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


  前药锉细,以水五碗同煎,半干去渣,再煎至滴水不散,以净蜜等分加入,又熬少时为度,日可五七次用之。名曰:百点膏,盖欲使药力相继耳。东垣云:张济氏病翳六年,以至遮蔽瞳仁,视物有云风之象,因用此药而效。按此五药,蕤仁能散结气,当归能活滞血,防风能散风邪,黄连能攻久热,甘草能和气血,乃蜜则润之而已。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光明洗眼方

  古青钱(十文) 黄连(一钱) 杏仁(七枚,去皮) 艾叶(三片)

  上药用水一盅,煎去其半,澄清一宿,次日频频洗之良。

  凡患风热,眼眶红烂者,此方洗之。

  铜性清肃,可以胜热明目。黄连苦燥,可以泻热坚肤。艾叶辛温,可使驱风胜湿。杏仁辛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本事》羊肝丸

  黄连(一两) 白羊肝一具(煮烂)

  二共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忌猪肉、冷水。

  《本事方》云:诸目疾翳障青盲,此方皆治。

  唐·崔承元者,居官时,治一死囚,出而活之,囚后数年以病死。崔后为内障所苦,丧明逾年后,半夜叹息独坐,忽闻阶除 之声。崔问为谁?徐曰:是昔蒙出死之囚,生不能报公,今来献目疾方耳。遂以前方言讫而没。崔根据此合服,不数月复明。昆谓眼者,肝之窍,肝木自实则病眼,邪害空窍也。越人云:实则泻其子。故用黄连以泻心,能泻其心,则子食气于母,而肝弗实矣,目也岂不莹然而明乎?然必剂以羊肝者,取其为血气之属,同类相从,用之补肝,非若草木之性,偏一而失冲和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类说》羊肝丸

  夜明砂(净洗) 蝉蜕 木贼(去节) 当归(各一两) 羊肝(四两)

  上药以前四物研为细末,以羊肝水煮烂捣如泥,入前四物拌和,丸如梧子大。食后温汤下五十丸。

  明州定海人徐道享者,事母至孝,因患赤眼而食蟹,遂成内障,凡历五年,虽抱眼疾,笃孝弗衰。忽梦一僧人授以此方,制而服之,百日复明。昆谓夜明砂能攻目中恶血,当归身能生目中新血,蝉蜕能去目中翳障,木贼能散目中翳热。乃羊肝者,同类相从,能引四物入肝而利其窍也。孝道感格,故致神方,所谓诚能动天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蛴螬明目

  晋·盛彦之母失明,食必自哺。母既病久,婢仆数见捶挞,心怀忿焉。伺彦他出,取蛴螬炙而饲之。母食以为美,藏以示彦,彦见之抱母痛哭,母目豁然而开,若有神者,昆谓蛴螬能攻恶血,若目中血障者,用之必然神良。若用之概治目疾,则弗验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真人明目丸

  生地黄 熟地黄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等分)

  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米饮下。

  江陵傅氏,目昏多泪,家贫鬻纸为业,性喜云水,见必邀迎。一日,有客方巾布袍过之,授以此方治目。如方修服,不一月目明,夜能视物。昆谓肾主目之瞳子,肾水虚竭,故令目昏。肝之液为泪,肝有风热,故令泪出。是方也,生地所以凉肝,熟地所以补肾,乃川椒者,味辛而热,可以疗肝肾之痹气。痹气者,湿热着而不散之气也。又于空心之时,以盐饮吞之,宜其直达肝肾之区矣。病在标而治其本,可谓神于病情者,此其所以为真人之与欤!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鼍龙点眼方

  猪胆一枚,银铫中微火熬成膏,再入冰脑米许,点入眼中。

  郭太尉者,真州人,久患目盲,有白翳膜遮睛,遍服眼药,无能效者。有亲仲监税在常州守官,闻张鼍龙之名,因荐于太尉。太尉请张视之曰:予眼缘热药过多,乃生外障,视物昏黑,更无所睹,医者以肝肾虚损治之愈盲。张曰:请太尉将药点眼并服之,一月取翳微消。

  后果一月翳退,双目如旧。因求点药方。乃只用前件修制,点入眼中,微觉翳轻。后又将猪胆白膜皮曝干,捻作绳子烧灰,待冷点翳,云盛者亦能治之。此方甚好,勿妄传。昆谓猪胆汁者,甲木之精也,可以莹润乙窍。冰脑者,辛温之品也,可以旋开目翳。膜灰者,化烂之品也,可以消去翳膜。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二百味花草膏

