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门

     论河间治口 敕先治痰说

  愚观河间谓治嗽当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属为主,似得治嗽之法矣。此其意谓嗽必因痰,故胜其痰而嗽自愈,则理有不然也。盖外感之嗽,必因风寒,风寒在肺则肺气不清,所以动嗽,动嗽然后动痰。此风邪痰嗽之本,本于外感,非外感本于痰也。又如内伤之嗽,必因阴虚,阴虚则水涸金枯,所以动嗽,脾虚肾败,所以化痰。此阴虚痰嗽之本,本于内伤,非内伤本于痰也。今曰治嗽当先治痰,岂求本之道乎?然治外感之嗽,惟二陈之属为最效。何也?盖南星、半夏、生姜、陈皮、枳壳之类,其味皆辛,辛能入肺,辛能散寒,寒邪散则痰嗽自愈,此正所以治本而实非以治痰也。若内伤阴虚之嗽则大忌辛燥,此辈岂堪轻用哉!经曰:肺欲辛,以辛泻之。此肺实者之宜辛也。又曰: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此肺虚者之忌辛也。气味宜否之理,《内经》妙用如此。河间何以不察,而谓南星、半夏之属,但能治痰。岂果治痰之标,便能治嗽之本乎?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欬嗽治法

  肺嗽之证,本是肺虚,肺虚必宜补肺明矣。奈何兼治肾也?盖肺金之气,夜卧必归诸肾之中,譬如母子之间,母虽外游,夜间必返子家以安其身。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己子以御火侮。傥其子贫寒,何以号多人以报母雠哉!今有一方治之,用熟地、麦冬各一两,山茱萸四钱,元参五钱,苏子、天门冬、甘草、牛膝各一钱,沙参三钱,紫菀五分,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峻补肾水而少清肺金,则子盛于母,而母雠可报。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譬如子率友朋,尽是同心之助,声言攻击,全不费老母之资,则子之雠虽在未复,而外侮闻风退舍,不敢重犯于母家,此又肺肾同治之妙法也。  燥证咳嗽,已伤肺矣,复加吐血吐脓,乌得不死?而必欲生之迂矣!不知燥证以致咳嗽,原是外感,非比内伤,虽吐脓血,亦因咳嗽之伤而来,救咳嗽而肺金有养,嗽止而脓血亦消也。方用养肺救燥丹,麦冬、金银花、元参各三两,甘草、天门冬、桔梗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单入肺金以润津液,兼消浮火而止脓血,内气既润,外感又除,何愁死证之难治哉!  咳嗽法,当用轻清之药品,少少散之,无不立效,如小柴胡汤是也。然而小柴胡汤,世人不知轻重之法,予再酌定之,可永为式。方用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各一钱,陈皮五分,此小柴胡汤。予更加人参五分,茯苓二钱,更为奇妙。盖气足则邪易出而汗易发,世人见用人参,便觉失色,匪独医者不敢用,即病者亦不敢服,相沿而不可救药者,滔滔皆是,安得布告天下医人,详察其病源而善用之也。  人病久嗽不已,无不以为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何?气散故耳。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月而不效也。法当用收敛之药一二剂,便见成功。方用人参、白芥子、北五味子、苏子各一钱,白芍三钱,酸枣仁二钱,麦冬五钱,益智仁五分,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全愈。后服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三两、北五味子一两,服之不再发,否则不能保其不发也。盖久服散药,耗尽真阴,虽暂用收敛之药,一时奏功,而真阴既亏,腠理不密,一经风邪,最易感入,此必然之势也。服地黄丸水足而肺金有养,腠理密,又何患重感风邪哉!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四十五

