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


  (此凭脉症也)

  夫邪气沉伏。真气怯弱。不能起发。须灸。灸而兼大补。若投常药。待其自溃。鲜不误一人年逾六十。冬至后疽发背。五七日肿势约七寸许。不任其痛。视之脓成。彼惧开发三日始以燔针开之。以开迟。迨二日变症果生。觉重如负石。热如炳火。痛楚倍常。六脉沉数。按之有力。此膏粱积热之变。邪气酷热。固宜治之以寒药。但时月严凝。有用寒远寒之戒。经曰。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症可也。急作清凉饮子。加黄连秤一两半作一服。

  利下两行。痛减七分。翌日复进。其症悉除。月余平复。

  机按此条。因浓味因脉而为之治法也。

  一人初生如粟。闷痛烦渴。便秘脉实。此毒在脏也。予谓宜急疏去之。以绝其源。使毒不致外侵。彼以为小恙。乃服寻常之药。后大溃而没。

  一士因脚弱求诊。两手脉皆浮洪稍鼓。饮食如常。懒于言动。肌起白屑如麸片。时在冬予作极虚处治。询知半年前背臀腿三处。自夏至秋冬节次生疽。率用五香连翘汤。十宣散。

  今力。补药应效已渐。病家嫌缓。自作风病治。炼青礞石二钱半。以青州白丸作料。煎饮子顿服之。予谏不听。因致不救。

  一人背疮毒瓦斯未尽。早用生肌。背竟溃烂。予以解毒药治之得愈。又一人患毒瓦斯始发。

  骤用生肌。其毒内攻而死。

  一人年逾四十。发背五日不起。肉色不变。脉弱少食。大便不实。予谓凡疮未溃脉先弱于收敛。用托里消毒散二剂方起发。彼惑一妪言。贴膏药。服攻毒剂。反盛。背如负石。复请予治。隔蒜灸三十余壮。彼云负石已去。但痒痛未知。更用托里药。知痛痒。脓清。前药倍加参、 。佐以姜、桂。脓稍稠。又为人惑。外贴猪腰子。抽脓血。内服硝、黄。遂流血五六碗许。连泄十余行。腹内如冰。饮食不进。不得已。速予诊之。脉尽脱。不可救。盖其症属大虚。一于温补。犹恐不救。况用攻伐。不死何待。

  一人发背十余日。疮头如栗许。肿硬木闷。肉色不变。寒热拘急。脉沉实。此毒在内也以黄连内疏汤次以消毒托里药。其毒始发。柰速用生肌。患处忽若负重。身如火 。后竟不东垣云。毒瓦斯未尽。速用生肌。纵平复必再发。若毒瓦斯入腹。十死八九。大抵毒瓦斯尽。

  脾气壮。则肌肉自生。生肌药不用亦可。

  一宜人年逾六十。发背三日。肉色不变。头如粟许。肩背重。寒热饮冷。脉洪数。良甫外如麻。里如瓜。齐氏曰。增寒壮热。所患必深。又曰。肉色不变。发于内也。用人参败毒散(六二)二剂。又隔蒜灸五十余壮。毒始发。背始轻。再用托里药渐溃。顾气血虚甚。作渴。服参、 、归、 等。渴止。彼欲速愈。自用草药敷患处。毒瓦斯复入。遂不救。

  大抵老弱患疮。疮头不起。或坚如牛领皮。多不待溃而死。溃后气血不能培养者亦死。

  初溃。毒正发越。宜用膏药吸之。参 等药托之。若反用药遏之使毒瓦斯内攻者。必不救也。

  一女背HT 结一核如钱大。不 。但倦怠少食。日晡发热。脉软而涩。此虚劳气郁所致。予气养血开郁之药。复令饮人乳。精神稍健。彼不深信。又服流气饮。食遂少。四肢痿。其父悔。复请予。予谓决不起矣。果殁。

