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渔斋医话


  朱(二九) 温邪内炽,自汗便涩,发热欲呕,当清内彻邪。

  石膏(五钱) 柴胡(八分) 淡芩(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滑石(二钱) 甘草(三分)

  两服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风温

  某头痛发热,咳嗽喘促,脉左浮数。风温上受,用清解法。

  薄荷(六分) 光杏仁(三钱) 连翘(五钱) 象贝(二钱) 广橘红(八分) 桑叶(五钱)

  生甘草(三分) 枇杷叶(三大片去毛净)

  又两服,头痛发热顿除,惟略有喘嗽,前方去薄荷、连翘,加栝蒌皮、紫菀、白前各一钱五分,两服即痊。

  李氏(二八) 脉浮而数,头痛恶风,发热咽痛,防发疹子。此风温犯肺之症状也,与轻清宣上法。

  薄荷(一钱五分) 杏仁(二钱) 牛蒡子(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橘红(八分) 桔梗(一钱) 辽参叶(五分) 生甘草(四分)

  又一剂,咽痛止,肤见红点;再剂知为发疹,着手了无痕迹。此系疹发不透,故腹痛呕吐,胸闷兼作,惟其邪不外泄,必致内陷,急投以凉泻法,使邪从下出。

  酒炒锦纹(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石膏(五钱) 栝蒌皮(二钱) 广橘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生甘草(四分)

  又服后,解下腥秽甚多,腹痛胸满顿除,皮腠忽然皱揭。此为皮肤被邪气冲突,如水薄堤松之理,疹邪不达皮毛而内迫。观此愈明,今大势已定,自可无忧,虽尚有微热微呕,但用轻剂足矣。

  半夏(一钱五分) 川连(六分) 川斛(三钱) 茯苓(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又两服,热呕痊愈。惟寤不成寐,长夜转侧,一见黄昏灯火,辄生忧闷,至天明心始安,他无所苦,但求夜卧安枕。思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议和阴阳以安神,神静自然得寐矣。

  半夏(一钱五分。和胃通阴阳为君) 细生地(三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以上三味补血润胃为臣) 茯神(一钱五分) 北秫米(三钱包煎) 枣仁(二钱,以上二味安神宁志为佐) 橘皮(八分) 炙草(四分) 龙眼肉(三分,以上辛甘和阴以纳阴为使)

  申时煎服,酣眠彻夜,精神顿复。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疫

  毛(二二) 发热旬日,舌黄口燥,大腹有块,按之甚痛,大便难通,所解无几,两脉疲软带数。此春温疫症,热邪结于大腑,当用承气汤下之。

  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枳实(一钱) 石膏(八钱) 知母(二钱) 橘皮(一钱) 甘草(四分)

  一服之后,能下燥粪数块,腹和不硬,热缓神清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斑

  周(二四) 红斑遍体,自觉胸宽热缓,邪热透发明矣。咳呛咽痛。因手太阴受热熏灼,清疏肺胃立愈。

  鲜生地(四钱) 鲜石斛(三钱) 犀角尖(一钱镑) 川贝(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橘红(八分) 甘草(四分)

  又,斑后不思纳食,宜醒胃阴。

  北沙参 麦冬 川斛 花粉 茯苓 橘皮 甘草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疹

  张妪 疹后内热,咳嗽身痒,当疏肺金郁火。

  杏仁 橘红 薄荷 桔梗 连翘 甘草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温毒发颐

  史女(十七) 仲春发热浃旬,神昏耳聋,颈项与颐俱肿,唇口焦燥,目脂胶结,脉反小数。

  观其脉症,是为温邪内蕴化毒,久则血燥风盛,酿成发颐重症。姑投清疏消毒,但得肿退能纳,方保无妨。

  川连(一钱) 鲜生地(四钱) 鲜石斛(四钱) 蝉衣(五分) 连翘(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柴胡(三分) 薄荷(五分)

  三服肿退,热减神清,稍能纳粥,仍用凉解。

  川连(五分) 鲜生地(四钱) 鲜石斛(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数服痊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腮

  沈氏(三十六) 春升阳气,为寒邪所郁,而为 腮,畏寒发热,口臭耳聋,外宜辛散,内清伏火。

  防风 薄荷 细苏梗 石膏 连翘 荆芥 蝉衣孙氏(五十) 倏然头眩,汗泄神昏,耳聋舌麻气促。此由肝肾不足,风火上腾,痰因气聚,三者使然,物之迅速,莫甚于风火。此是内生,非由外致,防、薄能驱外束理,此种须遵丹溪和阳熄风,兼清痰气。

  丹皮 桑叶 白芍 菊花 钩藤 橘皮 半夏 姜汁 竹沥一服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头痛

