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方集宜
医方集宜
治方
治小腹痛青皮 陈皮 木香 甘草 附子 官桂 炒山栀 芍药 香附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虚弱人心脾痛人参 白术 陈皮 丁香 砂仁 甘草 白豆蔻 干姜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心气冷痛不可忍者五灵脂 蒲黄(各一钱) 肉桂 石菖蒲 当归 木香 胡椒(各一钱五分) 川乌(炮二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为末服亦可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食积肠胃阻滞不化而作痛者青皮 木香 黄连 大黄(各三两) 槟榔 枳壳 蓬术(各一两) 黄柏(三两) 香附(三两)
上为末滴水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服姜汤送下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吃饮食或生冷等物停滞肠胃作痛木香(一钱) 青皮(五钱)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心用纸包研去油)
上为末清水和丸如绿豆大量人大小用淡姜汤送下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同上山楂(六两) 茯苓(三两) 半夏(一两汤炮) 炒神曲(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一两)
萝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方见伤寒门 治死血作痛
卷之五 腰胁痛门
病源
腰胁痛有寒湿 湿热 肾虚 瘀血 积痰 挫闷 胁痛是肝火 有木气实 死血 有湿痰留注 有怒气
卷之五 腰胁痛门
形证
戴云湿热腰痛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者是也寒湿痛者腰冷如坐水中重着者是也肾虚痛者隐痛而不止者是也瘀血痛者日轻夜重者是也丹溪云胁痛者多是肝火亦有死血湿痰留积凡左胁痛甚者多是肝火盛木气实右胁痛者多是气郁痰积又云胁痛之症妇人多有之以其忧思忿怒之气素蓄于中或被湿痰死血阻滞其气不得条达故作痛也
卷之五 腰胁痛门
脉法
脉诀云腰痛脉沉濡者寒湿脉沉数者湿热脉弱者肾虚脉涩者死血脉沉涩者痰积凡胁痛脉沉涩者当作郁治 脉弦数者是肝火太盛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法
一寒湿腰痛如掣冷瘅不可俯仰宜用 五积散加杜仲 独活寄生汤 肾着汤 麻黄苍术汤术附汤一湿热腰痛者宜用 当归拈痛汤一肾虚腰痛者宜用 青蛾丸 立安丸 乳香散一气滞腰痛者宜用 木香流气饮一瘀血作痛宜用 牛膝桃仁汤一闷挫腰痛宜用 当归乳香散一肝火太盛气实左胁痛宜用 当归龙荟丸 抑青丸 龙胆汤 龙胆泻肝汤一因怒胁痛者宜用 芎葛汤 枳壳煮散 聚气汤一右胁痛宜用 推气散 分气紫苏饮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寒湿腰痛加杜仲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风寒伤肾腰痛如掣脚膝偏枯冷瘅独活 桑寄生 白芍药 细辛 桂心 芎 防风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秦艽 牛膝茯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寒湿腰痛身体沉重麻黄 泽泻 神曲 茯苓 陈皮 半夏 桂枝 草豆蔻 杏仁 苍术 甘草 猪苓 黄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遍身疼痛当归 知母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术 苦参 人参 葛根 升麻 茵陈 黄芩 羌活甘草 防风 苍术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湿伤肾痛冷重白术 附子 杜仲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冷滞腰胯刺痛独活 附子 牛膝 赤芍药 桂心 芎 当归 桃仁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肾虚腰痛破故纸(炒香) 萆 (四两) 杜仲(炒去丝四两) 胡桃仁(去壳八两) 知母(蜜炒四两)
黄柏(蜜浸炒紫四两) 牛膝(去芦酒洗四两)
上为末春夏糯米糊丸秋冬蜜丸俱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服后以干物压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破故纸(酒炒香) 木瓜 杜仲(炒去丝) 牛膝(去芦酒洗) 续断(各一两) 萆(二两)
上为末用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气门 治气滞腰痛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寒湿腰痛加杜仲干姜 甘草 茯苓 白术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瘀血流滞腰痛当归须 桃仁(去皮尖炒) 牛膝 赤芍药 官桂 浓朴 大黄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闷挫腰痛当归 独活 白芷 乳香 桂心 没药 赤芍药 枳壳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下当归(五钱) 龙胆草(五钱) 栀子(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青黛(五钱)
大黄(三钱) 芦荟(二钱五分) 木香(一钱二分半) 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用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滚白汤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方见翻胃嗝噎门 治同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肝火太盛气实左胁痛黄连 黄芩 栀子 当归 陈皮 胆星(各一钱) 龙胆草 香附(各八分) 玄参(七分)
青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至七分入玄明粉三分痰盛加至五分食后服如作药丸加芦荟五分麝香二分 为末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淡姜汤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因怒胁痛枳壳 细辛 川芎 干葛 防风 甘草 桔梗姜三片煎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川芎 干葛 桂枝 枳壳 细辛 芍药 麻黄 人参 防风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三棱 蓬术 青皮 陈皮 桂心 藿香 桔梗 益智仁 香附 甘草白水煎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气郁痰积右胁痛姜黄 枳壳 桂心 甘草(各二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姜枣煎汤调下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同上紫苏 桑皮 五味子 草果 桔梗 大腹皮 茯苓 陈皮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左胁下痛连小腹龙胆草 柴胡梢 当归须 陈皮 青黛 甘草梢 赤茯苓 炒栀子 青皮不拘时服
卷之五 腰胁痛门
治方
治肾虚腰痛不止杜仲(炒去丝三钱) 乳香(一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酒调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病源
有血虚 有痰火 有思虑 有惊忤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形证
