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门

  遍身如金:瓜蒂、丁香各四十九枚,砂锅内烧存性为末,每用一字吹鼻,取出黄水;亦可揩牙追涎。
  黄疸阴黄:并取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为末,吹豆许入鼻,少时黄水流出,隔日一用,瘥乃止。【《食疗》】
  黄疸初起:柳枝煮浓汁半升,顿服。 【《外台秘要》】
  五种疸疾:黄疸,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如黄蘗汁,用猪脂一斤,温热服,日三,当利乃愈。【《肘后》】
  妇人黄疸,经水不调,房事触犯所致:白矾、黄蜡各半两,陈橘皮三钱为末,化蜡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以滋血汤或调经汤下。【《济阴》】
  血证黄肿:绿矾四两,百草霜一升,炒面半升为末,砂糖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姜汤下。【《郑时举传》】  又方:小麦淘净一斤,皂矾半斤,同炒黄为末,黑枣肉半斤,捣匀,米酢糊为丸梧子大,姜汤下八九十丸,一日三服。【《简便方》】
  脾病黄肿:青矾四两,煅成赤珠子,当归四两,酒酻浸七日,焙,百草霜三两为末,以浸药酒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水下。一月后,黄去立效。此方祖传七世。  又方:绿矾四两,百草霜、五倍子各一两,木香一钱,为末,酒煎,飞面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丸。
  酒黄水肿,黄肿积痛:青矾半斤,酢一大盏,和匀,瓦盆内煅干为度,平胃散、乌药顺气散各半两为末,酢煮糊丸梧子大,每酒或姜汤下二三十丸。不忌口,如锅灰。【《济急方》】
  火黄身热,午后却凉,身有赤点或黑黯者,不可治。宜烙手足心、背心、百会、下廉,内服紫草汤。紫草、吴蓝、木香、黄连各一两,水煎服。【《三十六黄方》】
  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太饱,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梧子大,生大麦苗汁服五丸,日三服。【《肘后方》】
  疸黄如金,好眠吐涎:茵陈蒿、白藓皮等分,水二锺煎服,日二服。 【《三十六黄方》】
  伤寒黄疸表热者:麻黄醇酒汤主之。麻黄一把去节,绵裹,美酒五升,煮取半升,顿服取小汗。春月用水煎。【《千金方》】
  酒疸,尿黄发黄,心懊痛,足胫满:芫花、椒目等分烧末,水服半钱,日二服。 【《肘后方》】
  酒疸脾黄:木鳖子磨酢,服一二盏,见利,效。 【《济急方》】
  遍身黄肿:掘新鲜百条根,洗捣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在药上,以帛包住,待一二日后,口内作酒气,则水从小便中出,肿自消也。百条根,一名野天门冬,一名百奶,状如葱头,其苗叶柔细,一根下有百余个数。【《经验方》】
  伤寒发黄:生乌麻油一盏,水半盏,鸡子白一枚,和搅服尽。 【《外台》】
  妇人血黄:黄茄子竹刀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摘元方》】
  腹胀黄肿:用亚腰壶卢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十余日见效。【《简便方》】
  酒疸:咸平树根白皮捣碎,米酢浸一宿,平旦空腹,温服一二升。 【《开宝》】
  食气黄肿,气喘胸满:用不蛀皂角去皮子,酢涂炙焦为末一钱,巴豆七枚,去油膜,以淡酢研好墨,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愈为度。【《经验方》】
  时行发黄:竹叶五升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服尽剂愈。 【《肘后方》】
  房劳黄疸,体重不眠,眼赤如朱,心下块起若瘕,十死一生。宜烙舌下,灸心俞、关元二七壮;以妇人内衣烧灰,酒服二钱。【《三十六黄方》】
  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 【《集简方》】
  酒疸诸疸:用田螺将水养数日,去泥取出,生捣烂,入好酒内,用布帛摅过,将汁饮之,日三服,效。【《寿域》】
  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有效。 【《永类钤方》】
  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用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饮二三次,血止即愈。一人病此,用之,经验。【《怪证方》】
  时行发黄:用金色脚黄雌鸡,治如食法,煮熟食之,并饮汁令尽,不过再作。亦可少下盐豉。【《肘后方》】
  黄疸困笃:用半斤大雄鸡,背上破开,不去毛,带热血,合患人胸前,冷则换之,日换数鸡,拔去积毒即愈。此鸡有毒,人不可食,犬亦不食也。【《经验方》】
  面目黄疸:鸡矢白、小豆、秫米各二分为末,分作三服,水下。当有黄汗出也。 【《肘后方》】
  三十六黄急救方:用鸡子一颗,连壳烧灰,研,酢一合和之,温服,鼻中虫出为效。身体极黄者,不过三枚,神效。【《外台秘要》】
  时行发黄:酢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 【《肘后方》】
  酒积黄肿:五灵脂末一两,入麝香少许,饭丸小豆大,每米饮下一丸。 【《普济方》】
  酒积面黄,腹胀不消:猪腰子一个,批开七刀,葛根粉一钱,掺上合定,每边炙三遍半,手扯作六块,空心吃之,米汤送下。【《圣济总录》】
  湿热黄病:黄牛粪日干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食前白汤下七十丸。 【《简便方》】
  伤寒黄病:发髲烧研,水服一寸匕,日三。 【《伤寒类要》】
  女劳黄疸,气短声沉:用女人月经,和血衣烧灰,酒服方寸匕,一日再服,日三瘥。 【《必效方》】
  黄疸尿赤:乱发灰,水服一钱,日三次,秘方也。 【《肘后方》】
  谷疸食黄:用牛胆汁一枚,苦参三两,龙胆草一两,为末,和少蜜丸如梧子大,每姜汤下五十丸。  又方:鲋鱼作脍,和五味食之。又取活者置水中,常常看之,日一易,最效。 【俗方,下同】  又方:鲤鱼如鲋鱼法用之。

