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淋浊遗精门
淋浊遗精门
肾虚遗精: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挼去核,再以水洗核,取尽余味,通置砂锅中,布滤过,入好冬蜜三斤,炭火慢熬成膏瓶收,五日出火性。每空心服一二茶匙,百滚汤下。【《保寿堂方》】
肾虚白浊,及两胁并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酢汤下三十丸。【《经验良方》】
梦遗溺白:韭子每日生吞一二十粒,盐汤下。 【藏器】
虚劳伤肾,梦中泄精: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末,食前温酒服二钱匕。 【《圣惠》】
虚劳溺精:用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采之,好酒八合渍一宿,以晴明日,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之。【《外台秘要》】
小便遗精:莲子心一撮为末,入辰砂一分,每服一钱,白汤下,日二。 【《医林集要》】
梦寐遗精:乳香一块,拇指大,卧时细嚼,含至三更咽下,三五服即效。
内热遗精:铁锈末冷水服一钱,三服止。 【《活人心统》】
心虚遗精,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 【《经验方》】
大便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两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五七十丸。有人病此,热药服至一斗二升,不效,或教服此,终四剂而愈。【《寇氏衍义》】
梦遗便溏:牡蛎粉,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二服。 【丹溪】
肾虚遗精多汗,夜梦鬼交:用猪肾二枚,切开去膜,入附子末一钱,湿纸裹煨熟,空心食之,饮酒一杯,不过三五服效。【《经验方》】
盗汗遗精: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
虚劳尿精:白胶二两炙为末,酒二升,和温服。 【《外台秘要》】
梦中泄精:狗头鼻梁骨烧研,卧时酒服一钱。
睡即泄精: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 【《梅师方》】
小便遗精:莲子心一撮为末,入辰砂一分,每服一钱,白汤下,日二。 【《医林集要》】
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菉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此丸当以火烘,否则易于糜湿也。【《唐氏方》】
肾虚失精:水胶二两,研末,酒二碗化服,日三。 【《千金》,下同】
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小腹急痛者,通草、茯苓各三两,葶苈二两,三味治下筛,以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蒲黄、滑石各等分,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
气淋: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内盐一合,顿服。亦可单煮豉汁服之。 又方: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
又方:熬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亦治小便血。
热淋:大枣二十七枚,葵根切一升,冬用子,夏用苗,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热加黄芩一两,出难加滑石末二两,血加茜根三两,痛者加芍药二两。加药亦加水也。
血淋:以水五升,煮生大麻根十枚,取二升顿服。亦治小便出血。
沙石淋方:黑豆一百二十粒,生粉草一升,以水煎,乘热入滑石末一钱,空心服。 【丹溪,下同】 又方:治小便淋痛,下砂石,或赤濇:萱草根用一握,捣取汁服,或嫩苗煮食之亦可。 又方:治淋茎中痛,是肝经气滞有热,甘草梢一味,用水煎,空心服。
气淋脐痛:盐和酢服之。 【《广利方》】
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 【《乾坤秘韫》】
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心统》】
