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宜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湿热肿胀大小便不利木香 槟榔 当归 黄连 枳壳 青皮 黄柏 黄芩 三棱 陈皮 香附 牵牛(末)

  莪术 大黄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血蓄作胀水蛭 虻虫(各十个) 大黄(一两) 桃仁(十二个)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血胀烦躁妇人亦服当归 半夏 川芎 蓬术 木香 砂仁 白芍药 甘草 人参 桂心 五灵脂姜三片紫苏叶十个煎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湿热内攻心腹胀满及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滑陈皮 木香 滑石 槟榔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甘草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一切气虚作肿人参 肉桂 甘草 桑皮 桔梗 陈皮 枳实 麦门冬 青皮 大腹皮 半夏 苏子茯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气留滞四肢浮肿心腹胀满木香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半夏 枳壳 槟榔 苏子水二钟灯心十根煎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气胀肿满紫苏 桑皮 大腹皮 陈皮 桔梗 杏仁 草果 甘草 茯苓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喘胀肿满紫苏 大腹皮 槟榔 陈皮 茯苓 木通 木香 桑皮水二钟姜一片灯心二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陈皮 桑白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

  卷之三 肿满门

  治方

  治腹胀气秘 方见秘结门

  卷之三 肿满门

  治验

  熨法 用玄明粉四两 桃仁一两 研如泥将麦面水和作条子围脐外若碗口大将前二味末置其中以布隔仍用盐一斤一包炒热于圈上熨久则去之其肿自消

  卷之三 水肿门

  病源

  湿热 脾虚 有阴水 有阳水夫水肿者由主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溢妄行流于经络凝而不散遂成浮肿其症初见目下先有若卧蚕才起之状肢皮裹水肌肤光亮以手按之随手而起盖肺本属金金能生水水不下降浸乘于肺故胸满喘嗽而小便不通也

  卷之三 水肿门

  形证

  戴云水肿者通身皮肤光薄按之成窟举手即满者是也有阴阳上下之分丹溪云阴水为病者其脉沉迟而色多青白不烦不渴小便涩而清大便多泄阳水为病者脉沉数而色多黄赤烦渴小便涩而赤大便秘结水肿足胫温暖者可治 寒冷者难治

  卷之三 水肿门

  脉法

  脉诀云水气浮大得延生沉细应当是死别东垣云阳水脉沉数阴水脉沉迟阳水易治阴水难治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仲景曰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腰以上肿者宜发汗一发汗宜用 麻黄甘草汤一利小便宜用 五苓散一治水肿宜先补中燥湿次当开其渗道以决水邪一阳水浮肿作胀大小便不通宜用 三花神佑丸 十枣丸 神助散 茯苓琥珀丸 海金沙散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秦艽茯苓汤一阴水浮肿喘胀者宜用 葶苈木香散 实脾散 续随子丸 白术木香散 疏凿饮子一实脾先宜 人参白术为君 燥湿宜 苍术茯苓陈皮为臣 分利以木通车前猪苓为佐行气以木香槟榔为使 此治肿之大略也水气乘肺遍身浮肿咳嗽喘促小便不利宜用 琥珀丸 清金降气汤治方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浮肿发汗麻黄 甘草水二钟煎八分暖服出汗惧忌冒风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方见湿门 治浮肿利小便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心腹膨胀上气喘促四肢浮肿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姜皮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去地骨皮加 陈皮 桑白皮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浮肿喘胀葶苈 木香 茯苓 肉桂 猪苓 泽泻 木通 滑石 白术 甘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泽泻 赤小豆 商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阳水浮肿作胀大小便不通黑牵牛 泽泻 猪苓 椒目 葶苈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甘遂 大戟 芫花上为末用红枣煮去皮核捣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甘遂 大戟 芫花 大黄 牵牛 轻粉上为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赤茯苓 防己 葶苈 紫苏子 琥珀 郁李仁 杏仁 陈皮上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人参煎汤送下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海金沙 甘遂 黑牵牛上为末每服二钱倒流水煎汤空心调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浮肿喘胀白术 木香 猪苓 泽泻 甘草 木通 官桂 赤茯苓 陈皮 槟榔 滑石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同上人参 防风 赤茯苓 续随子 木香 槟榔 海金沙 葶苈上为末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桑白皮煎汤送下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阴水先实脾上浓朴 白术 木香 干姜 木瓜 草果 大腹子 白茯苓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水气乘肺浮肿喘胀麦门冬 紫苏子 桑白皮 茯苓 杏仁 苦葶苈 大腹皮 陈皮 木通灯心十根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阳水浮肿作胀小便赤涩秦艽 茯苓 木通 泽泻 郁李仁 防己 槟榔 陈皮 青皮 车前子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水肿大黄(三钱) 牵牛(头末炒五钱)

