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勇疽发股,起太阴,若伏兔,二十五日不泻,死。其十日可刺,发青脓赤黑者死。白者尚可治。年十一、十五、二十、三十一、四十三、四十六、五十九、六十三、七十五、九十一神在尻尾,不可见血,见者死。

  标叔疽发,热同,同耳聋,后六十日肿如水状,如此可刺之,但出水后乃有血,血出即除也。年五十七、六十五、七十三、八十、九十七神在背不可见血,见者死。

  旁疽发足趺,若足下三十日不泻,死。其十二日可刺。发赤白脓而不大多,其上痒赤黑,死不可治。年十三、二十九、三十五、六十一、七十三、九十三神在足,不可见血,见者死。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相五色疽死生法第七

  禽疽发如轸者数十处,一云四日肿,食饮疼痛,其状若变,十日可刺,其内发方根寒齿如噤俞若坐,如是十五日死(俞若生未详。)

  钉疽发两肩,此起有所逐恶血,结流内外,荣卫不通,发为钉疽,三日身肿痛甚,七日噤如 状,十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阴疽发髀,若阴股,始发腰缰内不能自止。数饮不能多,五日坚痛,如此不治,三岁死脉疽发环项(一云颈,始痛,身随而热,不欲动 )或不能食,此有所大畏,恐怖而不精上气颏。其发引耳,不可以肿,二十日可刺,不刺八十日死。

  龙疽发背,起胃俞若肾俞,二十日不泻死,其九日可刺,其上赤下黑,若青黑者死。发血脓者不死。

  首疽发背,发热八十日,大热汗颈,引身尽如咳,身热同同如沸者,皮泽颇肿处浅刺之,不刺,入腹中,二十日死。

  行疽发如肿,或复相往来,可要其所在刺之,即愈。

  冲疽发,小腹痛而振,寒热,冒五日 ,六日而变,十日死。

  敦疽发,两指头若五指头,十八日不泻,死。其四月可刺,其发而黑,痈不甚赤过节,可治。

  疥疽发,腋下若臂两掌中,振寒热而咽干者,饮多则呕,烦心 ,或卒胗反有合者,此则可汗,不汗当死。

  筋疽发背,侠脊两边大筋,其色苍,八日可刺,其痈在肌腹中,九十日死。

  陈干疽,发两臂,三四日痛不可动,五十日方身热而赤,六十日可刺,如刺脉无血,三四日死(一云病已)。

  蚤疽发,手足五指头,起即色不变,十日之内可刺,过时不刺后为食痈,在腋,三岁死仓疽发,身痒后痛,此故伤寒气入脏,笃发为仓疽,九日可刺,九十日死。

  赤疽发,身肿坚核而身热,不可以坐,不可以行,不可以屈伸,成脓刺之,即愈。

  赤疽(一云白疽)发膊,若肘后痒,目痛伤精及身热多汗,五六日死。

  赤疽发胸可治。

  赤疽发髀枢,六月可治,不治出岁死。

  赤疽发阴股,坚,死,濡,可治。

  赤疽发掌中者可治。

  赤疽发胫,死不可治。

  黑疽发,肿在背大骨上,八日可刺,过时不刺为骨疽,脓出不可止,出碎骨,六十日死黑疽发腋渊,死。

  黑疽发耳中,如米,此名文疽,死。

  黑疽发肩,死黑疽发缺盆中,名曰伏痈,死。

  黑疽发肘上下,不死可治。

  黑疽发腓肠,死。

  黑疽发膝膑,坚,死,濡,可治。

  黑疽发趺上,坚死。足下久痈色赤,死。

  手心主脉有肿痈在股胫,六日死,发脓血六十日而死。

  胁少阳脉有肿痈在颈,八日死,发脓血,十日死。

  腰太阳脉有肿交脉来于阳明,痈在颈,十日而死,发脓血,七日死。

  尻太阳脉有肿痈在足心少阳脉,八日死,发脓血八十日死。

  头阳明脉有肿痈在尻,六日死,发脓血六十日死。

  股太阳脉有肿痈在足太阳,七十日死,发脓血百日死。

  肩太阳太阴脉有肿痈在胫,八日死,发脓血四百日死。

  足少阳脉有肿痈在胁,八日死,发脓血六百日死。

  手阳明脉有肿痈在腋渊,一岁死,发脓血二岁死。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方三十一首

  松脂贴 主痈疽肿方(炼松脂采松脂法附:)

  松脂(二斤,成炼者) 脂(三两) 细辛(半两) 黄柏 白芷 芎 白蔹 芍药莽草白蜡 黄 黄芩 黄连 大黄 当归 防风(各一两)

  上一十六味,切,先以火暖铜铛令热,以蜡拭铛使通湿,锉松脂令破纳铛中,次下 脂。都消尽讫,乃纳药,以竹蓖搅令调,仍于微火一煎急搅令勿息,十沸下之,沸止更上。预作十个湿土堆,一下置一堆上,遍十堆则成。及热以新幕生布上,四面又安火灸,作绞子绞澄去滓,挑取向火涂纸,依病处大小剪取贴之。周时易,此法稍难,好好用心作之,乃可成矣。

