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下门

  苦参 甘草 熏黄各二两 豉一升五合 葱白五茎 蜀椒三十粒  右六味,以苦参等三物各捣下筛,以水五升煮葱白、豉、椒,取三升,以三指撮苦参末等各一撮内汁中,冷暖如人体。先饮少许豉汁,食一口饭乃侧卧,徐徐灌之讫,多时卧不出为佳。大急,乃出之于净地,当有疳蚀虫如白马尾状,头黑,是其效也。其重者肛大难瘥,当取桃枝棉裹头,用前件汁适寒温烙之,须近脊以上三十度,烙之乃瘥,神验。  又方 崔氏云:晋代之地多生疳,蚀人五脏,通见脊骨,下脓血,手足烦疼,四肢无力,夜卧烦躁不安而失血色,肩髀疼,面及手足有浮气,或下血,乃死。以此方治之。  雄黄 青葙各二两 苦参三两 矾石 雌黄 铁衣 藜芦各一两 麝香三分,别研  右八味治下筛,以竹筒内大孔中酸枣许,吹内下部中,日一,不过三度。小儿以大豆许。此方极救死。
  越桃散 治下血及血痢。
  越桃栀子也 槐花 青州枣 干姜
  右等分,烧存性为末,陈米饮调下二钱。
  香豉汤 治下焦热毒痢,鱼脑杂痢,赤血,脐下小腹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  香豉 薤白各一升 黄连 黄蘗 白朮 茜根各三两 栀子 黄芩 地榆各四两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黄芩芍药汤 【河间,下同】  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久而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粘。  黄芩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右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滤清温服,无时。如痛则加桂少许。
  大黄汤 治泄痢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久不愈者。  大黄一两 右细銼,好酒二大盏,同浸半日许,同煎至一盏半,去大黄,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服芍药汤以和之。痢止,再服黄芩汤和之,以彻其毒也。
  芍药汤 行血调气。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五钱 槟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钱 大黄三钱 官桂一钱半  右(口父)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清服。如血痢则渐加大黄,如汗后脏毒加黄蘗半两,依前服。
  白朮黄芪汤 服前药痢虽已除,犹宜此药和之。  白朮一两 黄芪七钱 甘草三钱
  右(口父)咀,匀作三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清服之。一本有黄芩,无黄芪,名白朮黄芩汤。
  导气汤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大黄 黄芩各二钱半 黄连 木香 槟榔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地榆芍药汤 治泻痢脓血,乃至脱肛。  苍朮一两 地榆二两 卷柏 芍药各三两  右(口父)咀,每服一两,水一大盏半,煎至一半温服。病退止药。
  益元散 治身热肠癖,下痢赤白。孕妇不宜服,滑胎也。  桂府腻白滑石六两 甘草炙,一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下。
  元青丸 治下痢势恶,频并窘痛,或久不愈,诸药不能止,须可下之,以开除湿热。痞闷积滞,而使气液宣行者,宜以逐之,兼宣利积热。酒食积,黄瘦中满,水肿腹胀。兼疗小儿惊疳积热乳癖诸证,唯泄泻者勿服。  黄连 黄蘗 大黄 甘遂 芫花酢拌炒 大戟各半两 牵牛四两,取末二两 轻粉二钱 青黛一两  右为末,水丸小豆大。初服十丸,每服加十丸,空腹、日午、临卧三服,以快利为度。后常服十五二十丸,数日后得食。久病未痊除者,再加取利,利后却常服,以意消息,病去为度,后随证止之。小儿丸如黍米或麻子大,退惊。疳热积不下者,须常服十丸。
  阿胶梅连丸 治下痢,无问久新赤白青黑疼痛诸证。  金井阿胶净草灰炒透明白,别研,粗者再炒研细 乌梅肉去核炒 黄蘗銼炒 黄连 当归焙 赤芍药 干姜炮 赤茯苓半两,各等分  右为末,入阿胶研匀,水丸桐子大。温米饮下十丸,食前,兼夜五六服。小儿丸如菉豆大。忌油腻脂肥诸物也。
  牛黄神金丸 治大人小儿呕吐泻痢,无问久新赤白诸色,或渴或不渴,小便濇或不濇,并小儿惊疳积热,痃癖坚腹满硬痛,发作往来,亦能宽膈消食。  轻粉 粉霜 硇砂各别研 雄黄研 朱砂 信砒 巴豆去皮,各一钱 黄丹 蜡各三钱  右先研粉霜,次旋入硇砂研细,下雄黄、朱砂、信砒再研,下丹粉研匀,别研巴豆烂为油,与前药研匀,火上炙蜡软,入药匀搓作剂,旋丸小豆大,新水下一丸。小儿黍米麻子大。或止吐泻痢疾,调桂苓甘露饮,或益元散亦得。
  芍药蘗皮丸 治一切蚀恶痢,频年窘痛,无问脓血,并宜服之。  芍药 黄蘗各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右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三四十丸,无时,兼夜五六服。忌油腻脂肥发热等物。
