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碥
医碥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炒) 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钱半) 当归(微炒) 干姜(炮)
木香(不见火) 地榆(各半两) 阿胶(捣碎,炒黄燥,一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当归 桂心 续断(各三两) 生地 炮姜(各四两) 蒲黄 阿胶(炒) 炙草(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水煎,温服三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赤石脂(四两) 升麻 白术(各一两半) 乌梅(去核,炒干) 干姜(炮制,各一两) 陈廪米(微炒)
栀子仁(各半两) 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半夏(汤泡) 浓朴 白芍药 茯苓(各二钱) 桂心 紫苏 橘红 人参(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一钟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桂枝(二两半) 芍药(二两) 甘草(一两) 胶饧(半升)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木瓜 柴胡(各五钱) 每服一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去渣,下胶饧两匙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吴茱萸 木瓜 食盐(各半两) 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药煎至二升以下,倾一盏,冷热随病患服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此张子和方。刘河间则合五苓、六一,而加石膏、寒水石,内滑石四两,二石各二两,白术、茯苓、泽泻各一两,余各五钱。
肉桂 藿香 人参(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白茯苓(去皮) 白术 甘草(炙) 泽泻 葛根石膏 寒水石(各一两) 滑石(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冷水任调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一方加犀角)
生地黄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 等分,每服五钱。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黄 (炙,四分) 桑白皮(五分) 人参 炙甘草 白茯(各二分) 五味子(二十粒) 白术(三分)
地骨皮 麦冬 陈皮(各二分) 青皮(一分) 水煎,大温服,早饭后。忌多言语、劳役。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 枳壳(去穣,麸炒) 高良姜 槟榔 朴硝(各七钱半) 大黄(炒,二两) 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丁香(七粒) 菖蒲根(半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半两) 盐(一合) 上锉碎,用童便一盏半,煎一盏,分二次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冬葵子 滑石 香薷 木瓜(各二钱) 日四五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霍乱
沸汤 井水 各半钟,和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半夏(二两) 良姜(二钱半) 干姜 肉桂 甘草 附子(炮,各五钱) 为细末,每服三五钱,水二盏,煎一盏,热服,甚者三四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白芍 陈皮 车前 木通 水煎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硫黄 硝石 滑石 明矾(各一两) 用无根水滴为丸。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平胃散(见伤饮食) 五苓散(见伤湿。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极效。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各半钱) 陈皮 大麦 炙甘草(各三分) 升麻(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黄连(去须) 吴茱萸(去梗,炒) 白芍药(各五两) 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白术 茯苓 橘皮(去白) 泽泻(各半两) 甘草(一两) 干姜(炒) 官桂 缩砂仁 藿香(各二钱半) 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二钱,无时。炼蜜每两十丸,名白术调中丸。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生姜(六两,净洗,切片,以飞面四两和匀,就日中晒干) 橘皮(一两) 甘草(炙) 丁香(不见火,各二两)
缩砂仁(三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二丸,食前姜汤送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肉豆蔻(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浸炒,一两) 上为末,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和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白汤送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生地 木通 黄连 甘草梢 等分煎。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人参 干山药 莲肉(去心)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各一斤半) 白术(于潜者,二斤)
