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阴市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伏兔在膝上六寸起肉。
髀关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
梁丘在膝上二寸两筋间。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足厥阴肝经十一穴第二十七
大敦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
行间在足大指间动应手陷中。
太冲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一寸半陷中。
中封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取之,伸足乃得。
蠡沟在足内踝上五寸。
中 在足内踝上七寸 骨中,与少阴相直。
膝关在犊鼻下三寸陷中。(《甲乙经》云二寸。)
曲泉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而得之。
阴包在膝上四寸,股内廉两筋之间。
五里在阴廉下二寸,(《甲乙针经》云在阴廉下,去气冲三寸,阴股中动脉。)
阴廉在羊矢下去气冲二寸动脉。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足少阳胆经十五穴第二十八
窍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间本节前陷中。
地五会在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不灸。
丘墟在足外踝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一云伸脚取之)。
临泣在小指次指本节后间,去侠溪一寸半。
付阳在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
悬钟一名绝谷,在外踝上三寸动者中。
光明在足外踝上五寸。
外丘在足外踝上七寸。
阳辅在足外踝上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寸许,去丘墟七寸。
阳交在足外踝上七寸,斜属三阳分肉间。
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
阳关在阳陵泉上五寸,犊鼻外陷中。
环铫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取上足(一云 枢,中外砚骨陷中)。
中渎在髀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中。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足少阴肾经十一穴第二十九
涌泉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然谷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
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太钟在足踝后。
水泉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
照海在足内踝下。
复溜在足内踝上二寸陷中。
交信在足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筋骨间。
筑宾在内踝上端分中。
阴谷在膝内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应手,屈膝得之。
会阴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间。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足太阳膀胱经十七穴第三十
至阴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
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
申脉在足外踝下陷中,容爪甲。
金门在足外踝下,名曰关梁。
仆参在足跟骨下陷中。
昆仑在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一云在外踝,从地直上三寸两筋骨中)。
承山在兑 肠下分肉间陷中。
飞扬在外踝上七寸。
承筋在 中央陷中,不刺。(《千金》云在胫后,从脚跟上七寸 中。)
合阳在膝约中央下二寸。
委中在 中约文动脉。
委阳在足太阳后,出于 中外廉两筋间承扶下。
浮 在委阳上一寸,展足得之。
殷门在肉 下六寸。
扶承一名肉 ,在尻臀下股阴下纹中。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取孔穴法第一
三阴三阳流注法
