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表实里虚,则发慢收迟。调养之法,切不可妄用硝黄巴豆大寒大热之药。解表不致于冷,调养不致于热,小儿难任非常之热,亦不堪非常之冷,稍有偏焉,病从此生。故热药之助热者,以火济火,而热势太盛,荣卫壅遏,轻为咽喉目疾,吐衄痈疮,重则热极生风,斑烂不出;冷药之乘寒者,以水滋水,使脾胃虚寒,气血凝滞,轻为吐利腹胀,重则陷伏倒靥。又宜谨避风寒,严戒房事,禁止杂人月妇,清除秽气触忤,调节乳食,勿食过饱失饥,忌餐冷热,毋使伤脾损胃。大法活血调气,安表和中,轻清消毒,温凉之剂,二者得兼而已。又曰:首尾宜以保元汤增损为主治焉。医斯疾者,当看时令寒热,审儿之虚实,辨痘之荣枯,参考各门方法,庶无执泥之弊。故曰: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冷者温之,热者清之,是为随机应变。

  若胶柱鼓瑟,则何足以妙圆神,不滞之机乎?

  卷之十四 痘疹

  豫解胎毒免痘论

  痘疹乃胎毒所致,人生无不患者,若欲免之,亦有法也。故《千金方》以小儿初生,啼声未发,急用棉裹指头,拭去口中污汁,免咽入腹,免生痘疹,固是良法。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朱砂等法,用之殊佳。如或又有不及如此者,宜以延生第一等方,择便用之,可免痘疹,或出亦稀少也。详考《全书幼幼》云:凡值天时不正,乡邻痘疹盛发,宜服后禁方,则可免,永不出痘疹矣。

  卷之十四 痘疹

  豫解胎毒免痘方

   方 延生第一方 小儿初生,脐带脱落后,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土地上,用瓦盏之类盖之,存性研为末,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抹儿上 间、乳母乳头上,一日之内用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终身末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大极丸腊月八日,取采生兔一只,取血以荞麦面和之,少加雄黄四五分,候干成饼。凡初生小儿。三日后如绿豆大者,与二三丸,乳汁送下,遍身发出红点,是其征验。有终身不出痘疹者,虽出亦不稠密也。婴儿已长,会饮食者,就以兔血啖之,尤妙。或云不必八日,但腊月兔亦可,然终不若八日佳。

   保婴丹 凡小儿未出痘疹者,每遇交春分、秋分,时服一丸,其痘毒能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亦得减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尽能消化,必保无虞。此方神秘,本不轻传,但慈幼之心自不能已,愿与四方好生君子共之。

  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间收,取青豆梗、土藤细红丝者是,采取阴干,炒,在此药为主) 黑豆(三十粒) 赤豆(七十粒) 山楂肉(一两) 荆芥(五钱) 防风(五钱)

  当归(五钱) 新升麻(七钱半) 赤芍(五钱) 黄连(五钱) 桔梗(五钱) 连翘(七钱半)

  甘草(五钱) 生地黄(一两) 川独活(五钱) 辰砂(一两,水飞,另研) 苦丝瓜(二个,长五寸者,隔年经霜方妙,烧灰存性) 牛蒡子(一两,纸裹炒过为度)

  上各为极细末,和匀,净糖拌丸,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

  诸药须预先精办,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修合务要精诚,忌妇人、猫、犬见,合时向太阳,咒药曰:神仙妙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勒令,一气七遍。

   涤秽免痘汤五六月间,取丝瓜小小蔓藤丝、阴干,约二两半重,收起。至正月初一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前丝瓜藤煎汤,待温,洗儿全身头面上下,以去其胎毒,洗后亦不出痘也,如出亦轻,只三五颗而已。一方用胡芦藤蔓,如上法洗,亦妙。扶沟王大中每用楝树子升许,如上法洗,已经验数人,皆长大而不出痘,尤妙。

