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千金翼方
千金翼方
樱桃叶捣敷蛇毒,绞取汁服,防蛇毒内攻。
梅根疗风痹,出土者杀人;梅实利筋脉去痹。
枇杷叶主咳逆,不下食。
火柿主杀毒,疗金疮火疮,主肉止痛;软柿、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胸间热。
乌芋一名慈菇,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桃胶主下石淋,破血中恶疰忤;花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
梨削贴汤火疮不烂止,痛易瘥;又主热嗽止渴;叶主霍乱,吐痢不止,煮汁服之。
赤苋主赤痢,又主射工沙虱;马苋一名马齿草,主诸肿 、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 、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蔓荆子疗黄胆,利小便,水煮五升,取浓汁服,主症瘕积聚;少饮汁主霍乱心腹胀;末服主目暗。
白芥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
苜蓿茎叶:平;根:寒,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吐利即愈。
水蓼主被蛇伤,捣敷之,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者,又水煮渍脚捋之消香港脚肿。
胡葱主诸恶或狐屎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捣敷大效。
白 荷根主诸恶疮,杀蛊毒;根心三稻麦芒入目中不出,以汁注目中即出。
鸡苏主吐血、衄血,下气消谷,大效。
苦瓠瓤主水肿石淋,吐呀嗽囊结疰蛊痰饮,或服之过分,令人吐利不止,宜以黍穣灰汁解之,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通。
胡麻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大效。
小豆叶名藿,止小便数,去烦热。
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小麦面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泻痢,下胎破冷血。
粟米泔汁主霍乱,猝热心烦,渴饮数升立瘥;臭泔止消渴良。
米麦 主寒中,除热渴,解烦,消石气,蒸米麦熬靡作之。一名糗也。
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实丸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饮解劳。地肤子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眼去热暗,雀盲涩痛,其苗灰主痢亦善。
防风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子而大,调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佳。
石龙刍主疗蛔虫及不消食。
络石生阴湿处,蔓延绕木石侧,冬夏常青,十月子黑而圆,名石龙藤,疗产后血结。
又主蝮蛇疮,绞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金疮封之立瘥。
千岁 茎大如碗,汁味甘,子味甘酸似葡萄,其茎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天名精,鹿活草也,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疔疮 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葛根末主狂犬伤人,并饮其汁,烧葛烧灰,水服方寸匕,止喉痹。
苦参十月采子服如槐子法,久服轻身不老,明目有效。
苍耳三月以后,七月以前刈取,日干为散,夏月水服,冬酒服,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日二服,丸服二三十丸,散服一二匕,服满百日,病当出,如 疥,或痒,汁出,或斑驳甲错,皮起后乃皮落,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诸毒螫,杀甘湿 ,久服益气,耳目聪明,轻身强志,主腰膝中风毒尤良,亦主 狗毒。菅花主衄血、吐血、灸疮。
王荪主金疮,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补虚益气,除香港脚。
