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藏
- 医方考
医方考
子和云:水疝者,得之饮水醉酒,劳于使内。其言当矣。盖饮水醉酒,则湿气胜,劳于使内,则肾气虚。肾气虚,则湿胜而流坎者势也,故令肾囊肿大如水晶,阴汗不绝如罅漏也。
《蔓荆、独活,皆味辛而气清,风药也。亦升药也,故可以胜湿,可以升阳。而黄 之甘,可使托其陷下之气。甘草之温,可使培其防水之土。当归之润,可使调荣血于风药之队也。泄泻门胃苓汤亦可酌用。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伏龙肝掺法
此即灶心土也。土足以防水,燥足以胜湿。水疝者,以此物细末掺之肾囊,亦良法也。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甘草梢黑豆汤
生甘草梢(二两) 黑豆(半斤)
水五倍,煎去半,空心服。
筋疝者,此方主之。
筋疝者,茎筋挈痛,挺胀不堪也。子和云:此以邪术得之。邪术者,房术春方之故也。
治宜解毒缓急,故用甘草梢、黑豆以主之。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按摩法
外肾因扑损而伤,睾丸偏大,有时疼痛者,中有瘀血,名曰血疝。宜于夜分之时,自以一手托其下,一手按其上,由轻至重,玩弄百回,弥月之间,瘀血尽散,陈气皆行,诚妙术也!虽年深日久,无不愈之。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虎潜丸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黄(各三两) 白芍药(酒炒) 陈皮(盐水润,晒干) 牛膝(各二两) 龟板(四两,酥炙) 锁阳(酒润,晒干) 当归(各一两半,酒洗) 虎胫骨(一羊肉为丸。
气疝者,拂郁则睾丸肿大,悲哀则不药而消,宜此方主之。
邪之所凑,常乘其虚。拂郁而睾丸肿大者,肝气乘肾之虚也。悲哀不药而消者,气有所泄也。先医云:肝肾之病同一治。故黄柏、知母、熟地、芍药、牛膝、当归、锁阳,味浓之品也,可以补肾,亦可以补肝。龟得天地之阴气最浓,虎得天地之阴气最雄,以血气中之阴类以补阴,欲其同气相求耳;阴皮者,取其能推陈腐之气。羊肉者,取其能补五脏之阳也。
或问:何以不用橘核仁、细辛、枳实、川楝子、青皮之辈?余曰:此皆破气药也,昔医固多用之,然而治标云尔,况蹈重虚之戒乎?气实者用之可也。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
人参 黄 白术 当归 升麻 柴胡 陈皮 甘草 黄柏 知母狐疝者,昼则气出而肾囊肿大,令人不堪,夜则气入而肿胀皆消,少无疾苦,宜此方主之。
病愈而止。
狐之为物也,昼则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溺,以斯证肖之,故曰狐疝。夫昼,阳也。夜,阴柴胡,则能举其陷下之阳。方内有黄柏、知母,则能益夫不足之坎。当归味辛,可以活其壅滞之血。陈皮气芳,可以利其陈腐之气。或问:何以不主辛香流气之剂?余曰:本以气不足而致疾,复以流气之剂主之,非惟无益,而又害之矣。或又曰:然则子和流气之剂非欤?余曰:吾惟酌之于理而已,胡泥乎子和?
