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门

  栀子大黄汤 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热痛。  山栀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豆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葛根汤 【《济生方》】  治酒疸。  葛根二钱 栀子仁 枳实麸炒 豆豉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一锺,煎至七分,不拘时温服。

  藿枇饮戴氏 治酒疸。
  蕾香叶 枇杷叶去毛 桑白皮 陈皮 葛根 白茯苓 鸡距子各等分  水煎,下酒煮黄连丸。

  当归白朮汤 【《三因方》,下同】  治酒疸。  当归 黄芩 茵陈 甘草炙,各一钱 茯苓 白朮各二钱 半夏汤泡 杏仁去皮尖麸炒 枳实麸炒 前胡各一钱半  水二锺,生姜三片,煎至一锺,食后服。
  白朮汤 治酒疸因下后变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白朮 桂心各一钱 枳实麸炒 豆豉 干葛 杏仁 甘草炙,各五分  水一锺,煎至七分,食前服。

  硝石散 【仲景】  治黑疸。
  硝石 矾石各等分,烧
  右二味为末,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其候也。
  加味四君子汤 治色疸。
  人参 白朮 白茯苓 白芍药 黄芪炙 白扁豆炒,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水二锺,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一锺,服无时。
  滑石散 治女劳疸。
  滑石一两半 白矾一两枯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大麦粥清,食前调服,以小便出黄水为度。按此即前硝石方,硝与滑字形相近,未知孰是,两存之。
  肾疸汤 【东垣】  治肾疸,目黄,浑身金色,小便赤濇。  升麻根半两 苍朮一钱 防风根 独活根 白朮 柴胡根 羌活根 干葛根各半钱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根各三钱 人参 神曲各六分 黄蘗二分  分作二贴,水煎,食前稍热服。

  茯苓渗湿汤 【《宝鉴》】  治黄疸寒热,呕吐,渴欲饮水,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食,不得卧。  茵陈七分 白茯苓六分 木猪苓 泽泻 白朮 陈皮 苍朮米泔浸炒 黄连各五分 山栀炒 秦艽 防己 葛根各四分  水二锺,煎七分,食前服。

  参朮健脾汤 治发黄日久,脾胃虚弱,饮食少思。  人参 白朮各一钱五分 白茯苓 陈皮 白芍药煨 当归酒洗,各一钱 炙甘草七分  水二锺,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色疸,加黄芪、炒白扁豆各一钱。
  当归秦艽散 治五疸,口淡咽干,倦怠,发热微寒。  白朮 茯苓 秦艽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酒蒸 陈皮留白,各一钱 半夏曲 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锺,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济生》有肉桂、小草,名秦艽饮子。
  麻黄醇酒汤 【仲景】  治黄疸。  麻黄三两
  以好清酒五斤,煮取二升五合,顿服尽。冬月用酒煮,春月用水煮。
  黄连散 【《宝鉴》,下同】  治黄疸,大小便闭濇壅热,累效。  黄连 大黄酢炒,各二两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右为细末,食后温水调下二钱,日三服。先用瓜蒂散(口畜)鼻,滴出黄水,却服此药。
  (口畜)鼻瓜蒂散 治黄疸,浑身如金色。  瓜蒂二钱 母丁香一钱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五分  右为细末,每服临卧时先含水一口,却于两鼻孔(口畜)上半字便睡。至明日,取下黄水,便服黄连散。病轻者五日效,重者半月效。
  茵陈附子干姜汤 治寒湿相合,阴证发黄。  茵陈一钱二分 附子炮去皮脐 白茯苓 橘红各三钱 干姜炮,二钱 草豆蔻煨,一两 白朮四分 枳实麸炒 半夏制 泽泻各半钱  右生姜五片,水煎去滓,凉服。

  秦艽汤 一名秦艽散。治阴黄不欲闻人言,小便不利。  秦艽一两 旋覆花 赤茯苓 炙甘草銼,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以牛乳汁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针砂丸 【《正传》】  治谷疸酒疸,湿热发黄等证。  针砂炒红酢淬,八两 香附子童便制 苍朮各四两 神曲炒 茵陈姜汁炒 麦芽炒,各二两 芍药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青皮各一两半 三棱 蓬朮并酢煮 陈皮各一两 栀子炒 姜黄 升麻 干漆炒,各五钱  右为末,酢糊和为丸梧子大。姜汤下六七十丸。
  栀子蘗皮汤 治伤寒及湿家发黄。
  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蘗二两
  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大茵陈汤 治黄疸及头汗出欲发黄。  茵陈蒿半两 大黄三钱 肥栀子三枚半  水三升三合半,先煮茵陈减一半,内二味,煮取一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利如皂角汁,一宿腹减,黄从小便中出也。
  茵陈栀子黄连三物汤 治大便自利而黄。  茵陈蒿三钱 栀子 黄连各二钱
  水二盏,煎八分,去滓服。

