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上为细末,黄蜡五钱,铁杓化开,为丸如绿豆大。每五、七丸,量儿大小,黄酒送下,或将黄蜡煎鸡子入药于内,嚼吃亦可。

   将军散 (刘继洲传)〔批〕(按此方治癖专攻之剂)

  川大黄(酒浸,蒸,五钱) 荞麦面(炒黄,三钱) 阿魏(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烧酒调服。

   食物秘方 (卢诚庵传) 此方治癖最效,宜多用之。

  硼砂(二钱) 砂(二钱) 大黄(一两) 芒硝(一升)

  用核桃一百个,敲损同药入,水二十碗,煮一炷香为度,取出,无时,令儿食之。

  一方,用鸡子五个,阿魏五分,黄蜡一两,锅内煮一处,分作十服,细嚼温水下,空心服,诸物不忌,腹中作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乃积化也。

  一方, 砂一钱,硼砂一钱,木鳖子去壳五个,红花一钱半,蜈蚣一条,穿山甲五片,麸炒黄色为末,合一处,用猪曹头肉一斤,煮熟切片,撒药,用瓷器盛肉药,锅内蒸烂,任意食之。

  一方,急性子一两,川大黄一两,水红花子一两,各俱生用。上为细末,每用五钱,外皮硝一两,拌匀,用白鹁鸽一只,去毛,屎,刮肠勿粘水,以布拭净,将末药装入内,线缝入锅内,水三碗,纸封口,用细细火煮,令水干,将鸽子番复焙黄色,冷定。早晨食之,黄酒送下,时刻住热,三日后大便下血而愈,忌冷物百日。(张可亭传)

  一方,用鸽雏一只,事净, 砂四分,硼砂五分,为末,擦遍鸽皱,碗盛入锅上,用瓦盆罩住四周,用芒硝半斤,封住,着火蒸之,任意食之。

  一方,辰砂一钱, 砂一钱,硼砂一钱,阿魏一钱,三棱二钱,莪术二钱,全蝎一对,血竭五分,水红花子炒三钱,共为末,皮硝半斤,水澄清,用鸽子一个,去毛、肠,将药一钱,撒在鸽子内,上用硝水三碗,入罐蒸熟,食之,三服痊愈。(李桐峰传)

  一方,威灵仙一两,刘寄奴一两,芒硝一两,为末,每用小鹁鸽一只,如法事净,去毛、肠,将前药末二钱,装入鸽肚内,以线缝固,用酒、醋各一碗,同煮令干,取鸽去药,只吃鸽子二、三只,退热,五、七只全消。

   青黛丸 (郭师傅传) 治小儿癖疾发热,上攻牙龈,腮颔肿痛,生疮,及治诸热痰嗽,伤风身热,并痘疹出不快,身极热眼黄,皆可服。

  青黛(水飞,二钱) 黄连(猪胆汁炒,二钱) 石膏(火 ,二钱) 连翘(去穣,三钱)

  桔梗(一钱半) 升麻(一钱半) 黄芩(酒炒,二钱) 薄荷(二钱) 防风(二钱半) 半夏(姜制,二钱) 牛胆南星(二钱) 贝母(二钱) 枳实(麸炒,一钱半) 莪术(醋炒,一钱半) 木香(二钱) 槟榔(二钱) 香附(童便浸,三钱) 山楂肉(二钱) 砂仁(一钱半)

  人参(去芦,一钱半) 白术(麸炒,三钱) 茯苓(去皮,三钱) 甘草(炙,一钱) 紫苏(二钱) 麻黄(二钱)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分,或一钱,量儿大小。身热薄荷汤下。咳嗽,五味子、桑白皮汤下。头痛身热,川芎汤下。痘疹,酒下。伤风身热,麻黄紫苏汤下。又治大人伤酒、伤食、伤气、伤风、头痛,每服百丸,姜汤下。

