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


  膀胱俞发

  膀胱俞发 此疮发于膀胱俞中膂内俞。多气少血。初起时发热 肿。百节疼痛。昏沉不知人事。出脓者可治。

  如出血水不收口者。须内托补妙。不然难愈也。

  手背发

  手背发 此疮发于手背中渚液门二穴。系手少阳经。多气少血。初起时令人憎寒发热。或作呕及作痒痛。

  有五善七恶。内详照篇论治之。

  足背发

  足背发 此疮发于足背。衡阳陷谷二穴。乃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初发时令人发热作呕。痛痒麻木。俱照前篇中可灸之可托之。以平为善也。

  肾阴发

  肾阴发 此疮发于肾囊。一名悬痈。又名囊痈。乃冲任脉所会之处。发者言大也比痈更大也。况胞乃空囊之处。气血凝聚。能作肿大也。亦有胞腐了止存睾丸亦不死。亦有俱腐落而不死者也。

  对脐发

  对脐发 此疮发于背下命门穴。与脐相对。故名之。是督脉之经。毒发也痛甚者可刺黄白稠脓者生。出血水及清稀水。心神恍惚。睡中见鬼谵语。大发渴者死。善于调摄。勿犯禁忌者亦可得生。

  癌发

  癌发 此疮发于神道灵台二穴。乃督脉兼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时不作寒热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先自黑烂。二十岁以后。不慎房事。积热所生。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浓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难治必死。

  明发背后序六要法

  凡人之生发背者。皆足太阳膀胱。多血少气。兼督脉之经。初起时中间必有白点。四边肿赤。渐次胤开。大如盘盘。周遭生饭浆小疮。如粟米大。作寒壮热。浑身拘急。当以脉辨之。浮沉虚实表里。

  外以艾灸计身年数。以截其毒。不致败坏。戒气怒。禁酒肉。忌房事。如脓稠者元气实。脓清者元气虚也。黄赤者顺也。黑腐者逆也。开阔展大者毒甚也。当明其经络。血气多少。补接虚怯。毒热太甚。

  当泄其热。有脓。急刺不可迟。迟则腐去好肉。最怕串肿流入四肢一也。肿硬如石者二也。昏愦不食三也。穿膜黑腐四也。渴甚者五也。内罨不发者六也。如治发背。必须知此六要。此古人之秘诀。余录晓之。恐后人不及知也。故以胸背胁肋乳及头项腰腿脐腹总言发也。发者言其大也。余非好异。特别其轻重耳。是为序。

  卷 之 五

  肺痈

  肺痈 此痈先因肺痿后痿极而成。肺痈口中咳吐脓血也。其脉数实。胸中隐痛。肺脉紧数。皆脓未成。

  但数脓已成。则口臭。宜用消风散入男子发灰一钱。清米汤下。二服可痊。再以太乙膏丸服之妙。如风冒入则不治。

  肠痈

  肠痈 凡肠内生痈。当验症明白。不可妄治。妄治能杀人。其病小腹重。按之痛。小便如淋。时时汗出恶寒。身皮错。腹皮急。如肿左甚者。小肠痈。右甚者。大肠痈。则右寸洪数绕脐疮。或脐出脓。或大便脓血。以大黄牡丹汤。

  尾闾痈

  尾闾痈 此痈发于尾闾穴。是督脉之经。最痛难忍。难得脓。宜大托里加乳香没药。排脓止痛。外用敷贴。

  戒气怒房事。不然则漏而难痊。

  臀痈

  臀痈 臀上乃足太阳经。多血少气。盖精肉气血罕来。最痛。因见虚弱即当内托补其血气。如疮少向胯骨环跳穴者。兼足少阳经。少血多气更加引经药更妙。左右相同。承扶穴是也。

  骨痈

  骨痈 此疮发作一二年不愈。常落出骨一片或一细骨。或有蛀蚀眼。或三五个月落一片。名曰多骨疮。

  非营气不从所生。乃母受孕后。复感精气故也。用飞过陀僧桐油调膏摊帛贴之效。

  腰痈

  腰痈 此疮发于软肋下近腰带脉五枢维道穴。是足少阳经。多气少血。寒热 肿痛。余治一人脓出一桶余。内托大补而愈。左右相同。

  内痈

  内痈 痈疽所生。原无定处。内因七情浓味挟郁而成。凡疮生外体易治。在腔子里盲膜旁作痛。服药不愈。其脉重取芤数。非痛脉也。知有脓也。以四物汤加桔柴胡香附角刺数剂。脓出大便而安。

  脾痈

  脾痈 此痈生肩真 俞二穴。乃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乃脾受浓味所生也。宜汗之。经云。汗之则疮止是也。毒从汗出而散。宜仙方活命饮加减。及引脾经药治之。托出其毒外以敷药上之效。