  上为末水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灯心汤送下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肾水不能摄心火心火不能养脾土土不能制水水溢妄行发为肿满木香 赤茯苓 当归 桂心 木通 槟榔 赤芍药 白术 陈皮 牡丹皮紫苏叶五片木瓜一片煎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脾不能宣通面目手足浮肿陈皮 白术 木香 茯苓 桑白皮不用引煎服一方加泽泻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湿热伤气中满气急足胫肿咳嗽痰喘小便不利牵牛(头末一两) 浓朴(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水肿门

  治法

  治水肿槟榔 牵牛(头末)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忌盐酱生冷等物

  卷之三 水肿门

  治验

  治水肿胀满用黑雄猪肚一个先以茶清香油洗净用大活虾蟆一个口内放铜钱一枚入胡黄连末少许将虾蟆装入猪肚内两头扎住以文武火煮一日取出虾蟆不用将猪肚食尽以好酒咽下忌盐酱鱼鹅微食猪肉鸭肉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病源

  血虚 气虚 有食 有痰丹溪云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也夫膈噎之症病源不一有因思虑而动脾火者有因忿怒过极而动肝火者有因久食炽爆而动胃火者有因色欲而动肾火者盖火气炎上熏蒸津液而成痰初则痰火未结咽喉干燥饮食不得流利为膈为噎久则痰结胃脘不开饮食难进须臾便出亦有停滞胃中良久方出而为呕吐此膈噎渐成翻胃也火炽翻胃之疾未有不因膈噎而起其病皆由忧愁愤怒郁结痰饮壅滞胸臆之间使气道嗌塞大便自结结则气上而不下食不得入入则反出此肠胃枯涸遂成不救之病也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形证

  丹溪云膈者膈在心脾之间上下不通若拒格之状也由气郁痰搏而然久则渐妨饮食而为膈也噎者饮食之际气猝阻滞饮食不下而为噎也翻胃者或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或食已即吐是也戴云翻胃年高者不治粪如羊屎者不治是大肠无血故也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脉法

  寸关脉数而无力为血虚 缓而无力为气虚数而有力为热 数而滑者有痰脉诀云翻胃之脉浮缓者生 沉涩者死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法

  丹溪云此症切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宜薄滋味可也盖此病属热香能散气燥能耗血滋味助火而生痰也 又云年高者不治盖少年血气未虚用药劫去痰火病不生也老年气血已虚虽得渐愈其病复作所以然者气虚不能运化而生痰血虚则不能滋润而生火虽云病去而脾胃尚弱随啖肥甘之味故难克化而病复作也一气虚宜用 四君子汤加姜汁服一血虚宜用 四物汤加羊乳韭服一有火热宜用清凉解毒之药 或抑青丸一因痰而作逆者宜用 二陈汤加 竹沥 或透膈汤一阴虚火上炎而反胃者作阴虚治一痰嗽喘满脾胃壅滞宜用 人参利膈丸一气不通有痰宜用 木香通气饮一脾胃虚弱翻胃不食宜用 太仓丸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气虚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中风门 治血虚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火门 治有火热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因痰作逆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胸膈满闷噎塞不通噫气吞酸胁肋刺痛呕逆酸涎饮食不下木香 白豆蔻 砂仁 槟榔 枳壳 浓朴 半夏 青皮 陈皮 大黄 朴硝 甘草 姜三片红枣一枚食远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胸膈不利痰嗽喘满脾胃壅滞人参(去芦) 当归(酒洗) 藿香(洗净) 枳实(炒) 甘草(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