  山茵陈散 治疸证发热,大小便秘濇。  山茵陈 栀子各二钱 赤茯 枳实各一钱半 葶苈 甘草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三片,煎一锺,食前服。
  小温中丸 【丹溪,下同】  治黄胖,宜草野贫贱人服,盖其饮食无积,但补阴燥湿而已。  针砂一斤,以酢炒为末,入糯米一斤,炒极黄  右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每米饮下四五十丸,忌口。轻者服五两,重者不过七两愈。
  大温中丸 治黄胖。丹溪晚年定者。  香附童便浸,春夏一宿,秋冬三宿 针砂炒红酢淬三次,各一斤 苦参春夏二两,秋冬一两 芍药 厚朴姜制黑 山楂 苍朮泔浸,各五两 白朮 陈皮 茯苓各三两 青皮六两 甘草二两  右为细末,酢糊丸如桐子大。面黑筋骨露气实者,米饮下五六十丸。面肥白与气虚羸弱者,白朮汤下三四十丸。忌一切生冷油腻鸡鹅羊鸭生硬并糍粽难化之物。服过七日后,便觉手掌心凉,口唇内有红晕起,调理半月愈。
  暖中丸 治黄胖,杀肝邪,舒脾气。虚者不宜用。  香附一斤 甘草二两 针砂十两,炒红酢淬 陈皮 苍朮 厚朴 三棱 白朮 青皮各五钱  右为末,酢糊丸,空心盐姜汤下五十丸,晚食前酒下亦可。忌狗肉。
  石膏散 【《千金方》】  治女劳疸,身黄额黑,日晡发热,小腹急,足下热。  石膏煅 滑石各等分
  右为末,每二钱,大麦粥饮调下。

  秦艽饮子 【《得效》】  治女劳疸。  秦艽 当归 芍药 白朮 桂皮 赤茯苓 陈皮 熟地黄 川芎 小草各一钱 半夏 甘草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姜五片,水煎服。

  茵陈大黄汤 【《活人书》,下同】  治伤寒大热,发黄疸。  茵陈 栀子 柴胡 黄蘗 黄芩 升麻 大黄各一钱 草龙胆五分  右,水煎服。

  茵陈栀子汤 治谷疸。
  茵陈三钱 大黄二钱 栀子 枳实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茯苓汤 治阴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  茵陈三钱 白茯苓 猪苓 滑石水飞 当归 官桂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橘皮汤 治阴黄烦躁,喘呕不渴。  茵陈 陈皮 白朮 生姜 半夏 茯苓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附子汤 治阴黄遍身冷。
  茵陈 附子炮 甘草炙,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四逆汤 治阴黄肢体逆冷自汗。  茵陈 附子炮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姜附汤 治阴黄冷汗不止。
  茵陈 附子炮 干姜炮,各一钱
  右,水煎服。