  杏仁丸 治一切赤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者。  杏仁 巴豆各四十九个,去皮
  右以药同烧存性,研细如泥,用蜡镕和,旋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大黄汤,间日一服。
  痢方 【《千金方》】  治久寒宿疾,胸腹中痛,短气,时滞下痢。  当归 桂心各三两 干姜四两 附子一两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范汪》无附子,用甘草二两;云虚冷激痛者,加黄芪、芍药各二两。
  闸板丹 【《医鉴》】  治痢初起,以此丹推荡其邪毒。  黄丹水飞 黄蜡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一钱 杏仁八个,去皮尖 巴豆八个,去油  右五味为末,将黄蜡镕化后,将药末同蜡拌匀,搅冷成块。每服一丸如黄豆大,空心服。红痢,冷甘草汤下;白痢,冷干姜汤下;水泻,冷米汤下。
  升阳去热和血汤 【东垣,下同】  治肠澼下血,另作一派,其血唧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肠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乃阳明气冲热毒所作也。当升阳、去湿热、和血脉,是其治也。  橘皮二分 熟地黄 当归身 苍朮 秦艽 肉桂各三分 生地黄 丹皮 生甘草各五分 炙甘草 黄芪各一钱 升麻七分 芍药一钱半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柤,空心稍热服,立效。
  凉血地黄汤 治肠澼,血谷与血另作一派,如唧桶涌出。  黄蘗去皮銼炒 知母銼炒,各一钱 槐子炒 青皮不去皮穰 熟地黄 当归各五分  右件(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盏,煎七分,去柤温服。
  白朮安胃散 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窘痛,日夜无度。  五味子 乌梅肉炒干,各五钱 车前子 茯苓 白朮各一两 米壳三两,去顶蒂穰,酢煮一宿,炒干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圣饼子 治泻痢赤白,脐腹撮痛久不愈者。  黄丹二钱 定粉 舶上硫黄 密陀僧各三钱 轻粉少许  右细銼为末,入白面四钱匕,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食前温浆水磨服之,大便黑色为效。
  当归和血散 治肠澼下血,湿毒下血。  川芎四分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熟地黄 白朮各六分 当归身 升麻各一钱  右件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清米饮汤调下,食前。
  诃黎勒丸 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  诃子肉五钱 椿根白皮一两 母丁香三十个  右为细末,酢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酢少许,五更送下。三日三服,效。
  诃子皮散 治寒滑,痢下赤白。
  米壳去蒂萼蜜炒 橘皮各五分 干姜炮,六分 诃子煨去核,七分  右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和柤空心热服。
  益智和中汤 治肠澼下血,或血色紫黑,腹中痛,腹皮恶寒,右手关脉弦,按之无力,而喜热物熨之,内寒明矣。  肉桂一分 桂枝四分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五分 归身 炙甘草 黄芪 升麻各一钱 白芍药一钱五分 干姜少许  右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柤,食后温服。
  槐花散 一名当归活血汤。治肠澼湿毒下血。  川芎四分槐花 青皮 荆芥穗 熟地黄 白朮各六分 当归身 升麻各一钱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米饮汤调下,食前。忌酒湿面生冷硬物。
  茯苓汤 治因伤冷饭水泄,日夜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疒丂)痛,减食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泽泻一钱 黄芩生三分 当归身四分 肉桂 炙甘草各五分 猪苓 茯苓各六分 苍朮 生姜 升麻 柴胡各二钱 芍药一钱半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食前服之。
  黑圆子 【《济生方》,下同】  治脾胃怯弱,饮食过伤,留滞不化,遂成滞下,宜速进此药推导。更须斟酌受病深浅,增损圆数,还当逐尽积滞方佳,却徐徐补养之。  乌梅七个 百草霜三钱 杏仁去皮尖,三七枚 巴豆去壳并油,二枚 半夏汤泡七次,九枚 缩砂仁三七枚  右为细末和匀,用薄糊为圆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圆加至二十圆,用熟水送,姜汤亦得。更看虚实,增损圆数。或因食生冷鱼脍得病,用治中汤送下亦可。恐此药仓卒不能办,止用局方感应圆少加巴豆为圆,服之亦佳。