肺手太阴 少商 鱼际 太泉 列缺 经渠 尺泽 募中府 俞三椎三肠手阳明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曲池 募天枢 俞十六椎心主手厥阴 中冲 劳宫 大陵 内关 间使 曲泽 募巨阙 俞五椎心手少阳 少冲 少府 神六 通里 灵道 少海小肠手太阳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溪 小海 募关元 俞十八椎脾足太阴 隐白 大都 大白 公孙 商丘 阴陵泉 募章门 俞十一椎胃足阳明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三里 募中管 俞十二椎肝足厥阴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中 曲泉 募期门 俞第十九椎胆足少阳 窍阴 侠溪 临泣 丘墟 阳辅 阳陵泉 募日月 俞第十椎肾足少阴 涌泉 然谷 太溪 水泉 复溜 阴谷 募京门 俞十四椎膀胱足太阳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昆仑 委中 募中极 俞十九椎三焦手少阳 关冲 腋门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募石门 俞十三椎上五脏六腑,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脏腑出井流荥,注俞过原,行经入合,募前后法。假令肺手太阴为脏,出于少商为井,流于鱼际为荥,注于大泉为俞,过于列缺为原,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募在中府,俞在第三椎。他皆仿此。
阳井为金,阴井为水;阳荥为水,阴荥为火;阳俞为木,阴俞为火;阳原为火,阴源为金;阳经为火,阴经为金;阳合为土,阴合为水。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妇人第二
法四十五首
绝子,灸然谷五十壮,穴在内踝前直下一寸。
胞门闭塞绝子,灸关元三十壮报之。
妊胎不成,若堕胎腹痛,漏胞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名子户。
又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五十壮(《千金》云百壮。)
子脏闭塞不受精,灸胞门五十壮。
绝嗣不生,漏下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之。穴在横骨当阴上际。石门穴在气海下一寸,针入一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主妇人气痛坚硬,产后恶露不止。遂成结块,崩中断绪,日灸二七至一百止。
关元在石门下一寸,主断绪产道冷,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亦佳,但不及针,日灸一百止。
崩中带下,因产恶露不止。中极穴在关元下一寸,妇人断绪最要穴,四度针即有子。若未有,更针入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亦佳,但不及针,日灸三七至三百止。
白崩中,灸少腹横纹,当脐下孔直下一百壮。
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一百壮。
带下,灸间使三十壮。又淋、小便赤、尿道痛、脐下结块如覆杯,或因食得或因产得,恶露不下,遂为疝瘕。或因月事不调,血结成块,皆针之如上。
妇人遗尿,不知时出,灸横骨,当阴门七壮。
妊不成,数堕落,灸玉泉五十壮,三报之(中极是)。
灸夹丹田两边相去各一寸名四满,主月水不利,贲血上下并无子。灸三十壮,丹田在脐下二寸。
妇人胞落 ,灸脐中二百壮。
水泄痢,灸气海百壮,三报之。
胞落 ,灸身交五十壮,三报之,是脐下横纹中。
又灸背脊当脐五十壮。
又灸玉泉五十壮,三报之。
又灸龙门二十壮,三报之,是阴中上外标。
胞下垂注阴下脱。灸夹玉泉三寸,随年壮。三报之。
阴冷肿痛,灸归来三十壮,三报之,夹玉泉两旁五寸。
妇人无乳法初针两手小指外侧近爪甲深一分,两手腋门深三分,两手天井深六分。若欲试之,先针一指即知之,神验不传。
妇人逆产足出,针足太阴入三分,足入乃出针,穴在内踝后白肉际陷骨宛宛中。
横产手出,针太冲入三分,急补百息,去足指奇一寸。
胞衣不出,针足太阳入四寸,在外踝下后一寸宛宛中。
又针足阳跷入三分,在足外踝下白肉际。
产后脉绝不还,针合谷入三分,急补之,又主胎上抢心。
心(一作阴)中懊 痛,针涌泉入三分。
心中懊 痛,针劳宫入五分,补之。
产后出汗不止,针太冲,急补之。
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皆针三阴交。
胞衣不出,或腹中积聚,皆针胞门入一寸,先补后泻,去关元左二寸。
又针章门入一寸四分。
子死腹中及难产,皆针胞门。
胎动及崩中下痢,贲气上逆,针丹田入一寸四分,在脐下二寸。
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
胞漏下血不禁,灸关元两旁相去三寸,百壮。
妇人阴中痛引心下,少腹绞痛,灸膝外边上去一寸宛宛中。
妇人下血,泄痢赤白,漏血,灸足太阴五十壮,在内踝上三寸百壮,主腹中五寒。
妇人漏下赤白,月水不利,灸交义穴,在内踝上五寸。
妇人下血,漏赤白,灸营池穴三十壮,在内踝前后两边池上脉,一名阴阳。
妇人漏下赤白,四肢酸削,灸漏阴三十壮,穴在内踝下五分微动脉上。
妇人下赤白漏,泄注,灸阴阳穴,随年壮,三报之,在足拇指下屈里表头白内际。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小儿惊痫第三
法二十一首
曲泽,主心下澹澹喜惊。
阴交、气海、大巨,主惊不得卧。
阴跷,主卧惊视如见星。
大钟、 门,主惊恐畏人,神气不足。
然谷、阳陵泉,主心中悚惕,恐人将捕之。