  茵陈吴茱萸汤 治阴黄,曾服姜附诸药未愈,脉尚迟者。  茵陈 吴茱萸 附子炮 干姜炮 木通 当归各一钱  右,水煎服。

  瘴疸丸 【《入门》】  治天行病急黄,及瘴疟发黄。  茵陈 栀子 大黄 芒硝各一两 杏仁六钱 常山 鳖甲 巴豆霜各四钱 豆豉二钱  右为末,蒸饼和丸梧子大。每三丸或五丸,温水吞下,以吐利为效。《得效方》栀子丸同,即今茵陈丸也。
  茵陈泻黄汤 【丹溪,下同】  治时气发热,变为黄疸,所谓瘟黄。  葛根一钱半 木香七分 茵陈 黄连姜汁炒 栀子炒 白朮 赤茯苓 芍药 厚朴 木通 人参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姜三片,水煎服。
  济生茵陈汤 治时行热郁,通身发黄。  茵陈四钱 大黄二钱 栀子一钱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退黄散 【《医鉴》】  治黄疸身面如金,小便如黄蘗汁。  柴胡 升麻 草龙胆 茵陈 黄连 黄芩 栀子 黄蘗 木通 滑石各一钱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贴,灯心一握,水煎服。
  退黄丸 【《入门》】  治黄疸水肿,腹胀溏泄等证。  青矾二两,锅内镕化,入陈黄米四升,用酢拌匀,慢火炒令烟尽,入平胃散六两同炒,少顷去火毒  右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临卧米饮下。忌糯米油面生冷硬物。此方即周益公阴隲丸,盖青矾乃铜之精液,用酢制以平肝,愈于针砂。如服针砂,不忌盐,后复发。青矾则不忌盐,不复发。
  褪金丸 【《正传》】  治黄肿绝妙。  针砂煅红醉淬 香附子便浸,各六两 苍朮 白朮各二两半 陈皮 神曲 麦芽各一两半 厚朴 甘草各一两  右为末,曲糊和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十丸。忌鱼腥湿面生冷。有块加三棱、蓬朮,并酢煮各两半。
  绿矾丸 【《正传》】  治黄肿病最捷。  五倍炒黑 神曲炒黄,各八两 针砂炒红酢淬 绿矾姜汁炒白,各四两  右为末,姜汁煮枣肉,捣丸梧子大。温酒下六七十丸。不饮酒,米饮下。终身忌食荞麦,犯之再发难治。
  疸方 【《入门》,下同】  治黄疸,爱吃茶叶者。  苍朮 白朮各三两 石膏 白芍药 黄芩 南星 陈皮各一两 薄荷七钱  右为末,砂糖水煮,神曲作糊,和丸梧子大。砂糖水,空心吞下五七十丸。  又方 治黄疸,喜吃生米者。
  白朮一钱半 苍朮一钱三分 白芍药 陈皮 神曲 麦芽 山楂肉 白茯苓 石膏各一钱 厚朴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右銼,作一贴,水煎,临熟入砂糖末一匙,调服。
  四宝丹 治疸癖爱吃土、炭、生米、茶叶,通用者。  使君子肉二两 南星姜制 槟榔各一两  如吃生米,加麦芽一斤炒过;吃茶叶,加茶叶一斤炒过;吃土,加壁土一斤炒过;吃炭,加黑炭一斤炒过。共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砂糖水下五十丸。
  逍遥散 【《元戎》】  治湿郁发黄。  当归 芍药 白朮 茯神 甘草 柴胡各等分  右,姜三片,水煎服。

  红丸子 【《和剂》】  治谷疸。  京三棱浸软切片 蓬莪朮煨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五斤 干姜炮 胡椒各三斤  右为末,用酢面糊丸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小儿临时加减与服。
  六味地黄丸 治一切肾水亏损,兼治阴虚发黄。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右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名八味丸,治阴阳虚等证。
  异功散 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呕吐而黄,或咳嗽面浮,气逆腹满等证。  人参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陈皮各一钱  右加姜枣,水煎服。

  葛花解酲汤 【东垣】  治酒疸。  人参 白朮 白茯苓 缩砂仁 白豆蔻 葛花各一钱 神曲 木香各五分 青皮 陈皮 猪苓 泽泻各七分  水二锺,生姜五片,煎七分,食远稍热服,取微汗,酒病去矣;或为末,姜酢汤调服二三钱亦可。
  如神散 【《得效》,下同】  治酒毒发黄。  苦匏子 苦葫芦子各三七个 黄黍米三百粒 安息香二皂子大  右为末,取一字(口畜)入鼻中,滴尽黄水。若过多,则以黍穰烧灰、麝香末各少许,(口畜)入鼻中,立止。
  石膏茵陈散 治黄疸,一身皆黄,食已即饥。  石膏二钱 甘草五分 栀子仁 茵陈 木通 大黄各一钱 (艹舌)蒌实一个  右銼,作一贴,入姜五片,葱白二茎,水煎服。
  必效散 【《直指》】  黄疸通用。  葶苈子炒 草龙胆 栀子 黄芩各一钱 茵陈二钱  右銼,作一贴,水煎服。

  茯苓加减汤 治胃疸积热,食已辄饥,面黄瘦,胸满胁胀。小便秘赤。  赤茯苓 陈皮去白 桑白皮各三两 赤芍药 白朮各四两 人参 官桂各二两 石膏八两 半夏六两,汤洗,生姜制焙  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如病甚者,加大黄、(石卜)硝各二两。
  枣子绿矾丸 【《回春》】  治黄疸胖病。  针砂煅红酢淬 绿矾炒 苍朮 厚朴 陈皮 神曲各一两 甘草五钱  右为末,蒸枣肉和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十丸。切忌荞麦羊肉母猪肉,食之急死,无医。
  五疸(口畜)鼻方 【《千金》,下同】  通治五疸。  瓜蒂 秫米 赤小豆各二七枚
  右三味,治下筛,病重者取如大豆二枚,内着鼻孔中,痛缩鼻,须臾当出黄汁。或从口中出汁升余则愈。  病轻者如一豆。不瘥,间日复用。又下里间以筒使人吹鼻中,无不死,大慎之。《删繁》疗天时毒热,通贯脏腑,沉伏骨髓之间,或为黄疸、黑疸、赤疸、白疸、谷疸、马黄等病,喘息须臾不绝也。
  大黄丸 治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