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运气门
运气门
【注 岁半以上,天气主之,是春夏天之阴阳也,故天以阳生阴长。岁半以下,地气主之,是秋冬地之阴阳也,故地以阳杀阴藏。】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注 此明地亦有三阴三阳之气也。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是天有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生长化收藏下应之,是地有阴阳也。夫天为阳,而天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阳中有阴也;地为阴,地有三阴三阳之气,是阴中有阳也。】 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 【注 应天之气者,丹黅苍素元之气也。动而不息,五岁而右迁者,自甲而乙、乙而丙、丙而丁、丁而戊,五运之气已终,而复起五运也。应地之气者,木火土金水火之气也。静而守位,六期而环会者,自子而丑、丑而寅,六岁已周,至午岁而复起少阴也。】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注 动静相召者,天地之气相感也。上下相临者,天之五气,下御地之五行;地之木火土金水火,上临天之六气。是以天五地六,天六地五,阴阳交错,而变生三十年之一纪,六十岁之一周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注 上下周纪者,天干地支,五六相合,凡三十岁为一纪,六十岁为一周也。天以六为节者,以三阴三阳为节度也。地以五为制者,以五行之位为制度也。周天气者,子属少阴君火司天,丑属太阴湿土司天,寅属少阳相火司天,卯属阳明燥金司天,辰属太阳寒水司天,巳属厥阴风木司天,六期为三阴三阳之一备。终地纪者,甲主土运,乙主金运,丙主水运,丁主木运,戊主火运,五岁为五运之一周。是以君火以明而在天,相火以位而在下,盖言地以一火而成五行,天以二火而成六气也。】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注 十五日为一气,五运六气相合而主岁。一岁凡二十四气,计七百二十气为一纪。纪,小会也。盖以五六为三十,六五亦为三十,故以三十岁为一会。自甲子而终于癸亥,凡六十岁为一周。其太过不及之气,于此皆可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注 此以下,复申明五运六气之主岁,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使天下万世,子孙黎民,如天地阴阳之数,不罹灾眚之患。此皆圣人忧民之心,德泽下流之不穷也。】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注 至数者,太过不及之定数。机者,先期而动也。气机之动甚微,能追思已往之气,则其来者可知。如敬畏者,则灾眚可避;忽慢者,必罹天殃。无道,谓不修养生之道。行私,谓放纵嗜欲也。真要,至真之要道也。】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注 此言阴阳之道,自始至终,由近至远,简而明,易而难,有条有理,有纪有纲。】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 【注 言阴阳之道昭明也,能明乎斯道,如桴鼓声响,未有不相应者矣。】 臣闻之:甲己之岁,士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注 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统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也。】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注 合者,以五运而合六气,以天干而合地支也。子午为少阴君火。君为尊,故以少阴为始,而标见于上。厥阴为阴之尽,故以厥阴为终,阴极而一阳之子又复矣。】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注 六元者,谓天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地亦有此三阴三阳之六气。天地浑元,上下相召,是以六气司天,而六气在泉也。】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注 着之玉版,藏之金匮,垂永久示贵重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十四
运气门
黄帝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上】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 【注 六化,谓司天在泉,各有六气之化。六变,谓胜制之变也。胜复谓五运之气,亦复其岁有相胜制而治之不全。甘、苦、辛、咸、酸、淡谓五味所资,先后各有制胜生成也。】 夫五运之他,或从天气天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作「五气」。新校正云:详「五气」疑作「天气」,则与下文相恊。,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注 五运,谓五行之化运。或从五气,谓敷和、升明、备化备化 据《素问》气交变论补入。审平、静顺之纪,五运和平,与六气无犯也。或逆天气者,如丙子、丙午岁,火运司天而行水运;甲辰、甲戌岁,水运司天而行土运也。