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 【《集简方》】
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苏东坡方也。 【《直指方》】
虚滑遗精:白茯苓二两,缩砂仁一两,为末,入盐二钱,精羊肉批片,掺药炙食,以酒送下。【《普济》】
小便淋沥:由心肾气虚,神室不守,或梦遗白浊。赤白茯苓等分为末,新汲水飞去沫,控干,以地黄汁同捣,酒熬作膏和丸弹子大,空心盐汤嚼下一丸。【《三因方》】
小便淋沥:琥珀为末二钱,麝香少许,白汤服之,或萱草煎汤服。老人虚人,以人参汤下亦可。蜜丸,以赤茯苓汤下。【《普济》】
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 【《圣惠》】
五种淋疾: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半碗,顿服即通,大妙。 【《斗门方》】
小便淋闭,服血药不效者:用牡蛎粉、黄蘗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集成》】
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阴干烧存性,作一服,白汤下立愈。 【《集要》,下同】
遗精白浊: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为末,乌骨鸡一只,如常治净,装鸡腹内,煮熟,空心食之。
小便遗精:莲子心一撮为末,入辰砂一分,每服一钱,白汤下,日二。
针灸
《千金方》曰:气淋,脐中着盐,灸二壮。 又法:灸关元五十壮;又灸侠玉泉相去一寸半,三十壮。 石淋,脐下三十六种病,不得小便,灸关元三十壮;又灸气门三十壮;又灸水泉三十壮,足大敦是也。 劳淋,灸足太阴百壮,在内踝上三寸,三报之。 血淋,灸丹田随年壮;又灸伏留五十壮。 【一云随年壮。】 五淋不得小便,灸悬泉十四壮,穴在内踝前一寸,斜行小脉上,是中封之别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壮。
卒淋,灸外踝尖七壮。
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 淋病不得小便,阴上痛,灸足太冲五十壮。腹中满,小便数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壮,小儿以意减之。 《东垣十书》曰:热淋小便黄,腹满,取阴陵泉、关元各二寸,灸气冲二七壮。 石淋不得小便,灸关元三七壮,气门、大敦各二七壮。 血淋,气海、丹田各灸三七壮。
《医学纲目》曰:遗精白浊,夜梦鬼交,取心俞一分,沿皮向外一寸半,先补后泻,灸不宜多;又取白环俞一寸半,泻六吸,补一呼。 又法:取白环俞一寸半,灸五十壮,与中极相平;肾俞、中极,灸随年壮。 又法:取肾俞、心俞、膏肓、关元、三阴,不已,取下穴。 腰脊冷,溺多白浊失精,灸脾募三七壮,曲泉。 虚劳失精,阴缩茎中痛,灸大赫三七壮,中封。 遗精,五脏虚竭,灸曲骨端四七壮,在阴横骨中央,曲如月中央是也。 溺血精出,取列缺,卧针五分。
导引
《古今医统》曰:遗精法,半夜子时分,阳正兴时,仰卧,瞑目闭口,舌顶上腭,将腰拱起,左手用中指顶住尾闾穴,右手用大指顶住无名指根拳着,又将两腿俱伸,两脚十指俱抠,提起一口气,心中存想脊背脑后,上贯至顶门,慢慢直下至丹田,方将腰腿脾手从容放下,再照前行,阳则衰矣;如阳未衰,再行二三次如初行时。阳未兴,勉强兴之方可行。夫人之所以有虚疾者,因年少欲心太盛,房事过多,水火不能相济,以致此疾。能行此法,不惟速去泄精之病,久而肾气上升,心火下降,则水火既济,永无疾病矣。 又法:遗精不禁,以床铺安短窄,卧如弓,湾二膝并脐缩,或左或右侧卧,用手扎阴囊,一手伏丹田,切须宁心静卧,戒除房室思欲之事,因精不泄,可保身矣。 又法:侧身曲卧,戌亥之间,一手兜外肾,二手搓脐下八十一次,然后换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见效八十一日成功。 《保生秘要》曰:白浊白带导引法,肾俞、气海各掐九九,擦之亦然,兼运后功。 运功:用双手抱两膝,吹吸,念脐下,绦尾闾升气降回,吸而咽之。 凡白浊,以两手抱两膝,吹而吸之,念脐而坐,行久即愈。此要升气而后降之,吹而咽之。有一种烦乱其心志,须定神而后可行。白带与痢同证,淋与白浊同法,盖浊之不愈成淋,二种俱是气滞与心劳。 梦遗漏精导引法:用大颈壶卢一个,口上安带得法,套阳具,如意睡去。如阳物每夜觉起时,勿失其候,急起暖衣提运三十六足数,运散四肢。照此勤心行之,永无患矣。 运功常要守静,存心念脐勿令弛放,后意想一条水下膀胱,绦尾闾分行二路上两肾,分左右运收脐轮。临卧时摩擦足心及肾腧穴,曲一足而侧卧,精自固矣。 外法:中夜盘坐,先摩两足心,次摩两肾腧,安神静心,伏枕缩足而卧,精自不遗。 小便时,以右脚踏左足肋,面向右肩者三,待小便毕,面又向左肩者三。或阳动顾脐念令两盘缩,其精自不泄。 自汗盗汗兼遗精导引法:先念脐,想火于内旋转,又以手覆脐念;次想脐下一条水,下膀胱,上尾闾,又至背穿出心头洗之,非遗精不用行脐下一条水法。