  羯羊胆出其中,再填入好蜜拌匀,蒸之候干,入钵细研为膏。

  福州人病目,两睑赤湿流泪,或痛或痒,昼不能视物,夜不可近灯,兀兀痴坐。其友赵谦子春语之曰:是为烂缘血风眼也,我有一药,正治此疾,名曰二百味花草膏。病者惊曰:用药品如是,世上方书所未有,岂易遽办?君直相戏耳!赵曰:我适间有药,当以与君。携一钱匕,坚凝成膏,使以匙抄少许入口,一日泪止,二日肿消,三日痛定,豁然而愈。乃往谒赵致谢,且叩其名物。赵笑以前方授之曰:以蜜采百花,羊食百草,故隐其名以眩人耳。

  昆谓内热则睑赤,肝热则出泣,微热则痒,热盛则痛,或痛或痒,皆火之故也。气热则神浊昏冒,故令昼不能视物;阳胜者善恶火,故令不可以近灯光,此经所谓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也。羯羊胆,苦物也,足以胜热;蜜,润物也,足以济火。然曰入口,不曰入眼,则固服食之剂耳。用之者,使频频噙之,药力相继为良。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明目六事方

  损读书,减思虑,专内观,简外事,旦起晚,夜早眠。

  晋·范宁常苦目痛,就张湛求方。湛书此六事,仍尾之曰:上方宋阳子少得其术,以授鲁东门伯,次授左丘明,遂世世相传,以及卜子夏、晋·左太冲,凡此诸贤,并有目疾,得此方之用。熬以神火,下以气筛,蕴于胸中,七日然后纳诸方寸,修之一时,近可数其目睫,远可察夫帘垂,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许学士评之曰:审如是而行之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目疾者,戒沐头,宜濯足

  昆谓此二句者,先医之格言也。太极之道,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沐头则上动矣,必生阳而损目,况夫湿气难干,乘风而梳拂不已,则风湿袭于首而并于目,甚者至于丧明,此沐头之宜戒也。然何以宜濯足也?足太阳之经,根于足之小趾端,上贯于睛明;足少阳之经,根于足大趾歧骨间,上贯于瞳子 ;足阳明之经,根于足中指内间,上贯于承泣。《易》曰:水流湿,火就燥。若能以温水濯其两足,则头目间之热邪,亦能引之而下,况夫温濯之余,腠理疏泄,又足以泻经中之邪,是亦去病之一助也,故曰宜濯足。

  卷五

  耳疾门第六十二

  叙曰:耳以司听,匪听弗聪也。君子有思聪之责者,胡然而使褒如乎?故考四方以治耳。

  卷五 耳疾门第六十二

  《千金》肾热汤

  磁石( 红淬七次) 白术 牡蛎(各五两) 甘草(一两) 生地黄汁 葱白(各一升) 麦门冬 芍药(各四两) 大枣(十五枚)

  水九升,煎三升,分三服。

  肾热耳中脓血,不闻人声者,此方主之。

  耳者,肾之窍,故肾热则令人病耳,生脓出血,不闻人声也。是方也,磁石能引肺金之气下降于肾,肾得母气,自然清肃,而病日愈。生地汁、麦门冬、白芍药,所以滋肾阴而泻肾热。乃葱白者,所以引肾气上通于耳也。牡蛎咸寒,能软坚而破结气,得葱白引之入耳,则能开听户而消脓血。乃白术、甘草、大枣者,健脾之品也,所以培万物之母,益土气而制肾邪

  卷五 耳疾门第六十二

  《千金》补肾丸

  人参 黄 当归 山茱萸 牡丹皮 芍药 桂心 远志 巴戟天 菟丝子 细辛 苁蓉附子 熟地黄 蛇床子 茯苓 甘草 干姜 泽泻 石斛(各二两) 石菖蒲(一两) 防风(《千金》云:劳聋、气聋、风聋、虚聋、毒聋、久聋耳鸣者,此方主之。

  劳聋者,劳火鼓其听户也。气聋者,经气滞塞于听户也。风聋者,风热闭其听户也。虚聋者,气血虚耗而神不用也。毒聋者,脓血障碍,妨于听户也。久聋者,病非一日,邪气痹聚也。凡是聋者,势必耳鸣,故总系其耳鸣也。味之甘者,可以补虚,亦可以却劳,人参、黄、羊肾、山萸、干地、菟丝、巴戟、苁蓉、泽泻、芍药、当归、茯苓、甘草,均味甘之品也,能疗虚聋、劳聋。味之辛者,可以驱风,亦可以顺气,防风、细辛、菖蒲、远志、丹皮、石斛,均味辛之品也,能疗气聋、风聋。性之毒者,可以开结毒,亦可以疗久痹,蛇床、桂心、附子、干姜,均辛温微毒之品也,能疗毒聋、久聋。

  卷五 耳疾门第六十二

  治三十年久聋方

  故铁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日取汁,入曲酿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可饮取醉。以绵裹磁石内耳中,覆头一卧,酒醒,去磁石即瘥。昆谓磁石引铁,物类之相感也。金石之性寒,可使主内热;金石之性重,可使镇怯气。共酿于酒,欲其无所不之;既饮其酒,复以磁石内耳,欲其内外交感,而听户随开尔。