桔梗(炒令黄色) 砂仁 白茯苓(去皮) 陈皮 薏苡仁 炙甘草(各一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或姜、枣煎,或枣肉和丸,或炼蜜丸亦可。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即附子理中汤(见中寒。)加罂粟壳、乌梅、诃子、肉蔻。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赤石脂 禹余粮(各一两) 上分三服,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赤石脂 干姜(各一两) 黄连 当归(各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浓朴 枳实 诃子(半生半熟,各一两) 木香(半两) 黄连 炙甘草(各二钱) 大黄(三钱) 为末,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樗皮(四两) 滑石(二两) 为末,粥丸。此丸性燥,若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木香(半两) 甘草(二钱) 黄连(三钱) 为末,每服二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白术 茯苓 橘皮 半夏 甘草(炙) 诃黎勒皮 乌梅肉(各二钱) 红豆 干姜 藿香(各一钱) 肉桂(半钱) 麦 神曲(炒,各四钱) 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食前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赤石脂 干姜(炮,各等分)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三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泄泻
诃子皮 川姜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各等分) 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肠鸣
葶苈(隔纸炒) 泽泻 椒目 杏仁 桑白皮 猪苓(去黑皮,各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葱白汤下,以利为度。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木香 槟榔 青皮(醋炒) 陈皮 枳壳(炒) 黄柏(酒炒) 黄连(吴萸汤炒) 三棱(醋炒)
蓬莪(醋炒,各五钱) 大黄(酒浸,一两) 香附 牵牛(各二两) 芒硝水丸。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黄连(去芦,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拣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不见火)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饭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桂枝(二钱半) 甘草(炙) 槟榔(各二钱) 木香(一钱)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如痢不减,渐加大黄,食后。如便后藏毒加黄柏半两。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黄连(四两) 六一散(八两) 当归(二两) 萝卜子(炒) 巴豆(去油,同黄连炒) 乳香(各一两) 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弱者服十五丸,实者二十五丸。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木香 槟榔 黄连(各六分) 大黄 黄芩(各一钱半) 枳壳(一钱,麸炒) 芍药(六钱) 当归(三钱) 咀,作二服,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黄连(去须,三两) 阿胶(碎炒,一两) 茯苓(去皮,二两) 以连、芩为末,水熬阿胶膏,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紫参(半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三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茯苓(六分) 泽泻(一钱) 当归身(四分) 芍药(一钱半) 苍术(二分) 生姜(二分) 肉桂(五分) 生芩(三分) 猪苓(六分) 升麻(一钱) 炙草(五分) 柴胡(一钱) 作二服,水煎,稍热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甚者加川芎、羌活、柴胡、黄芩各一钱。)
苍术(三钱) 防风(一钱半) 黄连 木香(各五分) 浓朴 陈皮 枳壳(各一钱) 甘草(四分)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赤石脂(一升,一半锉,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至米熟,去滓,每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草果(连皮,一枚) 上 咀,用罂粟壳十四枚,去筋膜并萼蒂,剪碎,用醋淹,为粗末用,作一服,水一大碗,姜七片,枣子、乌梅各七枚,煎一大盏,分二服服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人参 白术 当归(各六钱) 白芍药 木香(各一两六钱) 甘草 肉桂(各八钱) 肉豆蔻(面裹煨,半两) 御米壳(蜜炙,三两) 诃子肉(一两二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之物。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御米壳(三两,去顶蒂,醋煮一宿) 茯苓 车前 白术 乌梅肉(各一两) 五味子(半两)
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鸦胆(去壳,槌去皮,一钱) 文蛤(醋炒) 枯矾 川连(炒,各三分) 糊丸,朱砂为衣。或鸦胆霜、黄丹各一钱,加木香二分,亦可乌梅肉丸,朱砂为衣。二方俱丸绿豆大,粥皮、或盐梅皮、或圆眼干肉、或芭蕉子肉包吞十一、二丸,立止。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御米壳(五分,去花萼,蜜炒) 干姜(炮,六分) 陈皮(五分) 诃子皮(七分,煨,去核) 水煎服,或为末,白汤调服亦可。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葛根 枳壳 半夏 生地 杏仁(去皮尖) 茯苓(各二钱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 炙甘草(五分)
分二帖,水二盏,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个煎,食前温服。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阿胶(捣碎,蛤粉炒成珠,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十五两) 当归(去芦,十五两) 黄连(去须,二十两)
干姜(炮,十两) 上为末,醋煮阿胶膏,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三服。
小儿,丸麻子大,更量岁数加减服之。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白扁豆(炒) 木香 人参(去芦,各二两) 茯苓(去皮) 肉豆蔻(煨,各四两) 罂粟壳(去蒂) 陈皮(去白,各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用温米饮调下,无时。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去下二味,名四柱散,治寒泻。)
白茯苓 附子(炮) 人参 木香(各一两) 肉蔻 诃子 每服三钱,姜五片,盐少许煎。(一方有白术,无诃子。)
卷之七·诸方(下) 诸方门目(下)
痢
(治鹤膝风)
川芎(一钱五分) 辣桂 黄 (各五分) 白芍药 附子 牛膝(各一钱) 白术 羌活人参 防风(各二钱) 杜仲 熟地黄 甘草(炙,各五分)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