爵床疗血胀下气,又主杖疮,汁涂立瘥。
蜀羊泉俗名漆姑,叶主小儿惊。
恶实根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痈,疝瘕积血;又主诸风症瘕冷气;子吞一枚,出痈疽头。
榆仁酱,利大小便;芜荑酱,杀三虫。
凡山中石上草中,多有蛭,食人血入肉中,浸淫起方。
用灸断其道,即瘥。
又方常以腊月猪脂和盐,涂脚及足指间、足趺上并鞋上,则不着人。
用术法姜黄生蜀中者真,土蕃诈中国人云:疗万病一个一段价,买之不可得,后人知是姜黄更不改将入来。凡姜黄不得嚼,嚼之损齿,疗一切肿,初觉刮取末,和水涂之数度瘥;难产刮取一个作末,和水服之即生,酒亦得;产后腹中不净,刮取末,水和服之愈。
马胞转剖取末筒吹半大豆许,耳鼻中即通,此药末,盈月孕妇勿令见,好落娠,慎之。
贮姜黄法以袋盛置白米大小麦中,袋中着少许米,悬干燥处,勿令鸡、犬、女人见之。
造麋鹿二角胶法二月九月为上时,取新角连台骨者上,细锉,大盆中浸一宿,即淘汰使极净,待澄,去下恶浊汁,取上清水,还浸一宿,又淘汰如前,澄法下恶浊,取汁浸三宿,澄取清水并所渍骨角,微微火煮,大率角屑一石,水三石,去角澄取清汁,煎水尽至五升许,出贮铜器中,汤上煎之三日三夜如糖,出置盘上待凝,以竹刀割为薄片,于净布上曝干成也,其煮角者更细锉之,加水一倍,煮成至三、四升,纳铜器中重汤煎如前法。
服法:炙胶使极黄沸,捣筛为散,每胶一斤,末,以大附子二两炮。又一法取惟大者,去皮细切,炙令黄,胜炮,旦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匕,不可过二匕,补五脏六腑,虚羸瘦极,陈者为上。
杀乌三建法:乌头,二月采,天雄、附子、侧子,并八月采。春宜早,秋宜晚,采得净去须毛,其茎留二分,先以大木桶纳酢泔三斛,酒糟七升搅之,经三日后用次法,一如次第,遂至法毕。
上以粟米一升,净淘,捣作粉,以乌头安桶中浓三寸,布令平,即掺米粉令遍,复加乌头如前法,又加米粉如次第,遂至满桶,去口三寸即止,然后取糟汁去桶中一畔下,又没乌头二寸,以物盖之,九月即八、九日,若十月即经十日,候桶中汁上头衣作紫色遍,即出乌头以刀刮截看里许,白黄脉断即熟,且看衣紫色即熟,不须致疑,即取白茅曝一日得蔫即得,不得太干。于厂屋底干地上布茅浓五寸,漉出乌头令干,以布茅上,勿令相重,其上令布茅浓五寸,四边闭塞,以茅令密,经再宿三日从一边却茅看之,若衣匀斑斑然即好,若着白斑,又更覆一宿,以衣足为限,即徐徐去上茅,更经一宿,安徐取于厂下,薄上布,勿令相重,经二十一日后捻出,日中曝之,三日即成也。
又法乌头(四月收) 天雄 附子 侧子(八月收)
上,先煎水作生熟汤,治附子如前方法,内着汤中,密封勿泻,经半日出,取自灰 ,数易灰使干,日曝之,其米粥及糟曲等法,并不及此法。
服盐药法:(无药州土,则须服之,大益)
成州盐官第一,次绵州封井,次盐州富因井,次益州贵平井。
上四井,盐可服之。
上法服,先以大豆许盐置口中,勿咽之,须臾津液满口,令近齿以方寸匕盐纳口中,和津液一时咽之,日一服。
凡疟新患者,一服得快利即愈,百日以上者,五服瘥;若一月服之,终身不发。
诸下痢初患,一两服即瘥;赤白久痢经年者,一七二七服瘥。
诸心腹痛,症结宿 ,积聚吐逆,食不化者,一年以上二三十年,不过三月服之,其痢及诸病皆愈,初服时痢益极者,勿怪之也。
诸气满喘逆,不能食者,一服即散,日服之则根本皆除。天气热疾,头痛目眩,四肢烦热者,一服得吐利,瘥。
诸头面皮肤百节皆风,一月服之,瘥。若初服十日内眉间益闷,勿怪。
诸痰饮,咳逆不能食息者,一服瘥。
诸虚劳伤损,骨节疼痛,起止失声者,二七日服之;少气乏力,面无颜色,十日服之,能三十日服,佳也。常以平日空腹服之,率以三匕为节,须得吐利者,须一度多服三匕以上,令人大吐利,终不伤人,若觉烦热,数数饮冷水,若至他方异域,不伏水土,到即服之得一升,百事不惧,盐能补虚,去冷热,若有宿食不消,变成霍乱,一服即瘥。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方二十七首 论一首
阿魏药主一切尸疰、恶气疗人,有亲近死尸,恶气入腹,终身不愈,遂至死亡,医所不疗,亦主一切疰神效方:阿魏药(三两,碎之如麻子大)
上一味,以馄饨面裹半两,熟煮吞之,日三服之,服满二七日永瘥。忌五辛油面,生冷酢滑,以酒服之即瘥。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玉壶方
主万病皆用之。
雄黄(二两) 八角附子(二两,炮) 藜芦(二两) 丹砂(二两) 石(二两,烧) 巴豆仁(二两,去皮)
上六味,以王相日,童子斋戒,天晴明时合,先捣巴豆三千杵,次纳 石又三千杵,次纳藜芦又三千杵,次纳雄黄又三千杵,次纳丹砂又三千杵,次纳附子又三千杵,次纳白蜜又三千杵,讫,更治万杵,佳。无丹砂用真朱四两代之,每纳药即下少蜜,恐药飞扬,盛密器中封之,勿泻气,安清净处,大人丸如小豆许,服药下病者宿勿食,旦服二丸,不知者,暖粥饮发之,在膈上者吐,膈下者利,或但噫气而已,即愈。一切万病量之不过一丸二丸,莫不悉愈。必以王相天晴明日合之,大有神验。若非此日合之,极不中用,徒事苦耳。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仓公散
