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宜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截药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常山 知母 草果 甘草 良姜 乌梅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同上常山 浓朴 青皮 陈皮 甘草 槟榔 草果水一钟酒一钟煎一钟露一宿隔日清晨温饮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久疟有块 名曰疟母草果 鳖甲 黄 白术 芍药 浓朴 槟榔 陈皮 川芎 甘草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痰疟常山(用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 槟榔(各四两) 半夏 贝母(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熬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睡冷酒一口吞下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食疟恶食胸闷或有积块青皮(炒三两) 阿魏(醋化二钱五分) 蓬术(醋煮) 三棱(醋煮各二两) 胡椒(一两)

  上为细末用陈仓米阿魏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一切寒热疟疾胸膈停痰发散不愈槟榔 常山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发前一日临睡时用冷酒一口吞下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甘草(五分) 槟榔 茯苓 常山(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一钟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空心温热去渣服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见前合小柴胡汤用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疟疾日久不止有疟母阿魏 栗瓣者不拘多少研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临作日空心用人参煎汤送下 量人大小加减丸数用

  卷之三 疟门

  治方

  治疟疾发久元气虚弱不得止者用此截即住随服补中益气汤白术 青皮 浓朴 常山 草果 槟榔 人参 黄柏 知母 黄芩 甘草 陈皮水二钟姜三片乌梅一个去仁煎至八分临发日空心温服

  卷之三 痢门

  病源

  食积 湿热 风毒下陷 暑热 白属气 赤属血 疫痢痢者滞下也本自脾胃所受饮食内伤留滞不行至于秋时调养失宜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湿热内蒸而成痢矣其症腹痛急迫后重如厕不能纵行者是也盖肺主气与大肠通为表里因肺气留陷于大肠不得升提是故里急而后重也然四时感受之不同必求所因而治因风而致者纯下清血因湿而得者下黑豆汁因寒积于内而成者寒久而变热怫热内而成赤白矣又有脾胃虚弱为寒所凝以致身冷汗利如鱼脑者治当温之此水火阴阳偏胜之不岂可执一而以热论哉治法当先疏通积滞分利阴阳补养脾胃不可使用止涩之药况郁毒未散止涩太早而成噤口者多矣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卷之三 痢门

  形证

  丹溪云湿热伤气则成白痢湿热伤血则成赤痢气血俱伤则成赤白痢其症脐腹 痛或下赤白黄黑五色者或下如黑豆汁如鱼脑如屋漏水或下清血或大孔痛频欲登厕日夜无度皆是候也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亦无冷热之分皆是湿热但新久更量虚实与赤白带同 又云赤自小肠来白自大肠来内经曰身热则死身寒则生此大概之言必兼形胜察之可也岂无身热而生身寒而死者哉 又曰先

  卷之三 痢门

  不治症

  如鱼脑者凶 如尘腐者死 纯血者凶 如屋漏水者死 肛门空陷者死 身热烦渴者死

  卷之三 痢门

  脉法

  脉诀云下痢微小却为生 脉大浮洪无瘥日

  卷之三 痢门

  治法

  河间云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宜 芍药汤一痢病后重者宜下 腹痛者当和 身重者除湿一痢本湿热首先除湿清热开郁化积行气和血为主一痢病一二日间元气未虚先用推逐之药宜用 调胃承气汤加减一三五日后脾胃渐虚当用消导化滞之药宜用 导气汤 化滞汤加减一病久挟虚当用滋补收涩之药宜用 真人养脏汤加减一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者宜用 胃苓汤加减一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宜用 黄连香薷散加减一因风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宜用 胃风汤加 木香 黑豆 陈米一因寒下痢如鱼脑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为冷痢宜用 理中汤加减一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是乃毒瓦斯充塞心胃之经宜用 仓廪汤 香连丸 同莲肉人参服一大孔痛是毒瓦斯流陷于大肠也宜温之清之 久病身冷脉小者宜温之用 当归 肉豆蔻升麻之类 暴病身热脉大者宜清之用 黄连 黄芩 木香 槟榔之类一噤口痢用封脐法引火下行用 田螺捣烂入麝香少许封脐一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大小传染相似必须明速气之胜复以治之一后重者初起宜下日久宜升提调气经曰调气则后重除一痢病小便不通宜用 木香 滑石 车前子 泽泻之类一赤痢宜 香连丸 归连汤一白痢宜 苍术芍药汤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方见寒门 治痢一二日元气未虚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赤痢初起芍药 当归 黄芩 黄连 木香 槟榔 甘草 陈皮 大黄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初起芍药 当归 黄芩 黄连 肉桂 槟榔 甘草 木香 大黄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当归 芍药 陈皮 茯苓 苍术 白术 猪苓 泽泻 浓朴 甘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苍术 芍药 官桂 陈皮 甘草 浓朴 当归 茯苓不用引芍药汤 主药芍药 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官桂 大黄 黄芩 甘草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病久挟虚滋补收涩之药加减用罂粟壳 人参 当归 肉桂 诃子皮 木香 肉豆蔻 白术 白芍 生甘草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加减用陈皮 苍术 浓朴 甘草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官桂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加减用香薷 浓朴 黄连 扁豆 甘草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因风下痢清血防风 当归 羌活 川芎 芍药 白术 茯苓 黄连 泰米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因湿痢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加味用当归 川芎 炒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 肉桂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因寒痢如鱼脑腹痛四肢逆冷加减用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甘草 桔梗 人参 川芎 茯苓 枳壳 仓米 黄连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赤痢当归 芍药 黄连 木香 槟榔 黄芩 甘草当归导气汤当归 芍药 甘草 青皮 槐花 生地黄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粟壳 当归 芍药 榴皮 甘草 地榆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木香(三钱不见火) 豆豉(一两) 巴豆(四十九粒一半用生的一半用针穿向灯头烧过)