  卷之十四 痘疹

  乡邻出痘预服禁方

   三豆汤 治天行痘疹。乡邻有此证,预服之,能活血解毒,则不染。

  赤豆(即红小豆,一升) 大黑豆(一升) 绿豆(一升) 北草(三两)

  上以三豆淘令净,用水八升,煮令豆熟为度。日逐空心,任意食豆饮汁七日,永不出。

   龙凤膏乌鸡卵(一个) 地龙(活而细小者,用一条,此田间蚯蚓也)

  上以鸡卵开一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甑上蒸熟,去地龙,与儿食之。每岁立春日食一枚,终身不出痘疹。觉邻有此证流行时,食一二枚亦好。

   独圣丹丝瓜老者,近蒂取三寸,固济于砂瓶内,桑柴火烧存性,为末,以如数配,砂糖捣成饼,时时与吃尽为佳。小儿痘疹服此则少,或全然,只烧蒸三两日,不出者,或每遇作热时,即与食之,出痘必少。

   永不出痘二五散用有雄鸡蛋七枚,内取一枚,开一孔,去青黄净,将入鲜明好朱砂四钱九分,其孔以纸糊,用鸡抱去,鸡雏将朱砂采,日精月华,各七日夜,收贮所用。再用起头结丝瓜一个,候老成种干燥,烧灰存性,为末。每服朱砂五分,丝瓜灰五分,为细末,蜂蜜水调服,服过三次,亦不出痘疹,邻家出痘,就宜服之。

  卷之十四 痘疹

  发热三朝证治例

  凡发热之初,急宜表汗,使脏腑胎毒及外感不正之气,尽从汗散,则痘出稀少。然表药必在红点未见之前也,如发热壮盛者,痘出必重,急煎加味败毒散调三酥饼,热服表之,须令遍身出臭汗,则毒瓦斯表散,痘出必稀。若得真犀角磨汁和入尤妙。如无三酥饼,煎败毒散调辰砂末表之,更研辰砂末调涂眼四围,或黄柏膏之类,可免眼目之患。

  凡发热之初,证类伤寒,疑似之间,或耳尻冷,呵欠咳嗽,面赤,必是出痘之候,宜服升麻葛根汤加山楂、大力子,其疮必出,稀少而易愈。

  凡发热之初,憎寒壮热,鼻流清涕,咳嗽痰涎,此因伤风伤寒而得,以参苏饮,或调紫草膏表之。

  凡热盛发狂,谵语烦渴者,急煎败毒散调辰砂末解之。

  凡发热之初,或作腹痛及膨胀者,由毒瓦斯与外邪相搏,欲出不得出也,用参苏饮去参、苓,加砂仁、陈皮表之。

  凡热盛吐衄,面黄粪黑,瘀血相续,及一切失血之证,并宜犀角地黄汤。

  凡热盛发惊搐为吉候,用红线散调辰砂六一散表之。痰涎壅盛,不省人事者,薄荷汤化下抱龙丸。

  凡发热欲出痘,作腰痛者,急服神解汤,出汗,腰痛止为度,不止再进一服,免出肾经之痘。

  凡因积冷腹痛,或胃寒泄泻呕吐者,用理中汤加砂仁、陈皮、香附,温而出之。

  热毒本盛者,表药出汗,热退为佳,其有一切杂证,皆由毒瓦斯欲出不能故也,但宜表散,使毒瓦斯得泄,则诸症自退,痘亦稀矣,此治初热,预防要法。

  卷之十四 痘疹

  发热三朝决生死例

  一、发热时,用红纸条蘸麻油,点照心头皮肉里。若有一块红者,或遍身有成块红者,八九日后决死,勿治。

  一、发热时,身无大热,腹痛腰不痛,过三日后才生红点,坚硬碍手者,勿药有生,所谓吉证。

  一、发热时,浑身温暖,不时发惊者,痘在心经而生也,乃为吉兆。

  一、发热时,一日遍身即生红点,稠密如蚕种样,摸过不碍手者,决死。

  一、发热时,腹中大痛,腰如被杖,乃至出痘干燥,而前痛犹不止者,决死。

  一、发热时,头面上有一片色,如胭脂者,八九日以后,决死。

  卷之十四 痘疹

  发热三朝方药例

   加味败毒散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枳壳 桔梗 川芎 天麻 地骨皮(各等分)

