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方


  卷第十三

  治虚劳羸瘦方第二

  《病源论》云:夫血气者,所以荣养其身也。虚劳之人,精髓萎竭,血气虚弱,不能充盛肌《录验方》枸杞丸治劳伤虚损方:枸杞子(三升) 干地黄(切,一升) 天门冬(切,一升)

  凡三物,细捣曝令干,以绢罗之,蜜和作丸,大如弹丸,一服一丸,日二。

  《范汪方》云:补养汤主虚劳羸瘦,食已少气方:甘草(一两,炙) 术(四两) 牡蛎(二两) 大枣(二十枚) 阿胶(三两) 麦门冬(四两,去凡六物, 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尽服,禁生冷。

  《千金方》甘草汤主虚羸 气欲绝方: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人参(一两) 五味(二两) 吴茱萸(一升)

  五味,水四升煮茱萸令如蟹目沸,去滓,纳药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又云:小鹿骨煎主治一切虚羸皆悉服之方:鹿骨(一贝,碎) 枸杞根(切,一升)

  二味,各以水一斗别器煎,各取汁五升,去滓,澄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二日服尽。

  好将《本草拾遗》云:鲫鱼肉主虚羸,熟煮食之。

  《耆婆方》治人瘦,令人肥健、肥白、能行阴阳,并去风冷、虚瘦无力,神验方:取枫木经五年以上树皮,去上黑皮,取中白皮五斗,细锉微曝令水气去,以清美酒于白瓦器经数《极要方》云:枸杞子酒疗虚羸黄瘦,不能食,服之不过两剂,必得肥充,无禁断方:枸杞子(五大升,干者碎) 生地黄(三大升,切) 大麻子(五大升,碎)

  上,于甑中蒸麻子使熟,下着桉上摊去热气,冷暖如人肌,纳地黄、枸杞子,熟 使三物相微有《明堂经》云:脾输二穴灸三壮,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身羸瘦,名曰食晦。注云:

  卷第十三

  治虚劳梦泄精方第三

  《病源论》云:肾虚为邪所乘,邪客于阴,则梦交接,令肾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梦感动而《短剧方》别离散治男女风邪,男梦见女,女梦见男,悲愁忧恚,怒喜无常,或半年或数月杨上寄生(三两) 术(三两) 桂心(一两,一方三两) 茵芋(一两) 天雄(一两,炮) KT 根姜(一两)

  凡十物,合捣下筛,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合药勿令妇人、鸡、犬见之,又无令见病者,病又云:龙骨散治男子失精百术不治方:龙骨(大如指赤理锦文者) 薰草(二两) 桂肉(二两) 干姜(二两)

  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

  又云:韭子汤治失精方:韭子(一升) 龙骨(三两) 赤石脂(三两)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集验方》治梦泄精方:韭子(一升,熬)

  一物,捣筛,酒服一方寸匕,日再,神效。

  《医门方》疗梦交接泄精,暂睡即出,身体枯燥骨立者方:白龙骨(八分,研) 韭子(一升半)

  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一匕半,日二。

  《极要方》云:小便失精及夜梦泄精方:韭子(一升,熬) 麦门冬(二两) 菟丝子(二合) 车前子(二合) 芎 (二两)

  龙骨(二两)

  以上,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为四服,日三。

  《玉房秘诀》云:治数梦交失精方:龙骨 牡蛎 甘草 桂(各三两) 大枣(一枚)

  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云:禁精汤主失精羸瘦,酸消少气,视不明,恶闻人声方:韭子(二升) 生粳米(一升)

  二物,合于器中熬之,米黄黑及热,急以淳佳酒一斗投之,绞取七升,服一升,日三,二剂便愈。

  《新录方》治失精方:取韭根捣取汁服五合,日二。

  又方:石榴皮捣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韭子一升,桑螵蛸十四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三服,亦为散酒服。

  《葛氏方》云:治男女梦与人交接,精便泄出,此内虚积滞,邪气感发,治之方:韭子(一升) 粳米(一升)

  水四升,煮取升半,一服。

  又方:龙骨二分,术四分,桂二分,天雄一分,捣末酒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两足内踝上一夫,脉上名三阴交,灸二十一壮,梦即断。

  又方:合手掌并大拇指令两爪相近,以一炷灸两际角令半入爪上三壮。

  又云:治男女精平常自出,或闻见所好感动便已发,此肾气乏少不能禁制方:巴戟天 石斛 黄分等,捣,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鹿茸一两,桂一尺,韭子一升,附子一枚,泽泻三两,捣末服五分匕,日三。

