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疮疡门

     胁痈

  胁痈者,足厥阴少阳之经,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胆之气不平,则风火内搏,荣逆血郁,热聚为脓,而痈肿之所由生也。亦有禀赋母气肝胆之热,恚怒之火而致。然初患焮肿作痛者,宜用柴胡栀子散;未消者,用仙方活命饮。其热既杀而肿不消者,则必成脓也,乃用托里消毒散。其脓已成,以代针膏决之,仍用托里散自愈。若脓出而痛止肿消,则不必用药也。
     腹痈

  腹痈者,患于脐下,或傍二寸许,属脾经;近胁属胆经。盖因脾经阴虚,气滞血凝,或因脾虚,饮食积热所患。若焮肿作痛者泻黄散,坚硬肿痛者清胃散,肿痛便秘者清凉饮。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滞也,活命饮。既用此药而不消,则内欲作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脓出而痛不减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药。若脓出而反加痛,及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用参芪托里散。若食少体倦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柴胡、升麻。晡热内热者,脾血虚也,用四君、当归、丹皮。如有他证,当随证治之。
     臀痈

  臀痈属膀胱经湿热,或禀赋阴虚。若肿硬作痛,用内托羌活汤;微肿微痛,用托里消毒散。若初起大痛,或五日之间似消不消,似溃不溃者,先用仙方活命饮,饮后用托里消毒散。若已溃,食少体倦,疮不生肌,脾胃虚弱者,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禀赋阴虚,小便数而不敛者,加减八味丸。气虚,久不生肌收口,用豆豉饼及补中益气汤,培养元气。若用解热攻毒,及敷围寒凉之剂,则气血受伤,必成败证矣。
     腿痈

  腿痈之证,所主之经不同,而所治之法亦异。发于内侧者,属肝脾二经;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漫肿坚硬者,元气虚弱也,用内补黄芪汤。肿势高焮者,元气未虚也,用内托柴胡黄芪汤,外并用隔蒜熨法。若瘀血凝滞而不消,或不作脓者,用活命饮。血气虚弱而不能溃,及不生肌肉者,用托里散。此其梗概云尔。
     肺痈

  肺痈肺痿,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或母食辛辣厚味,遗热于儿;或儿有病,过于汗下,内亡津液,虚火烁肺;或服克伐之药,亏损脾胃,不能生肺金。其证恶风咳嗽,鼻塞项强,呼吸不利,甚则四肢微肿,咳唾脓血。若吐臭秽,胸中隐痛,脉数而实者,为肺痈。咳嗽涎沫脉数而虚者,为肺痿。恶寒喘嗽者,寒邪内蕴也,小青龙汤。咳唾脓秽者,此肺痈内溃也,桔梗汤。窃谓前证若喘咳短气者,脾肺气虚也,五味异功散。咳唾脓痰,左尺脉数而无力者,肾气虚也,六味地黄丸。咳唾脓痰,右关脉数而无力者,脾气虚也,七味白朮散。若发热喘嗽,唾脓不食者,脾肺虚甚也,难治。大要补脾肺,滋肾水为善,仍审五脏相胜,乳母七情。后证仿此。
     肠痈

  张仲景云:肠痈之证,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错,或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命饮,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窃谓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之间,须令徐缓,时少饮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便毒

  便毒,因肝火肝疳,或禀肝经热毒。若初起肿硬作痛者,先用龙胆泻肝汤一二剂;肿痛不减,用仙方活命饮二剂;五七日不减肿尚硬,亦用前二药各一剂;如不消或更痛,欲成脓也,用活命饮一剂,却用托里消毒散加柴胡、山栀一二剂。若脓已成而不溃者,血气虚也,用托里消毒散一二剂。脓已溃而痛不止者,毒气不解也,用活命饮一剂;若脓已出而反痛者,血气虚也,用内补黄芪汤;脓已溃而发热烦躁者,气虚血脱也,用当归补血汤;脓已溃而恶寒发热者,血气俱虚也,用十全大补汤;脓已溃而恶寒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脓已溃而不生肌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若禀赋怯弱,或因饮食劳倦而为患者,但用补中益气汤加射干自消。设使不分经络,不别虚实,概行攻伐,亏损气血,则轻者难治,重者必变瘵证,甚至不起。
     囊痈

