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
- 头门
头门
玉女煎 【《景岳全书》】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目眩,牙疼失血等证如神。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知母 牛膝各钱半 麦冬二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十四粒。如小水不利,或火不能降者,加泽泻一钱五分,或茯苓亦可。如金水俱亏,因精损气者,加人参二三钱尤妙。
双玉散 治热痰,咳嗽喘急,烦渴头痛。 石膏 寒水石等分 右为极细末,每服三钱,人参汤或随证用引调下。
吹鼻六神散 治头脑疼痛。
焰硝提净,五钱 白芷 雄黄另研 乳香制 没药制 薄荷叶各一钱 右为细末,磁罐收贮,左吹左,右吹右,先令病人口含水吹之,其气上行,须臾觉效。或两鼻皆吹之。
六味地黄丸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运。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肉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右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汤任下。
四物汤 【《局方》】 治血虚营弱,一切血病眩运,当以此为主。 熟地黄 当归各三钱 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 水二锺煎服。
三圣散 治男妇头痛不论新久,但夏月欲重绵包裹者并效。 闹杨花净末 槿树花净末,各一钱 大枫子白肉去油,五分 共研,每服六分,葱酒调服,洗浴发汗自愈。
人黄散 【《正传》】 治四时疫疠,大头天行等病。 粪缸碱置风露中,年远者,水飞,一两 甘草三钱 辰砂 雄黄各一钱半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煎薄荷桔梗汤送下。日三五服。煎药甘草、桔梗、茯苓,槁本、白朮各半钱,水煎服。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又名鸬鹚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水煎服。十五六日服小柴胡汤不愈者,仍用陈皮、紫苏发散而愈。又法,酒炒黄芩、黄连为君,炙甘草为佐,水煎细细呷之;再加鼠粘子、酒蒸大黄,煎入芒硝,亦细细频与服之,微利为度。肿减后,去后三味,只服前药。属少阳加瓜篓根,若阳明加升麻、芍药、葛根、甘草,太阳加羌活、荆芥、防风,头痛加黄芩。
三阴煎 【《景岳全书》,下同】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头痛目眩等病,故曰三阴。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宜此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甘草一钱 芍药酒炒 枣仁各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如呕恶者,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者,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者,加黄芪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左归饮 此壮水之剂也。凡头目痛眩,系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一二两 山药 枸杞各二钱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茯苓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五福饮 凡五脏气血亏损而眩运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黄各随宜 当归二三钱 白朮炒,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或加生姜三五片。凡治气血俱虚等证,以此为主。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
加减一阴煎 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黄 芍药 麦冬各二钱 熟地黄三五钱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 炙甘草五七分 水二锺煎服。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如小水热濇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金水六君煎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头痛目眩等证,神效。 熟地黄三五钱 陈皮一钱半 半夏 当归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锺,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二钱。
六安煎 治风寒咳嗽,头痛头旋。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者不用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凡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七八分或一钱。若冬月严寒邪盛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一钱,或苏叶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
和胃饮 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头运腹痛等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凡呕吐等证,多有胃气虚者,一闻苍朮之气,亦能动呕,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 厚朴各一钱半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此方凡藿香、木香、丁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宜增用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清膈煎 治痰因火动,气壅喘满,内热烦渴,上盛眩运等证。 陈皮钱半 贝母二三钱,微敲破 胆星一二钱 海石 木通各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锺;如渴甚者,加天花粉一钱;如热及下焦小水不利者,加栀子一钱半;如热在上焦,头面红赤,烦渴喜冷者,加生石膏二三钱;如痰火上壅,而小水不利者,加泽泻一二钱;如痰火闭结,大便不通,而兼胀满者,加大黄数钱,或(石卜)硝一二钱酌宜用之。
滋阴八味煎 治阴虚火盛,头痛头旋,下焦湿热等证。此方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 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丹皮 白茯苓 泽泻 黄蘗盐水炒 知母盐水炒,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蒸捣 右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理阴煎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以致眩运等证,宜刚燥者,当用理中六君之类;宜温润者,当用理阴大营之类。欲知调补,当先察此。此方通治真阴虚弱,胀满呕秽,痰饮恶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等症。又凡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倦之辈,因而忽感寒邪,不能解散,或发热,或头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虽渴而不喜热饮,或背心肢体畏寒,但脉见无力者,悉是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场,照后加减,以温补阴分,托散表邪,连进数服,使阴气渐充,则汗从阴发,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 熟地黄三五七钱或一二两 当归二三钱或五七钱 干姜炒黄色,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八分,热服。