咳嗽门

    方

  厚朴麻黄汤 【仲景】  治咳而脉浮者。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干姜 细辛各二两 小麦一升  右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安肾丸 【《直指方》】  治肾经虚寒,咳嗽痰唾,面色黯黑,小腹动气作痛。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川乌炮去皮脐,各十六两 桃仁麸炒 巴戟 白疾藜炒 山药 茯苓 肉苁蓉酒浸炙 石斛 萆薢 白朮黄土炒 破故纸各四十八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空心食前。
  易简杏子汤 治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痰饮停积,皆治疗之。  人参 半夏制 白茯苓 甘草 五味子 芍药各等分 细辛 干姜 桂枝各减半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銼五枚,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若感冒得,加麻黄等分。若脾胃素实者,用御米壳去筋膜銼碎,以酢淹炒等分加之,每贴加乌梅一枚煎服,尤妙。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若久年咳嗽,气虚喘急,去杏仁、人参,倍加麻黄、芍药、干姜、五味子,各增一半,一名小青龙汤。
  济生橘苏散 治伤风咳嗽,身热有汗,恶风,脉浮数有热,服杏子汤不得者。  橘红 紫苏叶 杏仁去皮 五味子 制半夏 桑白皮炙 贝母 白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七分,温服无时。
  宁嗽化痰汤 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桔梗 枳壳麸炒 半夏姜汤泡七次 陈皮 前胡 干葛 茯苓各一钱 紫苏一钱二分 麻黄一钱,冬加夏减 杏仁炒去皮尖 桑皮各一钱 甘草四分  水二锺,姜三片,煎八分,食远热服。
  金沸草散 【《和剂》】  治肺感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  旋覆花 麻黄去节 前胡各七分 荆芥一钱 甘草炒 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 赤芍药各五分  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栀子仁汤 治火郁咳嗽。
  郁金 枳壳麸炒 升麻 山栀子炒,各等分  右,每服五钱,水煎。

  麦门冬汤 治火热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胀满,五心烦热。  麦门冬 桑白皮炒 生地黄各一钱 淡竹叶 半夏 紫菀 桔梗 麻黄各七分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服。

  华盖散 【《和剂》】  治肺受风寒,咳嗽声重,胸膈烦满,头目昏眩。  麻黄去根节 紫苏子炒 杏仁炒去皮尖 桑白皮炒 赤茯苓 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锺,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锺,去滓,不拘时服。
  加减麻黄汤 治肺感寒邪,咳嗽。
  麻黄去节,二钱 杏仁炒,去皮尖 半夏姜制 陈皮各一钱 辣桂 甘草炙,各半钱  水二锺,生姜四片,紫苏半钱,同煎至一锺,去滓,不拘时服。
  小青龙汤 治肺寒积水,咳嗽。
  麻黄去根节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煎麻黄,减去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杏子汤 【《良方》】  治一切咳嗽,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痰饮停积,悉皆治之。  杏仁炒,去皮尖,双仁 人参 白茯苓 细辛洗 半夏汤泡七次 官桂不见火 干姜炮 白芍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钱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生姜五片,煎至一锺,不拘时服。此药味多辛热之剂,若冷嗽则可服。
  应梦人参散 【《和剂》】  治久欬嗽。  甘草炙,六两 人参 桔梗 青皮 白芷 干葛 白朮各三两 干姜炮,五钱半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二枚,煎七分,不拘时热服。
  观音应梦散 【《夷坚志》】  治前证。  人参一寸 胡桃去壳不去皮,二枚
  右以水二盏,姜五片,枣二枚,临卧煎服。盖人参定喘,带皮胡桃敛肺也。
  (艹款)冬花散 【《和剂》,下同】  治久欬嗽。  知母 桑叶洗焙 (艹款)冬花各十两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贝母炒 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两 甘草炙 半夏汤洗制,各二十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温服。
  二母散 治前证。
  知母 贝母各等分
  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无时。
  紫菀茸汤 【《济生方》】  治饮食过度。或食煎煿,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胁痛,不得睡卧。  紫菀茸洗 (艹款)冬花 百合蒸焙 杏仁去皮尖 阿胶蛤粉炒 经霜 桑叶 贝母去心 蒲黄炒 半夏制,各一两 犀角镑 甘草炙 人参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润肺丸 【《统旨》,下同】  治前证。  诃子 五味子 五倍子 甘草各等分  右为末,蜜丸噙化。久嗽,加罂粟壳。
  清音丸 治欬嗽。
  桔梗 诃子各一两 甘草五钱 冰片三分 硼砂 青黛各三钱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橄榄丸 【《得效方》】  治久欬嗽。  百药煎 乌梅 甘草 石膏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临卧噙化一丸。
  甲乙饼 治咳出血片,兼痰内有血丝,不问年深日近,但只声在,一服取效。  青黛一两 牡蛎粉七钱 杏仁七粒,去皮尖,研  蜡丸汤使同上。