  囊痈属肝经湿热,或禀胎肝热所致。初起肿痛小便赤濇者,湿热壅滞也,先用龙胆泻肝汤;如不消,用仙方活命饮。若肿痛数日不止,欲成脓也,用托里消毒散;若肿未溃而小便不利者,毒气壅滞也,当分利之。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毒气未解也,当针泄之;脓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当补益之。若元气无亏,虽阴囊悉溃,睪丸悬露,亦不为害。若乳母恚怒,令儿患此者,加味逍遥散;肝经气血虚者,八珍散、加味柴胡、山栀,俱加漏芦,子母并服。
     脚冻疮

  足指冻疮,因受禀虚怯,故寒邪易乘,气血凝滞,久而不愈,则溃烂成疮。治法须壮脾胃,温气血,则死肉自溃,良肉自生。若骨脱筋连者,宜急剪去,否则毒涎脚面而死。盖肢末之处,气血难到,又为外邪遏绝,则气血不能运行。若用汤荡火烘,其内即死而不仁,至春必溃腐脱落。元气无亏,虽患无害。如外敷寒药,内服消毒之剂,则元气受伤,必成败证。凡初冻时,以热手频熨之为妙。北方冻耳,若误以手触之,其耳即落。大寒能裂肤堕指,信然!
     汤火疮

  汤火之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濇者,内热也,用四物加山栀、连翘、甘草。若肉未死而作痛者,热毒也,用四君加芎归、山栀、连翘。若肉已死而不溃者,气血虚也,用四君加当归、黄芪,外敷当归膏,或柏叶末蜡油调搽,至白色,其肉自生。若因烟熏将死者,以生萝卜汁灌之,即苏。若饮食后被汤火所伤,发热腹胀,恶食发搐变证者,当参食积惊搐门治之。
     翻花疮

  翻花疮之证,由疮疡溃后,风寒袭于患处,或肝火血燥生风,或乳母肝火生风,必致疮口努肉,突出如菌,或如指大小,长短不同。如风邪承袭者,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天麻。风寒凝滞者,先用十宣散加羌活、天麻。儿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逍遥散加天麻、羌活。母肝火生风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逍遥散加漏芦、天麻。其风邪所乘,外用豆豉饼;风寒所凝,外用熨葱法。更用太乙膏护疮口;突肉不消,更以黎芦膏涂之。如疮口不敛而恶寒发热者,元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晡热内热者,气血俱虚也,用八珍汤,倍加参、芪。食少难化者,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若饮食少思,大便不调,或肌肉消瘦,小便澄白者,此兼肝脾疳证也,用九味芦荟丸以清肝火,用五味异功散以补脾气,外仍用熨治之法。
     多骨疽

  多骨疽,由疮疡久溃,脾胃损亏,血气不能荣于患处,邪气陷袭,久则筋烂骨腐,故骨脱出,非禀胎所有也。当补脾胃,壮元气,内用大补汤地黄丸,外以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元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用克伐之剂,复伤真气,鲜有不危。婴儿患此,当调补乳母,外用葱熨,以岁月除之,尤不可用追蚀之药。
     漏疮

  漏疮之证,因禀气血不足,或久病血气虚弱,或儿肝脾食积内热,不能生肌,或乳母七情不和。脾气不能收敛,当审其所因,调补元气,佐以如圣饼、葱熨之类为善。若用流气破血追蚀等药,反为败证矣。余当参各门主之。
    方