  一妇发热作痛。专服降火败毒药。溃后尤甚烦躁。时嗽。小便如淋。皆恶症也。辞不治此症虽云属火。未有不由阴虚而致者。故经云督脉经虚。从脑而出。膀胱经虚。从背而出。岂可专泥于火。

  一太守肿硬不泽。疮头如粟。脉洪大。按之即涩。经云骨髓不枯。脏腑不败者可治。然肿硬色夭。坚如牛领之皮。脉更涩。此精气已绝矣。不治。

  一宜人发背。脓熟不开。昏闷不食。此毒瓦斯入内也。断不治。强之针。脓碗许。稍苏。

  须臾竟亡。

  大抵血气壮实。脓自涌出。老弱之人。血气枯槁。必须迎而夺之。顺而取之。若毒结四刺少缓。腐溃深大。亦难收敛。结于颊项胸腹紧要之地。不问壮弱。急宜针刺。否则难治。

  一人背疮溃陷。色紫舌卷。予谓下陷色紫。阳气脱也。舌卷囊缩。肝气绝也。经曰。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果立秋日而殁。

  卷五

  臂痈一百十七

  (附腿痛 环跳疽 香港脚 脚跟疽 腿痈)

  痛。尺脉紧而无力者。托之。

  肿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托里。

  不作脓而痛者。解毒为主。

  不作脓者。托里为主。

  不溃或溃而不敛者。托里为主。

  一人臀痈。肿硬作痛。尺脉浮紧。按之无力。以内托羌活汤一剂痛止。再以金银花散四剂。脓溃而愈。

  一人臀痈。肿硬痛甚。隔蒜灸之。更服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肿消。以托里消毒散。加黄柏、苍术、羌活。疮头溃而愈。

  一人臀痈。作脓而痛。以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更以托里消毒散。脓溃而瘥。(此条无一人臀痈不作脓。饮食少思。先以六君子加芎、归黄 。饮食渐进。更以托里散。脓溃一人溃而脓清不敛。灸以豆豉饼。更饮十全大补汤。两月余而痊。

  凡疮不作脓。或不溃。或溃而不敛。皆气血虚也。若脓清稀。尤虚甚也。

  一人臀痈。脓水不止。肌渐瘦。食少思。胃脉微弦。以六君子加藿香、当归数剂。食遂进。以十全大补汤。灸以豆豉饼。两月余而痊。

  一弱人臀痈。脓成不溃。以十全大补汤数剂始托起。乃针之。又二十余剂而愈。夫臀居僻位。气血罕到。老弱患之。尤宜补其气血。庶可保痊。

  一人腿内侧患痈。未作脓而肿痛。以内托黄 柴胡汤二剂少愈。又二剂而消。

  一人臀漫肿。色不变。脉活数无力。脓将成尚在内。欲治以托里药。待发出而用针。彼欲内消。服攻伐药愈虚。复求治。仍投前药。托出针之。以大补药而愈。

  凡疮毒瓦斯已结不起者。但可补其气血。使脓速成而针去。不可论内消之法。脓成。又当生熟浅深而针之。若大按乃痛者。脓深也。小按便痛者。脓浅也。按不甚痛。未成脓也。按之即复起者。脓也。按之不复起者。无脓也。若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也。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也。肉色不变者。发于骨髓也。

  一人腿外侧患痈。漫肿大痛。以内托黄 汤酒煎二剂少可。更以托里数剂溃之而愈。

  一妇腿痈。久而不愈。疮口紫陷。脓水清稀,予以为虚。彼不信。乃服攻毒之剂。虚症蜂起。复求治。灸以附子饼。服十全大补汤百余帖而愈。

  凡疮脓清及不敛者。或陷下。皆气血虚极也。最宜大补。痞成败症。若更患他症。卒难一人腿痈内溃。针之脓出四五碗许。恶寒畏食。脉诊如丝。此阳气微也。以四君子加炮。畏寒少止。又四剂而止。以六君子加桂数剂。饮食颇进。乃以十全大补。乃灸附子饼两月而愈。