  上古方除参、苓,恐补早助火也,宜加紫草、蝉蜕、紫苏、麻黄、僵蚕、葱白带根,热服。表汗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水煎热服,出汗为佳;如热盛,谵语烦渴,用此调六一散,尤妙。

   升麻葛根汤川升麻(一钱) 白芍药(一钱) 甘草(一钱) 白粉葛(一钱半)

  上锉,作一剂,生姜煎,热服,加山楂、大力子,其疮稀疏而易愈。

   参苏饮 治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此药最稳。

  紫苏(三分) 陈皮(二分) 桔梗(二分) 半夏(姜汁炒,三分) 前胡(三分) 干葛(三分) 甘草(二分) 枳壳(去穣,二分)

  上锉,生姜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表汗更佳。

   犀角地黄汤 治小儿痘疹,初热太盛,大便黑粪瘀血,或有鼻衄,大小便血。

  真犀角(如无此,以升麻代之亦可,一钱) 生地黄(一钱半) 赤芍药(一钱) 牡丹皮(一钱)

  上锉,水煎服。热甚,加黄芩。

   红线散 治感风寒,发热惊搐,煎调六一散表之。痰盛者,抱龙丸亦妙。

  全蝎 麻黄 紫草 荆芥穗 蝉蜕 天麻 甘草 加薄荷(各等分)

  上锉,水煎,调药服。

   三酥饼 初热,用以表汗解毒,痘出稀少。

  辰砂(绢囊盛之,用升麻、麻黄、紫草、荔枝壳煮,过一日夜,研细,仍将前四味煎汤飞过,晒干再研极细,用蟾酥另捻作饼) 紫草(为细末,用蟾酥另捻作饼) 麻黄(去节,泡烫过晒干,为细末,用蟾酥另捻作饼) 蟾酥(端午日作蟾取之,捻前三药为饼,每饼加麝香少许更妙)

  上方辰砂解胎毒,凉心火,制过又能发痘,紫草解毒发痘,麻黄表汗发痘,蟾酥最能祛脏腑毒瓦斯,俱从毛窍中作臭汗出,诚解毒稀痘之神方也,如遇天行恶痘,须于发热之初,每三岁儿,将三饼各取一分,或分半,随大小加减,热酒化下,浓盖出汗。不能饮酒者,将败毒散化下,尤妙。若痘已出,满顶红紫,属热毒者,煎紫草红花汤,或化毒汤将饼化下解之。又小儿初生,用蜜调辰砂饼一分,以解胎毒,痘出必稀,皆妙法也,麻黄饼痘出后忌服。

   稀痘散 发热未出时服之,最能稀痘。

  辰砂(将升麻、麻黄、紫草、荔枝壳四味各煮一日夜,研细,仍将四味煎汤飞过,晒干,研极细,六钱) 天灵盖(用小儿者佳,净,将麝香涂上,火炙令黄,为末,三钱)

  上二味和匀,再研极细,于发热未出时,煎紫草、升麻、紫苏、葱白汤,或败毒散调下,每一岁,以一分为度。

   六一散 治热毒太盛,狂言引饮,痘疮红紫黑陷。

  滑石(白腻者,研细水飞,晒干再研,六两) 冰片(三分,后和研匀) 粉草(取头末,研极细,六钱) 辰砂(光明者,水飞,三钱)