  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赤痢者甘草汤下 白痢者姜汤送下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后重苍术 防风 白术 芍药 茯苓不用引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血痢发热白术 茯苓 黄连 黄芩 黄柏 芍药不用引治肠风血痢方用鲫鱼一尾破开去肠入白矾三钱用纸封烧封性为末米饮下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下痢纯血槐花 黄连 粟壳 当归 川芎 芍药 生地黄不用引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赤痢腹痛阿胶 黄连 芍药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甘草 陈皮 升麻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白痢白术 茯苓 陈皮 甘草 芍药 山药 诃子 肉豆蔻 人参 升麻 莲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木香(四两) 黄连(二十两) 先用乌梅汤拌浸晒干即用姜汁拌润晒干次用芍药同浸再晒干去芍药不用再用吴茱萸十两同拌用汤湿润同炒仍去茱萸不用 共为细末用鸡子清少入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送下一方加肉豆蔻(一钱) 名 香连豆蔻丸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痢疾口淡无味乌梅肉 莲肉 人参 茯苓为细末蜜丸

  卷之三 痢门

  治方

  治痢久不止肉豆蔻(曲炮一钱) 木香(五分) 人参(一钱) 砂仁(五分) 白龙骨(一钱) 赤石脂诃子肉 枯白矾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汤送下

  卷之三 泄泻门

  病源

  泄泻有湿 有火 气虚 痰积 食积经曰湿胜则濡泄太阴者脾也脾恶湿因寒湿之气客于脾土不能与胃腐热水谷致使清浊不分水入肠间则洞泄如水随气而下故小便不利为濡泄也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传化水谷令清气下降而不升因春伤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使冲和之气不能运化致令完谷而出所谓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者是也至如飧泄洞泄肾泄濡泄 溏之类名虽不同未有不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及外来四气所伤而致也治当分其所受因脾湿自胜则燥湿利水因风下陷则升提其气因食伤脾胃则消导理脾不可使用参术之药以补之切恐邪气得补愈增其势而欲取效者戛戛乎其难矣

  卷之三 泄泻门

  形证

  戴云凡水泻腹不痛者是湿食入于胃即泻完谷不化者是气虚泻水腹痛鸣痛一阵者泻一阵者是大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经曰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 脾泄者腹胀肿满泄注食即呕逆 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 此五泄也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法

  一濡泄者是湿身重泄下如水宜用 五苓散 加苍术一飧泄者水谷不化湿兼风也宜用 防风苍术汤一大泄者肠鸣切痛阵痛阵泻急迫者宜用 四苓散 加黄芩 黄连一食积泄者腹痛甚则泄泄后则痛减宜利利后用胃苓汤 加神曲 麦芽 青皮 或调中散一虚寒泄者久下不止气虚脉沉宜用 四柱散 理中汤一痰积泄者宜用 二陈汤 加海粉 神曲 苍术 白术之类一酒积泄者晨起即泄色黄腹痛宜用 黄连丸 姜黄散一脾虚久泄者宜用 参术养脾汤 启脾丸 参苓白术散一脾肾泄者每至五更便泄宜用 五味子散 或四苓散 二神丸一久泄肠滑不固者宜用 固肠丸 豆蔻散一泄泻之症虽分湿火寒虚痰食六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症以治之湿则燥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是其治也六症既明三虚不可不察有脾虚有肾虚有肝虚脾虚者饮食之所伤也肾虚者色欲之所伤也肝虚者忿怒之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泄肝泄间或有之而脾泄恒多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泄泻必矣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受湿濡泄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官桂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风湿所伤飧泄不化防风 苍术 升麻 木香 陈皮 神曲 麻黄 芍药 甘草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火泄 一治脾肾泄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食积泄加味用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砂仁 蓬术 陈皮 官桂 苍术 神曲 甘草 麦芽 干姜 藿香 草果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方见中寒门 治虚寒泄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诃子 木香 茯苓姜三片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方见痰门 治痰积泄加味用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酒积川黄连(一斤) 四两酒煮 四两砂仁煮 四两吴茱萸煮 四两姜汁煮 煮后炒干去砂仁茱萸姜汁糊为丸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片姜黄 蓬术 红花 桂心 川芎 玄胡索 牡丹皮 芍药 当归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虚久泻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薏苡仁 肉豆蔻 神曲不用引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莲肉(各一两) 陈皮 泽泻 甘草 山楂(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方见脾胃门 治同上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肾泄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五钱)

  二味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上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

  上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个同生姜四两煮烂去核与姜不用将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泄久肠滑不固诃子 人参 赤石脂 白术 龙骨 枯矾 木香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同前豆蔻 附子 陈皮 干姜 白术 麦芽 茯苓 甘草 诃子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脾胃虚弱风湿下陷饮食不思肠鸣腹痛四肢困软升麻 柴胡 防风 神曲 泽泻 猪苓 苍术 陈皮 甘草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痛泄白术(土炒) 芍药(酒炒) 陈皮 防风 甘草不用引煎服 久泄者加升麻

  卷之三 泄泻门

  治方

  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破故纸(炒香) 肉豆蔻(用面裹煨去油为末各等分)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送下

  卷之三 呕吐门

  病源

  有寒 有热 有食 有火 有痰 有气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东垣云夫呕吐哕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者太阳也少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血病也哕者少阳也少阳多气少血故有声无物气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