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友渔斋医话
友渔斋医话
吴(五十) 痢下赤白,肛门下陷,脉来濡软此属湿热,用东垣升举法。
葛根(一钱) 升麻(六分) 焦术(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银花炭(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谷芽(一钱五分) 楂肉(三钱) 炙草(四分) 扁豆花(十五朵)
三服愈。
柏(三七)赤痢初起,稠腻难下,腹痛便泄,身热畏冷,脉细。此热郁脏腑,寒束肌表,治当双顾。
苏叶(一钱) 防风(一钱) 葛根(一钱) 川连(六分) 黄芩(一钱五分) 楂肉(三钱) 槟榔(一钱) 浓朴(一钱) 泽泻(一钱) 扁豆花(二十朵)
两服痢减十七,身热腹痛全除。惟小溲微涩,黄昏微热,阴分受伤。
滑石 白芍 苦参 丹皮 楂肉 浓朴 泽泻 甘草吴(五一) 形寒咳嗽,血痢时下,不思纳食,内邪未尽,外贼又来,一定表里双顾。
苏叶(一钱) 防风(一钱) 杏仁(二钱) 生茅术(一钱五分) 橘皮(一钱) 浓朴(一钱) 炒银花(一钱五分) 楂肉(二钱) 炙草(四分)
两服病已。
李(四四) 痢下五色,腹痛重坠,行数无度,纳食无几,已历五旬,以上各症,亦为不轻,而脉更弦大,非痢所宜。幸神气不惫,当属阳症,用逐热导邪升举之法。若得桴应,可商维持。
川连(七分) 条黄芩(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楂肉(二钱) 浓朴(一钱) 木香(四分)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 炙草(四分)
三服痢仍不减,腹痛后重无矣,脉弦稍缓,舌苔干黄微渴。因意前投芩、连逐热,反见黄苔,五旬久痢,阴血大亏,竟用加味四物汤。
生地炭(四钱) 归身炭(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山药(二钱) 银花(一钱五分) 莲肉(二钱) 蛀枣(二枚,因病立方者祥,执方治病者殃)
三服痢减大半,谷食顿增,如此重症,得如此速效,信药之有缘也。今但扶脾胃,不治而可愈矣。异功散加熟地、归、芍、山药、楂肉、砂仁壳,不十剂而痊。
周妪(六六) 红痢三月不痊,宜逐邪兼顾本原。
谷芽 楂肉 砂仁壳 橘皮 黄芩 炒白芍 炒归身 炒冬术 银花 莲肉 炒山药 炙草四服痢止。苦以久痢而用涩药,如乌梅、石榴皮、诃子、罂粟壳之类,非不取效。奈痢之所生,由脾胃气滞,暑热内攻,初起必用寒凉清火邪,辛温开滞气,消导如山楂、枳实、神曲,重则大黄,尤为要药。原其故归于清邪逐秽,使肠胃通利,积滞何由而生。前案年高痢久,日夜数十回,逐邪须兼顾本,自然有效。若涩药涩住,往往延为休息痢,或腹胀脚肿,诸患蜂起。病家不知,医者亦不经意,究竟是谁之过与?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疟痢
凤(三一)劳复疟兼赤痢腹痛,补中益气,合黄芩汤而愈。
党参 白术 黄 炒归身 升麻 柴胡 橘皮 黄芩 白芍 煨木香 楂肉 炙草此症虚多而邪少,如此治法,所以得效。不然疟痢并发,用此等方,鲜有不误事者。一人体质强,疟痢并发,小柴胡去参加川连、白芍、楂肉、浓朴,两帖疟止痢减;去柴胡、半夏,两帖而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泄
盛(六一)便泄盗汗,腿软纳少而胀,脉弦涩,属木侮脾土。
蒸于术 白芍 茯苓 橘皮 丹皮 砂仁壳 党参 桑叶 炙草 淮麦 大枣四帖痊愈。
曹氏(三四)胸闷便泄,纳少而胀,脉左弦右软,木来乘胃,泄肝通腑治法。金铃子散加云苓、白芍、栝蒌皮、老姜。
陈(二一)久泄不止,纳食作胀,失聪雀目,唇燥腿软,脉左细弱右弦,属木旺土虚。经营劳力,是为重伤,宜补脾胜湿和肝。
党参 蒸冬术 茯苓 焦白芍 猪苓 泽泻 橘皮 浓朴 钩藤 炙草钱(二十)三日疟起匝月,旬日前后患晨泄,热重寒轻,胸闷不思纳食,两脉小数,舌苔微黄。此邪踞膜原,阳气下陷,治宜分理。
川郁金 浓朴 橘皮 茯苓 半夏 黄芩 柴胡 升麻 防风 葛根一服泻止,又两服发轻如不知矣。又前投扶中升提,已得桴应,纳食大增;今但平理营卫,更须小心食物,弹指可愈。
半夏 橘皮 柴胡 知母 浓朴 茯苓 黄芩 红枣退庵自记:乾隆己酉七月,患肢软倦怠,见风洒淅,后重便溏。此大肠之气下迫,由于肺气不宣,治须开畅手太阴,使脏气通达,腑气无有不利也。
杏仁(三钱) 桔梗(一钱) 防风(一钱) 广皮(一钱四味开畅肺气为君) 楂肉(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槟榔(一钱) 郁金(一钱二分) 浓朴(一钱五味导滞开大肠之气为臣使)
