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加品

  古方有苦参、沙参、忍冬花、皂角刺者,此皆治疮善药。若根据前法,则此辈不用变愈,必欲用之,苦参宜用酒炒。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疥疮涂药总考

  古方涂药,有用蛇床子、川椒、雄黄、樟脑、水银、槟榔者,有少入人言者,皆杀虫也。

  有铅粉、黄丹者,为解热者。或以 油涂者,或以麻油涂者,或以猪脂涂者。予少时常自用之,率验于此而违于彼,今月少愈,再月即发,竟以服药而瘳,终无益于涂也。然病浅者,间有涂之而愈,故涂药亦所不废。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暴死门第六十八

  叙曰:幻化之躯,不能无死,但曰暴死,则非正命矣。君子顺受其正,胡然以非命归耶?故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六君子汤加天麻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天麻暴死口噤吐沫,身体温暖,脉来虚大者,中风暴死也,此方主之。

  暴死者,卒然而倒,不省人事也。风燥则筋急,故令口噤。吐沫者,风盛气涌使然,乃风来潮汹之象,风为阳邪,故令身体温暖。脉来虚大者,正气虚而邪气盛也。斯时也,主辛散之剂以驱风,则恹恹之气必绝,非其治也。故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急固其气,复用半夏、陈皮之辛利者以平其沫。天麻之加,定风邪尔。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附子理中汤

  附子 干姜 人参 甘草 白术腹痛额头黧黑,手足收引,脉来沉下,无气以息者,中寒暴死也,此方主之。

  腹痛病因固有数种,但额头黧黑、手足收引、脉来沉下,则中寒之验也。所以无气以息者,呼出主阳,吸入主阴,三阴受其真寒,则病不能吸。吸亡,则呼不能独存矣,故令人暴死。寒者温之,故用附子、干姜。乃人参、白术、甘草,所以生其呼吸之气也。进药后,更着艾灸其关元,此内外交治之法。是证也,有死一日夜而治之复苏者,幸勿因其危而忽之。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生脉散加香薷方

  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香薷人本阴虚,复遇暑途,饮困劳倦,暴仆昏绝者,此方主之。

  人本阴虚,则阳独治,复遇暑途,则阳易亢,加之饥困劳倦,则阴益亏。所以暴仆昏绝者,一则阴虚而孤阳欲脱。一则暑邪乘虚而犯神明之府也。故用人参益元而固脱,香薷辟邪而却暑。麦冬之清,所以扶其不胜之肺。五味之酸,所以敛其欲脱之真。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竹沥 姜汁暴死有痰声者,名曰痰厥,此方主之。

  痰厥者,虚阳载痰上逆之名,所以令人暴死者,顽痰塞其清阳呼吸之道也。痰既塞之,气欲通之,故令喉中有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故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之温补者以壮气。佐之竹沥、姜汁以行痰。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独参汤

  人参(二两,去芦煎)

  行立之间,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者,阴虚阳暴绝也,此方主之。

  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而不可离者也。若阴道亏乏,则孤阳无所根据附,亦自飞越,故令人暴眩仆绝。过不在痰,故无痰声。病不因感,故无体热。斯时也,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呼吸,所宜急固,况夫阴生于阳,又太极之妙乎!故以独参主之,取其为固元益气之圣品尔。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五磨饮子

  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五件等分,白酒磨服。

  暴怒暴死者,名曰气厥,此方主之。

  怒则气上,气上则上焦气实而不行,下焦气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气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榔。气逆宜顺之,故用木香、乌药。佐以枳实,破其滞也。磨以白酒,和其阴也。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火醋熏鼻法

  凡感臭秽瘴毒暴绝者,名曰中恶。不治即死。宜烧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气,则

  卷六 虫门第六十五

  补拜法

  凡遇尸丧,玩古庙,入无人所居之室,及造天地鬼神坛场,归来暴绝,面赤无语者,名曰尸疰,亦曰鬼疰,即中祟之谓也。进药便死。宜移患人东首,使主人焚香北面礼拜之,更行火醋熏鼻法,则可复苏,否者七窍迸血而死。