  又方:牡丹炙令变色,捣末服方寸,日三。

  又方:雄鸡肝、鲤鱼胆,令涂阴头。

  卷第十三

  治虚劳尿精方第四

  《病源论》云:肾藏精其气通于阴。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因小便而精液出。

  《千金方》治虚劳尿精方:韭子(一升) 稻米(二升)

  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分三服。

  《葛氏方》治男子溺精如米汁及小便前后去精如鼻涕,或尿有余沥污衣,此皆内伤令人虚绝栝蒌(二分) 滑石(二分) 石苇(一分)

  捣末,以麦粥服方寸匕。

  又方:甘草、赤石脂分等捣末,服方寸匕,日三。

  《医门方》云:疗失精无故自泄,或因尿精出方:韭子 白龙骨 菟丝子(各二十分) 麦门冬(去心) 车前子 泽泻(各十二分) 人参(十分)

  为散,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加至一匕半。

  《录验方》淮南王枕中丸治阴气衰,腰背痛,两胫 (于缘反)疼,小便多沥,失精,精自出石斛 巴戟天 桑螵蛸 杜仲凡四物,分等合捣下筛,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二。令强阴、气充、补诸虚,神良。

  卷第十三

  治虚劳精血出方第五

  《病源论》云:肾藏精,精者血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葛氏方》云:治失精、精中有血方:父蛾二七枚,阴干之,玄参称半分,合捣末,以米汁向旦日一服,令尽之。

  卷第十三

  治虚劳少精方第六

  《千金方》治虚劳少精方:鹿角白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日三,三十日大效。

  又方:生地黄根五升,以清酒渍,少少饮之。

  又方:浆煮蒺藜令熟,洗阴,日二,十日知。

  《杂酒方》云:桑树东南枝白皮一把,细切,以酒一升渍之,经宿去桑皮,多少饮之,精如

  卷第十三

  治虚劳不得眠方第七

  《病源论》云:邪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千金方》云:千里水汤治虚烦不眠方:半夏(三两)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酸枣(二升) 麦门冬(三两) 甘草(二两) 桂心(姜(四两)

  十二味,以千里水一石,煮米令蟹沸,扬之万过,澄取清一斗煮诸药,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疗虚劳不得眠方:酸枣 榆叶分等,丸如梧子,一服五丸。

  又方:末干姜四两,汤和,顿服,覆取汗愈。

  又云:酸枣汤主虚劳烦扰,奔气在胸中,不得眠方:酸枣(五升) 人参(二两) 石膏(四两) 茯苓(三两) 桂心(二两) 生姜(二两) 甘草(一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酸枣,取七升,去枣,纳余药煎取三升,分三服。

  《葛氏方》云:治卒苦连时不得眠方:暮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大豆,囊盛枕之,冷复易,终夜常枕,立愈。

  《崔禹锡食经》云:蛎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本草经陶景注》云:榆初生叶,人以作糜羹辈,令人睡眠。嵇公所谓榆令人眠。

  《短剧方》流水汤主虚烦不能眠方:半夏(二两) 秫米(一升) 茯苓(四两)

  凡三物,以流水二斗扬之三千过,令劳煮三物,得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

  《僧深方》小酸枣汤治虚劳脏虚,恚不得眠,烦不宁方:酸枣(二升) 母(二两) 干姜(二两) 甘草(一两) 茯苓(二两) 芎 (二两)

  凡六物,切,以水一斗煮枣,减三升,分三服。

  卷第十三

  治昏塞喜眠方第八

  《病源论》云:嗜眠者,由人有肠胃大,皮肤涩者,则分肉不开解,其气行在于阴而迟留,《葛氏方》治嗜眠喜睡方:父鼠目一枚烧作屑,鱼膏和,注目外 则不肯眠,兼又取两目,绛帛裹带之。

  又方:麻黄、术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向南捣末,食后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孔公孽末五两,通草三两,茗叶一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向暮服之,即一夕不睡眠。

  《龙门方》疗嗜睡眠方:马头骨烧作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瘥。(今按:《陶潜方》:马发烧作灰末,服方寸匕又方:苦参三两,术二两,大黄一两,捣末蜜丸如梧子,每食后服三十丸,验。

  卷第十三

  治邪伤汗血方第九

  《病源论》云: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

  《医门方》治汗血、吐血方:青竹茄(三两) 生地黄(五两) 人参(一两) 桔梗(一两) 芎 (一两) 当归(一两) 桂心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甚神效。

  《短剧方》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竹茹汤方:竹茹(二升) 甘草(六分) 当归(六分) 芎 (六分) 黄芩(六分) 桂心(一两) 术(一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卷第十三

