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渴门
渴门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消渴证治
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汤。熟地三两,山茱萸、麦冬各二两,车前子五钱,元参一两,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此方补肾而加清火之味,似乎有肾火者宜之,不知消证,非火不成也。我补水而少去火,以分清水湿之气,则火从膀胱而出,而真气仍存,所以消证易平也,又何必加桂附之多事哉!惟久消之后,下身寒冷之甚者,本方加肉桂二钱,亦向应异常。倘不遵吾分两,妄意增减,亦速之死而已,安望其有生哉? 消渴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皆肾水之不足也。倘用泻火止渴之药,愈消其阴,必至更助其火,有渴甚而死者矣。治法必须补肾中之水,水足而火自消。然而此火,非实火也。实火可以寒消,虚火必须火引。又须补肾中之火,火温于命门,下热而上热自除矣。方名引火升阴汤,元参二两,肉桂、北五味各二钱,山茱萸四钱,熟地、麦冬各一两,巴戟天五钱,水煎服。此方大补肾中之水,兼温命门之火,引火归原而火气自消,正不必止渴而渴自除,不必止消而消自愈也。 大渴之证,必用石膏,往往有一昼夜而用至斤许者。盖热之极,药不得不用之重,此时倘守定不可多与之言,必杀之矣。但此等证,乃万人中一有之,不可执之以治凡有胃火之人也。 大渴之证,用石膏以平胃火,无人不知矣,尚有未知其故者。胃火飞腾奔越,不啻如火之燎原,必得倾盆之雨,始能滂沛而息灭之。原取其一时权宜之计,故可暂时用之,多能取效。必不可久用,久用则败亡也。尚有一方并传,以为临证之鉴。大渴不止,方用石膏数两,知母三钱,糯米一撮,麦冬三两,人参亦数两,与石膏同用,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竹叶百片,元参二两,水煎服。
方
五苓散 【《金匮》,下同】 治小便不利而渴。 茯苓 猪苓去皮 白朮各七钱半 桂心半两 泽泻一两二钱七分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猪苓汤 治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文蛤散 治渴欲饮水不止。
文蛤四两
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人参石膏汤河间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欲多食。 人参五钱 石膏一两 知母七钱 甘草四钱 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温服。《良方》有黄芩、杏仁。
加减地骨皮散钱氏 治上消。
知母 柴胡 甘草炙 半夏 地骨皮 黄芪 赤茯苓 白芍药 石膏 黄芩 桔梗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食远温服。
竹叶石膏汤 【仲景】 治消渴。 石膏一斤 麦门冬去心,一升 半夏半升,汤洗 粳米半升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竹叶二把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黄芪汤 治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芪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炒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煅,各一钱 右,水煎服。
黄芪汤 【河间,下同】 治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少溲多,当补肺平心。 黄芪三两 五味 人参 桑皮 麦冬各二两 枸杞子 熟地黄各一两半 右銼,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麦门冬饮子 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 人参 茯神 麦冬 五味子 生地黄 知母 炙甘草 葛根 (艹舌)蒌根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加竹叶十四片,煎至七分,温服无时。
门冬饮子 易老 治老弱虚人大渴。 人参 枸杞子 白茯苓 甘草各七钱半 五味子 麦门冬各半两 右,姜水煎服。一本有地骨皮,无枸杞子。
加减三黄丸子和 治丹石毒及热渴,以意测度,须大实者方用。 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四两 黄连春四两,夏七两,秋三两,冬二两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服一月,病愈。
