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法律


    二丹丸 治风邪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华腠理,得睡。 丹参 熟地黄 天门冬(去心各两半)

    朱砂 人参 菖蒲 远志(各五钱) 茯神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  一百丸,空心食前服。 按:中风证,心神一虚,百骸无主,风邪扰乱,莫繇驱之使出。此方安神益虚,养血清热息  风,服之安睡,功见一斑矣。相传用愈风汤吞下,殊失立方之意。

    丸 治风气肾肝,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 上以 草,五月五日、六月六日。采叶,九蒸九  曝。凡蒸用酒蜜洒,晒干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酒下百丸。按: 者猪也,其畜属亥。乃风木所生之始,故取用其  叶以治风。凡肾藏生风之证,服此其效最着。江宁节度使成讷,知益州张咏,两以方药进献至尊,讷以弟研中风伏枕五  年,一道人传此方服之愈。咏以掘地得碑,制服千服,髭须乌黑,筋力轻健。见都押衙罗守一中风坠马,失音不语。与  药十服,其病立瘥。又和尚智严年七十,或患偏风,口眼 斜,时时吐涎,与十服亦便得痊。古今用此获效者最多,然  莫知其所以然也。其妙处全在气味之 劣,与肾中之腥臊,同气相求,故能入肾,而助其驱逐阴风之力也。因治肾风之  方,百不得一,特录此丸。合前天麻丸,两发其义也。

    黑锡丹 治真元虚惫,阳气不固,阴气逆冲,三焦不和,冷气刺痛,饮食无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  便。女人血海久冷,赤白带下。及阴证阴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急用枣汤吞一百粒。即便回阳,此药大能升降阴阳,  补虚益元,坠痰除湿破癖。 沉香 葫芦巴(酒浸炒) 附子(炮) 阳起石(研细水飞各一两) 肉桂(半两) 破  故纸 舶茴香 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一两) 硫黄 黑锡(去滓各二两) 上用铁盏,或铁  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于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细末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  如梧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四十丸,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急症用百丸。按:此方用黑锡水  之精,硫黄火之精,二味结成灵砂为君,诸香燥纯阳之药为臣,用金铃子苦寒一味为反佐,用沉香引入至阴之分为使。

    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症,舍此药再无他法可施。昌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  以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即如小儿布痘,与此药迥不相涉,然每有攻之太过,如用蜈蚣、穿山  甲、桑虫之类,其痘虽勃然而起,然头面遍身,肿如瓜匏疮形湿烂难干,乃至真阳上越,气喘痰鸣,儿医撤手骇去。昌  投此丸,领其阳气下入阴中,旋以大剂地黄汤峻补其阴,以留恋夫真阳,肌肤之热反清,肿反消,湿烂反干而成浓靥。

    如此而全活者,不知凡几,因附本方项下,以广用方者之识。

    三建二香汤 治男妇中风,六脉俱虚,舌强不语,痰涎壅盛,精神如痴,手足偏废。此等不可攻风,只可补虚。

    天雄 附子 乌头(各二钱俱去皮脐生用) 沉香 木香(各一钱俱水磨汁)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十片,煎七  分,食前服。 按:此方天雄、附子、乌头,同时并用其生者,不加炮制,惟恐缚孟贲之手,莫能展其全力耳。必因  其人阴邪暴甚,埋没微阳,故用此纯阳无阴,一门三将,领以二香,直透重围,驱逐极盛之阴,拯救将绝之阳。此等大  关,虽有其方,能用者罕。方下妄云治中风六脉俱虚,又云不可攻风,只可补虚。全是梦中说梦,误人最大。当知此证  其脉必微而欲绝,不可以虚之一字,漫无着落者言脉,其方更猛悍毒厉。不可以补虚二字,和平无偏者言方,此方书所  为以盲引盲耶。

    星附散 治中风能言,口不歪而手足 曳者。 南星 半夏(各制) 茯苓 僵蚕(炒) 川乌(去皮脐) 人  参黑附子 白附子(各八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热服,得汗愈。 按:此方乃治虚风寒痰之主药也。风虚则  炽,痰寒则壅,阻遏脾中阳气,不得周行,故手足为之 曳。用此方热服,以助脾中之阳,俾虚风寒痰,不相互结。乃  至得汗,则风从外出,痰从下出,分解而病愈矣。凡用附子药,多取温冷服,谓热因寒用也。此用乌头、附子、人参,  一派温补,绝无发散之药,向非加以热服,亦胡繇而得汗耶?佩服!佩服!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  枝当  归人参 石膏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芎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  薄复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按:此合  后三方,《金匮》取用之意,已发之于本条下。今细玩此方,细详其证,乃知痱即痹之别名也。风入而痹其荣卫,即身  体  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也。然荣卫有虚有实,虚者自内伤得之,实者自外感得之。此方  则治外感之痹其荣卫者,故以得小汗为贵。然已变越婢之制,而加芎、归养血,人参益气矣。其内伤而致荣卫之痹者,  于补气血药中,略加散风药为制,更可知矣。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 (二分) 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  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分字当作去  声读)。 按:此方治风入荣卫肢节之间,扰乱既久,证显烦热恶寒不食,邪盛正虚可知。其用麻黄为君者,以麻黄能通  阳气而开痹也,故痹非得汗不开。然内虚当虑,须用参 以佐之。而虚复有寒热之不同,虚热则用黄芩,虚寒则加附子,  此仲景所以深取之也。

    《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  去皮脐)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锉。每五钱,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服。 按:此方治肾气空虚  之人,外风入肾,恰似乌洞之中,阴风惨惨,昼夜不息。风挟肾中浊阴之气,厥逆上攻,其头间重眩之苦,至极难耐。

