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痘疹门
痘疹门
妇女痘疹证治歌括
女人疮疹最难医,阴质从来血已亏。待得疮疹将发日,只愁天癸又当期。 发热经行非正时,火邪追血血奔驰。急须凉血停为美,莫待中虚悔却迟。 痘疹发热,经水忽行,却非天癸之期,此毒火内蕴,扰乱血海,迫经妄行,月事不以时下,以元参地黄汤,或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以凉血为主,必欲其止;如久不止,中气虚弱,致生陷伏者有之。 发热期逢经水行,毒邪行解免烦蒸。过期不止须当虑,补气温经令出匀。 发热之时,经水适来如期,此积污得去,毒亦轻解,不须治之。若过四五日犹不止者,此热邪乘血室之虚,迫血妄行,宜先服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汤以清血室之热,后用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之虚,令其出匀,易发易靥也。 发热适逢经水断,血室空虚防他变。若然谵妄神不清,热入血室治勿缓。 发热之时,经水适断,宜早服柴胡四物汤加桂枝,以防血室空虚,毒邪乘虚而入,致生他疾也。若已增寒壮热,神识不清,妄诞见闻,言语错乱,此为热入血室。血室者,冲脉是也,肝主之。肝藏血,肝为血海,天癸之后,血室既空,热乘而入,宜四物汤合导赤散加麦冬,与安神丸相间服之。 女子居经日已赊,岂堪疮疹病来加?却愁血海停污垢,更怕胞门伏毒邪。 女子经闭谓之居经,满而不泻,病在心脾,冲任之间,已多积垢,毒邪发热之初,即当涤去停垢,桃仁承气汤主之,后以四物汤合匀气散加红花、木通治之。 崩漏无时血已枯,泻而不满脏中虚。岂堪当此天行病,溅弱扶危救命躯。 女子一向崩漏未止,气血已虚,若当疮疹,惟宜大补气血为主,十全大补汤;疮出灰白平陷,难发难靥者,更加熟附子一二片。 起发胞浆忽动经,血虚气弱事堪惊。食多气壮无他虑,不尔须防陷伏临。 宜十全大补汤主之,虚甚加熟附子。 经行暴喑猝无音,血出津枯舌不荣。养血通心言语出,一朝声价重千金。 先以当归养心汤养心血利心窍,待其能言,以十全大补汤调之。 月事如行变坏疮,内虚陷伏已乖常。药灵中病终须吉,证逆违师倏忽亡。 宜十全大补汤、夺命丹相间服之。其疮胖胀红绽,或疮空中再出一番者,大吉之兆。若加腹胀喘促,谵妄闷乱,寒颤咬牙,手足厥逆者,必死也。 妊娠疮疹治应难,惟有安胎法最先。不可令胎轻触动,胎元触动命将残。 初发热,以参苏饮发之。疮出现后,多服安胎饮为佳。渴者,人参白朮散。泻者,黄芪汤合四君子汤加诃子。色灰白起发收较迟者,十全大补汤去官桂。 疮正甚时临正产,几人束手功莫展。涤除恶露相时行,补益元神休忌惮。 孕妇出痘,正当甚时,忽临正产蓐者,只以十全大补汤。若腹中微痛,此恶露未尽也,宜去之,四物汤用熟地黄、白芍药,加干姜、桂心、木香、黑豆。 产后如逢出疹痘,此时胎去免忧惶。只凭补益收功效,莫犯寒凉生气伤。 妇人产后生痘疮者,只以十全大补汤、白芍药、桂、酒炒用,不可妄用寒凉,恐损发生之气。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七十