猪肚丸 【《三因方》】 治强中消渴。 黄连 粟米 (艹舌)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 麦门冬各二两 右为细末,将大猪肚一个,洗净入药末于内,以麻线缝合口,置甑中炊极烂,取出,药别研,以猪肚为膏,再入炼蜜,搜和前药杵匀,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参汤下。又方加人参、熟地黄、干葛。又方除知母、粟米,用小麦。
化水丹洁古 治手足少阴渴饮不止或心痛者,《本事》治饮冷水多者。 川乌脐大者四枚,炮去皮 蛤粉用厚者,炮,六两 甘草炙,一两 牡蛎生,三两 右为细末,酢浸蒸饼为丸。每服十五丸,新汲水下。心痛者,酢汤下,立愈。饮水一石者,一服愈。海藏云:药能化停水。
神仙减水法 一名斩龙刽子手。治三焦虚热消渴,饮水无度。 人参 花粉 知母 黄连 苦参 麦门冬 浮萍 白扁豆 黄芪各一两 黄丹少许 右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
生津甘露饮子 治消渴膈消,大渴饮水无度,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下,腹时胀满疼痛,浑身色黄,目白睛黄,甚则四肢痿弱无力,面尘脱色,胁下急痛,善嚏善怒,健忘,臀肉腰背疼痛。 石膏二钱半 桔梗三钱 人参 姜黄 升麻 甘草炙 山栀 知母酒洗,各二钱 白豆蔻 白芷 连翘 甘草生 荜澄茄各一钱 黄连 白葵花 兰香各五分 黄蘗酒炒 杏仁去皮 木香 柴胡各三分 藿香二分 麦冬 归身一钱半 全蝎一枚,去毒 右为末,汤浸,蒸饼和匀成剂,捏作饼子晒干,杵碎如黄米大。每服二钱,抄在掌中,以舌舐之,随津咽下,或白汤少许送,亦得。此治制之缓也,不惟不成中满,亦不传疮疡下消矣。一方石膏一两二钱,姜黄、山栀仁各一钱。
黄连膏 治证同前。
黄连一斤,研细为末 牛乳汁 白莲藕汁 生地黄汁各一斤 右将汁熬膏,搓黄连末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少呷汤下,日进十服。
生地黄膏 治证同前。
生地黄碗大一握 冬蜜一碗 白茯苓一两 人参半两 右先将地黄洗捣烂,以新汲水调开,同蜜煎至一半,入参苓末拌和,以磁器密收,匙挑服。
顺利散洁古 治中热在胃而能食,小便赤黄微利,至不欲食为效,不可多利。 厚朴 枳实各一两 大黄煨,四两
每服五钱,水煎,食远服。
参蒲丸 治食(亻亦),胃中结热,消谷善食,不生肌肉。 人参 赤茯苓 石菖蒲 远志 地骨皮 牛膝酒浸,各一两 右为末,炼蜜丸,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加味钱氏白朮散 治消中消谷善饥。 人参 茯苓 白朮各二钱 柴胡 枳壳麸炒 藿香 干葛 五味子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 水煎,食远服。
清凉饮子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羌活梢 柴胡梢 黄芪根炙 生甘草梢 酒黄芩 酒知母 甘草炙,各一钱 防风梢,酒生地黄 防己各五分 桃仁 杏仁各五粒 当归六分 红花少许 升麻梢四分 酒黄蘗 龙胆草 石膏各一钱半 右,水二盏,酒一小盏,煎服。
甘露膏 一名兰香饮子。治消渴饮水极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生一钱,炙五分 防风根一钱 人参 制半夏 兰香 自豆蔻 连翘 桔梗 升麻各五分 右为末,水浸蒸饼丸,或捏剂作薄饼子,晒干碎如米大,每用淡姜汤调下二钱。
烂金丸 治热中消渴止后,补精益血,益诸虚,解劳倦,去骨节间热,宁心强志,安神定魄,固脏腑,进饮食,免生疮疡。 大猪肚一具 黄连三两 生姜研 白蜜各二两 先将猪肚净洗控干,复以葱椒酢面等同药,以水酒入银石器内煮半日,漉出黄连,洗去蜜酒令尽,銼研为细末,再用水调为膏,入猪肚内,以线缝定,仍入银石器内,水煮烂,研如泥,搜和下项药: 人参 五味子 杜仲去皮,姜汁炒,去丝 山药 石斛 山茱萸去核 车前子 新莲肉去皮心 鳖甲酢炙 熟地黄 当归各二两 磁石煅 白茯苓 槐角子炒 川芎各一两 黄芪四两 菟丝子酒浸蒸研,五两 麝香一钱,别研入 沉香半两 右为细末,用猪肚膏搜和得所,如有少添熟蜜,捣数千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温酒或糯米饮送下。一方有白朮二两,阳起石一两。
天门冬丸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饥,手足烦热,背膊疼闷,小便白浊。 天门冬去心 土瓜根干者 (艹舌)蒌根 熟地黄 知母焙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 鹿茸酒炙 五味 赤石脂 泽泻各一两半 牡蛎煅,二两 鸡内金三具,微炙 桑螵蛸十枚,炙 苦参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粟米饮送下,食前。