  凡男妇交感死,在男子名曰脱阳,在女子名曰脱阴。男子虽死,阳事犹然不萎;女子虽死,阴器犹然不闭。亦有梦中脱死者,其阳必举,阴必泄,尸容有喜色,为可辨也。皆在不救。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叙曰:小儿壮热,呵欠烦闷,时发惊悸,或吐或泻,手足时冷,面颊腮赤,嗽嚏者,为痘证也。盖痘出于五脏,由内达外,是以各显其证。呵欠烦闷,肝之证也。时发惊悸,心之证也。或吐或泻,手足时冷者,脾之证也。颊赤嗽嚏,肺之证也。钱氏谓独有肾脏无证,此大不然,若腰痛喜寐,则肾之证矣。五脏之证尽显者,其痘必多,但显一二证者,其痘必少。

  魏氏以痘本于淫火,其言高出前古,虽其主方近于执一,然录古人一十四方,则示人以变通也可知矣。今世之医,率以是短之,使诸子者并作于九原,昆遇魏氏则北面而师之,遇钱,陈则肩随而已。所以然者,二子之资不及魏也。兹考群方,则以百家而出入之,初不拘拘于三子矣。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升麻 葛根(各二钱) 白芍药(一钱半) 甘草(一钱)

  小儿初间发热壮盛,为风寒,为痘疮,莫能的辨,此方稳当,宜主用之。

  表热壮盛,此邪实于表也。经曰: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气。芍药佐之,可以和在表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营卫,风寒则解,痘疹则出,诚初间之良剂也。如至四五日,痘中夹疹者,亦此方主之。疹散,只根据常法治痘。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紫苏 陈皮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人参(七分)

  风寒壮热,体重头痛,痰嗽壅盛者,此方主之。

  风寒客于外,故用紫苏、干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陈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人参、甘草急固其虚。此则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气不虚,表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麻黄 杏仁 甘草 桂枝天寒腠密,表热壮盛者,此方主之。

  解表之药有三品,辛凉、辛温、辛热也。夏月表气易泄,宜用辛凉。春秋表气平调,宜用辛温。若天寒之时,表气闭密,辛凉、辛温不能解散,故以麻黄、桂枝之辛热者以主之,亦各当其可而已。佐以杏仁,利其气也。佐以甘草,和其气也。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人参 白术 甘草 细辛 白茯苓 天花粉 白芍药 桔梗(各七分)

  发热之初,未明是痘,形体怯弱者,此方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防其虚也。乃细辛、桔梗,所以疏其阳。天花粉、白芍药,所以和其阴。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天麻 麻黄 荆芥穗 全蝎 薄荷 紫草 蝉蜕 等分风热惊搐者,以此药调抱龙丸。

  痘之出也,自内达外。心热则惊,肝热则搐;所以搐者风也。所以惊者热也。是方也,麻黄、荆芥、薄荷、天麻、全蝎、蝉蜕,所以消风解热。乃紫草者,所以解毒发痘而活血也。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天竺黄(一两) 胆南星(二两) 辰砂(五钱,水飞七次) 雄黄 琥珀 珍珠(各三钱) 麝香(二钱五分) 檀香 人参(各二钱) 木香 沉香(各一钱) 金箔(二十叶)

  甘草汁为丸,如大豆大。每服一丸,婴儿半丸。

  痘前发惊者,此方主之。

  明者可以安神,故用琥珀、珍珠。重者可以去怯,故用辰砂、金箔。气窜可以利窍,故用雄黄、沉、檀、木、麝。甘温可以固元,故用人参。辛燥可使开痰,故用南星。寒凉可使清热,故用竺黄。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羌活 陈皮 柴胡 前胡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川芎 当归 山楂痘出见点未尽者,此方主之。

  表气未疏,则出有不尽,故用羌活、柴胡、前胡、川芎以疏表。里气未利,则出有不速,故用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以调里。当归活表里之血,山楂消表里之滞,血活滞消,则痘之出也易易矣。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紫草(二钱) 木通(一钱半) 白芍药(酒炒) 人参 蝉蜕 升麻 甘草(各五分)

  气弱痘出不尽者,此方主之。

  人参、甘草,能益气而补中。紫草,木通,能透肌而起痘。升麻、蝉蜕,能退热而消风。

  乃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咽喉肿痛者,此方主之。

  甘草之甘,泻实火而补虚火。桔梗之苦,清喉热而泻气热。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牛蒡子(二钱) 荆芥穗(一钱) 生甘草 防风(各五分)

