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古今医彻
古今医彻
则又何疑之有哉。
一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归益母楂肉香附陈皮玄胡索。或加桃仁红花丹皮五灵脂。腰痛。加杜仲续断。外感。加紫苏。呕恶。加藿香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生姜。
一产后恶露少去。用四物汤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陈皮香附。
一产后恶露未尽。脾气又虚。破血则碍脾。补脾则碍血。用二陈汤入川芎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当归。或倍入车前子。
一产后恶露未止。血虚发热。四物汤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广皮杜仲续断。
一产后脾虚。不进饮食或浮肿。用白术茯苓炙甘草炮姜。入芎归益母陈皮。
一产后心神恍惚。用远志茯神枣仁丹参木香及芎归益母杜仲甘草。
一产后外感。头痛身热。用荆防紫苏川芎陈皮香附山楂。仍入当归茯苓。
一产后停食。或因临产不化。用浓朴枳壳陈皮山楂青皮香附莱菔子木香等。以轻重加减。仍入芎归益母红花。
一产后疟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加芎归益母山楂。
一产后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当归芍药川芎木香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广陈皮阿胶。
一产后诸症。恶露未尽。必须遵以上法万无一误。但寒凉之药。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气也。
一产后恶露已透。凡有杂症。随病制宜。血气亏损。或发寒热。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怔忡惊悸。自汗不寐。归脾汤。中气虚寒。饮食不进。六君子加炮姜益智。或人参附子理中汤。血虚大便难。八珍汤加杜仲续断。或六味汤加苁蓉牛膝。
一胎前脉洪大滑疾为顺。微小涩滞为逆。产后脉虚软柔弱为顺。弦大急疾为逆。故胎前宜清热。而亦有用温药者。病之变也。产后宜温补。而亦有用凉润者。亦病之变也。治者守其常。而达其变。则病无遁情矣。
一丹溪云。虽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实症多。则泻中带补。虚症多。
则补中带泻。如此则正气不脱。而邪气不炽矣。此用药之权衡也。
益母草汤 产后恶露未尽。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杜仲(一钱盐水炒) 牛膝(一钱) 川芎(五分) 丹皮(一钱) 香附(一钱醋炒) 茯苓(一钱) 山楂(一钱半) 广皮(一钱)
炒熟砂仁末一钱。姜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红花。
黑神散 治产后发热。恶露不下。
黑豆(三钱) 黑姜(一钱) 牛膝(二钱) 当归(一钱) 川芎(五分) 熟地(二钱)
水煎。
加味六君子汤 治产后中气大虚。恶露不下。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肉桂(一钱) 牛膝(一钱半)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一钱) 广皮(一钱) 益母草(二钱)
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远志汤 治产后心神恍惚。恶露未尽。
远志肉(一钱) 枣仁(一钱半) 茯神(一钱) 丹参(一钱) 石菖蒲(五分) 牛膝(一钱半) 广皮(一钱) 杜仲(一钱) 益母草(一钱半)
桂圆肉五枚。姜一片。水煎。
黄 补气汤 治产后去血过多。自汗体倦。
黄 (一钱半蜜炙)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半土炒) 当归(一钱) 芍药(一钱) 炙甘草(三分) 茯苓(一钱) 肉桂(五分) 附子(五分制)
枣二枚。煨姜一片。
贝母汤 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川贝母(一钱半) 茯苓(一钱) 车前子(一钱半) 当归(一钱) 炙甘草(三分) 广陈皮(七分) 远志肉(一钱) 枣仁(一钱) 钩藤钩(一钱) 牡丹皮(七分)
桂圆肉五枚。灯芯一握。
八珍汤 治产后气血两虚。四肢乏力。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土炒) 茯苓(一钱) 炙甘草(三分) 川芎(五分) 熟地(一钱) 当归(一钱)
