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宜


  芍白水煎服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伏龙肝 甘草 白术 阿胶 黄芩 熟地黄白水煎服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熟地黄 当归 槐花 青皮 黄柏 知母白水煎服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当归 升麻 槐花 青皮 熟地黄 川芎 荆芥 白术白水煎服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黄连 阿胶 生地黄 地榆 川芎 白术 防风 荆芥 升麻 甘草白水煎服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当归(二钱) 五味子(一钱) 炒黄柏(二钱) 蛤粉(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 青黛(五分)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方见衄血

  卷之四 诸血门

  治方

  麦门冬(二两) 生地黄(二两酒浸) 当归(二两) 五味子(五钱)

  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滚白汤送下又方黄连(一钱) 当归(一钱) 地榆(一钱) 生地黄(七分) 黄芩(七分) 黄柏(七分) 甘草(五钱) 芍药(七分) 升麻(七分) 川芎(一钱) 陈皮(七分) 槐角子(一钱)

  石榴皮(一钱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卷之五

  头痛门

  (附眉棱痛)

  卷之五 头痛门

  病源

  风寒 痰厥 肾虚 血气虚夫诸阳脉会于头面故风寒之邪从外而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亦有七情不顺胸膈停痰厥而头痛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肾虚头痛由体虚之人禀赋素弱相火妄动嗜欲无时以致精滑盗汗此下虚而上实也有妇人新产之后大伤气血亦令头痛至于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死又有头疯一症与头痛无异但新旧浅深之不同耳盖诸痛不一当究其所因而治之

  卷之五 头痛门

  形证

  仲景云头痛颈项强急恶寒身重此伤寒头痛也内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丹溪云头痛多主于痰头眩目不明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此痰厥头痛也戴云人之头面独居于上惟风邪乘虚而入与正气相搏伏留不散发为偏正头疼

  卷之五 头痛门

  脉法

  脉诀云头痛短涩应须死浮滑风痰必易除 又云阳弦头痛定无疑寸浮中风头热痛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法

  一伤寒头痛自本门求治一治头痛若风邪则散之痰厥则温利之肾虚则补暖之一治头疼皆用风药总其大体而言盖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自地而升天者也一风邪上攻偏正头疼昏眩鼻塞宜用 川芎茶调散 菊花散 川芎羌活汤 细辛散一痰厥头痛宜用 芎半导痰汤 玉壶丸一湿热头痛宜用 清芎膏加减用 羌活清空膏一风热头痛宜用 川芎石膏汤 川芎散 羌活汤一气虚头痛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 川芎 蔓荆子 细辛之类一头痛多是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 清上降火汤一太阴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宜用 羌活 川芎 独活 麻黄之类一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风脉浮长宜用 升麻 石膏 干葛 白芷之类一少阳头痛往来寒热宜用 柴胡为主一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为痰癖脉沉缓宜用 苍术 半夏 南星之类一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痰厥脉沉细宜用 麻黄 附子 细辛之类一厥阴头痛项痛吐痰沫厥冷脉浮缓宜用 吴茱萸汤主之一血虚头痛宜用 川芎 当归一气虚头痛宜用 人参 黄一痰厥头痛宜用 白术半夏天麻汤一劳役下虚之人微恶寒发热自汗太阳穴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乃气虚头痛也宜用 补中益气汤加 川芎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风邪上攻偏正头疼昏眩鼻塞川芎 荆芥 细辛 白芷 甘草 羌活 防风 薄荷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甘菊花 防风 枳壳 羌活 石膏 旋复花 甘草 蔓荆子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川芎 羌活 细辛 本 蔓荆子 防风 白芷水二钟煎八分临睡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细辛 瓦粉 生黄芩 芍药 川芎 甘草 柴胡 酒黄连 酒黄芩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痰厥头痛雄黄(一钱) 南星 半夏 天麻 白芷(各二钱)

