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门

     蛔厥

  成无己曰:脏厥者死,阳气绝也。蛔厥虽厥而烦,吐蛔已则静,不若脏厥而躁,无暂安时也。病人脏寒胃虚,故宜与乌梅丸,温脏安虫。然脏厥蛔厥二证,皆伤寒证也,详见伤寒门。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厥

  偏治法。如厥病一时手足厥逆,痛不可忍,人以为手足四肢之风证也,不知乃心中热蒸,外不能泄,故四肢手足则寒,而胸腹皮热如火。方用柴胡三钱,当归二钱、荆芥一钱,黄连二钱,炒栀子二钱,半夏一钱,枳壳一钱,水煎服,一剂即平,二剂即全愈。盖厥证多是火病,厥之甚则热之甚也,故舒其内热而四肢手足自温矣。方中妙在用柴胡为君,用诸寒凉之药,直入心肝之内,又不凝滞于胸膈之间。盖柴胡能散半表半里之邪,又善疏泄郁闷之气,若止治其四肢手足之风,而不直捣其中坚,则贼首不擒,余党安息?故不治四肢手足,而专治其心胸也。  厥证虽多是火,然亦有非火而亦厥者,乃直中阴经也。阴寒直入于肾宫,则必挟肾水上犯心君之火,君弱臣强,犯上自所不免,若不用大热之药急救心君,则危亡顷刻。方用人参三钱,白朮一两,附子、肉桂、吴茱萸各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然寒厥与热厥,大相悬绝,不可不辨。寒厥,手足必青,饮水必吐,腹必痛,喜火熨之。若热厥,手足虽寒而不青紫,饮水不吐,熨火则腹必加疼是也。能辨证清而用药当,下喉即定,便是神医,何必用追魂之符箓哉?  开治法。如尸厥乃中邪气闭,必须用药以开之,不用瓜蒂散以探吐,即用皂角以取嚏也。方用瓜蒂七个,水二碗,煎汤一碗,加盐少许灌之,即大吐浓痰数碗而愈。或用皂角刺碾为细末,取鹅翎管盛药末,吹入病人鼻中,得打喷嚏,口吐浓痰如黄物者,即愈。盖厥证多系热邪,然热邪必然叫号,今黯然无语,宛似死人,明系阴虚之人,忽中阴邪,不可以治阳厥之法治之而至不救,不若先以瓜蒂、皂角取吐,以去其痰涎,声出后,以人参五钱,白薇一钱,茯苓三钱,白朮五钱,半夏二钱,治之自安。此乃开治之一法也。  喷嚏之法,用生半夏三钱为末,水丸如黄豆大,入鼻孔中,则必喷嚏不已,用水饮之立止。通治中风不语尸厥等证,中恶中鬼俱妙,皆开治之法也。  引治法。如人病厥逆之证,不敢用药以治之,用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水调成厚糊一般,以布如锺大,摊成膏纸,厚半分,贴在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况上热下寒之证,皆可用此法而治之,亦引火归元之法也。  立治者,不可坐卧而立治之也。如厥证多两手反张,两足转逆,必须立而饮药,则顷刻立定。盖厥证原是热病,热深则厥亦深,倘令其卧而服药,则药到胃,一遇火气沸腾,冲击而不相入,反致吐出也。今立而饮药,则断断无吐出之虞。方用黄连、茯苓、白芍各三钱,柴胡、白芥子、木瓜、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此方纯是平肝之品,去火而又顺火之性,自宜入口不吐。然而火热炎上,吐亦常有。令人将病人抱而立之,令一人将药与饮,俟其下口久之,然后抱卧,则药相顺而无吐逆之苦矣。  人有忽然发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酣声,痰气甚盛,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而死者,此厥多犯神明,然亦因素有痰气而发也。治法自宜攻痰为要,然徒攻痰而不开心窍,亦是徒然。方用启迷丹,生半夏、人参各五钱,菟丝子一两,甘草三分,茯神三钱,皂角荚、生姜各一钱,菖蒲二钱,水煎服。此方人参、半夏各用五钱,使攻补兼施,则痰易消而气易复。尤妙用菟丝子为君,则正气生而邪气散;更妙用皂荚、菖蒲、茯神开心窍以清心,自然气回而厥定。倘疑厥证是热,而轻用寒凉之药,则去生远矣。半夏用生不用制者,取其生气以救死,且制之过熟,反掣肘效迟,而不能奏功也。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四