一服愈。
黄(四六)目黄腹痛,泄泻咳呛,胸闷不纳。此由湿热内侵,风凉袭肺,治以彻表清暑利小便。
杏仁 防风 薄荷 前胡 黄芩 黑栀 楂肉 广皮 茯苓 猪苓 泽泻 木香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吐泻
张(七九)阴阳错乱,吐泻并作,勺水不下,小水不通,口渴舌干,两脉虚不应手。证属险候,姑拟厘清法,以观消息。
茯苓 猪苓 橘皮 浓朴 扁豆 广藿香 白芍(炒) 于术 半夏 钩藤两服吐泻止,进稀粥,脉起应手,舌润筋舒,宜芳香醒胃,稼穑益脾。
党参 于术 茯苓 广皮 浓朴 扁豆 半夏 砂壳 炙草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二便闭
徐(二八)自述患疟两发,入河洗澡,下日疟愈,即患小溲不通,腹坚如石,隆起如阜,两腿光肿,气短神呆,已经七日,危急难挨,莫过乎此。前医投承气更衣汤丸,大便微通,小便涓滴而已。诊脉弦而有力,明系疟邪结,膀胱之气亦为不化。盖足少阳病,及足太阳,治宜泄少阳开太阳。
柴胡(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橘皮(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荷梗(七寸)
傍晚服下,至更余腹中有声,预教以灯心搐鼻,连喷数嚏,小水如注;到天明连更五回,约有斗许,秽浊难闻,其病如失。此方妙在重用柴胡。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大便燥结
周(三六)纳食作泛,大便燥结。此饥饱劳役,中气受伤,《内经》所谓:“九窍不和,都属胃病。”是也。
党参 麦冬 半夏 陈皮 茯苓 川斛 甘草 蔗浆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吐血
沈(三八)脉虚数,逢劳吐血,此得之劳伤脾气,脾不统血。经云:劳者温之。是证必当温养,若见脉数咳呛吐红,辄投寒凉,损抑中气,其病必增。
党参(二钱) 生于术(二钱) 黄 (二钱炒) 归身(一钱五分黑) 桂枝木(五分) 五味子(十粒) 橘皮(八分) 炙草(四分)
加姜、枣。
陈女(二十) 春末起咳呛,长夏吐红,恶风潮热脉数。盖由肺受风热,气不外泄,致血妄行,非阴虚火升之比,可以勿忧,但轻疏太阴,弹指奏功。
杏仁(二钱,研) 防风(一钱) 薄荷(一钱) 桑叶(一钱五分,蜜水炒) 丹皮(一钱五分) 前胡(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
又前方理表降气,热退嗽宁,可见吐红一症,屡有外感。昧者不察,润补杂投,竟有弄假成真。治病求本,医门要诀,今但清养肺胃。
麦冬(二钱) 茯苓(二钱) 苡仁(三钱) 橘红(八分) 杏仁(二钱研) 北沙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
徐(四五) 劳伤营气,复感新寒,发热喘促吐红,病甚危急,姑用解表以救里逆。
香豉(三钱) 紫苏(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前胡(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橘皮(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甘草(四分) 姜皮(四分) 细葱头(五个)
两服热缓嗽减,吐血未止,脉左细软,右浮弦皆数,舌苔淡黄,脉症可补,因右手浮弦,风邪未尽,佐理表一二味为稳。
党参 苡仁 生地 归身炭 麦冬 茯苓 甘草 橘皮 半夏 杏仁 薄荷三帖去杏、薄,加于术、黄 、炙草,十余剂方起。
咳嗽吐血陈(四三) 咳嗽吐血,或稠或稀,时觉左腹气升,卧着尤甚,形淡畏风,脉软微数。前医先用杏仁、薄荷,疏降肺气,其咳更频。或以燥火刑金,投洋参、麦冬之类,并纳大减。逆予延医,此土虚不能生金,金虚不能制木,致肝气上逆,胃受木侮,传导失宜,饮食不化精微,而成痰涎,一派浊气熏蒸,凝行上腾,肺为华盖,焉得不为之病乎?所以疏散则愈耗其金,凉润则虚其母,治法必滋化源,平其所胜,方可奏效。
党参(三钱本应用人参,因价极贵,姑以代之) 于术(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炙草(四分) 橘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牛膝(一钱五分) 通草(七分) 丹皮(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
十帖病去大半,继进人参生脉散三服,仍用前方,去桑、丹,加肉桂、黄 、苡仁而痊愈。
