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门

  保安万灵丹 治鬓疽初起,憎寒壮热,头眩恶心,四肢拘急者。  茅朮八两 全蝎 石斛 明天麻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羌活 荆芥 防风 北细辛 麻黄 川乌汤泡,去皮尖草乌汤泡,去皮尖 何首乌各一两 明雄黄六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药一两分作四丸、一两作六丸、一两作九丸,三等作下,以备年岁老壮,病势缓急取用。预用朱砂六钱,研细为衣,磁罐收贮。如恶疮初起二三日之间,或痈疽已成至十朝前后,但未出脓者,状若伤寒,头疼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恶心呕吐,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壮热;又治伤寒四时感冒,传变疫证,但恶寒身热,表证未尽者,俱宜服之。用连须大葱白九枝,煎汤一茶锺,将药一丸,乘热化开,通口服尽,被盖出汗为效。如服后汗迟,再用葱白汤催之,后必汗如淋洗,渐渐退下覆盖衣物,其汗自收自敛,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随即消去;已成者,随即高肿,溃脓。如诸疾无表证相兼,不必发散者,只用热酒化服。此方原载于诸风痈痪门,予每用之发散疮毒,其功甚捷,故移录于此。详观此方,治肿疡甚效者何也?凡疮皆起于荣卫不调,气血凝滞,乃生痈肿。观此药性专发散,又能顺气搜风,通行经络,所谓结者开之。况疮毒又乃日积月累,结聚所发,苟非甘温辛热发泄,以汗疏通,安能得效?所谓发散不远热,正合此方之意无谬也。服后避风,当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妇勿服。
  柴胡清肝汤 治鬓疽初起未成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柴胡 黄芩 山栀 天花粉 防风 牛蒡子 连翘 甘草节,各一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鼠粘子汤 始鬓疽初起,热多寒少,头眩作痛,口燥咽干,渴常饮冷,二便秘濇,六脉沉实有力,烦闷疼痛者。  鼠粘子 桔梗 当归 甘草梢 赤芍 连翘 元参 地骨皮 防风 天花粉 木通各一钱 大黄炒二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渣再煎服。
  加味逍遥散 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焮痛者。  白朮 茯苓 牡丹皮 白芍药 柴胡 陈皮 当归 山栀 贝母 天花粉各八钱 甘草生 红花 羚羊角各五分 水二锺,淡叶二十片,煎八分,食后服。
  栀子清肝汤 治少阳经虚,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满口苦舌干。  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当归 山栀 丹皮各一钱 黄芩 黄连 甘草各五分 水二锺,煎八分食后服。
  清肝解郁汤 治暴怒伤肝,忧思郁结,致肝火妄动,发为鬓疽,头眩,痛彻太阳,胸膈痞连两胁,呕酸水,皆服之。  当归 白芍药 茯苓 白朮 贝母 熟地黄 山栀子各一钱 半夏 人参 柴胡 牡丹皮 陈皮 香附 川芎各六分 甘草四分 水二锺,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茯苓内托散 治鬓疽已成,坚而不溃,溃而不敛,气血俱虚,身凉脉细,饮食少思,口淡无味,及形体消瘦者。  归身 黄耆制 川芎 白芍药 陈皮 白朮 山药 熟地 白茯苓 人参各一钱 熟附子 甘草 肉桂 牡丹皮 地骨皮各五分 姜三片,枣二枚,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升阳益胃散 【《正传》】  治一切恶疮发背脑疽等证。  人参 陈皮 独活 防风 防风梢 黄连 黄蘗 苏木 当归梢 汉防己各五分 桔梗 连翘 知母 生地黄 生甘草 黄芩各一钱 炙甘草 羌活 槁本 黄耆各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泽泻七分 右细切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盏,浸半日煎至一盏,滴酒数十点,去渣,临卧温服。忌饮水。再作脓,效迟。初患二三日者,服之立消。作脓者,立溃。随病上下,食前后服。
  定痛消毒饮 【《疡疡全书》,下同】  治脑疽并一切痈疽,疼痛不禁。  人参 当归 升麻 川芎 白芍药 桔梗 白茯苓 半夏 柴胡 甘草 羌活 防风 白芷 天花粉 枳壳 厚朴 右銼,姜三片,灯心三十茎,空心服。
  三香内托散 治证同上。
  人参 木香 黄芪炙 厚朴 甘草炙 紫苏 官桂 乌药 白芍药 白芷 川芎 防风 枳壳 乳香 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不拘时服。
  围药 治上证毒势散漫。
  雄黄末二钱 白芨末一两 右和匀,用蟹捣汁调敷,留孔,时用水润之。
  救苦拔毒膏 用敷前证。