厥门

    方

  茯苓甘草汤 【仲景,下同】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有水也,此治之。  茯苓 桂枝各二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四逆汤 治太阳误汗,复加烧针而厥者。  干姜一两五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凉服。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治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  即四逆汤方中,加入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
  甘草干姜汤 治太阳内真寒而外假热,因误汗致厥者。  甘草炙,四两 干姜炮,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白虎汤 治伤寒里热,脉滑而厥者。  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乌梅丸 治蛔厥吐蛔。
  乌梅三百个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附子炮 桂枝 人参 黄蘗各六两 当归 细辛 蜀椒去子,各四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用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加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味。
  当归四逆汤 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当归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细辛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 大枣三十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治前证内有久寒者。  当归 桂枝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通草 细辛各二两 生姜切,半斤 大枣三十五枚,擘 吴茱萸一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理中丸 作煎,名理中汤。治四肢厥逆,脉沉微而不数。  干姜炮 甘草炙 人参腹痛者倍之 白朮各一两  右捣筛,炼蜜和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汤数合和一丸碾碎,温服之,日三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热粥食之,微自温覆,勿揭衣,然不及汤。
  四逆散 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此主之。  甘草炙 柴胡 枳实去白穰炒黄 芍药各一两  右捣筛为细散,米饮调下二钱,日三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猪胆半合 干姜炮,五钱 附子生去皮,半个 葱白四茎 溺二合半  右以水一盏,煎五分,去滓内尿、胆汁,和相得,分温再服。
  大柴胡汤 治阳厥。
  柴胡半斤 黄芩 芍药各三两 生姜切,五两 半夏洗,半升 枳实炙,四枚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两。若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也。
  桂枝麻黄各半汤 治寒热而厥,两手无脉,或一手无脉,用绵衣包手者。  桂枝二两十六铢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及两仁者,二十四个 大枣四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中,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麻黄附子甘草汤 治三阴表寒厥逆。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益元散 【河间,下同】  合三一承气,治热深厥深,脉有力者。  滑石白腻好者,六两 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或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饮者,新井泉调下亦得。解利发汗,煎葱白豆豉汤下,每服水一盏。葱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煮取汁七分调,并三四服,以效为度。此药是寒凉解散热郁,设病甚不解,多服无害,但有益耳。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一名六一散。
  黄连解毒汤 治热厥下后,热少退而未愈者。  黄连 黄蘗 黄芩 大栀子各五钱
  右銼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一茶盏,煎至四分,绞取汁,温服无时,日三四,以效为度,每一二服效。或腹满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厚朴二钱銼,茯苓去皮銼,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盏,  绞汁温服,名曰半夏黄连解毒汤。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承气汤一服,生姜煎,如前法,以利为度;一法为细末,水和如小豆大,温水下二十丸,治积热劳咳泻利,甚良。
  双解散 【《活人》】  治厥逆兼内外诸邪者。  益元散 防风通圣散各七两
  右二味,一处相和搅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
  八味顺气散丹溪 治气厥。
  白朮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橘红 台乌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五钱,水一锺半,煎七分,温服。仍以酒化苏合香丸间服。
  姜附汤仲景 治中寒,身体强直,口噤不语,逆冷。  干姜一两 附子生,去皮脐,一个
  右銼,每服三钱,水煎服。挟气攻刺,加木香五分。挟气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者加白朮。筋脉牵急,加木瓜。肢节痛,加肉桂二钱。
  导痰汤 【丹溪,下同】  治痰气厥逆。  法制硝同莱菔,水煮化,去莱菔,绵滤,令结,入腊月牛胆内风化,称五钱;或只风化硝亦可。又云一两 青蒙石二两,捶碎,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  右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一方加苍朮五钱,滑石一两,看病冷热虚实作汤使。
  调气散 合平胃散服,治尸厥。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 甘草炙,各八钱 砂仁四钱  右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平胃散 治证见调气散下。
  苍朮泔浸五斤 厚朴姜制炒 陈皮各三斤 甘草炒,三十两  右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四七汤 治痰气厥逆。
  厚朴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五两 紫苏二两  右,每服四钱,水一锺,姜七片,枣一个煎服。
  回阳救急汤 【《医鉴》,下同】  治伤寒初起,无头痛,无身热,便就恶寒,四肢厥冷,或过于肘膝,或腹痛吐泻,或口吐白沫冷涎,或战栗面如刀刮,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即是直中阴经真寒证,不从阳经传来者。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 干姜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甘草  右銼,一剂,生姜三片,水煎服。