白芍药(一钱酒炒) 杜仲(一钱盐水炒) 川续断(一钱酒炒)
枣二枚。姜一片。水煎。
八味汤 治产后阴虚发喘。气上逆者。
怀熟地(三钱) 山茱肉(二钱) 肉桂(五分) 熟附子(五分) 牡丹皮(一钱) 山药(二钱) 川牛膝(一钱半) 茯苓(一钱) 泽泻(一钱)
水煎。如汗出不止。兼进生脉散。
卷之四 女科
续产后论
产后之症。变怪百出。要不越乎虚实。实则瘀血凝滞。虚则去血过多。凝滞者攻之无难。去多者挽之匪易。此人参之可用不可用。判若天渊也。然有元气大虚。而恶血未尽。则以四君子入芎归肉桂益母。或去术倍参。加二陈。一以补中气。一以通血脉。庶有当乎。矧且其因多端。不易枚举。有胎前受病而发。有坐草过艰而致。有杂病相侵而作。有本质柔弱而得。如胎前饮食停留。而产后不化。或感冒发热。而产后弥甚。或疟痢太乏。而产后益虚。或祈望得子。而不育滋戚。或产女已多。而中情鲜悦。或茹荤太早。而寒热顿作。或起居骤聚。而外邪干侵。或惊恐偶得。而心神欠宁。或恼怒不谨。
而肝气怫郁。凡此数者。毋论恶血之凝与不凝。皆足为产后之累。且男性急速。产母受病恒少。女性阴滞。产母受病恒多。元气强壮。产母受病易愈。
元气素虚。产母受病难疗。如余内子。戊戌年。得双胎。产以前。自五月至弥月。形体削瘦。日进参三钱。可纳谷半盏。若缺参一日。食便不入。临产旬日。
日进参两许。果易产而安。产后亦经无恙。及甲辰春。复得一子。胎前未曾服参。产后大虚。二旬外。忽面青多怒。时昏晕不醒。脉得纯弦而细。饮食不入。余知其真气已衰。心脾既失所养。肝木从而凌肆。即以归脾汤入参五钱。熟附一钱。投数剂。屡止屡发。益参至一两。附二钱。亦如故。再加参五钱附三钱。其势犹未定。乃益参至二两。附四钱。怒始解。昏晕不作。以后参附渐减。调理两月余而愈。余始叹人参之功。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亦能调脏气于大不平之日。若使此症临于病家。焉肯亲信而服参不辍有如是耶。余故论产后。而实举以告云。
一女子产后八朝。医妄以滚痰丸进。遂上呕下泄。昼夜不止。吴门周子云来疗之。投参八钱加赤石脂禹余粮呕泄俱止。后其家。又有一生产者。
医作外感治。面赤气喘。肢冷脉弱。乃延余诊。云来亦至。余见其中气空虚。欲以归脾入炮姜与之。云来曰。先补阴后补阳何如。余曰。火气即浮。
敛之有何不可。遂以六味汤入肉桂远志枣仁。气渐平。脉渐出。余辞归。
忽复厥逆。复延余。余以他往不及。云来用人参四钱。附子八分进之。向安。因托吾友松声唐子。复与云来商温补而愈。但因年少。气血偶衰。病虽痊。后发痔漏。用滋阴降火。每致缠绵。观此知用药之不可轻也。
一女子胎前发疟。面色痿黄。余以六君子连进。疟未止而产。产而疟愈甚。
恶露少行。一友进以炮姜。腹中大痛。恶血不下。余用延胡芎归益母山楂陈皮一剂。痛止血行。再以六君子倍白术。不数剂。脾气渐旺。疟乃止。
一女子产后。去血过多。乃发寒热。肢冷脉微。余以八珍汤入姜附。一剂而寒热止。数剂而食进神旺。遂得霍然。
一女子产后。以不遂愿。兼怒而戚。恶露未透。身发寒热。自汗如雨。时见谵妄。余以远志茯神枣仁木香杜仲当归益母。连进而汗止。但谵妄未除。
以前药入牛膝炮姜。下积血一块。昆山郑氏至。商加萎蕤四钱。贝母二钱。车前一钱。又三剂而神安。继以调理而痊。
一女子产后发肿。加之喘满。但恶露绝不下。与消肿药不效。用五灵脂延胡索桃仁泽兰红花牛膝。恶露大下。喘止肿退。后用调补而愈。
一女子胎前腹痛。坐卧不宁。至夜半。气息淹淹。脉遂歇止。胎亦不动。余虑其胎气已损。急服无忧散一剂。痛稍止。胎未动。以芎归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血余二钱。顿煎饮之。脉遂现。胎遽动。继用独参汤无忧散相间服之。乃产而安。
一女子素有病。余虑其难产。令预备。加味芎归汤。及产时。胎果下而不遽下。稳婆告急无措矣。余令急煎前药与之。未及半时。即得产矣。此皆余所亲验者。先哲立方。抑何神哉。
卷之四 五大病
心
尝闻之有所云天心者。仰而观之。浩浩焉。邈邈焉天之大不可测也。而何从见其心。素问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则疑以离为天之心矣。心果若是之虚且明乎。子思作中庸。首揭天命之谓性。而子舆氏则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则是又以天心即人心矣。可见心之为物。存者其诚。而发者其明也。忠者其体。而怒者其用也。若易诚而妄。则心之病一。
易明而昧。则心之病二。易忠而欺。则心之病三。易恕而忍。则心之病四。试思天之所以贵乎人。与人之所殊乎物者。非此心乎。存之为君子。去之则异类。苟或不克操之。任其出入。而莫知其乡。将何以立于天坏间耶。盖天理者。人之所以为心也。惟在摄之正之。公之平之。以之立身。以之垂后。无不由于此中。人盖可忽乎哉。
卷之四 五大病
肝