卷五 七疝门第五十九
疝无治法
疝者,顽疝也,睾丸虽大而无疾苦也。此以父子相传,得于有生之初已然,非若有生之后三因所致之疾也,故不必主治。或有先是 疝,后来疼痛疾苦者,此兼前件六证也,宜于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叙曰:香港脚类伤寒,则察之难。香港脚能令人死,则治之难。一病而有二难,是非可以浅浅论香港脚矣。考方八首,同志者尚教我哉。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防己饮
木通 防己 苍术(盐炒) 生地黄(酒炒) 白术 槟榔 黄柏(酒炒) 甘草梢 川芎犀角香港脚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
香港脚者,湿热在足,而作气痛也。湿热分争,湿胜则令人憎寒,热胜则令人壮热。此其为证,亦有兼头疼者,颇类伤寒,惟其得病之始,本于香港脚为异耳。又不可以脚肿为拘,亦有痛而不肿者,名曰干香港脚。亦有缓纵不随者,名曰缓风。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湿痹。亦有转筋挛急者,名曰风毒,此在医者体会而辨证尔,各有治法不同。大抵香港脚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恶塞,故孙真人曰: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死,终无一人以服药致虚而殂。故香港脚之人,皆不得大补,亦不得大泻。是方也,木通、防己、槟榔,通剂也,可以去塞。犀角、黄柏、生地黄、甘草梢,寒剂也,可以去热。苍、白二术,燥剂也,可以去湿。然川芎能散血中之气,犀角能利气中之血,先痛而后肿者,气伤血也,重用川芎。先肿而后痛者,血伤气也,重用犀角。若大便实者,加桃仁。小便涩者,加牛膝。内热加芩、连,时热加石膏,有痰加竹沥,全在活法,初勿拘也。凡香港脚临心,喘急不止,呕吐不休者,皆死,水犯火故也。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越婢汤
石膏(一两) 白术(半两) 麻黄(七钱半) 附子(半个) 甘草(二钱)
香港脚痛肿,寒热相搏,脉来沉细者,此方主之。
气不得通则痛,血不得行则肿,此香港脚之所以为壅疾也。寒热相搏者,邪气与正气相激搏也。脉来沉者为里,细者为阴。名曰越婢者,越,以发越为义。婢,卑也。是方能发越至卑之气,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寒能胜热,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热,辛能行壅,热能壮气。佐之以麻黄,则寒热之壅,皆从汗孔而泄矣。用白术、甘草,取其气味温平,能致冲和之气于发越之余耳。而甘草独少者,恐其性缓,多之不能速达于卑下之区也。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六物附子汤
附子 桂心 防己(各四钱) 甘草(炙,二钱) 白术 茯苓(各三钱)
水煎冷服。
寒湿香港脚,疼痛不仁,两尺脉来沉细者,此方主之。
此痹证也。《内经》曰: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今疼痛不仁,是寒而且着也。两尺主两足,脉来沉者为里,迟者为寒。是方也,用桂心、附子温其寒。防己、白术制其湿。甘草、茯苓,脾家药也,扶土气之不足,制湿气之有余。然必冷服者,欲附、桂之性行于下,而不欲其横于上也。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椒汤洗法
川椒(一两) 葱(一握) 姜(如掌大一块,槌碎)
水一盆,煎汤洗之。
凡人患寒湿香港脚,疼痛不体者,内服煎剂,外宜以此汤熏洗之。
川椒辛热,能疗寒湿之痹。姜、葱辛温,能利肌肤之气。又曰:诸香港脚者,皆壅疾也,洗之无有不良。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当归拈痛汤
当归 知母(酒炒) 猪苓 泽泻 白术 防风(各一钱) 炙甘草 黄芩(酒炒) 羌活茵陈(各一两) 升麻 苦参(酒炒) 人参 葛根 苍术(各二钱)
香港脚疼肿,湿热发黄者,此方主之。
香港脚内壅,故令疼肿。湿热不得泄越,故令发黄。是方也,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皆辛散之剂也,可以泄越壅塞之香港脚。苦参、黄芩、茵陈、知母,皆苦寒之品也,可以解除内壅之湿热。乃泽泻、猪苓、白术,淡渗物耳,能导利下焦之湿。当归、人参、甘草者,所以养血于败坏之余,益气于泄越之后也。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升阳顺气汤
升麻 柴胡 草豆蔻 陈皮(去白) 当归(各一钱) 黄 (四分) 半夏 人参(各三分) 甘脾气虚弱,胃气下注,令人足跗气肿者,此方主之。
脾虽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脾气冲和,则升清降浊,无跗肿也。脾气一虚,土不制水,则胃中水谷之气下注,随经而下,令人跗肿。是方也,半夏、甘草,所以益脾。人参、黄 ,所以益气,神曲、豆蔻,所以消磨水谷。升麻、柴胡,所以升举胃气。当归能使诸药归脾,陈皮能利中宫之气。而柏皮者,取其味浓,能引升麻、柴胡下走足跗,而升举其陷下之阳尔。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杉木汤
杉木节(一大升) 橘叶(一升,无叶用皮) 槟榔(七枚,火伏,槌碎) 童便(三大升)
共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快利,停后服。