  炼松脂法:取大麻仁三升,研之令细,水三升淘之,生布绞去滓,松脂二升,以水三升半煮令消尽,及热,新布绞令脂出,纳麻汁中,待小冷,取松脂牵挽令白,乃依法秤取。

  采松脂法:取深山大松本有露根,脂自流出白粘者佳,火烧黑疆者不堪用。亦可五月六月大暑时破作痕,三五日待出取之。须多者,多破根取之。

  升麻敷主痈疽方:升麻 大黄 黄 芎 龙骨 白芨(各一两) 黄芩(六两) 白蔹 牡蛎(熬) 甘草(各半两)

  上一十味,捣筛为散,以蜜和之如泥,涂布敷痈上,干即易之。

  痛微用此令消方:黄 青木香 栀子 干地黄 升麻 龙骨 大黄 黄柏 黄芩 麻黄 黄连 芎生犀(取末) 白蔹 羚羊角上一十五味,等分,捣筛为散,以醋和之如泥,涂故布上。开口如小豆以泄热气,干则易之,瘥止。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白蔹敷

  主痈疽方:白蔹 大黄 黄芩(并等分)

  上三味,捣筛为散,以鸡子白和如泥,涂布上敷肿上,敷干则易之。亦可以三指撮药末,纳三升水中煮三沸,绞注汁拭肿上数十遍,以塞水石末和涂肿上,以纸覆之,干则易之,辄以煮汁拭之,日夜二十易。

  食恶肉散方:真朱 藜芦(各一分半) 茹(半两) 马齿矾(烧) 硫黄 雄黄 麝香(各三分)

  上七味,捣筛为散,粉疮上,亦可膏和敷之,着兑疮孔中佳。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生肉膏

  主痈疽金疮方:大黄 黄 芍药 独活 当归 白芷(各一两) 薤白(二两) 生地黄(三两,取汁)

  上八味,捣筛为散,切薤白以地黄汁成煎猪膏三升煎之,二上三下,以绵布绞去滓,以敷疮,多少随人意。

  升麻敷主痈疽结核种种色不异,时时牵痛,或经年肿势不消方:升麻 青木香 白蔹 芒硝 射干 当归 黄芩 桂心 芍药 防风 大黄 芎 干葛(各二两) 莽草(一两)

  上一十四味,捣,以酒和令调,微火熬令黄,以敷肿上,日再易,干者添酒更捣之,随后敷肿上。

  寒水石敷方:寒水石 黄柏 黄 黄连 大黄 石膏 栀子(各二两) 白蔹(四两)

  上八味,捣筛为末,粉粥和如泥,涂故布上敷肿上,干则易之。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当归贴

  诸肿方:当归(一作当陆) 黄芩 黄连 大黄 莽草 白芷 白蔹 白芨(各二两)

  上八味,捣筛为散,消胶汁稍稍和如泥,涂纸贴肿上,干则易之。

  有患痈破下脓讫,着兑药塞,疮痛烦闷困极,有人为去兑药,以楸叶十重贴之,以布帛裹,令缓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闷即止,肿消。此极甚大良无比,胜于众贴,此主痈疽溃后及冻疮有刺不出者,用之甚良。冬无楸叶,当早收之。临时以盐汤沃之令释,用之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亦得,贴楸叶后不复烦闷,肿消减,脓血恶汁出,疮陷下渐瘥。

  治脑 诸疖诸痈肿牢坚治之方:削附子令如棋子浓,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

  附子欲干辄令唾湿之,常令附子热彻,附子欲干,辄更气入肿中,无不愈者,此法绝妙不传。

  治万种痈肿方:蒺藜蔓净洗三寸截之,取得一斗,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铜器中,煮取一升,纳小器中,煎如稠糖,下取涂疮肿上,大良。

  治痈肿方:伏龙肝以大醋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即易之,消矣。又和蒜捣如泥涂之。

  凡痈无问大小,亦觉即取胶一片如掌,水清令软纳纳然,心开一孔如钱孔大,贴肿上,若已溃者,脓当被胶,急撮皆出尽,若未有脓者当自消矣。

  又方:烧鲤鱼作灰醋和敷之。一切肿用之皆愈,以瘥为限,至良。

  蛇衔生肉膏 主痈疽金疮败坏方:蛇衔 当归(各一两半) 生地黄(三两) 黄连 黄 黄芩 大黄 续断 芍药 芎白甘草(炙上一十八味,切,以大醋渍两宿,以腊月猪脂七升,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黄,下去滓,敷之。

  又方:生地黄(一斤) 薤白(五两) 辛夷 芎 独活 当归 黄 白芷 续断 芍药 黄芩大黄(各一两)

  上一十二味,切,以腊月猪脂四升煎白芷黄色,下去滓,敷之。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野葛贴