   消毒散 治癖毒,上攻头面,腮颔肿起,疼痛,及一切恶毒疮肿如神。

  白芷 郁金 大黄 天花粉 草乌 南星 贝母 木鳖子 白芨黄柏 皂刺 锻石 甘草 石膏(各等分)

  上为细末,同鸡子清调服立消,内服犀角化毒丹一、二丸,其肿痛立效。

   清香散 (张和川传) 治小儿癖疾,生牙疳,溃烂臭秽。

  乳香 没药 轻粉(炒) 孩儿茶 象牙(焙黄) 象皮(烧灰) 红褐(烧灰)

  海巴(焙干) 珍珠(焙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擦患处。登时痛止,生肌如神。

   信甲绿袍散 (贾兰峰传) 治小儿疳癖,牙龈臭烂,牙齿脱落,皮肉破坏。

  红枣(五枚,去核,每一枣入人言一分,火 存性) 黄柏(五分) 青黛(三分)

  穿山甲(五分,烧存性)

  上为极细末,和匀,搽患处立效。

  治癖疾,口内疳疮,牙齿臭烂。(周逢干传)

  红枣(去核,每一枣入白砒一块在内,纸色炭,烧存性)

  上用竹签,挑入患处,低头开口,流水连上数十遍,即日奏效。

  治癖疾热毒,上攻腮颔,溃透,如盏口大。

  象牙(一钱) 琥珀(一钱) 珍珠(一钱) 海巴(一钱) 人中白(即尿桶白霜,刮下一钱)

  上为细末,掺入腮颔烂处,直待内将好之际,用利刀四围割破,见血一面,将大雄鸡冠割去齿,直劈开,如患处一般大,乘热贴在患处,四围用生肌散,方见痈疖,敷之,令患者侧卧,患处向上,勿犯汤水大半日,未用药之先,将饮食吃饱,次日方可食,其鸡冠要割得平正,四边要薄些,方得妥贴。

  治癖气,上攻牙腮腐烂。(刘嵩皋传)

  桃花信(一块,桑柴火内烧红,淬入细茶浓卤内,如此七次,去信) 雄黄一块,研末,山茶卤内和匀)

  上用鸡翎频扫患处,止痛生肌,立时见效。

   玄武膏 (方外人传) 治癖退热。

  大黄(一两) 栀子(一两) 砂(一钱) 木鳖子(一两) 硼砂(一钱) 雄黄(一钱,共为细末) 皮硝(一撮) 油核桃(二个) 大蒜(去皮,五片) 白花菜(晒干,四钱)

  黑狗脑子(一个)

  好烧酒一钟,将前六味药末,掺入后药内,同捣为饼,每用一饼,贴癖上,用热汤瓶,熨饼上,如冷再换热瓶熨之。后用布帛扎住,贴二、三日去药,再停一、二日,再换一饼,根据前方用。忌生冷油腻发物。

   红花膏 (京师传)

  水红花科(一捆,熬膏一碗入) 麝香(三钱) 阿魏(三钱) 血竭(三钱) 没药(五钱) 赤芍(一两) 当归(一两)

  上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贴患处。

   黄龙膏 (周仁山传)

  黄狗脑子(三个) 黑矾(半斤) 皮硝(半斤)

  以下二味,分三分,入三个脑子于内,令儿食饱,将一分用面圈癖,药入圈内,熨斗熨至干,成饼去了。每一日一次,三日为止,又停一日,将甘草、甘遂一处为末,绢包水浸,癖揉一顿饭时,即服桃仁承气汤。一剂,打下血块,未下,再进一服,神效。

   水润膏 (张大尹传)

  大独蒜(三、四个) 大黄(一两) 皮硝(五钱) 麝香(一分) 赤石脂(一钱) 水红花子(七钱)

  上五味为末,将蒜捣烂,和末令匀,敷患处,用纸贴住,干则水润之。一昼夜,能从口中出药气,癖即消矣。

   黑龙妙化膏 (刘少保公传) 贴癖块,血积,气积,疳积,食积等疾。

  川乌(一两) 草乌(一两) 当归(一两) 白芷(一两) 赤芍(一两) 生地(一两)