主万病方:矾石(烧) 皂荚(炙,去皮子) 雄黄(研) 藜芦(熬)
上四味,等分为散,主猝鬼打鬼排鬼刺心腹痛,吐下血便,死不知人,及卧魇啮脚踵不觉者。诸恶毒瓦斯病,取药如大豆,纳竹管中,吹鼻得嚏,则气通便活,未嚏更吹之,以嚏为度。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备急方
主暴病胀满方:大黄 干姜 巴豆(去皮心,熬)
上三味,等分,先捣大黄、干姜下筛,研巴豆如脂,纳散中合捣一千杵,即用之,蜜和为丸亦佳,密器贮之勿令歇,主心腹暴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刺痛,口噤气急,停尸卒死者,以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枚,捧头起令得下喉,须臾不瘥,更服三枚,腹中转鸣得吐利,即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千金丸
主百鬼病,风注,梦与鬼神交通,邪病腹胀,恶肿气卒中忤方:石(二两,烧) 附子(二两,炮去皮) 雄黄(二两) 真朱(二两) 巴豆仁(二两) 藜芦(二两) 蜈蚣(二枚,炙) 麝香(半两) 犀角(三分)
上九味,捣三千杵,每一服二丸如小豆,不知,至三丸,五更一点服,至日中解,解乃食白米粥,忌热食酒肉五辛,一切皆忌之。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真珠附着散
主诸风鬼注,毒瓦斯猫鬼所着方:真珠 雄黄 丹砂(各半两) 干姜(一两) 蜈蚣(一枚,炙) 桂心(一两) 天雄(半两,炮) 莽草(半两) 细辛(一两) 蜀椒(半两,汗,去目、闭口者)
上一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大附着散
主一切蜚尸鬼注,风痹,百处痛如针刀刺痛,呕逆, 饮五劳七伤万病方:附子(七分,炮去皮) 乌头(七分,炮去皮) 蜈蚣(二枚,炙) 芫菁(八分) 雄黄(七分) 朱砂(七分) 干姜(七分) 细辛(七分) 蜥蜴(二枚) 人参(七分) 莽草(七分) 鬼臼(七分)
上一十二味,捣散,酒服半钱匕,日再。
太一神明陷冰丸 主诸病,破积聚,心下胀满,寒热鬼疰,长病咳逆唾噫,辟除众恶,杀鬼逐邪气,鬼击客忤,中恶胸中结气,咽中闭塞,有进有退,绕脐绞痛,恻恻随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愠愠如有虫状,毒疰相染灭门方:雄黄(二两) 芫菁(五枚) 桂心(二两) 真珠(一两半) 麝香一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 乌头(八枚,炮去皮) 犀角(一两) 鬼臼(一两) 巴豆仁(一分) 蜈蚣(一枚,炙)
人参(一两)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两仁,熬) 射罔(一两) 丹砂(二两)蜥蜴(一枚) 斑蝥樗鸡(七枚) 地胆(七枚) 牛黄(一两)
上二十四味,捣末,蜜为丸,捣三万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服,不知,稍稍加,以药二丸着门上令众恶不近,伤寒服之无不即愈,若至病家及视病患,夜行独宿,服二丸,众邪不近,亦可佩之。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蜥蜴丸
主症坚水肿,蜚尸、遁尸、寒尸、丧尸、尸注,骨血相注,恶气鬼忤,蛄毒邪气,往来梦寤存亡,流饮结积,虎野狼所啮, 犬咬,鸩毒入人五脏,服药杀其毒,即消。妇人邪鬼忤之,亦能遣之方:蜥蜴(两枚) 蜈蚣(二枚,炙) 地胆(五十枚) 虫(三十枚,熬)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双仁) 蜣螂(十四枚,炙) 虻虫(三十枚,去翅足,熬) 朴硝(七分) 泽泻(半两) 芍药(五分) 虎骨(一两半,炙) 甘草(一两,炙) 桃奴(半两) 犀角(半两) 巴豆仁(七分) 鬼督邮(半两) 赤桑鸡(半两) 干姜(一两) 款冬花(三分) 甘遂(五分)
上二十味,治巴豆、杏仁如膏,纳药末,研调下蜜捣二万杵,丸如麻子,未食,服三丸,日一,不下加之,不取吐下者,一丸,日一,有人风冷注癖坚二十年,亦得愈。
卷第二十·杂病下 备急第一
金牙散
主鬼注风邪,鬼语尸注,或在腰脊胸胁,流无常处,不喜见人,意志不定,面目脱色,目赤鼻张,唇干甲黄等并治之方:蜈蚣(一枚,炙) 人参(一两) 蜣螂(七枚,炙) 雄黄(一分) 徐长卿(十四枚) 蜥蜴(一枚) 桔梗(三分) 铁精(三分) 桂心(一两) 鬼臼(半两) 金牙(一分,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