  膝痈

  膝痈 膝外有痈。是足少阳经毒。多气少血。膝内有痈。是足太阴经。多气少血。此膝间乃枢纽骨节行动之处。宜仔细治之。不然。令人废矣。慎之。

  乳痈

  乳痈 乳肿最大者曰乳发。次曰乳痈。初发即有头曰乳疽。令人憎寒壮热恶心是也。乳房属足阳明胃经。

  多血多气。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有孕为内吹。有儿为外吹。宜急散之。毒舒肝气清。阳明胃气已溃则出脓矣。如妇人年五十以外。气血衰败。常时郁闷。乳中结核。天阴作痛。名曰乳核。久之一年半载。破而脓水淋漓。日久不愈。名曰乳漏。有养螟蛉子为无乳。强与吮之。久则成疮。经年不愈。或腐去半截。似破莲蓬样。苦楚难忍。内中败肉不去。好肉不生。乃阳明胃中湿热而成。名曰乳疳。宜清胃热。

  大补血气汤丸。再加补气血膏药贴之。加红粉霜妙。又有乳结坚硬如石。数月不溃。时常作痛。名曰乳岩。宜急散郁消肿祛毒。不然难疗。用降霜点之。如乳脑上赤肿有二三寸。围圆无头。名曰乳疖。

  以上乳症共十款。详审明矣。

  左右便痈

  左右便痈 此疮发于两腿丫内横骨穴阴 穴。肝肾二经。多血少气。令人寒热。 肿作痛有单左单右。及双作者。宜散肝经湿热。解毒。初则灸妙。

  箕HT痈

  箕HT 痈 此疮发于阴囊后谷道前。乃任督脉所起之处也。亦有湿热而生。或劳逸及妒精所有。宜内疏内托。

  随症施治则安。戒怒气房事。不然成漏矣。有一人生此及茎中三处。漏尿溺。余为治好。二月后因房事复发。

  挟痈

  挟痈 此疮发于腋内。乃手厥阴经。多血少气。天池穴边者令人寒热大痛。掌热臂急面赤。初则内疏之。

  次则散毒托之。

  箕门痈

  箕门痈 此疮是足太阴脾经湿热之毒所生。其经多气少血。在股内近膝上。宜内托黄 柴胡汤加苍术防己等药治之。外宜敷贴。随症施治妙。

  卷 之 六

  首疽

  首疽 是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其疽生于 脉翳风二穴。此疮多憎寒壮热。发渴。七八日可刺。脓水黄白色者可治。如黑色稀水者太恶。若发渴者即死。左右相同。双疽者亦死。大抵毒之甚也。

  眉疽

  眉疽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其疽生于阳白二穴之分。从眉至额。赤肿 高。坚硬如石。刺之无脓。

  黄水自出。痛甚。闷乱吐逆。治之渐减者生。甚者死。女子七日死。男子二十四日死。慎之。

  杼疽

  杼疽 是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生于天牖翳风二穴之旁两耳下。六七日可刺。若对脐有疮。初出不肿。俱有燎浆。 渐长大。蚀肉溃脓。先从脚后跟。如玳瑁斑点。名羡疮。又名化骨疮。有骨出乃肺败也。甚恶。

  鬓疽

  鬓疽 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生于头维穴。初如疖子。后渐大。硬如石。皮似猪皮。棕眼睡中谵语恍惚。吐逆鲜血。流入四肢者万死一生。

  九疽

  九疽 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

  肺疽

  肺疽 是任脉之经。紫宫玉堂之穴。一名天火疮。当胸而生。肿十日可刺。脓水黄白色者可治。无脓水渐大旁攻。上硬下虚。脓不出。精神短少。自破流水不绝。咳唾引痛者死。

  蠹疽

  蠹疽 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生于缺盆二穴之分。一名发历疽。十日可刺。如无浓者名曰石疽。如他再生四五头。子母大小者。又名历疮。甚恶。毒入心者死。有白脓赤肿。饮食知味者生。

  腕疽

  腕疽 是手厥阴心胞络经。多血少气。其疮生于天池之穴。及足三阴三阳之所发。起初胁肋下及两腿足生。赤肿痒。二十五日不溃者死。九日刺脓赤者可治。内罨周遭。赤干。疮口内见脂膜黑者不治。多因打扑而生。

  腰疽

  腰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其疮生于胃俞胃仓二穴。托之得溃则安。若上赤下黑。二十日不溃即死。如青黑色无脓出血水者亦死。

  敦疽

  敦疽 是手三阴三阳之经。亦有血气多少不同。生于手之十指。名疽疮。生此四五日即溃。有脓可刺者生也。如不溃无脓。黑色过节者死。不可治也。

  伏鼠疽

  伏鼠疽 是手足指上丫间。在背外历历三五疽如球。在于皮中。痛相应者。名伏鼠疽。若不早治。恐毒瓦斯攻心即死。如肿硬急服内托散治之。外用敷点药则安。

  勇疽

  勇疽 是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生于冲门穴。赤肿作硬。八日得溃可刺。如脓黄白色者可治。其疮孔如鸡子大者。俗称鱼口是也。有单有双口者。年久而不收口。是沾阴也。宜蒸之补托之。