  雄蜒蚰一二条,以葱白二寸,同捣极烂 雄黄末 白芨末各一钱 和匀敷患处,留孔,干用水润之。何为雄蜒蚰?背上有白纹者是也。对口疮发鬓发疽之证亦治。
  败毒流气饮 治证同上。
  人参 干葛 枳壳 桔梗 甘草炙 柴胡 细辛 薄荷 川芎 羌活 白芍药 独活 紫苏 天花粉 防风 白芷 右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食后服。
  内托流气饮 治前证不消。
  人参 木香 黄芪炙 厚朴 甘草炙 紫苏 官桂冬加夏减 槟榔 乌药 枳壳 当归 川芎 芍药 白芷 桔梗 右,姜三片,枣二枚,煎服。一方有细辛、鼠粘、防风,无木香、官桂、槟榔,治证同。或热,加柴胡、黄芩,去官桂。或痛,加延胡索、五灵脂、乳香。或泻痢,加附子、人参、白朮土炒、泽泻。胃气不顺,加陈皮、茯苓、半夏、山药。呕吐,加生姜、藿香。
  清心流气饮 治发鬓毒。
  茯苓 防风 甘草炙 柴胡 羌活 川芎 紫苏 连翘 赤芍药 人参 白芷 前胡 独活 山栀 右水煎服。
  败毒流气饮 治鬓疽。
  紫苏 桔梗 枳壳 甘草炙 白芷 川芎 生地黄 干葛 麦冬 当归 白芍药 柴胡 天花粉 鼠粘子 薄荷 右,水煎食后服。
  清肝流气饮 治证同上。
  桔梗 枳壳 甘草炙 防风 前胡 羌活 生地黄 黄芩 独活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小柴胡 青皮 白茯苓 右,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仍时时服蜡矾丸。
  麦饯散 【《外科正宗》,下同】  治(疒秃)疮头毛脱落,白斑如癣,疮痂垒垒迭起,痒甚犹若虫行。  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 入硫黄细末四两 白砒细末一两,搅匀,待冷取起 再入烟胶半斤 川椒三两 生矾 枯矾各二两 右共碾细末,以葱汤洗沐疮痂洁挣,用麻油调搽,以毡帽戴之,随后作疼发肿,忍之,三日后,其痂渐渐而脱。愈之后不复作,其发亦生。戒诸发物。
  诸疮一扫光 治(疒秃)疮发脱作痒。  苦参 黄蘗各一斤 烟胶一升 明矾 枯矾 木鳖肉 蛇床子 硫黄 樟冰 水银 轻粉 点红椒 枫子肉各二两 白砒五钱 右共为细末,每一钱加倒挂尘二分,灯窝宿油调搽,自愈。
  润肌膏 治(疒秃)疮干枯,白斑作痒,发脱。  麻油四两 当归五钱 紫草一钱 右同熬药枯,滤净,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化尽,倾入碗内,顿冷,搽擦患上,渐愈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二十八

头门

    单方

  头痛:八月朔日收取百花头上露,磨墨点太阳穴,立止。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灸。【时珍】
  头风脑痛:元精石末入羊胆中,阴干,水调一字,吹鼻中,立止。【《千金方》】
  头痛欲死: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炮炙论》】
  偏头风痛:硇砂末一分,水润豉心一分,捣丸皂子大,绵包,露出一头,随左右纳鼻中,立效。【《圣惠方》】
  头痛头风:如神丹。光明硫黄、硝石各一两,细研,水丸,芡子大,空心嚼一丸,茶下。【《普济方》】
  肾虚头痛:用硫黄一两,胡粉为末,饭丸梧子大,痛时,冷水服五丸,即止。  又方:用硫黄末、食盐等分,水调生面糊,丸梧子大,每服薄荷茶下五丸。  又方:用硫黄六钱,乌药四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后茶清下。
  头忽眩运,经夕不瘥,四体渐羸,饮食无味,好食黄土:用朮三斤,曲三斤,捣筛酒,和丸梧子大,每服用二十丸,日三服。忌菘菜桃李青鱼。【《外台秘要》】
  脑风头痛不可忍:远志末,(口畜)鼻。 【《宣明方》】
  少阳头痛,太阳头痛,不拘偏正:小清空膏,用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二钱,茶酒任下。【东垣】
  偏正头风:防风、白芷等分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茶调下。【《普济方》】
  太阳头痛: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口畜)鼻。 【《玉机微义》】
  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二个,去皮子为末,水和丸,如杏仁大,每以水化一丸,灌入病人鼻内,随左右,口咬铜钱一个,当有涎出成盆而愈。【《永类方》】
  凡人登车船烦闷,头痛欲吐者,宜用徐长卿、石长生、车前子、车下土、李根皮各等分,捣碎,以方囊系半合于衣带及头上,则免此患。【《肘后方》】
  头痛欲裂:当归二两,酒一升,煎取六合饮之,日再服。【《外台秘要》】
  气虚头痛:川芎为末,腊茶调服二钱甚捷,曾有妇人产后头痛,一服即愈。【《集简方》】
  风热头痛:川芎一钱,茶叶二钱,水一锺,煎五分,食前热服。【《简便方》】
  头风化痰:川芎洗切晒干焉末,炼蜜,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嚼一丸,茶清下。【经验方】