    兼以胃气亦虚,不知食味。故方中全不用风门药,但用附子暖其水藏,白术、甘草暖其土藏。水土一暖,则浊阴之气,  尽趋于下,而头苦重眩,及不知食味之证除矣。试观冬月井中水暖,土中气暖。其阴浊之气,且不能出于地,岂更能加  于天乎。制方之义,可谓精矣。此所以用之而获近效耶。

    史国公浸酒方 治诸风五痹,左瘫右痪,口眼 斜,四肢疼痛。七十二般风,二十四般气,其效不可尽述。 当  归虎胫骨(酥油炙) 川羌活 川萆 防风(各二两) 秦艽(四两) 鳖甲(一两醋炙) 川牛膝(酒浸) 松  节晚蚕沙(炒各二两) 枸杞子(五两) 干茄根(八两饭上蒸熟) 苍耳子(四两炒捶碎) 上十三味,用无灰酒  一大坛,将绢袋盛药,悬于酒内,密封固。候十四日后,开坛取酒,取时不可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一盏,  勿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渣晒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  以常服。 按:治风治痹,药酒方亦不可少,此方平中之奇,功效颇着。后有增入白花蛇一条者,此又以肠胃试其毒,  吾所不取。

    

  卷三 中风门  

  附痹证诸方  

  三痹汤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

    川续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白茯苓 秦艽 川牛膝 川独活 甘草(各等分) 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  分,不拘时服。 按:此用参 四物,一派补药内,加防风、秦艽以胜风湿,桂心以胜寒,细辛、独活以通肾气。

    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患者,宜准诸此。

    痹在上,用桂枝五物汤 黄 (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按: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汤  加黄 ,以其风邪独胜,风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其脉微涩,寸口关上小紧,紧处乃邪着之验也。然又曰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此方主之。又可见风性善行,随其或上或下,一皆主以此方矣。

    痹在臂,用十味锉散 原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难支。 附子(炮) 黄 当归 白芍药(各一  钱) 川芎 防风 白术(各七分) 茯苓 肉桂(各五分) 熟地黄(酒洗焙干二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  食后临卧服。按:臂痛乃筋脉不舒。体盛者,可去其筋脉中之风,然既已血痹,所受风燥之累不浅,故取此方。养血之  中,加附子之力,通其阳气;而用防风,反佐黄 ,出其分肉腠理之风也。

    痹在手足、风淫末疾,则用乌头粥 原治风寒湿,麻木不仁。 乌头(生研为末) 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  药末四钱,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下生姜汁一匙,白蜜三匙,搅匀,空心温啜之为佳。如中湿多,更加薏苡  仁末三钱。服此粥,大治手足不随,及肿痛不能举者,服此预防之。 按:四肢为诸阳之本。本根之地,阳气先已不用,  况周身经络之末乎?故用乌头合谷味,先从荣卫所生之地注力,俾四末之阳,以渐而充也,用方者知之。

    痹在手足、湿流关节,则用薏苡汤 原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 薏苡仁 当归 芍药 桂心  麻黄(各一钱) 甘草(五分) 苍术(米泔浸炒二钱) 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有汗去麻黄,有热去  桂心。 按:此方以薏苡仁为君,舒筋除湿,其力和缓,当三倍加之。至于麻黄,虽能通其阳气,然在湿胜方中,即无  汗不可多用,减其大半可也。

    痹在身半以下,用通痹散 原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两足至脐冷如冰,不能自举,或因酒热  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按:  此方因风寒湿三气,混合入于阴股。其邪已过于荣卫,故变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缓缓分出其邪也。

    痹在遍身、走痛无定,用控涎丹 原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牵连筋骨,坐卧不宁,走  移无定。乃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重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口角流涎,  卧则喉中有声,手脚肿痹,气脉不通,疑似瘫痪,但服此药数服,其病如失。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上等分为末,曲  丸桐子大。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服。按:风寒湿三痹之邪,每借人胸中之痰为相援。故治痹方中,多  兼用治痰之药。昌于中风第四十一方,取用三因白散子之用半夏,已见大意。但彼治浊气上干,此治浊痰四注,以浊痰  不除,则三痹漫无宁宇也。凡遇痰积极盛之症,此方亦不可少,实非谓子和之法,足胜治痹之用也。学人辨诸。

    又方用 白茯苓(二两) 半夏(四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三钱) 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  丸,姜汤下。然治痹以开通阳气,补养阴血为贵,着意治痰,必转燥其血,不可以为此善于彼而渎用之。

    痹在脉,用人参丸 人参 麦门冬 茯神 赤石脂 龙齿 石菖蒲 远志 黄 (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五百杵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清米饮送下。 按:心主脉,《内经》脉痹不已,复传于心。

    可见五脏各有所主,各有所传也。此方安心神,补心血,先事预防,功效更敏。加当归、甘草、姜、枣、粳米汁煎服更  效。

    痹在胸,用栝蒌薤白半夏汤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三两)

    白酒(四升) 上四味同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温服半升,一日服之。 按:胸痹之症,人所通患。仲景于《金匮》  出十方以治之,然不明言也。盖胸如中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  痹者,阳不主事,阴气在上之候也。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以胸痹非同他患,  补天浴日,在医之手眼耳。后世总不知胸痹为何病,昌特发明于乙集胸寒痹痛条下。文学钱尊王,胸中不舒者经年,不  能自名其状,颇以为虑。昌投以薤白汤,次日云:一年之病,一剂而顿除。抑何神耶?昌不过以仲景之心法为法耳,何  神之有。然较诸家之习用白豆蔻、广木香、诃子、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者,亦相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