  一老腿痈脓自溃。忽发昏瞀。脉细而微。此气血虚极也。以大补之剂而苏。

  一弱人流注内溃。出败脓五六碗。口服歪斜。脉亦虚极。乃虚甚也。非真中风。以独参汤加附子一钱二剂。更以大补药。月余而痊。

  大抵脓血大泄。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凡痈大溃。发热恶寒。皆属气甚。若左脉不足者。补血药多于补气药。右脉不足者。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切不可发表。

  一妇腰痛。脚弱弛长。不能动履。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泽泄、而愈。

  此条脚弱弛长。属湿热也。故凭症而治。

  一妇环跳穴痛。肉色不变。脉紧数。此附骨疽也。脓未成。用内托黄 酒煎汤。加青皮、龙胆草、山栀。数剂而止。

  一人腿痈兼筋挛痛。脉弦紧。用五积散。加黄柏、柴胡、苍术而痊。(此凭脉凭症而作湿热治也。)

  一妇附骨疽久不愈。脓水不绝。皮肤瘙痒四肢痿软。予以为虚。欲补之。彼惑为风疾。

  遂服祛风药。竟至不救。

  陈无择云。人身有皮毛、血脉、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内则有心、肝、脾、肺、主之。若随情妄用喜、怒、劳、佚。致五内精血虚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无力以运动。故致痿。状与柔风香港脚相类。柔风香港脚皆外所因。痿则五内不足也。

  一人附骨疽。肿硬发热骨痛筋挛。脉数而沉。用当归拈痛汤而愈。

  一人腿根近环跳穴痛彻骨。外皮如故。脉数带滑。此附骨疽脓将成。用托里药六剂。肿起作痛。脉滑数。脓已成。针之出碗许。更加补剂。月余而瘳。

  一人腿内患痈。漫肿作痛。四肢厥。咽咙塞。发寒热。诸治不应。乃邪郁经络而然也。

  香连翘汤一剂。诸症少退。又服。大便行二次。诸症悉退而愈。(此因诸治不效。故作郁结而用五香也。)

  一妇左腿痛不能伸。脉弦紧。按则涩。以五积散二剂痛少止。又二剂而止。以神应养真而愈。(脉弦紧涩属寒。故用五积散辛热以散之。)

  一人腿痛。膝微肿。轻诊则浮。按之弦紧。此鹤膝风也。与大防风汤二剂。已退。二三谓附子有毒。乃服败毒药。日渐消瘦。复求治。予谓今饮食不为肌肤。水谷不能运化精微。

  溉脏腑周身百脉。神将何根据。兹故气短而促。其气损也。怠惰嗜卧。脾气虚也。小便不禁。

  膀胱不藏也。时有躁热。心下虚痞。胃气不能上荣也。恍惚健忘。神明乱也。不治。后果殁。此症多患于不足之人。故以加减小续命、大防风二汤有效。若用攻毒药必误。

  一妇患香港脚。或时腿肿。筋挛腹痛。诸药不应。渐危笃。诸书云。八味丸治足少阴。脚腹疼痛。上气喘促欲死。遂投一服顿退。又服而愈。肾经虚尽之人。多有此患。乃肾水乘心克火。死不旋踵。宜急服。

  一人腿痛。兼筋挛骨痛。脉弦紧。以大防风汤六剂。筋挛少愈。又二剂而肿消。但内一作痛。脉不弦紧。此寒邪已去。乃所滞瘀浊之物欲作脓。故痛不止。用托里药数剂。肿发起。脉滑数。乃脓已成。针之。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而安。(按以前数条。皆筋挛骨痛而脉弦紧。可见弦紧多主寒邪。)