  上将滑石、甘草末一半研匀,然后加冰片,研匀,作六一散,治痘疮红紫黑陷热渴。余一半,入辰砂六一散,治惊狂 语。前方发热之初,用败毒散调下,亦能解毒稀痘。若出痘后,红紫属热毒者,春秋各用灯草煎渴,候冷调服;夏月新汲泉水调服。三五岁服一钱,十岁服二钱。

   神解汤 治小儿发热,欲出痘腰痛。

  柴胡(一钱半) 干葛(一钱) 川芎(八分) 白茯苓(八分) 麻黄(去节,八分)

  升麻(八分) 防风(八分) 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一钟半,先将麻黄滚去白沫,后煎至八分,热饮,覆被卧取汗,腰痛止为度,不止再进一剂,免出肾经之痘,此法甚奇。

   神功散 (何知府传) 此方初觉热,服之不出,若见标者,服之毒瓦斯即散;陷者,服之即起。

  川芎(六两) 当归(六两) 升麻(六两) 甘草(六两)

  上为细末,一起取东流水煎三次,每次用水三碗,文武火煎至一碗半,滤下,又煎二次,共药水四碗半听用,又用好朱砂四两,以绢袋悬入瓷罐,加前药水封固,水煮尽为度,取出焙干为末,以纸罗过听用。再以引经散,用糯米二三合,以纸包紧,外用黄泥固济,入火炼红冷定,打碎,取米黄色者用之,白色者不用。每服以朱砂末一钱,米末一钱,炼蜜二匙,好酒二匙,白沸汤一小钟,共一处调匀,用茶匙喂尽取效。

   黄柏膏 治痘疮初出,先用此膏涂面,若用之早,则痘疮不生于面;用之迟,虽出亦稀少。

  黄柏(一两) 红花(二两) 甘草(生,四两) 绿豆粉(四两)

  上为末,香油调成膏,从耳前眼唇面上,并涂之,日三五度。

  卷之十四 痘疹

  出痘三朝证治例

  凡三日痘渐出齐,然毒瓦斯尚在内,忌用大寒大热之剂。寒药滞毒不散,难出;热药愈炽火邪。故热毒盛者,盒饭解毒,毒解之后,略与温补,否则反变虚寒之证矣;虚寒甚者,先当温补,补后略与解毒,否则反生热毒之证矣。善治者,调适中和而已。

  夫发热一日即出痘者,太重;二日即出者,亦重;微微发热,三日后乃出痘者,为轻;四五日身凉,乃见痘者,尤轻。自出痘一日至二三日方齐,大小不等,红润圆顶,光泽明净如珠者,吉,不须服药。若有他证,照后所论,加减调治。

  凡小儿发热一日,遍身红点,如蚊蚤咬者,决非痘疮,乃热毒为风寒所遏,不能发越故也。宜照发热门内,煎败毒散热服表之,汗后身凉,红点自退,再越二日,出痘返稀矣。

  凡发热一日,遍身出痘稠密如蚕种,根虽红润,然顶白平软不得指,中有清水者,此由热毒熏蒸皮肤而生痱疮,亦名疹子,俗曰麻子,其始发热,亦类伤寒之状,但麻证始终可表,宜照发热门内,煎败毒散表之,退肌肤之热,则麻子自没矣。夫发热门内云:既见红点,切戒再表者,谓痘疮也。此复云:表退者,谓麻疹痱疮,非正痘也,宜慎辨之。然痘疹初出,与麻疹痱疮略相似,若根窠红,顶圆突,坚实碍手者,痘也;若根或不红,顶虚软,略有清水,摸过不碍指者,麻疹痱疮也。疑似之间,可以辨明,而用药得无误乎!凡发热一日,即见红点,根红顶圆,坚实碍指者,正痘疮也,此由毒瓦斯太盛,故出速,宜败毒散,或化毒汤加紫草、红花、蝉蜕之类,凉血解毒可也;若一日出齐,稠密红赤成片,此毒盛太过,不久,紫黑发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