痘疹门
秘传片玉痘疹【明?万全】
痘疹赋
痘名天疮,疹呼麻子。喜红活以为宜,见黑陷而可忌。痘出肺脾,疹连心肺。随时令之寒暄,禁汗下于首尾。吉者饮食如常而清凉自调,凶者饮食反常而闭濇不利。咽喉切怕锁缠,面目不宜稠密。汗自出兮火从汗散,溺自出兮毒从溺出。疹爱清凉痘爱温,此愚夫之瞽言;虚则补而实则泄,兹圣人之大意。窃谓痘疮,尤为难治。视寒热于天时,分勇怯于人事。发散兮以升麻参苏,调理兮以参芪归朮。出太甚者消毒,色灰白者益气。焮肿秘结者,黄连可投;痒塌吐泻者,木香堪取。解毒兮栀子芩连,温中兮丁香官桂。务在消详,不可急遽。此先祖之秘传,宜子孙之爱惜。
始终验方
痘疮发热作渴者,乃火邪甚也,用人参麦冬散。 痘疮发热恶寒咳嗽者,因外感也,用参苏饮。 痘疮发热发惊者,乃心肝二经之火甚也。《全书》云:惊痘不须忧,此吉兆也,用辰砂导赤散。 痘疮发热腹痛者,或吐或泄,或吐酸臭兼食积者,用香砂平胃散。 痘疮发热,唇焦作渴,此火邪内甚也,用凉膈散。 痘疮发热,人事昏沉,狂言妄语,大便结,小便赤,或腹痛咽痛者,毒火内甚也,用黄连解毒、凉膈散。 痘疮发热作渴,时时饮水,面赤唇焦,乃火邪内甚,看大小便何如,如大便结小便濇者,用加减四顺饮。 痘疮发热作渴,时时饮水,面赤唇焦,此火邪内甚也。若二便如常,用麦冬散。 痘疮发热咽痛者,乃毒火内甚上攻。如咽喉作痛,饮水难吞者,用甘桔汤。 痘疮三日,热退痘出,此顺痘也,轻者不须服药。问有潮热未退者,只用升麻葛根汤加减治之。 痘疮发热,小便不通者,膀胱有热也,用八正散。 痘疮现形,夹疹夹斑者,用快斑化毒汤。 痘疮发热,四围红活,当起不起,项陷四围无水色,或灰白色,乃气血俱虚也,用十全大补汤。 起发顶焦,四围干枯无水色,乃火甚血不足也,则当凉血解毒托里,用加减四物汤。 痘疮光壮,中虚作泻者,里虚也,用四君子汤。 起发光壮,收靥咽痛者,用甘桔汤加减。 收靥腹痛,屎臭泻泄者,兼食积也,用香砂平胃散。如积甚里急后重,兼赤白者,用香连丸同保和丸调治。 收靥泄下脓血者,毒从内收,乃倒陷也。脓血尽自愈,不用服药。
始终歌方
痘疮发热多昏睡,呵欠喷嚏又惊悸。或吐或泻寒热生,耳足微凉为少异。 痘疮常治法,初用羌活汤。出后大补散,祖传别有方。 羌活防风升麻葛,桔梗甘草赤芍药。柴胡前胡牛蒡炒,连翘酒洗如神脱。 大补散内用参芪,川芎当归青陈皮。甘草芍药牛蒡炒,连翘木通一剂宜。 痘疹发微热,头面出来稀。颈项胸前少,红润又兼肥。大小便如常,饮食似乎时。精神更清爽,出靥尽如期。此是好消息,何劳妙手医。 热甚又烦躁,精神不明了。大小便闭濇,渴甚食渐少。吐泻或吐呕,虚肿咽喉呛。饮食都不思,闷乱眼又胀。肚胀气上喘,个个必死亡。 第一发,羌活防风荆芥结,升麻干葛赤芍药,木通连翘甘草节。 第二散,升麻干葛赤药羡,防风木通荆芥穗,甘桔连翘牛蒡炒。 第三消,甘桔荆防赤芍翘,升麻木通牛蒡子,酒炒芩栀解毒高。 第四除,荆防甘桔木通拘,酒炒芩栀翘赤芍,归梢生地鼠粘如。 第五斑,归梢赤芍鼠翘甘,生地木通荆芥穗,芩栀酒炒退红鲜。 第六毒,当归赤芍生地助,甘草木通牛蒡子,枳壳连翘加赤茯。 第七解,当归白芍黄芪采,木通枳壳生甘草,荆芥防风还可买。 