  戴(三二)宿有头痛,每发于寅卯时,遇午即缓,此少阳病也。

  柴胡 丹皮 桑皮 白芍 甘菊 钩藤 香附 甘草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齿

  孙(二二)阳明经火郁牙痛。

  葛根 石膏 升麻 橘皮 小生地 薄荷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耳

  曹(五九) 时届严寒,封藏不固,两耳鸣胀,切脉洪实,理宜介类潜阳。

  龟板(三钱) 牡蛎(二钱) 贡干(二钱) 枸杞(二钱) 萸肉(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

  川柏(一钱) 知母(一钱) 桂心(四分)

  沈(三七) 肝肾之火,上冲清道,左耳胀痛。

  羚羊角 夏枯草 丹皮 黑栀 知母 川柏 香附 通草 葱管两服出脓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咽痛

  朱(十四) 脉浮畏风,身热咽痛,肺邪欲泄,势将发疹。

  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五分) 粘子(二钱) 橘红(一钱) 桔梗(一钱) 元参(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蝉衣(七分) 甘草(四分) 西河柳(二钱)

  一服肌痒见点,再剂而愈。乃翁见惠盆梅,作七绝一首谢之:珍重堂前短一梅,含苞看起到齐开,旁人问我从何日,道是山翁当杏栽。

  某 风寒犯肺,咽喉肿痛,当辛散。

  苏叶 杏仁 粘子 橘红 薄荷 桔梗 蝉衣 甘草 姜皮 葱头愈后旬余,咽喉复痛,起于夜分,忽然如鲠,左边起泡如茧,此阴火上冲,当清解。前恶寒脉浮,今不恶寒脉细,以此分温清两法。昧者不察,混施方药,贻误非细。

  元参 连翘 马勃 薄荷 桔梗 甘草自(三七) 咽痛起于暮夜,而多痰涎,属冬藏不密,浮火上升。治法须苦味潜阳,苦辛散火,以甘和之,一服而愈。

  元参(二钱,能清阴火) 连翘(一钱五分。能清浮火)川斛(三钱,清胃火消痰涎) 杏仁(三钱,辛散苦降) 橘红(五分,辛利上焦之气) 桔梗(一钱,开肺气散郁火) 薄荷(一钱,清利咽喉) 甘草(三分,甘以和之)

  陶(二四) 伏热在内,时交冬至,阳气内动,相因为病,咽喉燥痛,痰涎缠绕,渴饮冷水,咳嗽痰血,入暮寒热,舌白如垩,脉来细数。此实火症,非大寒之剂不能疗。莫谓寒冬,怕用寒剂,舍时从症,古贤有之。

  石膏(八钱) 川连(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生地(三分) 麦冬(二钱) 杏仁(三钱)

  薄荷(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

  服下即吐痰涎碗许,诸病减半,再剂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梅核

  钱(六二) 胸中之气,上冲清道,而痛即欲呕吐饮食,此为梅核气,噎症之渐也。近添泄泻,是系新病,理宜分治。推究病情,必是酒客好饮,谷减胃气必虚。盖阳明以降为顺,虚则失其传导之权。更必气性多躁,木火上炎,直冲会厌,以成斯病,然乎否乎?病者首肯,以为虽素知,亦不能如是明悉,况初诊乎?即请予处方。

  人参(八分) 代赭石(一钱五分) 生白芍(一钱二分) 橘白(一钱) 半夏(一钱) 枳实(六分) 旋复花(一钱) 川连(七分) 乌梅肉(六分)

  服两剂,喉痛呕吐止,增减其味,以为丸料,常服可许脱然,切宜节饮戒性,庶得万全。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胃痛

  潘妪 痞升脘痛,纳少难消,两脉沉伏,七情内伤,中阳失运,头疼畏风,亦是浊阴僭上。

  桂枝木(七分) 吴茱萸(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党参(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砂仁末(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肩痛

  王氏(三六) 肩胛酸痛,经月不愈,属血虚,兼受风邪。

  归身 黄 冬术 秦艽 川续断 羌活 防风两服不知病之所在。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胁痛

  陈(五十) 肝火内煽,络脉受伤,胁肋大痛,疏痛气血。

  桃仁(二钱) 红花(一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延胡索(一钱五分活血化气第一品) 旋复花(一钱) 青葱管(七寸二味能入络止痛)

  周(四十) 肝阳犯胃,胁痛呕吐。

  川楝肉 归须 生白芍 橘白 半夏 山栀 茯苓 炙草 老姜渣三服痛止呕除,午后觉脘中嘈杂,六脉细软,胃土久受木侮,气虚不能健运。阳明以通为补,以降为顺,所以补中须佐清降。