  上为末姜汁浸蒸饼和丸如桐子大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湿热头痛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 黄连 防风 羌活(各一两) 炙甘草 条芩(三两用半炒半生)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调白汤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蔓荆子(一钱) 黄连(三钱) 羌活 防风 甘草(各四钱) 黄芩(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茶清调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风热头痛川芎 栀子 芍药 荆芥 当归 黄芩 大黄 菊花 人参 白术(各五分) 石膏 防风薄荷 连翘(各一钱) 桔梗 寒水石 甘草 滑石(各二钱五分) 砂仁(二分半)

  此药作二服每贴用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羌活 细辛 川芎 香附 槐花 甘草 石膏(各五钱) 荆芥 薄荷 茵陈 菊花 防风(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同上泽泻(三分) 天花粉(四分) 白茯苓(四分) 炙甘草(一分) 柴胡(五分) 酒黄芩 酒黄连 酒黄柏 羌活 防风(各六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防风 川芎 甘草 半夏 羌活 石膏 白芷 酒黄芩 酒黄连 蔓荆子○便秘加酒蒸 大黄○肥人加黄○瘦人加当归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痰厥头痛川芎 细辛 陈皮 半夏 甘草 枳实 南星 茯苓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痛甚火多荆芥 川芎 蔓荆子 当归 苍术 黄连(酒炒) 本 生地黄 升麻 防风 黄柏(酒炒) 黄 生甘草 羌活 细辛 黄芩(酒炒) 知母(酒炒) 炙甘草 红花(酒洗) 柴胡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胃虚痰厥头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冷厥吐逆不食壅唾稠粘头旋眼黑恶心烦闷气短上喘无力谵语精神颠倒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此胃虚痰厥头痛也黄柏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橘皮 干姜 天麻 苍术 麦 泽泻 黄 神曲 半夏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方见内伤门 治气虚头痛加味用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方见诸疝门 治厥阴头痛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生甘草 生地黄(酒浸) 防风 柴胡 升麻 炙甘草 知母(酒炒) 黄芩(酒炒) 羌活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木香 当归 陈皮 黄连 柴胡 甘草 黄芩(酒炒) 半夏 人参 黄 白术 川芎升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丹溪云属风热有痰作风痰治类痛风

  卷之五 头痛门

  治方

  治眉棱痛不可忍防风 羌活 黄芩(酒炒)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术 陈皮白水煎又方黄芩(酒炒) 白芷上为末用茶清调服又方 治头痛连眼眶疼 此风痰上攻雨前茶 川芎 白芷 防风 本 细辛 当归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眩晕门

  病源

  有风 有痰 有火 有气虚 有血虚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木主乎风而火生于木况风火属乎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而为旋转也夫眩晕之疾因火动于痰无痰不能作晕其症发于猝然之间目昏黑暗如屋旋转起则欲倒也由体虚之人或外感四气内伤七情郁而生痰令人作晕有男子久因吐泻暴呕下血女人崩中带下并新产后气血大亏皆能作晕亦有醉饱房劳致伤精血肾水不充相火逆上则为目昏头晕矣治疗之法当分内外寒热虚实痰火而已要在详审以求治焉

  卷之五 眩晕门

  形证

  经云天之气曰风人之气曰怒怒则致伤肝木木胜则风动火焰火得风自然旋转此怒多作晕也戴云凡眩晕之病有外因风寒暑湿因于风者其脉必浮自汗项强因于寒者其脉必沉紧无汗筋挛掣痛因于暑者脉多虚缓烦闷昏愦因于湿者脉沉吐逆以此为异至于七情内伤使气不平郁而生痰随气上攻令人头眩眉棱骨痛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皆痰之为患也

  卷之五 眩晕门

  脉法

  寸脉浮大多风 沉紧多寒 沉滞多湿 弦滑多痰 虚缓是暑 芤涩死血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法