喜怒者情之常。使必有喜而无怒。则矫矣。虽然。人情贵于坦适。尤贵于安和。苟乘一时之忤。执一己之偏。则未有不悔于事后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其病善怒。毋论乖违谋虑。伤于拂郁。尤可言也。愤乱机务。败于经纬。不可言也。故古来大怒必出于大忍。则有济。轻怒必出于不忍。则多暌。任情一往。不审从违者。妇寺之见也。从容不迫。按节而动者。大度之举也。是以器识宏远之流。见天下无可怒之事。见天下无可嫉之人。及其怒且嫉也。
如天之雷霆。然偶一发焉。而天下莫不慑服者。有以畏其不测也。然则人之喜怒不常者。其亦可以自反矣。
卷之四 五大病
脾
今夫块然者地耳。万物于焉资生。赖大气以举之也。所谓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耶。于人则脾应之。而其要有三。一主饮食。人一日不再食则饥。阴之五宫。生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所云伤者。非不及之足患。而太过之足患。亦不特太过之足患。而不节之足患。惟养生者慎之。至云高梁之变。饶生大疔。可畏夫。一主四肢。出作入息。人之常也。思邈谓运枢不坏。流水不腐。每见安享之人。筋骨恒柔。辛勤之人筋骨恒强。第不堪过竭耳。一主思虑。事不废思。凡经营猷业。鲜不从思中来。殆心之精华而运于脾者。使或竭于无益之乡。而不留意正大之规。虽穷神竭虑曷贵焉。嗟嗟。
吾人止此身耳。佛印有云。三十年功名富贵。过眼成空。何不猛与一刀割断。余谓三十年功名富贵。过眼成空。何不猛与垂不朽业。否则大负此心思也矣。
卷之四 五大病
肺
古人啬气。如持至宝。何若是之甚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夫是气也。善养之则塞天地。配道义。不善养之。则自馁而已矣。素问云。一息不运。
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坏判。浮屠之言曰。一气不至。何处安身立命。由是知气之所系大矣。而肺实主之。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而出之以节。可见相傅之度。雍容不迫。无所事于嚣张矣。及观希夷先生。收视返听。
葆神毓精。而终日 。惟默运于一息之中。乃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今人纵不能师一二。奈何多言损气外。而所以暴殄之者。虑无不至。盍亦反而思诸。
卷之四 五大病
肾
凡人有切于己者。无不珍恤。而独至精至要之所。反不之恤者。色是也。男子二八精通。八八精绝。言其常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言其妄也。殊不知此真阴。赋于先天。则有盈怯。资于后天。则有薄浓。矧且情欲交攻。劳役并侵。益少损多。岂堪供无穷之耗哉。故无病者。嗜之而成病。有病者。犯之而致死。东坡谓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亡也。至逐声伎。干非分。败德丧简。失业亡家。为神人所诛。隐曲难问者。尤不可言。即或禀赋过度。奉养素丰。足以乐而忘倦。胡不将此精力。立德立功立言。以垂来兹。乃耗于无用之地而为快哉。则亦不思之甚矣。
卷之四 医箴
疗医
医之为道。所系非偶。人之寄也以死生。我之任也以阴 。天下之至重惟命。一旦委付于我。则调剂之补泻。性味之寒温。草木之良毒。投之当则仆者起。骨者肉。夭者坚。夺造化之权。而不是过。否则见不审。识不精。稍或舛误。有所害于人者。即有所害于己。人之父母妻子。与我无异。非病之必不可挽。而命数有尽。我忍听其哀号也哉。故医之临病。胜于临敌。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良将是也。存乎呼吸之间。而远退二竖之舍。良医是也。察色不可不精。审声不可不详。持脉不可不静。辨症不可不细。既责其有。又责其无。既求其始。又虑其后。既达其常。又通其变。必使有济无损。有利无害。慊于己而无怨于人。庶阴德可积。冥谴可逃矣。噫。难言哉。
卷之四 医箴
心术
医本仁术也。见人疾苦。则起悲悯。伊芳之属望既殷。非我救之而谁哉。臣董先生。恒谓余曰。凡疗疾。药救固迟。丹救亦缓。惟心救最灵。要非药与丹之缓也。苟中心不切。则视之易忽。而审之不精。安能得病之本末。握而擒之。使必从我算而无遁情。惟心之既挚。则危亡之际。痛痒攸关。彼父母妻子所不及忧者。而我代忧之。彼患人所不及计者。而我代计之。甚至睡思梦觉。莫非设身伊芳地。或垂亡而拯之。或虑变而防之。谋深思远。视一病而又虞一病之起。奏一效而更觉效之难凭。攻之时即为守地。守之时复为攻谋。一片婆心。无少宁息。天地可鉴。鬼神可通。而灵明生焉。每见时流。择术不精。自恃炫耀。乘人之危。取人之财。罔顾人命。惟思利己。为身计则得矣。其如冥报后报何。返而思之。有不通身汗下者非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