  主痈疽痔 恶疮妇人妒乳疮方:野葛 芍药 薤白 通草(各半两) 当归(三分) 附子(一分)

  上六味,切之,醋浸半日,先煎猪脂八合令烟出,纳乳发半两,令消尽,下,令热定,乃纳松脂二两蜡半两,更着火上令和,乃纳诸药令沸,三上三下,去滓,冷之,浣故帛去垢。

  涂又方:煎地黄汁如胶作饼贴之,日四易,三日瘥(《千金》云:食恶肉)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敷贴第八

  紫葛贴

  痈肿方:紫葛(二两半) 大黄(五分) 白蔹 玄参 黄连 黄芩 由跋 升麻 榆白皮(各三分)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以生地黄汁和之如泥敷之,干即易之,大醋和亦得。

  治痈疽疮久不瘥方:松脂 薰陆香上二味,等分,捣,入少许盐为饼,贴疮上。恶汁出尽,即瘥。

  诸卒肿方:取芥子细末,猪胆和如泥,涂病上,日三。

  芜青子封痈肿方:取芜青子一升,捣作细末,大醋和如泥,封之。干则易之。芥子亦大佳。

  又方:槐子半升,慎火草一把,捣细,水和涂之。

  又方:捣蔚臭汁,服一鸡子,以滓封痈上,暖即易之,头面肿更良。

  葱白疗痈疽 有数孔积年不瘥方:葱白一斤,细切,捣如泥,净洗疮拭干,封涂之,浓一分,日三,夜一,取瘥止。

  八味黄 薄方:黄 芎 大黄 黄连 莽草 黄芩 栀子 芍药(等分)

  上八味,为散,以鸡子白和如泥涂布上,随肿大小薄之,燥则易之,疮上开孔,令得泄气。

  拓汤主丹痈疽始发 热浸长进方,兼主小儿丹长忌近阴。

  升麻 黄连 大黄 芎 羚羊角 当归 甘草(各二两) 黄芩(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又还铛中,纳芒硝三两,上火令一沸,则帛拓肿上,数过,肿热便随手消尽,王练甘休秘之。

  拓汤方:大黄 黄芩 白蔹(各三两) 芒硝(一两半)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以故帛四重内汁中,以拓肿上,暖复易,昼夜为之。

  又方:凡痈以梁上尘灰葵茎等分,醋和敷之,干则易之。

  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方:生商陆根贴软布帛贴之,数易之,亦可捣敷,燥即易,痈当消濡。

  卷第二十三·疮痈上

  处疗痈疽第九

  论一首 方三十三首

  论曰:诸痈,状多种不同,无问久近,皆五香连翘汤主之。先刺去热,小豆薄之,其间数数针去血,若已失疗溃烂者,犹常服五香漏芦等汤下之,当下大针入五分者则速愈。凡痈高而光者不大热,其肉正平无尖而紫色者不须治,但以竹叶黄 汤申其气耳。其肉正平为无脓也,痈卒痛,用八物黄 薄,大痈七日,小痈五日。其有坚疆者,诊宁生破发背及发乳,若热手不可得近者,内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发背膏。若背生破无苦在乳者,宜令极熟,熟之候,手按之随手即起者便熟,须针之,针法要得着脓,以意消息之,胸背不可过一寸,酌量。不得脓以食肉膏散着兑头内痈口中,如人身热气歇服木占斯散。五日后痈欲瘥者,服排脓内塞散。凡破痈之后,病患便绵 欲死。内寒外热肿自有似痈而非者,当以手按肿上无所连,即是风毒耳,勿针,可服升麻汤。外摩膏破痈口,当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针唯令极热,极热便不痛,破痈后败坏不瘥者,作猪蹄汤洗之,日再。夏汤二日可用,冬六七日,汤半剂亦可用,胸中痛短气者,当入暗中以手中指按左眼视若见光者,胸中有结痈,若不见光者,疽内发,针伤脉,血不出住实不泻,当成痈也。凡脉来细而沉,时直者,身有痈疽,脉来大渐小者,阴结苦肌肉痹,痈疖寻寸口,如此来大而渐小也。

  漏芦汤方:漏芦 白蔹 黄芩 枳实(炙) 芍药 升麻 麻黄 甘草(炙,各二两) 大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无药处,单服大黄下之,一方白薇二两。

  连翘五香汤方:连翘 青木香 薰陆香 麝香 沉香 射干 独活 桑寄生 通草 升麻(各二两) 丁香(一两) 大黄(三两,别浸)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减半,纳竹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间常服,佳。

  王不留行散 主痈疽及诸杂肿已溃,皆服之方:王不留行子(一升) 五色龙骨(二两) 野葛皮(半分) 栝蒌(六合) 当归(二两) 干姜上七味,捣筛为散。食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渐稍加之。

  此浩仲堪方,隋济暗梨所名为神散。痈肿即消,极安稳(《千金》云:治痈肿不能溃,困苦无聊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