唐·柳子浓《救死方》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干香港脚,夜成痞绝,左胁有块,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荥阳郑洵美传杉木汤,服半食顷,大下三次,气通块散。病盖死矣,会有救者,因得不死,恐他人不幸有类予病,故以方传焉。昆谓此云干香港脚者,谓香港脚入腹,不得通泄也。香港脚干于肝,则左胁有块。香港脚干于脾,则令人痞。香港脚干于心,则令人绝。病绝于夜者,夜气助其阴邪也。因大寒不知人者,阴进而阳不舒也。是方也,杉木节质重而气芳,质重则能达下,气芳则能疏壅。橘叶味苦而浓,过于青皮。槟榔质实而重,等于铁石。味浓则泄,质重则降,故能令邪气大下。童便,咸寒物也,咸则能引邪气以走浊阴,寒则能平热气使不上逆。经曰:道之远者,制大其服,故其量数五升云。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敷螺法
《医说》云:白石董守约,苦香港脚攻注,或告之槌数螺,敷两股上,便觉冷气趋下至足而安。盖螺性能泌别清浊,故能疗香港脚湿热也。
卷五 香港脚门第六十
宣州木瓜
顾安中,广德人,久患香港脚,筋急腿肿,行履不得,因至湖州附船。船中先有一袋物,为腿疼痛,遂将腿搁之袋上,微觉不痛,及筋宽而不急。乃问艄人:袋中何物?应曰:木瓜。
自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叙曰:眼,五官之一也。匪明则无以作哲,故眼重焉。医眼有专科,亦以其重耳。今考名方十五首,夫人酌其宣而用之,则复明之一助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消风养血汤
荆芥 蔓荆子 菊花 白芷 麻黄(去节) 桃仁(去皮尖) 红花(酒炒) 防风 川芎(各五分) 当归(酒洗) 草决明 石决明 白芍药(酒炒) 甘草(各一钱)
眼痛赤肿者,此方主之。
痛者,邪气实也。赤者,风热伤血也。肿者,风热注之也。是方也,荆芥、菊花、蔓荆、白芷、麻黄、防风、川芎,可以消风,亦可以去热,风热去,则赤肿去矣。桃仁、红花、当归、芍药、草石决明,可以消瘀,可以养血,亦可以和肝,瘀消则不痛,养血和肝则复明。
乃甘草者,和诸药而调目气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益阴肾气丸
熟地黄(二两) 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当归梢 五味子 牡丹皮 柴胡(各五钱) 泽泻茯神(各二钱五分)
肾虚目暗不明者,此方主之。
精生气,气生神,故肾精一虚,则阳光独治,阳光独治,则壮火食气,无以生神,令人目暗不明。王冰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用生熟地黄、山萸、五味、归梢、泽泻、丹皮味浓之属,以滋阴养肾,滋阴肾火自降,养肾则精自生。乃山药者,所以益脾而培万物之母。
茯中年之后有目疾者,宜补而不宜泻。可谓开斯世之蒙矣!东垣此方其近之。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疗本滋肾丸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等分)
共末为丸。空心盐汤下百丸。
此亦治肾虚目暗之方也。
眼者,肝之窍。肝,木脏也,得水则荣,失水则枯,故用黄柏、知母之味浓者以滋肾水,所谓虚则补其母也。是方也,虽曰补肾,亦泻之之类也,脾强目暗者宜主之。脾胃坏者,非所宜也。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干熟地黄丸
人参(一钱) 当归身 酒黄芩(各五钱) 干熟地黄(一两) 柴胡(八钱) 生地黄(酒洗,一钱半) 炙甘草 天门冬(去心) 地骨皮 枳壳(麸炒) 黄连(酒炒) 五味子(各三钱)血弱不能养心,心火旺盛,肝木自实,瞳子散大,视物不清者,此方主之。
肝者,心之母,心火旺盛,故令肝木自实;肝主风,心主火,瞳子散大,风火动摇之象也。瞳子者,主照物,今而散大,宜其视物不清矣。越人云: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火是肝之子,故用芩、连、骨皮、生地以泻火。水是肝之母,故用熟地、门冬、五味以滋水。
《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又以人参、甘草益其阳气。而枳壳者,所以破其滞泥。
柴胡者,所以升其清阳也,清升而目自明矣。经曰:目得血而能视,故又以当归佐之。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补阳汤
肉桂(一钱,去皮) 知母(炒)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洗) 白茯苓 泽泻 陈皮(各三钱) 白芍药(酒炒) 白术(炒) 人参 黄 (炙) 防风 羌活 独活 熟地黄 甘草(各一两) 柴胡(二两)
青白目翳者,此方主之。
阳不胜其阴,则生目翳。所谓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乃阴埃障日之象也。是方也,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甘温益气之品也,固所以补阳。柴胡、羌活、独活、防风,辛温散翳之品也,亦所以补阳;知母、当归、生熟地黄、芍药、泽泻,虽曰养阴,亦所以济夫羌、防、柴、独,使不散其真阳耳,是亦所以补阳也。用肉桂者,取其辛热,热者火之象,可以散阴翳,辛者金之味,可以平肝木,盖眼者,肝木之窍,以故用之。
卷五 眼疾门第六十一
百点膏
蕤仁(去皮尖,三钱) 防风(八钱) 黄连(净,二两) 当归身 甘草(各六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