第八调,人参黄芪甘草谋,木通归身白芍药,陈皮枳壳白芷梢。 第九和,参芪白朮不用多,白芍当归甘草炙,陈皮枳壳茯苓多。 第十保,参芪白朮炙甘草,当归白芍生地黄,枳壳陈皮山楂讨。 第十一养,黄芪人参白朮讲,归身白芍白茯苓,甘草陈皮气血长。 第十二病,参芪白朮甘草定,归身白芍麦门冬,陈皮茯苓方可进。 第十三身,参芪白朮甘茯苓,归身麦冬白芍药,陈皮青皮山楂寻。 第十四安,参芪归朮茯苓甘,白芍川芎麦地黄,青皮楂子枣同煎。 痘初如作泻,火甚里又热。黄芩白芍药,升麻甘草节。木通赤茯苓,泻止添欢悦。 痘中如作泻,人参白朮切。茯苓炙甘草,白芍官桂设。更加诃子肉,补中兼劫濇。 痘疹如秘结,导法真可绝。芩栀用酒炒,通翘甘枳桔。紫草生地黄,麻仁润干濇。甚加酒大黄,谨慎勿妄泻。 痘疮如作渴,火甚津液涸。人参麦门冬,升麻白粉葛。知母生地黄,天花粉一合。甘草酒芩连,此法永不错。 痘疮太红艳,血热防多变。归梢生地黄,赤芍紫草见。升麻木通翘,荆防牛蒡研。甘草酒芩栀,不退有后患。 痘疮灰白色,-气血两虚说。归芎赤芍药,参芪甘草节。木香桂少加,生地能活血。食少加陈皮,渴多麦门便。 痘疮黑陷枯,当归赤芍求。生黄甘草节,防风荆芥牛。木通翘紫草,人参正气扶。麻黄蜜酒炒,烧粪解人忧。 痘疮如腹胀,看他大便样。便结里气实,急用酒大黄。枳壳槟榔朴,再用胆导方。泄泻里气虚,参朮茯木香。青皮炒厚朴,枳壳腹皮姜。 痘疮出太红,血热用归梢。生地赤药桔,防风红花甘。木通牛蒡子,连翘淡竹叶。 痘疮出密要解毒,甘桔荆防蒡翘助。青皮山楂赤芍药,红花木通要常服。起发之时加当归,匀气和血补不足。 痘收破皮不结痂,人参黄芪甘草佳。白朮防风香白芷,青皮七味免咨嗟。
收靥
收靥已后,皮肉尚嫩,脏腑尚虚,要避风寒,不宜洗澡,常节饮食,不可过于饥饱也。 收靥已后,有犯风寒雨湿洗澡,以致四肢头面浮肿者,此风湿也,加减胃苓汤治之。如作热遍身汗出如水者,此虚气中风,补中益气汤加苍朮、官桂治之。如大热作渴,虚汗者,白虎汤加苍朮治之。身不热而自汗者,补中益气阳治之。 收靥已后,有伤食腹痛者,有之,用脾积丸下之无害;下后,便以四君子汤加消导药治之。如伤饮食者,并身作热者,三黄丸下之;更以四君子汤加消导药同调之。 收靥之后,调治亦紧。无因而作热者,审其脉若洪数者,黄连解毒汤加升麻、葛根治之;如迟缓者,是虚热也,补中益气汤主之。 收靥之后,痢作大热,鼻血不止,黄连栀子饮治之。 收靥之后,利下鲜血,里急后重者,先以三黄丸下之,次以香连丸调之。 收靥之后,忽然咳嗽者,此乃感冒风寒,以参苏饮治之;如不退,只以玉液丸调之。 收靥之后,大热两目如火,身发斑者,此余毒归心也,消斑青黛饮治之。 收靥之后,肢节肿痛作热者,此余毒归胆也,内服十宣散,外用紫金丹涂之。 收靥之后,两目红肿,此余毒归肝,密蒙花散主之。 收餍之后,其目红活,失于医治,以致珠有白翳,加味谷精草散治之。 收靥之后,咳吐脓血者,此余毒归肺,清金散治之。 收靥之后,小便出血,此余毒归膀胱,八正散治之。 痘已收靥,大便出脓血,无腹痛后重者,此余毒归大肠,黄连解毒汤加槐角、升麻治之。粪后腹痛者,黄连解毒汤加大黄酒炒治之。 收靥俊,作热口舌生疮者,此心热也,黄连解毒汤治之。 收靥后,齿生走马疳者,先将米泔水洗过,后以文蛤散搽之。 收靥后,遍身生疮生脓泡者,此名痘风疮,内服胡麻丸,外灸风池穴、血海穴、曲池穴各三壮,断根之效。 收靥后,脚软不能行者,此血虚不养筋也,四物汤加牛膝、续断、防风、川荜薢、薏苡仁治之。 收靥后,腄不醒者,四物汤加酸枣仁汤治之。 收靥后,四肢瘫痪不能动者,此血虚成风也,若不治,恐成废疾,用羌活丸治之。 收靥后,心常恐惧,闻大声即惊者,温胆汤治之。
