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门

     五气动乱占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曰: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铄,其灾燔焫。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凓烈,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
     五气郁发占

  五运之气,郁极乃发,待时而作,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蜉蝣生灭,怫之先兆也。   【注 雨府,太阴所在也。】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先兆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氛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元,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注 木发无时,故曰其气无常。】  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刻终大温,汗濡元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   【注 水发在二火前后,亦犹辰星之随日也。】  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注 五气兼化,如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皆兼下之承气也。】
     地理高下左右占

  帝曰: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
     六气正变占

  黄帝问曰: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圆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轨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
     在泉淫胜占

  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  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  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  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暝。  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
     司天淫胜占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大雨且至。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
     占六气之胜

  少阴之胜,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太阴之胜,雨数至,燥化乃见。
  少阳之胜,暴暑消铄,草萎水涸,介虫乃屈。  阳明之胜,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  厥阴之胜,大风数举,倮虫不滋。

     占六气之复

  厥阴之复,偃木飞沙,倮虫不荣。
  少阴之复,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  太阴之复,大雨时行,鳞见于陆。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焫,介虫乃耗。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  太阳之复,水凝雨冰,羽虫乃死。

     释亢则害承乃制

  经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此数句,前人解说极多,能会经旨者殊少。详其文意,当云,亢则害,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只作两下解之为是。夫天地之间,五类生化,互有所胜,互有所制,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此以地气之制己胜者言之也。夫六气之用,各归其所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此地之四方,分为六步,以应天外六节气令之治者也。天地之气,互为盈虚,恶所不胜,归所同和,同者盛之,异者衰之,当其位则盛,非其位则衰。地气左迁于中,天气右行于外,内外相因,盛衰相倚,故曰外列盛衰也。若夫亢则伤害己胜,不受胜己者之施化,于是有胜则有复,胜复更作,败乱生化之常。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甚则易位,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所谓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者是也。此一胜一制一正一变之异化也。河间云:亢则害承者之母气,于是承者乃起而制之。是知有非位之胜复而不知制则生化,外列盛衰,为当位之正化也。楼氏云:火亢则害,水承乃制之。制则生化,至冬着盛。是以夏之暑生冬之寒化,以冬之寒制夏之暑。亢恐不相及之甚,是知有当位之正化,而不知害则败乱,生化大病为非位之胜复也。安可即以今日既亢之乖气,复为后日得制之平气耶?殊不知亢制字义甚明,言亢则非平,言制则非亢矣。生化盛衰,乃当位之常;败乱生化,乃非位之变也。二家全不分别,何也?
     释病机十九条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五运之气,内应人之五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是也。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谓下焦肾肝之疾也;诸痿喘满,皆属于上,谓上焦心肺之疾也。此皆五脏之疾病,机由于内动者也。天之三阴三阳,化六气以生寒暑燥湿风火,内应人之六腑,外应十二经络。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手少阳三焦经也;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手少阴心经也;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手厥阴心包经也;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足太阳膀胱经也;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足太阴脾经也;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足阳明胃经也;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足厥阴肝经也;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手太阴肺经也;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手阳明大肠经也;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手太阳小肠经也;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足少阴肾经也;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足少阳胆经也。此皆十二经络之邪病,机由于外入者也。刘河间以此著书,漫然不分所属,殊不深考,何也?楼氏但纠其治法之偏,而未及乎此。故并为正之云尔。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运气总论