解溪,主螈 而惊。
少冲,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
行间,主心痛数惊,心悲不乐。
阳谷,主风眩惊,心悲不乐。
阳谷,主风眩惊手卷。
厉兑,主多卧好惊。
腋门,主喜惊妄言面赤。
神门,主数噫恐悸少气。
间使,主喜惊喑不能言。
三间、合谷,主喜惊。
阳溪,主惊螈。
通里,主心下悸。
大陵,主心中澹澹惊恐。
手少阴阴 ,主气惊心痛。
天井,主惊螈。
后溪,主泪出而惊。
腕骨,主烦满惊。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鼻病第四
法七首
鼻中壅塞。针手太阳入三分,在小指外侧后一寸白肉际宛宛中。
囟一穴,主鼻塞不闻香气,日灸二七至七百壮,初灸时痛,五十壮已去不痛,七百壮还痛即止,至四百壮渐觉鼻轻。
治鼻中息肉,灸上星二百壮,入发际一寸。
又夹上星相去三寸各百壮。
衄时痒,便灸足大指节横理三毛中十壮,剧者百壮,衄不止灸之,并主阴卵肿。
鼻衄不止,灸涌泉二穴百壮。
灸鼻二孔与柱七壮,主鼻涕出不止。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舌病第五
法二十五首
重舌,灸行间,随年,穴在足大指歧中,二穴。
小儿重舌,灸左足踝上七壮。
又灸两足外踝上三壮。
紧唇,灸虎口,男左女右七壮。又灸承浆三壮。
牙齿疼,灸两手中指背第一节前有陷处七壮,下火方愈。
齿疼,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脉上七壮。
风牙疼逐左右,以绳量手中指头至掌后第一横纹。折为四分,以度横纹后,当臂两筋间。当度头灸三壮,随左右灸之。两相患,灸两臂至验。
耳聋鸣,客主人一名上关,在听会上一寸动脉宛宛中,针入一分,主耳聋鸣如蝉。
又 耳脓出,亦宜灸,日三壮至二百壮,侧卧张口取之。
又听会在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一名耳门,针入三分,主耳聋耳中如蝉鸣。通耳灸日五壮至七壮止,十日后还依前灸之,慎生冷、醋、滑、酒、面、羊肉、蒜、鱼、热食。
又合谷在虎口后纵纹头,立指取之宛宛中,主耳聋飕飕然如蝉鸣,宜针入四分,留三呼五吸。忌灸,慎洗手,凡针手足,皆三日勿洗也。
耳风聋雷鸣,灸阳维五十壮,在耳后引耳令前 筋上是。
耳聋不得眼,针手小指外端近甲外角肉际,入二分半,补之。
又针关冲,入一分半。补之。
又针腋门,在手小指次指奇间,入三分,补之。
牙车失欠蹉跌,灸第五椎,日二七壮,满三百壮不瘥,灸气冲二百壮,胸前喉下寅骨中是。
又灸足内踝上三寸宛宛中三百壮,三报之。
听会,主牙车急及脱臼相离二寸,在上关下一寸,一名耳门。侧卧张口乃得之,针入三分留三呼,得气即泻,不补宜灸,日五壮至七壮止,十日后还依前灸,慎生冷、醋、滑。
又法:下关在耳门下一寸宛宛中动脉际是也,主牙车脱关,不得嚼食。侧卧开口取之,针入四分,与上同法,灸数亦周忌热食、酒、面。
颊车在耳下二韭叶宛宛中,主牙车不开、口噤不言及牙疼不得食、牙颊肿。侧卧张口取之,针入四分,得气即泻,不补宜灸,日七壮至七七壮即止。
喉痹,针两小手指爪纹中出血三大豆许即愈,左刺左,右刺右。
又:手无名指甲后一韭叶名关冲,主喉痹不得下食饮,心热 ,常以缪刺之,患左刺右,患右刺左也,都患刺两畔。
咽喉酸辛,灸少冲七壮,雀矢大注。
神门、合谷,主喉痹心烦。
卷第二十六·针灸上
香港脚第六
法三首 论一首
初灸风市,次伏兔,次犊鼻,次膝目,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绝骨。
凡八穴,风市穴: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手直下,舒十指掩着两髀,便点手中指头,髀大筋上灸百壮,逐轻重灸之,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一穴五六百壮。伏兔穴:令病患累夫端坐,以病患手夫横掩膝上,夫下旁与曲膝头齐上旁侧,夫际当中央是,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角平处,以手按之,得节解是;一法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五十壮。膝目穴: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是,灸百壮。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一夫附胫骨外是;一法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有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夫度取。灸百壮。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百壮。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夫,亦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绝骨穴:在足外踝上一夫;一云四寸是,灸百壮。凡此诸灸,不必一顿灸尽壮数,可日日报灸之,三日之中,令尽壮数为佳,凡病一脚灸一脚,病两脚便灸两脚也。凡脚弱病多着两脚。一方云:觉脚异便灸三里及绝骨各一处,两脚异者合四穴灸之,多少逐病轻重,大要虽病轻,不可减百壮,不瘥,速令以次灸之,多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