  治虚汗方第十

  《病源论》云:诸阳主表,在于腠理之间,若阳气偏虚,则津液发泄,故为汗,汗多则损于《短剧方》治汗出如水浆及汗血、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都梁香散方:都梁香(二两) 紫菀(一两) 桂肉(一两) 人参(一两) 生竹茹(一两) 肉苁蓉(一两) 干凡七物,冶筛,以水服方寸匕。

  《千金方》治汗出方:豉一升,酒二升,渍三日,服之。不过三剂,瘥。

  《范汪方》治汗粉药方:牡蛎(二两) 干姜(二两) 附子(一两,炮)

  凡三物,捣下,以药一合,白粉二合和合,摩汗出处。

  《僧深方》治大虚,汗出欲死,若白汗出不止方:麻黄根(二两)

  凡一物,以清酒三升,微火煮得一升五合,去滓,尽服之。

  《效验方》治人汗劳不止麻黄丸方:麻黄根(二分) 石膏(一分)

  凡二物,冶筛,和蜜丸,大人服小豆三丸,日三,小儿以意增损。

  《录验方》治腋下汗出作疮方:橘皮(三两)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 米粉(四两)

  凡四物,冶筛成粉,汗出时粉之。

  又云:止汗石膏散方:石膏(四两) 甘草(四两)

  合捣,先食浆服方寸匕,日三。

  《陶景本草注》云:麻黄节及根,夏月杂粉用之。

  卷第十三

  治风汗方第十一

  《经》云:凡热者欲汗出为通气也,而皮肤致密不汗出也。风者欲汗不出为身疲也,而皮肤《范汪方》治风汗出方:防风(一两) 牡蛎(一两) 干姜(一两)

  凡三物,冶筛一升,白粉三升合搅,以粉之。欲粉时,于铜铫中熬令小温,良。

  《僧深方》治风汗出少气方:防风(十分,一方三两) 白术(六分,一方三两) 牡蛎(三分,一方三两)

  凡三物,冶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三

  治阳虚盗汗方第十二

  《病源论》云:盗汗者因睡眠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瘦。

  《千金方》牡蛎散治卧即盗汗、头痛方:牡蛎(三两,熬) 术(三两) 防风(三两)

  上三味,酒服方寸匕,日一,止汗之验无出于此,一切泄汗皆愈。

  《录验方》止汗石膏散方:石膏(四两) 甘草(四两)

  合捣筛,先食浆服方寸匕,日三。

  《极要方》疗盗汗方:麻黄(三两) 牡蛎粉(二两) 蒺藜子(二两) 熟米粉(半两) 白米粉(六合)

  以上为粉,生绢袋盛,卧汗出,敷之。

  《范汪方》治盗汗麻黄散方:麻黄根(三分) 故败扇烧屑(一分)

  凡二物,冶筛,以乳服三分匕,日三,大人方寸匕,日三。

  卷第十三

  治传尸病方第十三

  《玄感传尸方》云:夫传尸之病,为蠹(当户反)实深大,较男夫多以 癖及劳损为根,女人所KT ,小儿乃曰无辜,因虚损得名为劳极。骨中热者号为骨蒸,微嗽者称曰肺痿(力朱反,曲又云:论曰: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膊(补各反,《说文》肩甲也)烦疼,两目精多卧小起微热,面好与鬼交,或而精神尚好沉羸,犹如又云:论曰:传尸之疾本起作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斯疾。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瓦斯,周遍五脏,渐就羸瘦至于死,死讫复易(羊益反,转也)亲一人,故曰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 KT ;内传五脏名之伏练。不解疗者,乃至灭门。假如男子因虚损得酸疼,腰脊次传于心无滋味,心既受闻香臭刺痛,或血色,常睡还不着。肝既受已,次传于脾,脾初受气,两胁肤胀,食不消化,又时渴利,熟食生出,有时肱痛,赤黑汁,至又云:传尸、骨蒸、伏练、 KT 相染灭门神秘方:柴胡(三两) 桑根白皮(五两) 甘草(二两,炙) 桔梗(三两) 续断(三两) 紫菀(四两) 赤小豆(一升,小) 青竹茹(三两) 五味子(三两) 干地黄(五两,无者以生十两代之)

  若热更加石膏三两(末),若不下食更加生麦冬二两(去心)。

  凡九物,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去如人行七八里,重者服五六又云:主传尸、骨蒸、例(力制反,皆也)多盗汗粉身方:麻黄根(三分) 牡蛎粉(三分) 蒺藜子(二两) 熟米沙(半两,末) 白术粉(六分) 胡燕脂凡六物,捣筛,绢袋子盛之,夜卧汗出敷之。