  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未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极,能为万物生化之元始者,何也?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合散不测,生化无穷,非神明无能也。】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终也。阴阳五行,流为十干五化之运,寒暑燥湿风火之气,同流于天地之间,而为万物之原,人则禀其精而囿于两间,所以具五脏六腑,以应五运六气之数也。五运者,金木水火土也。  【水寒火热,故为阴阳之征兆。金杀木生,故为生成之始终。木言阳气触地而生,火言毁然盛而变化万物,金言阴气禁止万物而揪敛,水言润养万物,土言含吐万物。将生者出,将死者归。】  六气者,风火暑湿燥寒也。
   【六气皆有一化也。木化风,主于春,阳气鼓舞,为天号令。君火化热,主于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君德也。相火化暑,主于夏,炎暑大行。金化清燥,清凉乃行,金为丙妇,带火之气,故燥也。水化寒,严凛乃行。土化湿与土,润溽暑湿化行也。盖湿则土生,干则土死;泉出于地中,湿化信矣。】  圣人仰观五天云色。
  【黅天之气,经于中央,临甲己之位,立为土运。素天之气,经于西方,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元天之气,经于北方,临丙辛之位,立为水运。苍天之气,经于东方,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丹天之气,经于南方,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此五气之色,上经二十八宿,下应十二分位。所以古人占天望气,则何何 原作「和」,据文义改。气之灾疫,应在于何方,了然预知之矣。凡占当于正月初一日,若太过之纪寅初看,不及之纪寅末看,平治之纪寅正看。如苍气为风,丹为热,黅为湿,素为燥,黑为寒。其气之色有兼见者,又当分其微甚而推之。】  天干取运,地支取气。天干有十,配合则为五运;地支十二,对冲则为六气。所以然者,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   【天有阴,故能降。地有阳,故能升。】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生长者,天之道;藏杀者,地之道。天阳主生,故以阳生阴长;地阴主藏,故以阳杀阴藏。】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人在气交之中,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则为九,九九制会,故生九窍九脏而应之也。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骨节。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在天为元,元生神;在人为道,道生智;在地为化,化生五味。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怒。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喜。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思。神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忧。神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恐。寒暑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阴阳之神,不可得而见也;干支之迹,可得而求之也。   【天地阴阳以象,不以数推,惟凭干支则可测焉。】  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天地相合则为甲子。故甲子者,干支之始也。天气终于癸,地气终于亥,天地相合则为癸亥,故癸亥者,干支之末也。阴阳相间,刚柔相须,是以甲子之后,乙丑继之;壬戌之后,癸亥继之。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有主运焉,有客运焉,有主气焉,有客气焉。主运主气,万载而不易;客运客气,每岁而迭迁。自天干兄弟次序言之,甲乙,东方木也;丙丁,南方火也;戊己,中央土也;庚辛,西方金也;壬癸,北方水也。  【甲者,草木始甲而出;乙者,阳尚屈也。丙乃万物炳然着见而强,丁适阳强与阴气相争也。戊阳土也,万物生而出之,万物伐而入之。己阴土也,无所为而自得也。庚乃阳更而续也,辛乃阳极而更新也。壬乃阳气生之妊而为胎,与子同意;癸乃万物闭藏,怀孕于其下,揆然萌芽,天之道也。】  故木为初之运,火为第二运,土为第三运,金为第四运,水为第五运。此主运也。   【诗曰:大寒木运始行初,清明前三火运居,芒种后三土运是,立秋后六金运推,立冬后九水运伏,周而复始万年如。或问曰:木火土金水,天道左旋,自然之序也。然君火生土,土复能生相火,火复生金,其义何在?曰:相火非土不成,未见虚空能聚火。金在矿,非火不能煅出。所以《河图》火七居西,金九居南,互显其成能也。认真五行六气总一气也。故木焚则为火,绞则为水;石击则为火,镕则为水。洲渚之内,江河竞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皆情之本有也。又何疑土中火,火中金乎?】  自其夫妇配合言之:甲与己台而化土,乙与庚合而化金,丙与辛合而化水,丁与壬合而化木,戊与癸合而化火。故甲己之岁,士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此客运也。  【诗曰: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木位尽成林,丙辛便是长流水,戊癸离宫号曰心。盖甲己之岁正月建丙寅,丙火生土,故为土运。乙庚之岁,正月建戊寅,戊土生金,故为金运。丙辛之岁,正月建庚寅,庚金坐水,故为水运。丁壬之岁,正月建壬寅,壬水生木,故为木运。戊癸之岁,正月建甲寅,甲木生火,故为火运。】  假如甲己,年甲为土运,初之运即土也。土生金,二之运即金也。金生水,三之运即水也。水生木,四之运即木也。木生火,五之运即火也。每一运各主七十二日零五刻。此天干在上为阳,所以主乎运也。又以地支循环次序言之:寅卯,属春,木也。   【寅者,演也。正月阳上阴下,律管飞灰以候之,为演事之始也。卯者,茂也,二月阳气盛而孳茂也。】  巳午,属夏,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