  一妇膝肿痛。遇寒痛益甚。月余不愈。诸药不应。脉弦紧。此寒邪深伏于内也。用大防风汤。与火龙丹治之而消。

  大抵此症。虽云肿有浅深。感有轻重。其所受皆因真气虚弱。而邪得以深袭。故附骨痈疽及鹤膝风症。

  肾虚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温补肾气。而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

  露卧。为冷气所袭。寒热伏结。多成此症。不能转动。乍热而无汗。按之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极阴生阳。寒化为热而溃也。若被贼风所甚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汗出。熨之痛少止。须大防风汤、火龙膏治之。又有挛曲偏枯。坚硬如石。谓之石疽。若热缓。积不溃。肉色赤紫。皮肉俱烂。名缓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汤。欲其驱散寒邪。以补虚托里一人右腿赤肿 痛。脉沉数。用当归拈痛汤。四肢反痛。乃湿毒壅遏。又况下部药力难达。非药不对症。遂砭患处。去毒血。仍用前药。一剂顿减。又四剂而消。

  一人先腿痛。后又四肢皆痛。游走不定。至夜益甚。服除湿败毒之剂不应。脉滑而涩。

  浊血为患。以二陈汤加苍术、羌活、桃仁、红花、牛膝、草乌治之而愈。(活与涩相反,此云何谓也。)

  凡湿痰湿热。或死血流注关节。非辛温之剂。开发腠理。流通隧道。使气行血和。安能一人腿痛。每痛则痰盛。或作嘈杂。脉滑而数。以二陈汤加升麻、二术、泽泻、羌活、南星。治之而安。(此凭脉也。)

  一人素有香港脚。胁下作痛。发热。头晕。呕吐。腿痹不仁。服消毒护心等药不应。左关脉紧。右关脉弦。此亦香港脚也。以半夏左经汤治之而愈。

  一人脚软肿痛。发热饮冷。大小便秘。右关脉数。乃足阳明经湿热下注也。以大黄左经汤服而愈。

  一人 胫兼膝脚皆 痛。治以加味败毒而愈。

  一人两腿痛。脉活而迟。此湿痰所致。以二陈汤加术、黄柏、羌活、泽泻而愈。(此凭一人两腿肿痛。脉滑而缓。此湿痰所致。先以五苓散加苍术、黄柏二剂少愈。再以二陈、二术、槟榔、紫苏、羌活、独活、牛膝、黄柏而瘥。(此凭脉也。)

  夫湿痰之症。必先以行气利湿健中为主。若中气和。则痰消而湿亦无所容矣。

  一妇两腿痛。脉涩而数。此血虚兼湿热。先以苍术、黄柏、知母、龙胆草、茯苓、防风己、羌活数剂。肿痛渐愈。又以四物加二术、黄柏、牛膝、木瓜、月余而愈。(此凭脉也。)

  一人肢节肿痛。脉迟而数。此湿热之症。以荆防败毒散加麻黄二剂。痛减半。以槟榔败四剂。肿亦除。更以四物汤加二术、牛膝、木瓜数剂而愈。(按脉迟与数相反。迟恐作细。)

  一妇人脚胫肿痛。发寒热。脉浮数。此三阳经湿热下注。为患尚在表。用加味败毒散不乃瘀血凝结。药不能及于患处。砭去瘀血。乃用前药二剂顿退。以当归拈痛汤四剂而愈。

  古云香港脚是为壅疾。治当宣通。使气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甚者。砭去恶血而去重势。

  经云蓄则肿热。砭射之后。以药治之。

  一妇两腿痛。遇寒则筋挛。脉弦紧。此寒邪之症。以五积散对四物汤数剂痛止。更以四物汤加木瓜、牛膝、枳壳。月余而安。

  一人腿肿筋挛。不能动履。以交加散二剂而愈。

  一妇患腿不能伸屈。遇风寒。痛益甚。诸药不应。甚苦。先以活络丹一丸。顿退。又服而瘳。次年复痛。仍服一丸。亦退大半。更以独活寄生汤四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