按:此症治之不当,必致肌肉日削,痰涎日多,不消数月,危境立至。所以详论病情,俾业斯道者,得其涯 焉。
蔡(三四) 胸胀喘促,咳嗽吐红,脉大而数。古称脉大为劳,数为虚,证由劳伤脾元,土不生金,肺失清降,治当滋其化源。
党参(二钱) 黄 (三钱) 生于术(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炒黑) 橘皮(一钱) 麦冬(二钱) 苡仁(二钱) 五味子(十粒) 炙草(四分)
此方余出臆见,名培源益肺汤,治劳倦吐血有神功。
曹(五五) 形寒咳嗽吐红,两脉弦软,是为劳倦伤脾,积寒伤肺。治当温补手足太阴肺脾,略佐疏理客邪。
党参 蒸于术 茯苓 橘皮 前胡 归身 薏仁 桂枝木 紫苏 炙草 煨姜 大枣两帖血止嗽减。
吴(二一) 前投解肌,汗出热退,咳血仍然。究其病因,深受寒邪,肺气不舒,致血妄行。姑再疏利元府,以解里逆。
杏仁 前胡 苏叶 防风 橘皮 石膏 甘草此方代青龙汤,两服嗽缓,吐红止,胸宽,食进,已得生机。
赵(二十) 夜热盗汗,咳嗽红痰,脉弦而数。证属劳怯,自宜保护,兼助药物,以冀延龄。
北沙参 麦冬 茯神 苡仁 牛膝 白芍 桑叶 钩藤 茅根前投清金和肝之法,夜热盗汗愈;今但治其咳嗽。究其源,因劳而得,宜益土生金法,而培化源之意。
党参 蒸于术 茯苓 半夏 五味子 麦冬 苡仁 橘皮 炙草 茅根古称嗽症用异功散收功者,可不复发,所谓补土以生金也。
姚氏(二四) 旧冬起咳嗽,延至二月,复吐红痰而臭,脉来细数异常,自汗。屡次更医,皆谓阴虚,投四物六味之类。后一医以为肺痈,今往专科延医,病家有亲,知予能治难病,相邀延医。观其脉症,若为阴虚必燥,焉得有汗?内痈胁上必痛,脉必洪大,今皆无有。以予观之,属肺受外邪,此脏最娇,久嗽必伤其膜,红痰因此而出;更土生金,子夺母气,臭痰属脾虚,试观世间腥秽浊物,土掩一宿,其气立解。治法必须从标及本,先用疏散肺邪。
杏仁 薄荷 防风 橘红 桔梗 桑皮 连翘 甘草两服咳嗽大减,改用培土生金法,稍佐利肺,六君子加苡仁、扁豆、山药、杏仁、前胡,四服痰少而腥气无矣,嗽痊愈。原方去后五品,加麦冬、归、地,调补复元。
浦女(十一) 久呛伤肺,痰内带红,左脉弦数,肝火刑金。
丹皮 桑叶 钩藤 白芍 苡仁 茯神 杏仁 橘红 麦冬 甘草 沙参四服减半,改用而痊。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衄
陆(十八) 衄血久而不止,身热脉数,重取豁然,鼻衄方药,施用殆遍,全无一效。不知去血过多,虚而发热也。
黄 (四钱) 熟地(六钱)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牛漆(二钱) 荆芥炭(一钱)
陈皮(八分) 侧柏叶汁(一小杯)
此方出余臆见,名加味补血汤,三服即愈。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溲血
朱(十一) 热邪迫入太阳,溺赤溲血,治宜嘘血归经,导去火邪。
黄 当归 柴胡 升麻 黄柏 生地 木通 知母 甘草 淡竹叶
第四种 肘后偶钞下卷
便血
张(六岁) 赤痢三月,延为便血,日数回,肌色惨淡,而不可遽补,因腑阳困塞故也。
生茅术(一钱) 橘皮(一钱) 浓朴(一钱) 砂仁壳(一钱) 鸡内金(一具炙) 炙草(四分)
陆(六三) 便红有年,大便常泄,左尺独小。古有病久不愈,责诸肾者,盖因肾为胃之关,今用其意。
生地(四钱) 萸肉(二钱) 菟丝子饼(二钱) 山药(二钱) 荆芥炭(一钱) 茅苍术(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橘皮(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侧柏叶(一钱五分) 山楂肉(二钱)
张僮(十四) 自述前年嬉戏举石,旋即便血。此为努力伤脾,脾不统血;久则肾亦不固,肾为胃之关,当双补之。
党参(一两五钱) 蒸冬术(一两五钱) 生茅术(一两) 黄 (二两) 橘皮(一两) 山药(一两五钱) 山萸肉(一两五钱) 菟丝子饼(二两) 砂仁末(七钱) 茯苓(一两五钱) 炙草(五钱) 侧柏叶(一两)
枣肉为丸,晨服四钱,一料痊愈。
顾(三二) 肠风便血,下必有声,兼见咳嗽,当宗东垣法。
茅术 防风 荆芥炭 羌活 柴胡 升麻 川连 侧柏叶(炒黑)
投升阳散风燥血之剂,数服后,血嗽俱减。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然今脉软弱,脐不快而痛。此失血过多所致,当补中气,仍佐升发。
党参 白术 黄 归身炭 杜仲 防风 升麻 橘皮 荆芥炭 生地炭 炙草张(六十) 大肠之气虚滞不和,腹痛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