  漏芦汤 【《千金要方》,下同】  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  漏芦 连翘一用白薇 白敛 芒硝一用芍药 甘草各六铢 大黄一两 升麻 枳实 麻黄 黄芩各九铢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半,煎取五合,儿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
  五香连翘汤 治小儿风热,毒肿,肿色白,或有恶核瘰疬,附骨痈疸,节解不举,白丹走竟身中,白疹瘙不已。  青丁香 熏陆香 鸡舌香 沉香 麻黄 黄芩各六铢 大黄二两 麝香三铢 连翘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实各半两 竹沥三合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药减半,内竹沥,煮取一升二合,儿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二百日至期岁,一服五合。一方不用麻黄。
  连翘圆 治小儿无故寒热,强健如故,而身体颈项,结核瘰疬,及心腹胁背里有坚核不痛,名为结风气肿。  连翘 桑白皮 白头翁 丹皮 防风 黄蘗 桂心 香豉 独活 秦艽各一两 海藻半两  右十一味为末,蜜丸如小豆,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五岁已上者,以意加之。
  五香枳实汤 治小儿暑风热,(疒咅)(疒畾)坚如麻豆粒,疮痒搔之皮剥汁出,或遍身头面,年年常发者。  青木香九铢 麝香六铢 鸡舌香 熏陆香 沉香 防风 秦艽 漏芦各半两 升麻 黄芩 白敛 麻黄各一两 枳实一两半 大黄一两十八铢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儿五六岁者,一服四五合;七八岁者,一服六合;十岁至十四五者,加大黄半两,足水为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苦参汤 治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
  苦参八两 地榆 黄连 王不留行 独活 艾叶各五两 竹叶二升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枳实圆 【《千金方》】  治小儿病风瘙,痒痛如疥,搔之汁出,遍身(疒咅)(疒畾)如麻粒,年年喜发,面目虚肥,手足干枯,毛发细黄,及肌肤不光泽,鼻气不利。此则少时热盛,赤体当风,风热相薄所得也。不早治之,成大风疾。  枳实 菊花 蛇床子 防风 蒺藜子 白薇 浮萍各一两 天雄 麻黄 漏芦各半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大豆许,五岁儿饮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二。五岁已上者,随意加之。儿大者,可为散服。
  麻黄汤 治小儿丹肿,及风毒风疹。  麻黄一两半 独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黄芩各一两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  又方 治小儿恶毒,丹毒,及风疹。  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雨 射干 鸡舌香 甘草各半两 石膏半合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塌汤 治小儿数十种丹。
  大黄 甘草 当归 芎藭 白芷 独活 黄芩 白芍药 川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兰皮各一两 芒硝三两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及四升,去滓内芒硝,以绵浸汤中,通寒温塌之,干则易之,取瘥止。
  泽兰汤 主丹及瘾疹,入腹杀人。
  泽兰 芎藭 附子 茵芋 槁本 莽草 细辛各十二铢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四服。先与此场,然后作余治。
  神功散 【《小儿直诀》,下同】  治疮疡,肿臖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溃者敷之即愈,丹瘤用之尤妙,但砭缝作痛。  黄蘗炒 草乌炒 血竭各等分
  右为末,津调敷患处。

  柳华散 治热毒口疮。
  黄蘗炒 蒲黄 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为末,敷之。

  仙方活命饮 治一切疮毒,未成内消,已成即溃,此消毒排脓止痛之圣药也。若脓出而肿痛不止者,元气虚也,当补之。  穿山甲 白芷 防风 没药 甘草 赤芍药 归尾 乳香 花粉 贝母各一钱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皂角刺二钱  右每服二三钱,酒水各半盏煎。

  越鞠丸 治乳母六郁,传儿为患,或胸满吐酸,齿痛疮疥等证。  苍朮 神曲炒 香附子 山楂 山栀炒 抚芎 麦芽炒,各等分  右为末,水调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子母并服。
  神效当归膏 治跌扑汤火等疮,不问已溃未溃。  当归 黄蜡 生地黄各一两 麻油六两  右先将当归、地黄入油煎黑,去滓,入蜡熔化。候冷,搅匀即成膏矣。
  神芎丸 【《儒门事亲》,下同】
  大黄 黄芩各二两 滑石 黑牵牛各四两 黄连 薄荷 川芎各半两  右,水丸梧子大,水下。

  三黄丸
  大黄 黄芩 黄蘗各等分
  右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水下。一方,去黄芩,用黄连。
  理中丸
  人参 白朮 干姜 炙草 附子炮,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盏化破,煎至七分,稍热,空心服之。
  拔毒散
  寒水石不以多少烧令赤
  右研为末,以新水调,鸡翎扫痛处。
  三圣散 治臁疮,疔疮,搭手,背疽等疮。  葱白 马苋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清凉饮子 【《儒门事亲》】  治小儿月里生赤,肌肤如赤丹涂者。  大黄蒸 赤芍药 当归 甘草炒,已上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以意加减。
  小儿丹瘤方 【《东垣十书》】
  木鳖子新者去壳
  右研如泥,淡酢调敷之,一日三五次,便效。
  胡麻丸 【《片玉心书》】  治小儿风疮疥癣。  苦参五钱 何首乌 胡麻仁炒 蔓荆子炒 威灵仙 荆穗 白蒺藜去剌 牛蒡炒,各三钱 石菖蒲 干菊花各二钱共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竹叶灯心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