或从天气,或从地气者,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凡此二十四岁,与天气相符,与地气相合也。或逆地气,或逆天气者,除天符岁会之年,而与司天在泉之气,不相合也。或相得或不相得者,谓四时之气,如风温春化同,热曛夏化同,清露秋化同,云雨长夏化同,冰雪冬化同,此客气与时气之相得也。如主气不足,客反胜之,是客气与时气之不相得也。通天之纪,从地之理,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者,使司天在泉之气,上下和平也。天地升降,不失其宜者,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天地之更用,无失其宜也。和其运,调其化,使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者,调和五运之气,宣行德化,勿乖其政令也。夫五运六气,有德化政令之和祥,必有淫胜郁复之变易。今欲使气运和平,须以五味折之资之,益之抑之,故曰调之正味。盖在天为气,在地为味,以味而调其气也。从逆者,谓资之益之者,当从取,折之抑之者,当逆取也。】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韭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注 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能调其气运,得令终而无殄灭之患,垂永久而无变易之灾。】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政化。可得闻乎?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注 类者,甲己类天干,子午类地支。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各有其序,所谓先立其年是也。部主者,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以六气为六部,各主岁而主时也。宗司者,谓五运五行为运气之宗主。正化者,热化、寒化、雨化、风化,所谓以明其气是也。运行之数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临御之化者,六气有司天之上临,有在泉之下御,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也。明其气数,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矣。】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注 辰戌岁,主太阳司天。】
太阳 【司天】 太角 【化运】 太阴 【在泉】 壬辰 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散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注 此节专论太角之化运。后节始论司天在泉,及间气加临之六气。壬为阳年,岁木太过,故主太角。鸣,风木声。紊,繁盛也。启坼,木发而开坼也。风木太过,故其变振拉摧拔。眩掉目瞑,皆风木之为病。倪仲宣曰:五运内合五脏,病在肝,故证见于目。后五运仿此。】 太角 【初正】 少征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注 《灵枢经》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又曰: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是五音主子午之二至,卯酉之二分,土位中宫而分王于四季。故五音,合五行之化运。】 太阳 太征 太阴 戊辰 戊戌同正征 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注 戊癸化火,戊为阳年,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火运太盛,而寒水上临。火得承制,则炎烁已平,而无亢盛之害。故与正征之岁相同。正征之岁,乃火运临午,所谓岁会,气之平也。热者火之气,暄暑郁燠,火之化也。火运太过,故其变炎烈沸腾。火热太过,故为热郁之病。】 太征 【戊】 少宫 【己】 太商 【庚】 少羽 【辛终】 少角【丁初】 【注 戊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以太征居上者,尊主岁之气也。四时之气,始于角木,故从丁之少角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从少而太、太而少,自上而下,下而复上也。余运仿此。】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 甲戌岁会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注 甲属阳土,故为太宫。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四季者,辰、戌、丑、未岁也。云雨昏瞑埃,乃湿土之气,故其运阴埃。后曰其运阴雨柔润重泽,土之化也。土运太过,故其变震惊飘骤。湿重,脾病也。】 太宫 【甲】 少商 【乙】 太羽 【丙终】 太角 【壬初】 少征【癸】 【注 从壬太角起,初运以主春,角生癸火,火生甲土,土生乙金,金生丙水,从壬而癸,复从癸而甲也。】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注 庚主金运太过,故为太商。商主秋金,故运凉。