医案
《儒门事亲》曰:戴人过息城,一男子病淋,戴人令顿食咸鱼,少顷大渴;戴人令恣意饮水,然后以药治淋,立通。淋者无水,故濇也。
酒监房善良之子年十三,病沙石淋已九年矣。初因疮疹余毒不出,作便血。或告之服太白散,稍止。后又因积热未退,变成淋闭,每发则见鬼神,号则惊邻。戴人诊之曰:诸医作肾与小肠病者非也。《灵枢》言足厥阴肝之经,病遗溺闭癃。闭谓小溲不行,癃为淋沥。此乙木之病,非小肠与肾也。木为所抑,火来乘之,故热在脬中,下焦为之约,结成沙石,如汤瓶煎炼日久,熬成汤碱。夫羊豕之脬,吹气令满,常不能透,岂有真沙石而能漏者邪?故知前人所说,服五石丸散而致者,恐未尽然。经曰:木郁则达之,先以瓜蒂散越之,次以八正散加汤碱等分顿啜之,沙石自化而下。
屈村张氏小儿年十四岁,病约一年半矣。得之麦秋,发则小肠大痛,至握其茎,跳跃转旋,号呼不已,小溲数日不能下,下则成沙石,大便秘濇,肛门脱出一二寸。诸医莫能治,乃负其子而哀请戴人。戴人曰:今日治,今日效。时日在辰巳间矣。以调胃承气仅一两,加牵牛头末三钱,汲河水煎之,令作三五度咽之。又服苦末,丸如芥子许六十粒。日加晡,上涌下泄,一时齐出,有脓有血。涌泻既觉定,令饮新汲水一大盏,小溲已利一二次矣。是夜凡饮新水二三十遍,病去九分,止哭一次。明日困卧如醉,自晨至暮,猛然起走,索食,与母歌笑自得,顿释所苦。继与太白散、八正散等,调一日,大瘥。恐暑天失所养,皆五日而归。戴人曰:此下焦约也。不吐不下,则下焦何以开?不令饮水,则小溲何以利?大抵源清则流清也。
柏亭刘十三之子年六岁,病沙石淋,戴人以苦剂三涌之,以益肾散三下之,立愈。
鹿邑一阀阅家,有子二十三岁,病膏淋三年。乡中医不能治,住京师遍访,多作虚损。补以温燥,灼以针艾,无少减。戴人曰:惑蛊之疾也,亦曰白淫。实由少腹热,非虚也。可以涌以泄。其人以时暑,惮其法峻,不决者三日。浮屠一僧曰:予以暑病,近觉头痛。戴人曰:亦可涌,愿与君同之,毋畏也!于是涌痰三升,色如黑矾汁,内有死血并黄绿水,又泻积秽数行,寻觉病去。方其来时,面无人色,及治毕,次日面如醉。戴人虑其暑月路远,又处数方,使归以自备云。
《丹溪心法》曰:一人便浊经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用珍珠粉丸和定志丸,服而愈。
一妇人年近六十,形肥,奉养膏粱,饮食肥美,中焦不清,浊气流入膀胱,下注白浊。用二陈去痰,加升麻、柴胡升胃中清气,加苍朮去湿,白朮补胃,全在活法。服四贴后,浊减大半,却觉胸满。因柴胡、升麻升动胃气,痰阻满闷,又用本汤加炒曲、白朮、香附而痊。若素无痰者,虽升动不满也。
镇守万户萧伯善便浊,精滑不禁,百药不效,与试倒仓法而安。
朱郎小便淋痛,脉左大右濇,此为劳伤经血,勿作淋治,可补血,行肝经滞血,自愈。用生地、当归、赤芍、杜牛膝各一钱,川芎、条芩、甘草梢各三分,陈皮、木通、桃仁各五分,黄蘗二分炒,红花豆大,以桃仁泥研滑石同煎。待淋病退,去滑石、杜牛膝、木通,入川牛膝代木通,分两倍之而痊。
《卫生宝鉴》曰:至元己巳,上都住,夏月,太保刘仲晦使引进史柔明来曰:近一两月作伴数人皆有淋疾,是气运使然,是水土耶?予思之,此间别无所患,此疾独公所有之,殆非运气水土使然。继问柔明,近来公多食甚物?曰:宣使赐木瓜百余对,遂多蜜煎之,每客至以此待食,日三五次。予曰;淋由此也。《内经》曰:酸多食之令人癃。可与太保言之,夺饮则已。一日,太保见予问曰:酸味致淋,其理安在?予曰:小便主气。《针经》云:酸入于胃,其气濇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则留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之胞,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而濇,乃作淋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五味过则皆能伤其正,岂止酸味耶?太保叹曰:凡为人子,不可不知医。信哉!
中统三年六月中,黄明之小便淋,茎中痛不可忍,相引胁下痛,制方服之大效。用人参五分,茯苓去皮四分,川楝子去核銼、炒、生甘草各一钱,元胡索七分,泽泻、柴胡、当归梢、琥珀各三分,九味(口父)咀,都作一服,用长流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空心食前,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