  人参养肺丸 治肺胃俱伤,气奔于上,客热熏肺,咳嗽喘急,胸中烦悸,涕唾稠粘,吐血呕血,并皆治之。  人参 黄芪蜜炙,各一两八钱 茯苓 (艹舌)蒌根各六钱 半夏曲炒,四两 杏仁炒去皮,二两四钱 皂角子三十个,炒去皮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用紫苏汤送下;喘用桑白皮汤送下。
  宁肺汤 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肺气喘急,咳嗽痰涎。  人参 当归 白朮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五味子 麦冬 桑皮 茯苓 甘草炙,各一钱 阿胶蛤粉炒,一钱半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生姜五片,煎至一锺,食后服。
  贝母散 治暴发咳嗽,多日不愈。
  贝母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各二钱 五味子 知母 甘草各一钱 (艹款)冬花一钱半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生姜三片,煎至一锺,食后服。《奇效良方》无款冬花。
  治嗽得效方 治诸嗽久不瘥。
  佛耳草 甘草 人参 (艹款)冬花 白矾枯,各二钱  右銼碎,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乌梅半个,煎至七分,食后服。
  治嗽补虚方
  牛骨一副,取髓 白砂蜜八两 杏仁去皮尖,研 山药去皮,研为细末 胡桃各四两,去皮研  右将牛骨髓、沙蜜,砂锅内煎熬沸,以绢帛滤去滓,盛在磁瓶内,将山药、杏仁、胡桃三味亦入瓶内,以纸密封瓶口,重汤内煎,一日一夜取出,每日早晨,用白汤化一匙服。
  雌黄丸 治暴嗽久嗽劳嗽。
  叶子雌黄一两研细,纸筋泥固济,令干,勿令泥厚。将药入盒子内,水调赤石脂封,盒子口更以泥封之,候干,坐盒子于地上,上面以未入窑瓦坯子,拥盒子令作一尖子,上用炭十斤,簇定顶上,着火一熨斗笼起,令火从上渐炽,候火销三分去一,看瓦坯通红,则去火候冷,开盒子取药当如镜面光明红色  右入乳钵内细研,汤浸蒸饼,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五丸,食后用甘草汤下,服后睡良久,妙。
  紫金散 治一切痰嗽,日夜不得眠卧。  南星去皮脐 白矾 甘草各半两 乌梅肉二两  右为粗散,用慢火于银石器内,炒令紫色,放冷,研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身入被内,用虀汁七分,温汤三分暖令稍热,调前药末服之咽下,便仰卧低枕,想药入于肺中,须臾得睡,其嗽立止。
  苏子煎 治上气咳嗽。
  苏子 生姜汁 生地汁 白蜜 杏仁各一升  右捣苏子,以地黄汁、姜汁浇之,以绢绞取汁更捣,以汁浇之,绞令味尽去滓熬,令杏仁微黄黑如脂,又以汁浇之,绢绞往来六七度,令味尽去滓,内蜜合和,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令如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一方无地黄汁。
  蜜酥煎 治肺感于寒,成咳嗽上气,及多涕唾,面目浮肿。  杏仁三升,去皮尖双仁,研 白蜜一升 牛酥二升  右将杏仁于磁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净磨铜铛,勿令脂腻,先倾三升汁于铛中,刻木记其探浅,又倾汁二升,火煎减至于所记处,即内蜜酥等煎,还至本记处,药乃成,贮不津磁器中。每日三度以暖酒服一大匙。不能饮酒,和粥服亦得。服至一七日,唾色变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断。
  百合汤 治肺气壅滞,咳嗽喘闷,膈脘不利,气否多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濇。  百合 赤茯苓 陈皮去白 紫苏茎叶 人参 大腹皮 猪苓 桑皮 枳壳麸炒 麦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 马兜铃七枚,和皮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一枣大,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葶苈散 治咳嗽面目浮肿,不得安卧,涕唾稠粘。  甜葶苈隔纸炒 (木郁)李仁炒 桑白皮各一两 大腹皮去土,七钱半 紫菀 旋覆花 槟榔 木通各半钱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清咽宁肺汤 【《统旨》】  治欬嗽。  桔梗二钱 山栀炒 黄芩 桑皮 甘草 前胡 知母 贝母各一钱  水二锺,煎八分,食后服。

  蛤蚧汤 治咳嗽吐脓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粘。  蛤蚧洒浸酥炙 知母焙 贝母焙 桑白皮炙 鹿角胶炙令燥 枇杷叶去毛尖 葛根 人参 甘草炙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保和汤 治劳证久嗽,肺燥成痿,服之决效。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艹款)冬花各一钱 天花粉 薏苡仁炒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五味子十二粒 紫菀 马兜铃 桔梗 百合 阿胶蛤粉炒 当归 百部各六分 粉草炙 紫苏 薄荷各四分  水二锺,姜三片,煎七分,入饴糖一匙,食后服。吐血或痰带血,加炒蒲黄、生地黄、小蓟。痰多,加橘红、茯苓、(艹舌)蒌仁。喘,去紫苏、薄荷,加苏子、桑皮、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