其化萧飋,金气太盛,故其变肃杀雕零。燥背胸满,皆肺之病。肺俞在肩背胸中,乃肺之宫城。经脉篇曰: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皆太盛而自伤也。】 太商 【庚】 少羽 【辛终】 少角 【丁初】 太征 【戊】 少宫【己】 【注 丁接上节所终之丙,辛接下节初起之壬。五运之十干,皆连续不断。】 太阳 太明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 【注 辰戌太阳寒水司天,丙乃水运,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其运寒者,水之气也。凝惨凛冽,水令之化也。水运太过,故其变冰雪霜雹,变盛极而变易也。肾主骨,溪谷属骨,大寒留于溪谷者,运气与脏气相合而为病也。】 太羽 【丙终】 太角 【壬初】 少征 【癸】 太宫 【甲】 少商【乙】 【注 主岁之气太过者,三年皆从壬起,壬癸甲乙丙;不及者,三年皆从丁起,丁戊己庚辛。俱横以观之,六岁一周而复起也。主时之气,阳年从壬起,初而终于丙;阴年从丁起,初而终于辛,俱竖以观之。一太一少,而递相沿袭,因以主岁之气,提出于上,故止于角下注初,羽下注终。当知每岁皆应角木主春,征火主夏,商金主秋,羽水主冬。若另立一主时之图,是皆以角为首也。学者以意会之,容易了然,不必多赘图象。】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元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注 此统论六气之主岁而主时也。主岁者,司天在泉。主时者,主气客气。六气虽各有分部,而司天之气,又为一岁之主,故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夫子午寅坤辰戌,为六阳年气,主太过;丑未卯酉巳亥,为六阴年气,主不及。凡主岁主时之气,太过之年,皆先天时而至;不及之年,皆后天时而至。故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太阳寒水司天,故天气肃;太阴湿土在泉,故地气静;寒临太虚,故阳气不能章其政令;水土合德,故上应辰星、镇星。其谷主元黅者成熟,感司天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肃者,天之政。徐者,地之令也。泽无阳焰者,谓阴中之生阳,为寒水所抑,盖二之气,乃少阴君火主气。因寒政大举,故必待时而后发。待时者,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客气之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三气,主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而止,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太阴所至为云雨。云朝北极者,在泉之气,运化于上也。泽流万物者,湿土之气,周备于下也。寒敷于上者,太阳寒水之在上也。雷动于下者,少阴之火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寒湿之气持于气交者,上下交互也。民病肉萎、濡泻诸证,皆寒湿之气发而为病也。此节总论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以五常政论之图象推之,六气之次序了然在目矣。】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注 此分论加临之间气。间气者纪步,而初气始于少阳。地气迁,谓上年在泉之终气,而交于今岁司天之初气也。岁前之终气,乃少阴君火;今岁之初气,乃少阳相火。二火相交,故气大温。草乃早荣者,长气盛也。春始交而大温,故民病厉,温病乃作,为身热头痛呕吐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注 二之气,阳明金气加临,故大凉反至,化炎热为清凉于岁半之前,故云反。民乃惨者,寒凉之气,在于气交之中。草乃遇寒者,寒气之在下也。中下寒凉,而上临之火气始抑。盖谓司天间气,皆从下而上也。气郁中满者,阳气遏抑于内也。寒乃始者,谓司天之寒气,自二之气乃始,此司天之气,又为间气之所胜也。】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注 司天寒水之气,加临于三气,故其时天政乃布,而寒气行,雨乃降也。夏时应热,而反为寒气加临,故民病寒而内反热也。痈疽瞀闷,皆火郁之病,不治将自焚矣。】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注 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风化为雨者,加临之气,从时而化也。夏秋之交,湿土主气,故乃长乃化乃成,盖夏主长,秋主成,而长夏主化也。民病大热少气者,风热之病也。肉萎足痿者,湿土之气也。注下赤白者,湿热之交感也。】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注 二气之少阴君火,为寒凉所加。至五气而复治,故阳气复化,即所谓泽无阳焰,火发待时,而雷动于下也。火气复化,故草乃长。湿土之气,主岁半以下,故乃化。五之主气系阳明燥金,故乃成。火郁发之,故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注 在泉之气,临于终气,故地气正而湿令行。阴凝太虚者,太阴之气,运于上也。埃昏郊野者,湿土之化,布于下也。民乃惨凄者,阴湿之气,行于中也。土主化育倮虫,而人为倮虫之长。如寒风以至,是土为风木反胜,故主胎孕不成。】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