或加肉桂一二钱。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人参,即名六味回阳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若风寒外感,邪未入深,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凡内无火证,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汤,加柴胡一钱半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阴盛,而邪有难解者,必加麻黄一二钱,放心用之;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感温散第一方,惟仲景独知此义。第仲景之温散,首用麻黄、桂枝二汤。余之温散,即以理阴煎及大温中饮为增减。此虽一从阳分,一从阴分,其迹若异,然一逐于外,一托于内,而用温则一也,学者当因所宜酌而用之。若阴胜之时,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乃太阳少阴证也,加细辛一二钱,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钱,真神剂也。或并加柴胡以助之,亦可。若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二味加减与之,或止加人参亦可。若治脾臂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于前方加茯苓一钱半,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若泄泻不止,及肾泄者,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头重头眩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朮土炒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
内疏黄连汤 【《保命集》,下同】 治脑疽呕呃,心逆发热而烦,脉沉而实,肿硬水闷,而皮肉不变色,根深大,病在内,脏腑秘濇。当急疏利之。 黄连 白芍药 当归身 槟榔 木香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山栀各一两 连翘二两 右除槟榔、木香二味为细末外,并銼,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先吃一二服;次每服加大黄一钱,再服加一钱,以利为度。如有热证,止服黄连汤;大便秘濇,加大黄;觉无热证,少煎内托复煎散,时时服之。如实无热及大小便通,止服复煎散;稍有热证,却服黄连汤;秘则加大黄。如此内外皆通,营卫和调,则经络自不遏绝矣。
内托复煎散 治脑疽焮肿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痛在皮肉,邪气盛则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其里也。 黄芪 芍药 黄芩 白朮土炒 茯苓 人参 甘草 柳桂 地骨皮 防己 当归各一两 防风二两 右(口父)咀,先煎苍朮一斤,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朮滓,入前药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盏,绞取清汁,作三四服,终日服之。又煎苍朮滓为汤,去滓,再依前煎服十二味滓。此除湿散郁热,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利及烦热已过,却服复煎散半料。如此使营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侵也。
当归黄芪汤 治头项疮疡,脏腑已行,而痛不可忍者。 当归 黄芪 地黄 地骨皮 川芎 芍药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两,水一碗,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如发热者加黄芩;烦热不能卧者加栀子。如呕,是湿气侵胃也。
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头面肿,及项胸膈有疮,脉浮洪表候者。 升麻 牛蒡子 桔梗 生甘草 葛根 元参 麻黄 连翘各一钱 右口 父咀,姜三片,水二盏,煎八分,取微汗。
二神丸 治脑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必服之。 破故纸四两,微炒黄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 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煎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空心送下。
隔蒜灸法 治一切疮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如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也,有回生之功。 大蒜去皮,切,三文钱厚 右安疮头上,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势,不能为害。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换。如不痛或不作脓,及不起发,或阴疮,尤宜多灸。灸而仍不痛不作脓不起发者,不治,此气血虚极也。
十宣散 治头疮脉缓濇,身倦怠,恶寒,或脉弦,或紧细者,皆宜用之。散风寒,助阳气也。 人参 当归酒拌 黄芪盐水炒,各一钱 白芷 川芎 甘草炙 桔梗各一钱 厚朴姜制,五分 防风 肉桂各三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服。
槐花酒 治发背脑疽,及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并治之。用槐花四五两,微炒黄,乘热入酒二锺,十余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
清凉饮 治积热脑疮,烦躁饮冷,焮痛脉实,大便闭结,小便赤濇。 大黄炒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各二钱 作一剂,用水二锺,煎八分,食前服。
仙方活命饮 治脑疽未作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此排脓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穿山甲蛤粉炒黄色 甘草节 防风 赤芍药 没药 白芷 当归尾 乳香 皂刺炒,各一钱 天花粉 贝母各八分 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作一剂,用酒一碗,同入瓶内,纸糊瓶口,弗令泄气,慢火煎数沸去渣,分病在上下,食前后服之。能饮酒者,再饮二三杯尤好。
人参败毒散 治脑疽焮痛发寒热,或拘急头痛,脉数有力。 人参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白茯苓 桔梗 枳壳 川芎 甘草各钱 作一剂,用水二锺,煎八分,食远服。
五香连翘汤 治脑疽,初觉一二日,便厥逆,咽喉闭塞,寒热。 沉香 木香 麝香另研 连翘 射干 升麻 丁香 独活 桑寄生 甘草炙各一钱 大黄 木通 乳香各一钱五分每服五钱,水一锺,煎八分,温服取利。
托里散 治脑疽,饮食少思,或不腐,不收敛。 人参 黄芪盐水拌炒 川芎 白朮炒 茯苓 当归酒拌 芍药各一钱 厚朴姜制 白芷 甘草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锺,煎八分服。
加减八味丸 治脑疽痊后,及将痊,口干渴,甚则舌或生黄,及未患先渴,此肾水枯竭,不能上润,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济,故心烦躁作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不多,肌肤渐消,或腿肿脚先瘦,服此以生肾水,降心火,诸证顿止。 五味子炒,二两半 山茱萸肉酒浸,杵膏 山药各一两 熟地八两,酒拌,铜器蒸半日,捣膏 丹皮 桂心去皮 泽泻切片,蒸焙白茯苓各半两 为细末,入二膏,加炼蜜少许,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言语前,或空心,用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