麻疹
俗名麻子者,火疹也,治法与痘不同。盖痘之治药,有温有凉,若麻疹惟有清凉解毒耳。 麻疹之证面必红,咳嗽嚏喷鼻流脓。眼泪汪汪如哭状,莫作伤寒一样功。麻子未出用荆防,升麻干葛炒牛蒡。知母桔梗同国老,薄荷石膏多用良。麻子出甚用桔甘,知母石膏加人参。麦冬去心牛蒡炒,竹叶同煎名化斑。麻后咳嗽仍不退,清肺散子调竹沥。潮热人参麦门冬,木通知母甘草炙。生地黄与地骨皮,解热清心又清肺。若变痢疾同香连,走马疳疮文蛤最。 荆防败毒散、化斑汤、凉膈散,此三方,乃麻疹中之圣方也。 麻子若不出,荆防败毒先。嗽甚宜清肺,热多用化斑。 凡麻疹未起发时,喷嚏咳嗽,惊悸多啼,面红,两目含水,或身痛腹痛,是其证也。治法当以辛甘苦寒之剂,辛甘发表,苦寒解里,使毒散也,用荆防败毒散。 凡疹初发热作渴,白虎汤神效,加麦冬。 凡疹初发热作泄者,用猪苓汤主之。 凡疹发热一二日即出,初如蚊迹,次如朱砂点小粒,大红色,斑色见根窠,切忌温补,惟以清凉解之,庶免悞耳。 凡疹既出,色红者吉,赤者重,黄者危,黑者死。 凡疹既出,其热即退,随出随没,其期不出三日。假令今日子时出,明日子时收尽,又热又烦又渴而再出者,三日始定,如出而不收者,有郁遏不能出者,此凶也。 凡疹当出而过期不出者,反见烦躁闷乱腹胀气喘,手足冷者不治。 凡疹当出不出而无他证者,先服荆防败毒散,用苎麻煎汤,就以苎麻遍身刮之,其疹即出见。如再不出者,急用向东行狗屎尖,火烧存性,温水调服,疹即涌出。 凡疹当出,参差不齐,即以黑芝麻擂冷水服之。 凡疹既出,延绵不收,此火郁也,用芩连化毒汤。 凡疹出太甚,无他证者,服化斑汤,及白虎汤加人参。 凡疹既出作渴者,用白虎汤和益元散服,加辰砂一钱研。 凡疹既出作泄者,用猪苓汤。如不效,用豆蔻丸止之。 凡疹既出作衄者,用芩连栀子饮。
凡疹大小便不通,用凉膈散。
凡疹既出,汗出如水者,不必服药,正欲其火发散也。 凡疹既见形,有咳嗽者不必服药,此正病也。 凡疹见形,传染成痢疾者,不问赤白,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香连丸调之。 凡疹见形,余热不退,用知母石膏汤。 凡见形而久不止者,又带血者,用甘桔汤;呕血者,加软石膏、茅根汁。 凡疹见形,咽喉肿痛者,用射干鼠粘子汤。 凡已见形,有走马疳,以洗米泔水文蛤散搽之。 凡疹子用药,只依前法调之,不可轻易妄投汤药。 凡疹初收,要避风寒,勿食煎炒荤腥酸咸之物,宜淡滋味,至一月后,可少与鸡鸭肉食之物。若食荤太早者,外毒虽泄,内毒复萌,再出者亦有之,或屡出者有之。若悞食酸咸,则增其痰咳,迟延日久而难愈也。若悞食煎炒,则生热毒,或变余热。冒触风寒者,或嗽而加喘,或生壮热,或成疟疾,变证百出,难以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