  酒疸:取鳖烹熟如常法,作羹食数个愈。 【《种杏》】
  黄疸,遍身如金色:瓜蒂一十四个,母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先捣瓜蒂为末,次入二味,同为细末,每用半字,夜卧,令病人先噙水一口,两鼻内各半字,吐了水,令病人便睡,至夜或明日,取下黄水,旋用熟帛搵了,直候水定,便服黄连散。病轻者五日,重者半月。
  黄疸:取生小麦苗捣绞取汁,饮六七合,昼夜二次,饮三四日便愈。无小麦,穬麦亦得用之。【《千金方》,下同】
  黄疸变成黑疸,医所不能治者:土瓜根捣汁一小升,顿服,日一。平旦服,至食时,病从小便出。先须量病人力,不得多服,力衰则起不得。
  治疸:取藜芦置灰内炮之,少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便不利,数服瘥。 【《百一》】
  脾劳黄病:针砂四两,酢炒七次,干漆烧存性二钱,香附三钱,平胃散五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任汤使下。【《摘元方》】  又方:车前子捣取汁服之。 【《直指》】
  通身发黄,小便赤:以茵陈蒿水浓煎服。生食亦良。 【《本草》,下同】
  黄疸:腊雪水微温饮之。

  酒疸,小便赤濇:取葛根一两,水煎服。
  黄疸:酸浆草根,捣取汁饮之,多效。
  酒疸:萱草根,捣取汁饮,又嫩苗煮食之。
  热黄心痛:青蒿捣取汁饮之。

  黄疸:黄蘗水煎服之。

  胃热食疸:栀子,水煎饮之。

  酒疸:小麦苗,捣取汁服,或煮食之。
  黄疸:大麦苗,取汁服。

  五种黄病:取水芹捣汁饮之,作虀葅,或煮食,或生食,并得。宜常食。
  伤寒发黄,目不识人:生葱火煨熟,去粗皮,取心批出汁,蘸香油,点两目大小眦,立明。《种杏方》用烧酒口噙,令病人开口喷之,其眼自明。
  热疸:丝莼作羹作虀,常食佳。

  时行黄病:冬葵煮汁饮,或作羹作虀,常食。
  天行黄疸:取熊胆少许,和水服。
  又方:猪粪渍水,取清顿服。

  五疸,及胃中有干屎发黄:煎猪脂取三合,日三服,大便干屎下,乃愈。
  黄疸:谷芒为末,酒服。 【《日华》】  又方:薏苡仁捣汁,和酒服效。 【时珍】
  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取苜蓿捣服一升,令人吐利,便愈。 【苏恭】
  五种黄病:野蚕豆捣汁服之,以瘥为度。 【藏器,下同】
  黄疸病:柞木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伤寒发黄,昏闷不省,死在须臾:白乌骨雄鸡一只,去毛及肠屎,以刀拦切,铺心头上,少顷即活。【《医鉴》,下同】
  酒疸:茵陈蒿一两,清酒煎服。名酒煮茵陈汤。
    针灸