  熟地(一两) 两头尖(一两) 官桂(一两) 三棱(一两) 莪术(一两) 穿山甲(一两)

  木鳖子(去壳,净仁,一两) 巴豆(去壳,一百个) 蓖麻仁(一百个)

  上锉碎,用香油二斤,浸三日,文武火,熬至焦黑,滤去渣,将油再熬至半炷香,下黄丹,炒黑色,一斤,研同熬,以柳条搅,不住手,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取出入后药。

  乳香(一两) 没药(一两) 木香(一两) 麝香(二两) 五灵芝(一两)

  上为细末,入内搅匀,瓷器盛之,量疾大小,用五倍子染过狗皮,摊贴半月,一易制药,勿犯妇人手及鸡犬见之。忌食半鱼等肉发物,二、三个月,大效。

   化癖膏 (范任庵传)

  真香油(一斤) 好黄丹(半斤) 川乌(五钱) 甘遂(五钱) 当归(五钱) 甘草(五钱) 蜣螂(二十个) 穿山甲(五钱) 木鳖子(五钱,仁)

  上先将油入锅内,用前七味熬焦,去渣,入黄丹熬成珠,离了火,入后药。

  芦荟(五钱) 阿魏(五钱) 砂(五钱) 硼砂(五钱) 皮硝(五钱) 麝香(五钱) 水红花(七钱)

  此七味为细末,入内随用,每一个,重三钱,头贴时,先用皮硝水洗患处,极净,然后粘贴。三日觉肚皮痒;七日觉疾甚痛,即其验也。忌生冷油腻等物。

   伤水张南川消癖膏香油(一斤) 桃(一两) 榆(二两) 椿(一两) 槐(一两) 柳(一两) 柏枝(一两)

  楮(一两) 猪宗(四两) 血余(一两) 水红花穗(一斤)

  以上俱入油内熬焦,去渣,又入后药。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黄柏(一两) 栀子(一两) 大黄(一两) 连翘(一两)

  川乌(一两) 两头尖(一两) 川芎(一两) 防风(一两) 荆芥(一两) 木鳖子(一两)

  薄荷(一两) 苍术(一两) 苦参(一两) 穿山甲(一两) 当归(尾,一两) 蓖麻仁(一两)

  入油内熬焦捞出,称前油,如油一两,入黄丹五钱,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待温,入后细药。

  阿魏(一钱) 血竭(一钱) 芦荟(一钱) 硼砂(一钱) 砂(一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胡黄连(一钱) 儿茶(一钱) 轻粉(一钱) 雄黄(一钱) 天竺黄(一钱)

  蜈蚣(三条,为末) 朝脑(一个) 麝香(三分)

  临摊贴药入麝,贴患处,神效。

  挑筋灸癖法令患人低坐弯腰,医以右手大指、中指横掐住两胯骨尖上,相平横过,中间脊骨掐处是穴,将牙花记住,用手按脊下二寸许,则上记牙花必跳动,是真穴;不动,不是穴。于动处,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肉麻木,用艾灸一炷,将大布针穿丝线一条,将针放斜,横刺入皮,如艾炷大穿到线,慢慢勒破皮,然后再用针,斜入横挑,过线勒断,白筋四、五条,出鲜血易治,出紫血难愈。用真三七末少许,掺上血即止,再用艾灸三壮,用前膏药贴之,当时热退,指日癖消,神效。

  制纸法:用花椒树上马蜂窝为末,用黄蜡蘸末,并香油频擦纸,将此纸擦患处皮上,即麻木不知痛。

  灸癖法:穴在小儿背脊中,自尾 骨,将手揣摸脊骨两旁,有血筋发动处两穴,每一穴用铜钱三文,压在穴上,用艾烟安钱孔中,各灸七壮,此是癖之根,贯血之所,灸之疮即发,即可见效,灸不着血筋,则疮不发,而不效矣。