  托疽

  托疽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生于阳关阳陵泉二穴。肿 作痛。半月有脓。黄白色者可治。不痛或出鲜血者死。出脓青黑及长出头渐多者。或无定处者不治。

  筋疽

  筋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两足外后跟昆仑二穴。初起三五日。皮如虫蚀。过一年有虫为痿。脂肿骨粗。脓多时节落虫似筋头。黄赤色内食其骨。经年不瘥。名曰痿漏。一名曲疽。流脓水不止。名冷疽。多死。

  痨疽

  痨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气少血。生于足小指后趺京骨等穴。五七日得溃。有脓黄白色不多者安。如黑色不溃痒甚者不可治也。

  啮疽

  啮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足跟申脉穴。又名足疽。如初起赤肿有头可刺。有脓黄白色者可治。如初起便破。黑烂大恶。久则令人足落。若不早治。此人不能生也。

  臀疽

  臀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承扶二穴者名曰臀疽。最痛。宜托之。三五日脓出瘥。如近大小便处难治。生于实处易治。

  中庭疽

  中庭疽 此疮乃任脉之经。是奇经脉也。在乳之中央。宜内托千金汤治之。外宜敷贴。随症加减为妙。

  传心疽

  传心疽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生于胁下京门带脉二穴之次。痛痒彻心。如针刺之痛渐溃至脐者死。

  初肿胁痛不能转动。面垢。百节骨痛。痛则连心。故名传心疽是也。

  井疽

  井疽 是任脉之经。在于鸠尾穴所生者名曰井疽。状如大豆。三四日间。若不早治。十日必死。外发出者易痊。内发伤膜主死。无疑也。

  合阳疽

  合阳疽 是足太阳膀胱经。湿热之毒所生。初宜托里除湿清热之药。内以羌活汤汗之则愈。如已成形。再加排脓止痛则溃。外宜敷贴之则已。

  脱疽

  脱疽 是足之大指次指。或足溃而脱。故名脱疽。是脾经积毒下注而然。赤色。先肿痛及不痛。俱以蒜灸之。人参败毒托里之剂治之。若色紫黑者急斩去之。如黑上至踝骨不治。

  疔疮

  疔疮

  凡手指名蛀节疔圣则腐去本节轻则拳挛

  凡疔疮始发。原无定处。皆因荣卫迟遏所生。又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东垣分二十三疔。

  余今分三十四种疔。俱在前论。初发时遍身拘急口噤如 症。宜针疮顶出血。 蟾酥定内服药。如黑了眼必死。

  骨羡疮

  骨羡疮 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神堂二穴及膈关膈俞穴。初发作痒不可忍。如燎浆水 。抓破内见骨。过十日如遍身俱痒不可治也。

  骨痿疮

  骨痿疮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其疮生于两胯骨上。渐大筋骨俱痛。 开流水尽即死。如胯相对并有疮肿者。十无一生。用大马屁勃垫睡。不令磨著。内服补中益气药治之。

  骨毒滞疮

  骨毒滞疮 是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生于腿上箕门穴。如痛可治。不痛难治。一名腿发。十二日可刺。如脓黄赤色可治。青稀腐臭者不治。其疮赤白色。是骨毒瓦斯发于外。十日内未脓必死。

  陈肝疮

  陈肝疮 是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生于左右臂上三五处。如疖肿痛不可忍。不可擦挨。如有头二七可刺。无脓身热虚硬面赤者二八日死。又名蚤疽。彻手生疮。变生于手三阴三阳经。三年而死。痒甚者一月而死。

  赤炎疮

  赤炎疮 是手太阴肺经。受风热。肺主皮毛。其经多气少血。故发于遍身。红疮点子。又名赤炎风。乃心火盛血热也。有赤点或有或无。久而不愈。变为厉风。宜消风退热。防风通圣散类治之。

  血胤疮

  血胤疮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生于渊腋胁肋旁。赤色有头。无头如肥皂子大。在肉中。如针刺痛。

  忽长大至胸。兼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发于期门。名曰腋 。女子患此走诸处。二三年变名结 。

  三五年出黑水死。

  天疮

  天 疮 是手太阴肺经受暑热湿蒸之气所生。肺主皮毛。故遍身燎浆白 。疼之难忍。皮破赤沾。用定粉赤。丝瓜叶汁调擦即愈。多服香茹饮。

  卷 之 七

  瘰

  瘰 是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延及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因气郁浓味而生曰风热。拓引变换。须分虚实。虚则难治。实则易治。妇人多此作寒热之类。俱以立效散栝蒌散相间服效。更宜灸之。断欲茹淡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