  熨法 治寒邪直入三阴,无头痛身热,恶寒腹痛,下利清白,唇青面黑,吐沫口噤,或身痛如被杖,四肢厥冷,上过乎肘,下过乎膝,引衣蜷卧,不渴,脉来沉迟无力,及一切虚寒,并能治之。  葱细切 麦麸各三升 盐一斤
  右用水和匀,分作二处,炒令极热,重绢包之,乘热熨脐,冷更易一包。其葱包既冷,再用水拌炒热,依前用之。如大小便不通,亦用此法。
  三生饮 【《良方》,下同】  治痰厥气厥。  南星生用,五钱 木香一钱五分 川乌去皮 附子去皮,生用,各一钱  右作一服,水二锺,生姜七片,煎至一锺,不拘时服。有卒中风不省人事者,以苏合香丸,用生姜自然汁化开擦牙。
  追魂汤 治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蜚尸、奄忽气绝口噤。  麻黄六钱 杏仁去皮尖,五十粒 甘草炙,二钱  右,分作二服,煎至七分,去滓灌之,口噤斡开。若更不下,分病人发左右提搦肩引之,药下渐苏。若唇青身冷为入脏,即死;身和汗出即愈。《千金方》有桂。
  甘竹沥汤 治卒中恶,风噎倒闷,口噤不能语;肝厥尸厥,死不识人,闭目,灸针不知痛,风狂,宜服此汤。  甘竹沥一斗 生姜 防风 甘草炙,各三两 防己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白朮 细辛 茵芋 秦艽 桂心各一两 附子一枚,大者,炮  右(口父)咀,以汤渍药令赤,合竹沥,煮取四升,分为四服。忌海藻、松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冷水。
  人参汤 治风厥志意不乐,身背疼痛,多惊,善欠噫气。  人参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 防风 细辛 附子炮裂去皮脐 甘草炙 桂心各五钱 桔梗炒 茯神去木 木香各一分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三建汤 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六脉沉微,大小便滑数。凡中风涎潮,不省人事,伤寒阴证,皆可服之。  大川乌 附子 天雄俱炮去皮脐,各三钱  右作一服,用水二锺,生姜十片,煎至一锺,不拘时服。自汗加肉桂、浮麦各一钱。气逆者,加沉香一钱。胃冷者,加丁香、胡椒各五分。
  洞阳丹 治阳虚阴盛,手足厥冷,暴吐大下,脉细羸瘦,伤寒阴证,并皆治之。  川乌四两 天雄并炮去皮,三两 锺乳粉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阳起石 朱砂研,各一两  右为细末,酒煮神曲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接真汤 治阴病,手足厥冷,脐腹疼痛,真气不足,衰惫欲绝。  沉香 丁香各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麝香一钱  右銼碎,用水二锺,生姜七片,枣二枚去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