  槟榔(各一钱五分) 浓朴(姜制) 大黄(酒煨各二两)

  上为细末蒸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气不通有痰木香 青皮 蓬术 槟榔 陈皮 萝卜子 藿香 甘草 枳壳 人参 白芷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呕吐不思饮食白豆蔻 砂仁(各二两) 陈仓米(一升用黄土炒熟去土不用)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因忧恚郁结或作寒热遂成膈噎不思饮食白豆蔻(去皮一两) 青皮 砂仁 丁香(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一两五钱) 甘草(炙三钱五分) 陈皮(四两) 香附(炒) 浓朴(姜制各八两) 沉香(不见火一两) 槟榔(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生姜盐汤调服治翻胃汤韭菜汁(二两) 牛乳(一盏)

  用生姜五钱和匀温服保和丸山楂(六两) 茯苓(三两) 半夏(一两汤炮) 炒神曲(三两) 陈皮(二两) 连翘(一两)

  萝卜子(炒一两)

  宽中进食丸 方见脾胃门又方 碓嘴上细糠用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津液咽下梅师方甘蔗汁 生姜汁二味相和不拘时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翻胃吐食香附 砂仁 木香 白术 人参 神曲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治血虚胃燥吐逆白术 槟榔 陈皮 当归 桃仁 人参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加韭汁一盏蜜二匙服

  卷之三 翻胃膈噎门

  治方

  用斑蝥九个去足黑枣九个去核入斑蝥仍捏合口用新瓦二片将黑枣入其中以线缚之仍用泥包固一头留小孔上下用火 令孔中烟尽取出研细再用麝香一分雄黄五分朱砂五分研细和匀仍用黑枣九个去皮核和丸分作十八丸每日早用一丸午用一丸晚用一丸用小蒜煎汤下以六日服尽

  卷之三 咳逆门

  病源

  有痰 气虚 阴火戴云吃逆者因痰与热动胃火者多亦有因寒凝气碍者间而有之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咳逆者或因水渍于肺而气逆其声连绵不已或喜多而气噎或咽饮错喉而气呛或急食干物而气塞皆能作咳逆之声连续不绝俗谓之吃忒是也大抵皆由不顺之义使气逆上至咽而止也

  卷之三 咳逆门

  脉法

  千金云咳逆脉散者不治 脉浮而缓者易治 弦急者难治 又云咳逆脉急代者死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法

  视其有余不足寒热以治之不足者宜补有余者宜吐一气虚作噎宜用 人参白术汤一胃气虚寒作噎者宜用 丁香柿蒂汤一胃气作咳逆者宜用 橘皮竹茹汤 柴胡半夏汤一痰逆而噎者宜用 生姜半夏汤 二陈汤加竹茹一病久气虚而作咳者宜用 六君子汤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气虚作咳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半夏 橘皮 黄芩 柴胡水二钟姜三片食远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胸满气逆丁香(二钱) 柿蒂(一个)

  姜五片煎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胃寒作逆橘皮 干姜 通草 桂心 人参 甘草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胃热作逆赤茯苓 陈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 甘草 人参水二钟姜七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痰逆大半夏(一两) 生姜(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气逆橘皮 半夏 木香 香附 青皮姜五片食远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胃热气逆有痰栀子仁(姜汁炒紫色五钱) 香附(五钱) 陈皮(去白五钱) 木香(不见火一钱)

  上为细末清茶调服

  卷之三 咳逆门

  治方

  治气虚久病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术 人参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嘈杂门

  病源并治法

  丹溪云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戴云此则俗谓之心嘈也医按蒋氏云心嘈素食宜用白术黄连陈皮之类作丸服 又云眩晕嘈杂是火动其痰宜用 二陈汤加 炒栀子芩连之类 肥人嘈杂宜 二陈汤加 抚芎苍术白术炒栀子之类 嘈杂乃是湿郁有热宜 炒栀子姜炒黄连

  卷之三 嘈杂门

  治法

  方见痰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