怔忡者心中怯怯如人将捕之状惕然动摇不得安静无时而作也惊悸者蓦然惊跳心慌战动欲厥之状有时而作也健忘者谓陡然恍惚而忘其事也丹溪云忡病属血虚者有虑便动属气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多是痰时觉心跳者亦是血少怔忡无时惊悸有时而作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脉法
寸口脉浮而弱血虚惊悸脉沉而滑痰饮蓄积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法
一遇事惊击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而成惊悸者宜用 龙齿汤 安神丸 定志豁痰汤一心虚而有郁痰则胸中漉漉心不自安而成怔忡者宜用 茯苓饮 十全温脾汤一思虑过度损伤心气健忘失记宜用 养心汤 归脾汤 定志丸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心神失守惊悸恍惚茯苓 茯神 石菖蒲 远志 白术 半夏 甘草 陈皮 麦门冬 黄连水二钟姜三片灯心十根煎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官桂 半夏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当归 龙齿 桔梗 远志 茯神 黄水二钟糯米百粒姜三片枣一枚煎服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黄连(一钱五分酒炒) 朱砂(一钱) 生地黄(酒洗浸) 当归(酒洗) 炙甘草(各五分)
上为细末用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津唾咽下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心虚有郁痰怔忡不安赤茯苓 半夏 茯神 麦门冬(去心) 陈皮 沉香 槟榔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半夏 枳实 橘红 茯苓 酸枣仁 远志 五味子 熟地黄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生地黄(二两酒浸) 人参(五钱) 远志(去心五钱)
五味子(七钱) 柏子仁(去壳一两) 酸枣仁(去壳一两) 玄参(五钱) 丹参(五钱) 当归(上为末炼蜜和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临睡每服一丸灯心汤化下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思虑伤心健忘失记黄 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 远志 肉桂 酸枣仁(去壳) 柏子仁(去壳)
五味子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白术 茯苓 茯神 黄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同上远志(去心二两) 人参(三两) 石菖蒲(二两) 茯苓(三两) 朱砂(三钱另研为衣)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后米汤送下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治忽然身火心中无主张恍惚不宁当归 黄 甘草 茯苓 白术 陈皮 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半夏 酸枣仁 柏子仁川芎 芍药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
治方
黄连 胆星 远志(去心各三钱) 石菖蒲(一钱) 生甘草(五分) 茯神 茯苓 酸枣仁(去壳各三钱) 生地黄(二钱) 当归(五钱)
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远灯心汤化下
卷之五 消渴门
病源
火炎 郁热 水亏夫渴之为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分上中下三焦而应为上焦者乃心消移热于肺热气熏胸中心虚受之津液干燥渴引饮多小便数而少病属上焦谓之消渴中消者乃脾消移热于胃因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胃消谷善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渴亦不甚烦但欲饮冷小便数如泔病属中焦谓之消中下消者是肾消移热于膀胱热伏于下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精泄髓冷冻饮料水自救水饮不多随溺而下小便多而渴病属下焦谓之消肾自消肾之下又有肢体瘦弱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大抵三消之病盖因肥甘嗜于口色欲放其情炙爆无节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津液干焦以致渴病生焉所谓消渴尚轻消中甚焉消肾又甚焉至于强中则难治矣
卷之五 消渴门
形证
上消者肺也舌上赤裂大渴引饮经云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中消者胃也多食而瘦自汗饮冷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饶饮水多食亦饥虚谓之消中者是也下消者肾也烦渴引饮耳叶干焦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谓之肾消者是也强中者肢瘦烦渴阳道兴强不交精泄谓之强中
卷之五 消渴门
脉法
脉诀云消渴脉数大者活虚小病深厄难脱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法
丹溪云渴病须养肺降火生血为主不可过用凉药洁古云渴病分而治之有渴而能食者有渴而不能食者能食者必发为痈疽之患不能食者久传为中满鼓胀之病皆为难治之病也一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虎加人参汤一不能食而渴者宜用 白术散加干葛一膈消者宜用 人参石膏汤一中消者宜用 调胃承气汤 合三黄丸一下消者宜用 六味地黄丸 茯苓丸一消渴强中宜用 黄连猪肚丸一多食善饥宜用 黄连石膏汤一消渴 药中大禁半夏亦不可发汗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膈消烦渴胸满津液短少麦门冬(去心) 五味子 栝蒌仁 生地黄 人参 茯神 干葛 知母 甘草白水煎食远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烦渴引饮天花粉 人参 当归 远志 茯苓 黄 川芎 五味子 熟地黄 甘草水二钟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能食而渴石膏 知母 甘草 人参 糯米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中消白术 茯苓 人参 干葛 甘草 枳壳 五味子 天花粉 山药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消肾方见损门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膈消上焦烦渴不饮多食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黄芩 杏仁 糯米白水煎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多食易饥善渴黄连 石膏 天花粉 白术 生甘草 人参 知母 黄芩 生地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大渴小便短少滑石 石膏 知母 人参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消渴天花粉 生地黄 麦门冬 干葛 五味子 甘草 糯米白水煎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消中血少大便秘涩口干肉削黄柏 当归 知母 肉苁蓉 升麻 桃仁 麻仁 防风 熟地黄 甘草梢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
治上焦作渴小便莲子心 麦门冬 粉干葛 知母 甘草 天花粉 生地黄 人参 当归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消渴门
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