猪肾荠苨汤 治消中,日饮水八九升者。 猪肾一具 大豆一升 荠苨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苓 知母 葛根 黄芩 磁石绵裹 (艹舌)蒌根 甘草各二两 右(口父)咀,用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作三服,渴急饮之。下焦热者,夜辄服一剂,渴止勿服。一方茯苓作茯神。
肾沥散 治消肾,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膝痛。 鸡(月坒)胵微炙 远志 人参 桑螵蛸炒 黄芪 泽泻 熟地 茯苓 龙骨 桂 当归各一两 麦门冬 川芎各二两 五味子 炙甘草 元参名半两 磁石三两,研碎,水淘去赤汁 右銼碎,每服用羊肾一对,切去脂膜,先以水一盏半,煮肾至一盏,去水上浮脂及肾,次入药五钱,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服。晚食前再服。
金银箔丸 治消肾口干,眼濇阴痿,手足烦疼,小便多。 金箔 银箔各一百片,俱细研 丹砂细研 (艹舌)蒌根各二两 巴戟去心 山药 五味子 泽泻各一两半 肉苁蓉酒浸一宿切,焙干 天冬各二两半 黄连四两 白茯苓 生地焙 葛根各三两 麦冬焙三两半 右除别研药外为细未,再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不拘时,粟米饮送下。
白茯苓丸 治消肾因消中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白茯苓 覆盆子 黄连 花粉 萆薢 人参 熟地 元参各一两 石斛 蛇床子各七钱半 鸡(月坒)胵三十具,微炒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煎磁石汤送下。
龙凤丸 一名龙肝凤髓丸。治肾消。 鹿茸一两,酒炙 菟丝子酒浸 山药各二两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浓煎人参汤亦可。一方用面糊为丸,盐酒盐汤任下。
参芪汤 治前证。
人参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一两 白芍药 黄芪盐汤浸炙,各二两 白茯苓 五味各一两半 右銼,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日进四服,留滓合煎。一方,有干葛、木瓜、乌梅。
加减八味丸 治肾水枯竭,不能上润,心火上炎,不能既济,心烦燥渴,小便频数,白浊阴痿,饮食不多,肌肤渐削,或腿肿脚先瘦小。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酒润蒸,各八钱 五味子微炒,一两半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山茱萸肉焙 熟地蒸七次焙 山药微炒,各二两 右各研末,杵和匀,炼蜜丸梧子大。五更初,温酒盐汤任下三五十丸,午前、晚间、空腹再服。此药不惟止渴,亦免生痈疽,久服永除渴疾,气血加壮。
忍冬丸 治渴疾愈,须预防发痈疽。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叶皆可用之,一名老公须,一名蜜啜花,一名金银花,一名左缠藤,水洗净用 右用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一方用忍冬草煎服。此藤凌冬不雕,三月开花五出,黄白相间,微香,蒂带红。《外科精要》又以酒煮窨服,取时不犯铁气,服至大小肠通利,此药到得力。用干者,不及生者效速。仍治五种飞尸。酒研敷疮亦好,但留一口泄毒气,真经效奇药也。此药不特治痈,亦能止渴,并五痔诸漏。
蓝叶散 治渴利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焮疼痛。 蓝叶 升麻 元参 麦门冬 黄芪 葛根 沉香 赤芍药 犀角屑 甘草生用,各一两 大黄二两,微炒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荠苨丸 治强中为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溢自出。消渴之后,多作痈疽,皆由过服丹石所致。 荠苨 大豆去皮 茯神去木 磁石煅研极细 元参 石斛去根 (艹舌)蒌根 地骨皮去木 鹿茸各一两 沉香不见火 人参各半两 熟地黄酒蒸,一两 右为细末,用猪肾一具,如食法烂煮,杵为丸,如梧桐子大。如难丸,入少酒糊,或炼蜜亦可。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瞿麦汤 治消渴欲成水气,面目并足膝胫浮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半两 防己七钱半 黄芩 大黄各二钱半 桑螵蛸炒,十四枚 右(口父)咀,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