  《甲乙经》曰:黄疸,刺脊中。
  黄疸善欠,胁下满欲吐,脾俞主之。  黄疸目黄,劳宫主之。
  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身体黄,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黄疸,热中善渴,太冲主之。
  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  消渴黄疸,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然谷主之。  《千金方》曰:章门,主伤饱身黄。  中封、五里,主身黄,时有微热。
  脊中,主黄疸,腹满,不能食。
  脾俞、胃管,主黄疸。
  疸病,正面所取诸穴:寅门、上龂里、上腭、侠人中、侠承浆、舌下、唇里、颞颥、巨阙、上脘、阴缝。  寅门穴:从鼻头直入发际,度取通绳,分为三断,绳取一分,入发际,当绳头针,是穴治马黄、黄疸等病。  上龂里穴:正当人中及唇。针三锃,治马黄、黄疸等病。  上腭穴: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锃,治马黄、黄疸、四时等病。  舌下穴:侠舌两边针,治黄疸等病。  唇里穴: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龂。针三锃,治马黄、黄疸、寒暑温疫等病。  颞颥穴: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疸气温病等。  侠人中穴:火针,治马黄黄疸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  侠承浆穴:去承浆两边各一寸。治马黄、急疫等病。  巨阙穴:在心下一寸。灸七壮,治马黄、黄疸、急疫等病。  上脘穴:在心下二寸。灸七壮,治马黄、黄疸等病。  男阴缝穴:拔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疸等病。若女人,玉门是穴。男女针灸无在。  治疸病,覆面所取诸穴:风府、热府、肺腧、心腧、肝腧、脾腧、肾腧、脚后根。  风府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去上骨一寸。针之,治头中百病,马黄、黄疸等病。  热府穴:在第二节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针灸无在。治马黄、黄疸等病。  肺腧穴,从大椎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灸主黄疸,通治百毒病。  心腧穴:从肺腧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肝腧穴:从心腧数第四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脾腧穴:从肝腧数第二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肾腧穴:从脾腧数第三椎,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脚后跟穴:在白肉后际。针灸随便。治马黄、黄疸、寒暑诸毒等病。  治疸病,侧面所取诸穴:耳中、颊里、手太阳、臂石子头、钱孔、太冲。  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  颊里穴: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疸、寒暑温疫等病。颊两边同法。  手太阳穴:手小指端。灸随年壮,治黄疸。  臂石子头穴:还取病人手,自捉臂,从腕中太渊文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壮,治马黄、黄疸等病。  钱孔穴: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疸。  太冲穴:针灸随便,治马黄、温疫[温疫 原作「黄温疫毒」,据《千金》卷十伤寒发黄改。]等病。  《医学纲目》曰:黄疸,腕骨三分,灸七壮;中脘,补。  黄疸发虚,伤寒饮食过多,取脘骨一分,涌泉三分,灸百劳、三里、中脘、膏肓。  黄疸久久变为黑疸,身黄额黑,或身面俱黄是也。若身不黄,口面黑,于章门主之。《针灸经》云:神门亦治疸。
    导引

  《保生秘要》曰:黄疸,乃湿气氤氲于内,脉络胶固不通,致有此病。先捻背数次,复行通关法以导其血脉,通其内外;后用两手心按两乳下,揉擦数十遍,其丹田气海处,至沥沥有声方止。  中湿病,色有黄黑肿,用火烧丹田数圈几遍,次行通关法,其汗自出而湿自消。
    医案

  《儒门事亲》曰: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岁,病疸一年,面黄如金,遍身浮肿乏力,惟食盐与焦物。戴人以茶调散吐之,涌涎一盂;临晚又以舟车丸七八十粒,通经散三钱,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车丸、浚川散下四五行,盐与焦物见而恶之,面色变红。后再以茶调散涌之,出痰二升,方能愈矣。
  又有一男子作赘,偶病疸,善食而瘦,四肢不举,面黄无力,其妇翁欲弃之,其女子不肯,曰:我已生二子矣,更适他乎?妇翁本农者,招婿意欲作劳,见其病甚,每日辱诟。人教之饵胆矾丸、三棱丸,了不关涉,针灸祈禳,百无一济。戴人见之,不诊而疗,使服涌剂,去积痰宿水一斗,又以泄水丸、通经散,下四五十行不止。戴人命以冰水一盂饮之,立止。次服平胃散等,间服槟榔丸,五七日黄退力生。盖脾疸之证,湿热与宿谷相搏故也,俗谓之食劳黄。
  朱葛周黄刘三家,各有仆病黄疸。戴人曰:仆役之职,饮食寒热,风暑湿寒,寻常触冒也,恐难调摄,虚费治功。其二家留仆于戴人所,从其饮饵。其一仆不离主人,执役。三人同服苦参散以涌之,又服三花神佑丸下之,五日之间,果二仆愈而一仆不愈,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