  人参 蒸于术 茯苓 半夏 枳壳 橘皮 归身 白芍 炙草张(二五) 木郁为热而胁痛,湿蕴则肌黄并见矣。

  柴胡 薄荷 丹皮 黑栀 延胡索 旋复花 归须 桃仁 新绛 青葱管久痛必入络脉,今三服既得减去什七,治黄新病要紧。纳少嗜卧,因脾气欠运,疸症之常,此恙若平一二分痛,不治而瓦解矣。

  柴胡 薄荷 夏枯草 川连 山栀 香附 广皮 木通 茵陈徐(五一)右胁闪痛,咳呛腥痰,内痈之象。

  苡仁 桑皮 地骨皮 橘红 茯苓 杏仁 党参 白术 甘草六服竟愈。

  陶(二八) 左肋痛如刀割,畏寒身热,神气昏惫,脉象模糊,势甚危急。此乃客邪干犯,疏风兼治络,冀得速平,方保无事。多有变失血者,亦属瘀滞,流行无妨。

  炒延胡 当归 红花 桃仁 橘红 生香附 旋复花 苏叶 青葱管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腹痛

  钱(四十) 幼年腹中起块,时常作痛。迩来频发,食入膨胀,吐出方松,究其病源,属肝木乘土。通阳明,泄厥阴,遵叶氏成法。

  川楝肉(一钱) 炒延胡(一钱) 橘白(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枳实(七分) 生白芍(一钱二分) 丹皮(一钱五分) 炙草(三分) 姜渣(二钱)

  柴妪(五一) 两脉虚细,当脐作痛,连及胸胁,而兼身热足冷。此系元虚阳亏,当投温补。

  党参 于术 黄 归身 白芍 桂心 橘皮 香附 炙草 煨姜 大枣四服热退神旺。

  沈(三七) 寒湿内侵,腑气不行,腹痛下痢。

  苏叶 羌活 茅术 楂肉 浓朴 橘白 一服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胸痹

  某 关部独涩,纳食不降,中阳欠运所致,作胸痹治。

  薤白(一钱五分) 香附(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姜汁(一匙)

  三服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肝

  本氏(三四) 肝阳上冒,口苦耳聋,滋肾生肝饮。

  熟地(四钱) 萸肉(一钱五分) 山药(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泽泻(一钱) 归身(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脾胃

  某 腰酸胸满,纳食作膨,遇风寒栗,虚浮之脉,中阳欠运何疑?补中益气加桂枝六分,三帖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痨损

  沈(二六) 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自然无病。今则反之,上热下寒,故所见咽痛音低,咳嗽涎痰,此属上热;足冷便泄,溲血,此属下寒,脉来浮数无根,损疾成痨,诚为重候。幸胃气尚可,试投一方以补救之。

  麦冬(二钱) 元参(一钱) 茅草根(二钱,以上三味轻清上焦之热) 党参(一钱五分)

  蒸冬术(一钱五分) 茯神(一钱五分) 山药(一钱五分,以上四味补土生金) 广皮(八分) 牛膝(一钱五分,以上二味理气达下,使痰涎下行)

  两服便实胃纳稍增,夜嗽未宁,前方加五味子十粒,早上服。补肾水,暖命门,引火归元,加减金匮肾气丸。

  熟地(三两) 萸肉(一两) 山药(一两) 茯苓(一两) 丹皮(一两) 泽泻(一两)

  牛膝(一两) 桂心(四钱) 破故纸(一钱)

  张(二六)形寒夜热,盗汗气短,咳呛脉,虚数而弦,绵延四载,叹从前医治,不遇明眼。此积劳成损,急宜补土生金,兼治营血。

  党参 蒸冬术 茯苓 苡仁 黄 熟地 五味子 橘皮 归身 炙草 大枣 浮小麦四服知,又十剂,四年沉痼痊愈。此等虚症,若药料不道地,不能成功。所以业斯道者,药物岂可不讲哉!设遇穷乡僻壤之人,尤宜指点某家药材妥当,莫轻其价,方为合法。前方药品,乃贫家之人参也。黄 产陕西为上,余方多劣,但辨糯体无渣味甘,金井玉栏者为佳耳。白术,台州宁国、江西诸处俱产,野生最上;台之种术,亦自功效,惟欲蒸透,防、党验法同黄 。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童劳

  陈(八岁) 童子咳呛内热,已经三年,证属童劳,治宜滋养化源,清降肺气。

  党参 北沙参 茯苓 苡仁 地骨皮 桑皮 生冬术 麦冬 橘皮 炙草 枇杷叶方立甚妙,童劳安得不愈?三年沉痼,四服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上卷

  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