  乌梅圆 治热留肠胃,下痢纯血,脐腹疼痛,或先经下痢,未断服热药,蕴毒伏热,渗成血痢,皆治之。  乌梅肉二两 黄连去须,三两 当归去芦 枳壳去穰麸炒,各一两  右为细末,酢糊为圆如梧子大,每服七十圆,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当归圆 治冷留肠胃,下痢纯白,腹痛不止。  当归去芦酒洗 芍药 附子炮去皮脐 白朮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阿胶蛤粉炒,各一两 乌梅肉二两  右为细末,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圆,空心用米饮送下。
  香茸圆 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 鹿茸燎去皮毛,酥炙,一两  右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煮枣肉为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圆,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若每料添滴乳香半两,尤有效。
  茜根圆 治一切毒痢及蛊注痢,血下如鸡肝,心烦腹痛。  茜根洗 升麻 犀角镑 地榆洗 白芍药 当归去芦洗黄连去须 枳壳去瓤麸炒  右等分为细末,酢煮米糊为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圆,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木香槟榔丸 治痢。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白朮 枳壳 黄连 黄蘗 大黄各半两 丑末 香附各二两  右为末,水丸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温水下,量虚实与之。《绀珠》多三棱、黄芩、当归,分两不同。
  调胃承气汤 治积滞成痢。
  芒硝半斤 甘草炙,二两 大黄四两,去皮酒洗  右銼,每服临期斟酌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滓下硝,上火煮二三沸,顿服之。
  和中丸 治前证。
  白朮二两四钱 厚朴二两 陈皮一两六钱 半夏炮,一两 槟榔 枳实各五钱 甘草四钱 木香二钱  右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每三十丸,食远温水下。
  水煮木香膏 治脾胃受湿,脏腑滑泄,腹中疼痛,日夜无度,肠鸣水声,不思饮食,每欲痢时,里急后重,或下赤白,或便脓血,并皆治之。  粟米壳蜜水浸湿炒黄,六两 乳香研 肉豆蔻 砂仁各一两半 当归 白芍药 木香 丁香 诃子皮 藿香 黄连 厚朴姜汁制 甘草炙 青皮 陈皮各一两 干姜炮 枳实麸炒,各半两  右十七味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角戋),枣一枚,擘开,煎至七分,和柤稍热,食前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二

滞下门

    方

  导滞汤 【《入门》,下同】  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腹痛作渴,日夜无度。  芍药一钱 当归 黄芩 黄连各五分 木香 槟榔 甘草各二分 大黄三分 肉桂二分半  右,水煎服。一方无肉桂、甘草,有枳壳。大要以芍药、甘草和中止腹痛。恶热痛加黄芩,恶寒痛加姜、桂。以木香、槟榔行气,除后重。气分加枳壳、滑石宽肠,血分加当归、桃仁和血,以秦艽、皂子祛肠风,黄芩、黄连清热毒,白朮、陈皮调胃,茯苓、泽泻渗湿,山栀、枳实消积。呕吐加石膏、陈皮、山栀、姜汁。痢已后重不解,去槟、枳,换条芩,加升麻提之。虚者减芩、连、大黄,气虚加白朮、黄芪、砂仁,血虚加芎、归、阿胶、侧柏叶、炒干姜。此方行血和气,深合经旨。
  香连丸 治一切痢疾。
  黄连五两 粉草二两
  右同用蜜水略拌湿,置锅中,重汤蒸,良久取出晒干,如此者九次。后入木香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酒米饮任下。
  加味香连丸 治痢疾临危,诸方不效。急将莲肉煎汤送下,被盖取睡,效奏神矣。  黄连四两,用吴茱萸水炒过 阿芙蓉二钱 木香一两  右为末,陈米糊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
  四味香连丸 治痢疾初起,不问赤白。  黄连炒,十两 大黄酒煨,四两 木香二两 槟榔一两  右为末,糊丸菉豆大,每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每日二服。有积自行,无积自止。如下痢色黑,大黄;色紫,地榆;色红,黄芩;色淡,生姜;色白,肉桂;色黄,山楂;水泻,粟壳;痛甚,木香、山栀各煎汤送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