每服一两。姜枣水煎服。

  附方

  逍遥散

  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痛。头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及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当归(酒拌)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附方

  柏子丸

  治月经短少。渐至不通。手足骨肉烦疼。日渐羸瘦。渐生潮热。其脉微数。此由阴虚血阳往乘之。少水不能胜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当养血益阴。慎毋以毒药通之。宜此丸与柏子仁(炒研) 牛膝(酒拌) 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 续断(各二两) 地黄(三两酒拌蒸半日杵膏)

  上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附方

  泽兰汤

  治症同前。

  泽兰叶(三两) 当归(酒拌) 芍药(炒各一两) 甘草(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