  治小儿疳积、眼 、发竖者。(郭师傅方)

  远志(去心,一钱七分) 苍术(米泔水浸,一钱七分) 三棱(一钱七分) 木鳖子(去壳,一钱七分) 槟榔(火炮,一钱七分)

  用牙猪肝一副,竹刀切片,皮硝水洗净,将药末撒上,仍用竹签贯合,两片为一蒸,一炷香为度,取出仍将皮硝水洗之,露一宿。病患服,任意多寡,或煎煮不拘,轻者半副,重者一副。

  卷之十三

  诸热

   方 大连翘饮 治小儿心经邪热,心与小肠受盛,乃水窦之处,常宜通利。壅则结,滑则脱,热则涩,盛则淋。平凉心火,三焦自顺,不待疾作而解。证成而疗者,疏待有之矣。一十五味,加汤使用,才觉蕴热、寒热、寒邪、风邪冒之,肺经心将受之,不受则触传于小肠,或闭,或涩,或赤,或白,淋沥不通,荣卫不行,壅滞作疾,其发多端,以致肝热,眼目赤肿,唇口白疮,津液不生,涕唾稠盛,须在表里,俱得其宜,惊风悉能散之,疾热亦自消除,连翘之功,可谓大矣。

  连翘(八分) 瞿麦(八分) 滑石(八分) 车前子(八分) 赤芍(八分) 栀子(四分)

  木通(四分) 牛蒡子(八分) 防风(四分) 荆芥(一钱二分) 当归(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 甘草(一钱六分) 柴胡(一钱一分) 蝉蜕(五分)

  上锉,竹叶十个,灯心十茎,水一碗,煎至七分,不拘时服。风痰热变、热蒸,加麦门冬。实热、丹热,加大黄。胎热、疮疥、余毒热,加薄荷叶。痈疖,加大黄、芒硝。

   犀角化毒丹 (陈白野方) 治小儿蕴积热毒,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腮赤,咽干烦躁不宁,并痘疹余毒未解,或头面身体,多生疮疖。

  犀角(镑,三钱) 桔梗(一两) 青黛(二钱) 牛蒡子(微炒,五钱) 连翘(去穣,六钱) 玄参(六钱) 朴硝(三钱) 生地黄(酒洗,五钱) 粉草(三钱) 赤茯苓(去皮,五钱)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兼有惊,加朱砂研细为衣。

  卷之十三

  感冒

   方 羌活膏 治小儿风寒外感,惊风内积,发热喘促,咳嗽痰涎潮搐,并痘疹初作。

  羌活(七钱) 独活(七钱) 前胡(七钱) 川芎(七钱) 桔梗(五钱) 天麻(五钱)

  薄荷(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五钱) 地骨皮(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一丸,姜汤研化下。

   抱龙丸 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喘满,痰实壅嗽,及惊风潮搐,虫毒中暑,并可服之。壮实之儿,宜时服之。

  南星(为末,入腊月黄牛胆中阴干,百日取出,八钱) 天竺黄(四钱) 麝香(一钱)

  雄黄(四钱) 辰砂(四钱)

  上为细末,煮甘草膏为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滚熟水化下,百 内者,作三服,或用腊雪水煮,甘草膏汁和药尤佳。

  卷之十三

  伤食

   方 万亿丸 (方见通治) 治小儿伤食,肚胀,发热,惊风痰嗽,一切停滞,内伤外感,并治。

   启脾丸 消食,止泄,止吐,消疳,消黄,消胀,定腹痛,益元气,健脾胃。

  人参(一两) 白术(去芦,一两) 山楂(去核,取肉,炙,五钱) 陈皮(炙,五钱) 泽泻(炙,五钱) 甘草(五钱,炙) 白茯苓(去皮,一两) 干山药(一两) 莲肉(去心,皮,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