  卷五 耳疾门第六十二

  耳脓方

  人发烧灰存性,每用分许,吹入耳中即瘥。此湿者燥之之意。而必以人发者,近取诸身而自足也。他如白矾、赤石脂、鸽粪,皆可枯灰用之。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叙曰:鼻居五官之中,疾非美观也。《记》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故考五方以治鼻。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苍耳散

  白芷(一两) 辛夷仁 苍耳子(炒,各二钱五分) 薄荷(五钱)

  共为末,食后葱汤下二钱。

  鼻渊者,此方主之。

  鼻流浊涕不止者,名曰鼻渊。乃风热在脑,伤其脑气,脑气不固,而液自渗泄也,此方四件皆辛凉之品,辛可以驱风,凉可以散热。其气轻清,可使透于巅顶。巅顶气清。则脑液自固,鼻渊可得而治矣。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辛夷散

  辛夷 川芎 防风 木通(去节) 细辛(洗去土) 本 升麻 白芷 甘草(等分)

  共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

  鼻生息肉,气息不通,香臭莫辨者,此方主之。

  鼻者,气之窍,气清则鼻清,气热则鼻塞,热盛则塞盛,此息肉之所以生也。故治之宜清其气。是方也,辛夷、细辛、川芎、防风、 本、升麻、白芷,皆轻清辛香之品也,可以清气,可以去热,可以疏邪,可以利窍;乃木通之性,可使通中;甘草之缓,可使泻热。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瓜蒂散搐息肉法

  先将鼻中息肉用针微刺,令患人含水一口,后以瓜蒂散和麝香少许,用水数滴吹鼻内,出涎水则愈。此苦能涌泄也,能泻其实,则息肉愈矣。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补脑散

  天雄(炮) 辛夷仁 苍耳茸(等分)

  共为末,饭后酒下二钱。

  阳虚脑寒,鼻渊者,此方主之。

  人身之上,天之阳也,故六阳之气皆会于首。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面流清涕。是方也,天雄辛热而上浮,辛热者太阳之象,故可以温脑而补阳虚。辛夷仁、苍耳茸,皆

  卷五 鼻疾门第六十三

  大朴散

  大黄 朴硝(等分,为末)

  鼻赤如榴者,将此二物为末,酒调敷之。

  鼻赤者,热也;所以赤者,血也。大黄之寒能泻热,朴硝之咸能败血。是证也,耽于酒者而后有之,若不绝其酒,而徒用其药,抱薪救火,何益于事?

  卷五

  口齿舌疾门第六十四

  叙曰:君子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口也,齿也,舌也,何莫而非吾身之肤?则亦何莫而非吾之所当养矣?故考十五方以治口、齿、舌。

  卷五 口齿舌疾门第六十四

  口糜散

  黄柏 黄连(各一两) 雄黄 没药(各二钱) 片脑(五分)

  五件共为细末,每用分许着于疮上良。

  口疮糜烂者,此方主之。

  口糜本于湿热,湿热不去,必至疳蚀。寒可以胜热,苦可以坚肤,故用黄连、黄柏。乃雄黄之悍,杀虫而利气。冰脑之窜,杀虫而入腠。没药之苦,散血而愈疮。

  卷五 口齿舌疾门第六十四

  蔷薇煎

  取蔷薇浓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叶。

  孙真人《千金方》云:蔷薇根,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故其口齿一门,用蔷薇根者盖六方焉。今尝其药气平而味苦,《内经》曰:气薄为阳中之阴。又曰:味浓则泄。如此言之,固

  卷五 口齿舌疾门第六十四

  柴胡地骨皮汤

  柴胡 地黄皮(各三钱)

  实者加大黄、朴硝。

  《气厥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此方主之。

  膀胱者,水道之所出;小肠者,清浊泌别之区也。膀胱移热于小肠,则清浊不能泄别,湿热不去,势必上蒸,故令口中糜烂而疮。乃灶底燃薪,笼中肉糜之象也。是方也,柴胡辛温,所以升其清阳。地骨皮苦寒,所以降其浊阴。清浊既判,则乾清坤宁,膈肠利而口糜愈矣。实者加大黄、朴硝,谓大便秘涩,邪气自实,二阴皆秘,地道不通,故用大黄苦寒以泻实,朴硝咸寒以软坚,乃灶底抽薪之法也。

  卷五 口齿舌疾门第六十四

  益胆汤

  人参 炙甘草 黄芩(各一钱) 官桂(半钱) 苦参 茯神(各一两) 远志肉(七分)

  谋虑不决,肝胆气虚,口苦舌疮者,此方主之。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劳于谋虑决断,故令气虚。咽门为胆之使,胆汁上溢于咽,故令口苦。木能生火,故令舌疮。是方也,人参、甘草,所以补其气虚;苦参、黄芩,所以清其气热。经曰:主明则十二官各得其职,故用茯神、远志以养心。又曰:微者正治,甚者从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