  偏头风痛:京芎细銼,浸酒,日饮之。 【《斗门方》】
  风热上冲,头目运眩,或胸中不利:川芎、槐角子名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用茶清调下。胷中不利,以水煎服。【《保命集》】
  首风旋运,及偏正头疼,多汗恶风,胸膈痰饮:川芎一斤,天麻四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嚼一丸,茶清下。【《宣明方》】
  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口畜)鼻。 【《直指方》】
  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
  头痛(口畜)鼻:高良姜生研,频(口畜)即止。【《普济方》】
  偏头风痛:荜茇为末,令患者口含温水,随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一字,有效。【《经验良方》】
  一品丸,治气热上攻,头目昏眩,及治偏正头痛:大香附于,杵去毛,水煮一时,捣晒焙干,研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八分服。女人醋汤煎之。【《奇效良方》】
  偏正头风:香附子炒一斤,乌头炒一两,甘草二两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葱茶嚼下。【《本事方》】
  气郁头痛:用香附子炒四两,川芎藭二两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常服除根明目。华佗《中藏经》加甘草一两,石膏二钱半。【《澹寮方》】
  头风睛痛:香附子一两,藿香叶、甘草各二钱为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调下。【《圣惠方》】
  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藿香叶、莎草根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本事方》】
  头风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圣惠方》】  又方:水苏煮汁,或烧灰淋汁沐之。 【《普济方》】
  头项风强:八月后取荆芥穗作枕,及铺床下,立春日去之,则愈。【《千金方》】
  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头目诸疾,一切眼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龙树论》】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疼: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食后服二十丸,荆芥汤下。【《圣惠方》】
  白菊花酒,治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壅,每发即头旋眼昏,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酒及散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秋八月合花收暴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图经》】
  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方》】
  头风久痛:蕲艾揉为丸,时时嗅之,以黄水出为度。【《青囊杂纂》】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次上。【御药院方。】
  气攻头痛:胡芦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为末,姜汤或温酒,每服二钱。【《济生方》】
  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覆花等分为末,腊茶清服一钱,日二服。【《圣惠方》】
  头痛连睛: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清调服。 【《医方摘要》】
  头面忽肿,热毒风气内攻,或连手足赤肿,触着痛者:牛蒡子根,一名蝙蝠刺,洗凈研烂,酒煎成膏,绢摊贴肿处,仍以热酒服一二匙肿消痛减。【《斗门方》】
  头风掣痛不可禁者: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糖火煎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自散。摩时须极力令热乃效,冬月用根。【《箧中方》】
  头风白屑:牛蒡叶捣汁,熬稠涂之,至明日用皂荚水洗去。【《圣惠方》】
  诸风头运:苍耳叶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矣。【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