  丹溪云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此症属痰者多盖无痰不能作晕虽是因风亦必有痰治宜疏风豁痰为主一因风热作眩者宜用 防风通圣散 川芎茶调散一因虚寒作眩者宜用 理中汤加 川芎 天麻一因暑伤作眩者宜用 暑门求治一因中湿作眩者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 芎术汤一气虚眩晕者宜用 香橘饮 人参汤一血虚眩晕者宜用 芎归汤 清魂散一因痰作晕者宜用 芎术半夏汤一风痰作晕者宜用 芎 半夏汤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方见风门 治风热作眩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虚寒作眩加川芎 天麻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方见头痛门 治风热作眩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方见头痛门 治中湿作眩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方见产门 治血虚眩晕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中湿作眩川芎 白术 附子 桂心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气虚眩晕木香 橘皮 白术 半夏 茯苓 砂仁 丁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白术 麦门冬 当归 防风 独活 官桂 黄 芍药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血虚眩晕当归 川芎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因痰作晕川芎 白术 苍术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天麻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眩晕门

  治方

  治风痰作晕小川芎 半夏 茯苓 防风 薄荷 甘草 天麻 蔓荆子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心腹痛门

  病源

  外感寒邪 内伤生冷 七情气结夫心痛者是胃脘当心痛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主容纳五谷喜温而恶寒或外受寒冷之邪或内伤生冷之物及七情不顺郁结成痰妨碍升降是以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而为痛矣古方心痛有九种曰虫痛曰疰痛曰风痛曰悸痛曰食痛曰饮痛曰寒痛曰热痛曰来去痛是也其痛虽分九种未有不因饮食寒邪郁结而成也大抵腹中诸痛皆由劳役过甚饮食不节中气不足寒邪乘虚而入与气相搏故猝然而痛也有宿食停于肠胃结滞而作痛者有痛而呕者有痛而泄者有痛而大便不通者有真心痛者其痛甚手足青者死不治症各不同当辨其寒热虚实随其所得之由而施治之临病之际尚宜审焉

  卷之五 心腹痛门

  形证

  丹溪云心痛即胃脘痛虽日数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与饮食其痛复作必须药后少待方与饮食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也时痛时止是虫与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常处不行移者是也食积痛者痛欲大便利后则痛减者是也凡心腹痛有虚寒实积虫啮死血当验症处治有以物抵按痛处即止者是虚痛若不能近手摩按者是实痛亦有虫痛者发则面斑白唇红思食时作时止此虫啮痛也有素好饮热酒以致死血留于胃口亦能作痛遇热饮则痛止是血得热则散也

  卷之五 心腹痛门

  脉法

  脉诀云沉紧心中逆冷痛 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死血 右手寸口脉紧盛有食积 心腹痛脉沉细宜或然浮大即倾危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法

  一伤寒中脘痛太阴也宜用 理中汤 小建中汤 治中汤一脐腹痛少阴也宜用 真武汤 附子汤一小腹痛厥阴也宜用 正阳散 四逆汤一客寒犯胃作痛者宜用 草豆蔻丸一七情气郁痛连心胃者宜用 七气汤 指迷七气汤一食积阻滞不通作痛者宜用 化滞丸 木香槟榔丸 保和丸一虚气作痛宜用 二陈合四君子汤 参术散一死血作痛宜用 桃仁陈气汤一胃中热郁作痛者宜用 栀子仁(姜汁炒) 佐以行气之药一诸痛不可过用补药盖痛因不通通则不痛补药能滞气也一心腹痛病须分新旧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者于初得之时宜与温散温利之药若病得之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伤寒中腕痛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俱见中寒门 治同上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脐腹痛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俱见伤寒门 治小腹痛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伤寒中脘作痛芍药 甘草 桂枝 胶饴水二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客寒犯胃草豆蔻 益智仁 吴茱萸 当归身 生甘草 炙甘草 橘皮 僵蚕 人黄 黄 半夏青除桃仁为末用蒸饼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滚白汤送下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食痰生冷寒留中焦心脾痛不可忍干姜 浓朴 麦芽 草果 神曲 良姜 橘红 砂仁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为末服亦可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七情气郁心腹刺痛半夏 桂心 玄胡索 人参 乳香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七情气结心痛呕逆蓬术 三棱 陈皮 藿香 甘草 官桂 青皮 香附子 益智仁 桔梗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五 心腹痛门

  治方

  治脐腹痛附子(生用) 白芍 官桂 茯苓 人参 白术 甘草

  卷之五 心腹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