  咽喉肿痛,膈上热盛者,此方主之。

  牛蒡子疏喉中风壅之痰,荆芥穗清膈间风壅之热,生甘草缓喉中风壅之气。乃防风者,散诸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桔梗(二钱) 牛蒡子 麦门冬(各一钱五分) 甘草 玄参 荆芥(各一钱) 防风(七分) 生痰嗽风热,声哑喉痛者,此方主之。

  牛蒡子、麦门冬,疗风痰而清肺热。荆芥、防风,散风邪而升郁热。甘草、桔梗、黄芩,利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紫草(二钱) 陈皮(一钱) 升麻 甘草(各五分) 小便赤加木通痘已出未出,热壅不快,并宜服之。

  紫草活窍,利血化毒。陈皮快膈,消痰利气。升麻消风,发散疮痍。甘草补虚,和中解热。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酒红花 当归(各一钱) 前胡(八分) 荆芥(四分) 白芷 甘草节 赤芍药 陈皮(各五分)

  痘中夹斑之轻者,此方主之。

  斑之淡红色者,斑之轻也。治痘中之斑,与伤寒、杂证不同。伤寒之斑,宜主寒凉。痘中之斑,寒之则血凝而痘不起。杂证之斑,间用温补。痘中之斑,补之则血溢而斑愈盛。此方用酒红花、当归、赤芍药,所以活斑中之血。前胡、白芷、陈皮、荆芥,所以利表里之气。

  乃胡荽子、甘草节、酒郁金,皆所以散滞气尔。此其为药,利营调卫,不寒不热,诚得治痘斑之理也。师云:斑证之原,由初间不能清热解毒。若能于初间清热解毒,胡然有斑?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生玳瑁(一两半) 片脑(三钱) 水蛭(炒黄,一钱) 蜈蚣(炒,三钱) 麻黄(去节,一两)

  猪尾血为丸,龙眼大。每服一丸,日二。得微汗吉。

  痘中有赤黑斑,狂言烦躁者,此丸主之。

  原是实热之证,失于清热化毒,则令痘中夹斑,治之失道,则热益盛,而斑赤黑矣。若以手按之,血散者可治。是方也,生玳瑁能解毒而化斑,蜈蚣能从毒而化毒,水蛭能散瘀而破血,片脑能化气而利窍,麻黄能透肌而达表。和之以猪尾血,取其动而不滞尔。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黄连(炒) 黄柏(炒) 黄芩(炒) 栀子(炒黑,等分)

  里热壅盛者,此方主之。

  无热固不化毒,热壅则毒亦不化。故用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肝之火,黄柏泻肾火,栀子泻上下之火。无他证而惟热壅,故用药亦精专焉。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石膏(三钱) 人参 甘草 桔梗(各一钱) 知母(二钱)

  里热渴甚者,此方主之。

  石膏清里热,胃清则不渴。人参、知母、甘草、桔梗,化气而生津液,液生则渴自除。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滑石(飞过,六钱) 甘草(净末一钱) 辰砂(二钱,水飞)

  里热,小便黄赤,神气不清者,此方主之。

  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热调中,辰砂安神去怯。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生地黄 人参 麦门冬 木通 甘草(等分) 竹叶(十片) 灯芯(七根)

  小便黄赤,口干烦渴者,此方主之。

  内热,故用生地黄。小便黄赤,故导以木通、竹叶、灯芯。口干烦渴,故润以人参、麦冬、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车前子 赤茯苓 山栀仁 生甘草梢 木通 蓄 龙胆草小便秘涩者,此方主之。

  治痘而必欲利小便者,水循其道,而后地平天成故也。是方也,车前能滑窍,赤苓能渗热,,正其中气,故曰七正。

  卷六 痘门第六十九

  痘证三四日前诸方考

  大黄 当归 芍药 甘草实热内壅,腹胀秘结,痘不能出者,此方主之。

  痘以热而出,固不能以无热。若实热内壅,腹胀便秘,则三焦之气不化,而痘不能以出矣。故用大黄通其滞,当归活其血,芍药养其阴,甘草调其胃。通利之后表里气血皆承顺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